林光锚;李方才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C臂X线机监测下对20例36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均为后壁完整疼痛剧烈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分析并发症.结果20例椎体成形术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CT检查无椎管内或椎间孔渗漏.术后随访5~18个月,17例疼痛消失,2例明显减轻,1例缓解.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卫春;张永进;任明安;王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力奥来素对脊髓不全损伤排尿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2例腰椎骨折伴脊髓不全损伤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配合力奥来素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间歇导尿治疗,两组均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泌尿系感染情况和后遗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05 d,对照组平均为9.28 d(P<0.01),对照组有2例后遗症,观察组没有后遗症.结论力奥来素可促进脊髓不全损伤排尿障碍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志;梁忆;彭阿钦;吴春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对13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保守治疗:①颈椎调衡术;②颈部软组织松解术;③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术;④应用血管扩张药物.结果随访1.5~5年,优72例,良27例,差32例,优良率81.8%.结论选择适当的保守治疗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永庆;刘庆朋;王岩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侧成角度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和(或)螺丝钉内固定联合单侧成角度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随访8~24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疗效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1例针道感染.无1例发生螺纹针断裂、松动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单侧成角度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能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坚强的固定,并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
作者:张文文;胡小永;杨建文;王接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钻孔复方丹参和复方骨肽局部持续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48例5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Ⅳ期)患者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置管持续灌注复方丹参和复方骨肽,治疗3~4周.结果46例52髋获随访1~6年,根据1995年全国首届骨坏死学术交流会拟订的100分标准,优良率达93.5%.结论股骨头钻孔持续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无副作用、疗效高等优点.
作者:陆健;孟南方;唐朝阳;魏伟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2年2月~2004年2月,笔者使用德国aap掌指骨钛板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24例35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章良忠;吴恙;马华鹰;朱铭兴;童鑫;叶必谦;马安军;付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41例分别应用拉力螺钉、1/3管型钢板、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41例随访1~3年,优24例,良14例,差3例.结论踝部骨折手术治疗应遵循踝关节的生理特点,强调恢复外踝及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系、踝关节的稳定、合理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占鲤生;林海滨;吴献伟;戴建辉;陈金辉;陈文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脱钙骨基质(DBM)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单纯DBM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植入异体DBM与bBMP(10 mg)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术后4、8、12、16周,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的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能力优于异体DBM组,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象分析提示DBM+bBMP组修复新骨面积大于DBM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4、8、12周P<0.05,16周P<0.01).结论异体DBM复合b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要优于单纯DBM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作者:温宏;刘忠堂;胡蕴玉;冯彦博;张宇;李也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两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稳定性情况.方法取5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C2~T1),先后制成完整颈椎标本、C4~5、C5~6颈椎间盘切除、植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模型.非破坏方式下依次检测和评价颈椎在上下、后前、左右水平方向的载荷及移位情况.结果单纯植骨能增加两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模型上下、左右方向刚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后前剪切刚度意义不大.前路钢板则增加以上3个方向的刚度(P<0.05).结论植骨可以提高两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后颈椎的稳定性,但不能提供后前方向稳定.前路钢板则可以明显提高3个方向的颈椎稳定性.
作者:任东风;申勇;侯树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卡压症,是指该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一组症状.1992年以来,笔者收治7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松解,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文彬;杨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微波原位灭活术和人工假体置换术对66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行保肢术,微波原位灭活3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28例.在复习病历的基础上分析其手术并发症.结果微波原位灭活组随访11~67个月,平均29.6个月,其中12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65.8%;6例因感染、肿瘤局部复发等原因而截肢,保肢率为84.2%;出现了22例次不同种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9%.人工膝关节置换组随访17~62个月,平均34.8个月,其中8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71.4%;2例因肿瘤局部复发而截肢,保肢率为92.9%;出现了9例次不同种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1%.结论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局部复发率不高,但肺转移发生率较高并成为恶性骨肿瘤复发致死的主要原因.切口感染多发生在胫骨上端.微波原位灭活骨段骨折多发生于术后8~16个月.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外,人工膝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波原位灭活组(P<0.05).
作者:姜鹏翔;李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良性骨肿瘤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1例良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关节镜临视下微创治疗.骨囊肿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骨样骨瘤1例,分别位于股骨、胫骨和跟骨.在C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穿刺进入病灶区,在关节镜监视下切除肿瘤并用等离子刀处理病灶内壁,然后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充填病灶刮除后的骨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伤口平均长度为(1.6±0.5)cm,术后第1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随访6~24个月,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监视下进行良性骨肿瘤的微创治疗,创伤小、定位准确,病灶清除彻底.
作者:毛克亚;刘玉杰;陈继营;蔡胥;毕文志;张文涛;王岩;王继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0年4月~2004年4月,我院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尤瑞金;于海霞;张继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颈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稳定性肩胛颈骨折的临床表现,对29例不稳定性肩胛颈骨折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应用重建钢板或与拉力螺钉合用固定肩胛骨骨折,克氏针或重建钢板固定锁骨或肩峰骨折.结果29例随访7~63个月,平均19.4个月,肩胛骨或锁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根据美国肩肘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SES),非手术治疗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5~100分,平均为81.5分;手术组为61~100分,平均为89.1分.结论根据不稳定性肩胛颈骨折中的关节盂骨折块的稳定程度,可将其分为关节盂骨折块绝对不稳定和相对不稳定两类.第一类应尽早手术治疗,第二类如果关节盂移位不超过10 mm、成角不超过40°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作者:孔清泉;黄富国;张世琼;岑石强;杨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yramesh钛网配合Z-plate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碎骨装入Pyramesh钛网后行椎体间植骨,加用Z-plate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9.5个月,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保持满意,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钢板螺钉未松动.结论采用Pyramesh钛网配合Z-plate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可使椎管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樊健;刘璠;邵云伟;张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以椎间盘变性、颈椎力学性能异常为始发因素[1].CSM发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3个阶段[3].其中颈椎间盘在维持颈椎关节稳定、充分发挥顺应性、缓冲及吸振、防止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梓凌;林应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991~2002年笔者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31例,随访6个月~1年,疗效满意.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刘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A)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关节内注射HA,1次/周,5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注射后4周内及3、6、12、24、36个月等5个时间段对疼痛的改善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等度以上疼痛改善中,X线表现Ⅰ、Ⅱ期较Ⅲ、Ⅳ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体重指数分组检验中,疼痛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关节腔内注射,1年内膝关节疼痛改善有明显效果(P<0.01).结论HA治疗膝骨性关节疼痛是高效和安全可靠的.
作者:房健伟;王恩普;李光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髓内肿瘤伴脊髓全长空洞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空洞形成机制.方法对6例确诊为髓内肿瘤伴脊髓全长空洞的患者行显微镜下肿瘤摘除术,空洞不予处理.结果经3年的随访,6例均疗效明显,肿瘤摘除完整,空洞自行缩小或消失,症状改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结论脊髓全长空洞发生率可能比文献报道高.空洞是由于肿瘤本身的梗阻引起,显微外科技术能大限度地保留脊髓功能,空洞不需处理.
作者:赵云珍;李建军;于继华;李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所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免除截肢的方法.方法临床治疗10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足背血管吻合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所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对伴有血管损伤的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为15 cm×8 cm~25cm×18 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轻度感染,经换药愈合,全部保肢成功.随访1~2年,皮瓣外观、色泽、质地良好,患肢全部恢复行走功能.结论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奎;马华;周嘉庆;王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