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性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杨明;马志庆;谭薏;魏征

关键词:功能性成像技术, SPECT, 功能性MR1, 针灸, 治疗
摘要: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穴位进行疾病治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赞同,但用现代医学来解释针灸经络现象的观点仍存在较大的分歧,特别应用西医现代解剖学技术尚无法看到经络的存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理论结合与统一的哲学浅析

    从哲学的角度对中西医结合的主体即中西医理论体系的结合与统一作了浅析,通过哲学理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从而论证了中西医结合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作者:贺燕;李玉春;于春英;徐惠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48例

    目的:评价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给予补肾通淋汤水煎剂 200ml,2次/d口服,对照组48例,给予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2mg,2次/d 口服.结果:治疗 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对照组总有效率 70.83%,P<0.05.结论: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春艳;周健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9例腮腺深叶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诊断率及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9例分别采用口内进路,颌后颌下进路,颌下进路及口内口外联合进路手术.结果:39例手术全部成功.结论:不同的手术进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金志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神经性头痛从肝论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经久不愈.主要表现为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往往反复发作或两侧交替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搏动性疼痛[1].

    作者:李金博;田琳;宋飞飞;孙涛;杨世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成果.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对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传统理疗、针灸、观摩疗效见效慢,易复发,手术治疗创伤大,易留瘢痕,小针刀疗法则克服了上述缺点.结论: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蔡万德;聂金娜;高学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回顾我科2004-2007年行脾切除术60例(治疗组)采用切脾时进行分束结扎脾蒂,术后中医药治疗,并与我科2000-2004年收治的58例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采用切脾时分束结扎脾蒂,术后中医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发热率及平均时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束结扎脾蒂行脾切除并术后中医药治疗,对于预防和减轻术后脾热的发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鹏利;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透皮给药中促渗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目的:为透皮给药的进一步研究创新提供前沿参考信息.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着重对促渗技术的新研究和发展状况作简要的介绍和展望.结果:不同促渗技术其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合理的选择是影响透皮吸收的一个关键因素.结论:促渗技术在透皮给药的研究和新药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肖锋;董方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王垂杰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指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难以用解剖病理及生化检查解释的症候群,即排除器质性病变的肠功能紊乱性疾患.临床常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王垂杰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的研究20余年,学验俱丰.学生有幸亲聆教诲,获益匪浅,试将导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包艳莉;王垂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AT1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5组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2、4、6、8周测量血压值,于实验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CH)测定各组大鼠腹主动脉 AT1R 蛋白的表达.结果:夏膝口服液具有降低 SHR 血压及血管 AT1R 蛋白表达的作用.P<0.05 或 P<0.01.结论:夏膝口服液具有类似ARB的作用机制.

    作者:高中山;黄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细胞粘附因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SHR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夏膝口服液组、厄贝沙坦组,另选10只同龄 WKY 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实验8周后各组大鼠肾小球的 VCAM-1 的信号强度.结果:夏膝口服液组、厄贝沙坦治疗组内皮细胞胞浆染色显著低于 SHR 对照组(P<0.01),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 SHR组(P<0.05).结论:夏膝口服液具有降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 VCAM-1 表达的作用.

    作者:刘俊峰;陈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冠心病的预防策略研究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根本措施.针对冠心病预防的策略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为冠心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玉春;李驰坤;魏晓光;张永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蒺藜果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蒺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用硅胶柱色谱、HPLC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 3 种呋甾皂苷Ⅰ、Ⅱ、Ⅲ.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

    作者:程小平;徐雅娟;解生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眩晕倚脾从痰论治体会

    眩晕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突然仆倒.临床治疗时多数医家多从肝论治,然导师盖国忠教授对眩晕的治疗多倚脾从痰论治,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旋静;盖国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危重患者静脉穿刺体会

    静脉穿刺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一般情况下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并不难,但对于危重患者的静脉穿刺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才能完成.

    作者:常丽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痛必定注射液对CCI大鼠外周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痛必定注射液对 CCI(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大鼠外周血清中 NO 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量给药前后大鼠外周血清中NO的含量,通过对比,研究痛必定注射液对CCI大鼠外周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结果:痛必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CCI大鼠外周血清中NO的含量.结论:痛必定通过抑制CCI大鼠外周血清中NO的生成或释放,达到镇痛作用.

    作者:孙立;张昊旻;王中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黄可佳教授论治崩漏验案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可以单独为病,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上以脏腑、气血辨证为基础,将本病分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4型施治.笔者在师从我院妇产科教授黄可佳导师攻读专业学位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导师的丰富临床经验和论治崩漏的用药特色,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崩漏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金忠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拟消癥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虽是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1].目前腹腔镜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但如何能有效缓解疼痛,减灭病灶,促进生育,避免复发成为重点.

    作者:徐畅;刘大伟;张美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冬虫夏草是一味滋肺补肾、益精气之名贵中药,临床中常用.目前在市售的中药中,有以外形和颜色等均与冬虫夏草相似的伪品充斥市场,故须加以鉴别.

    作者:金宏谟;岳东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牡丹皮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牡丹皮提取工艺的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结果:提取次数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影响.结论:佳工艺条件为5倍量75%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h.

    作者:王留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化瘀解毒方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感觉异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外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32例,化瘀解毒方外洗,同时弥可保肌肉淳射;对照组30例,单用弥可保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 56.7%,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及 NCV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化瘀解毒方可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感觉异常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光善;张红;南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