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在临床中应用

郭汉明;蔡宏华;孙春汉;叶新兰;许爱华

关键词:人工髓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人工髓核(PDN)置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摘除髓核的同时,植入由Raymedica公司提供的PDN,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11例患者恢复良好,椎间隙高度保持,腰椎活动正常,未见假体脱出及对 PDN材料产生过敏或排斥反应.结论 PDN接近正常人体髓核功能,不影响原来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疗效,是目前置入椎间隙替代髓核的较好的材料,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空心加压螺纹子母钉加带旋髂深血管骨块治疗股骨颈骨折

    1998年2月~2003年4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纹子母钉内固定同时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6例,疗效满意.

    作者:孙良业;韩玉升;吕波;吕建军;袁先发;扬良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研究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属多发常见病,轻者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重者危及生命.Ebraheim等[1]报道人类颈椎在钩椎关节退变非常严重时才会导致横突孔狭窄,致椎动脉受压扭曲,血液流变学改变.韩伟等[2]将CSA称为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

    作者:陈鸿儒;查振刚;董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3例.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用ASES评分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医师客观评定:全部患者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肌力恢复良好,肩关节稳定,5例轻压痛,1例发生撞击.患者主观评定:疼痛平均102分,肩关节稳定平均106分,完成10个日常生活动作22例,完成7个日常生活动作1例.复查X线片显示人工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肱骨大、小结节骨折愈合. 结论术中肩周软组织保护及修复,人工肱骨头假体安装和肱骨大、小结节解剖重建是提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疗效的关键技术.

    作者:董英海;徐卿荣;胡光宇;佘君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9例随访12~40个月,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肩胛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陈其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目的评价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三维矫正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上达T2椎弓根水平,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进行矫正,治疗17例脊柱侧凸患者.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6%,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脊髓功能障碍,术后Cobb 角为5°~38°,平均矫正率73.06%.矢状面后凸角度(T1~12)5°~41°(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角度丢失率≤6%,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根据三维矫正原理设计的适合国人不同年龄脊柱结构的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具备三维矫形能力,操作方便,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增加了矫正力和稳定性.

    作者: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黄健;邢文华;白剑强;王冉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1例骨不连临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发生骨不连的临床原因.方法对31例骨不连患者分别采用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外固定支架、钢丝张力带固定、病灶清除+植骨等方法治疗,均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1例术后X线片显示,1个月骨折端周围出现骨痂,3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关节功能7个月~1年恢复正常.1例带锁髓内钉断裂,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骨不连原因主要为患者方面、内固定材料方面及技术方面三大因素综合形成.

    作者:郭龙;郭仲华;刘定汉;薛建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形状记忆合金治疗有冠状位骨折的髌骨粉碎性骨折

    2001年9月~2003年3月,笔者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髌骨接骨板治疗有冠状位骨折线的髌骨粉碎性骨折15例,效果较满意.

    作者:李志;梁忆;张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髂前上棘骨折

    我科1995年以来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髂前上棘骨折30例,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尤从新;邓强;赵道洲;王亚宁;史文宇;唐晓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白介素1β诱导骨关节病半月板生成炎性因子

    目的阐明白介素1β(IL-1β)诱导骨关节病(OA)的膝关节半月板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及释放.方法取22例OA患者的膝关节半月板组织,体外组织块培养过程中加入0.1 ng/ml IL-1β进行诱导.对半月板组织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定量分析诱导后的组织培养上清液中NO和PGE2的含量.结果所有OA患者的半月板组织中都有NO稳定生成[(113.42±9.48) μmol*g-1*24 h-1].IL-1β诱导后,iNOS的表达和NO、PGE2的生成均明显上升(均为P<0.01).结论 OA患者炎症反应中产生的IL-1β可以刺激半月板组织,使NO和PGE2的生成增多,进一步推动骨关节炎的进程.

    作者:刘明轩;丁浩;樊海峰;唐桐生;陈贤奇;仲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腕部切割伤72例分析

    目的总结腕部切割伤治疗的经验和教训. 方法对72例腕部切割伤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72例患者中随访58例.手术效果: 优49例(占85%),良6例(占10%),可2例(占3.4%),差1例(占1.6%);臂丛麻醉意外死亡1例. 结论保证腕部切割伤疗效的关键是:处理及时,清创彻底,争取血管、肌腱、神经无创Ⅰ期吻合.

    作者:王立琴;满运泓;徐健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同期手术的评价

    目的评价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同期手术的效果及优点. 方法随机分为2组:A组:双侧DDH者21例分次手术;B组:双侧DDH 26例行双侧同期手术. 结果随访2年~6年2个月,按照Muller和Seddon评分标准,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平均疗程恢复时间分别为2年3个月及1年1个月;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35万元及0.56万元. 结论双侧DDH同期手术与分次手术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前者具有双下肢对称性功能恢复好、无骨盆及脊柱代偿倾斜性疼痛、住院疗程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加倍,不能耐受者应行分次手术.

    作者:徐洪海;常彦海;弓立群;罗振群;李勇;刘时璋;马战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臂丛切割伤的特点及治疗

    1997年以来,我院收治颈部切割伤致臂丛神经损伤9例,均系锐器切割颈部致臂丛神经上干或C5,6神经根损伤,多数病例神经损伤未得到一期修复.我们采用损伤神经探查直接缝合、神经移植或移位以及晚期功能重建手术等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亚高;解放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D44v6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骨肉瘤中CD44v6的表达与其临床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10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软骨瘤石蜡标本的CD44v6表达情况,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对骨肉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CD44v6在骨肉瘤中高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及骨软骨瘤.CD44v6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在Enneking外科分期≥ⅡB期(ⅡB、Ⅲ期)、局部复发、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中,其CD44v6表达值明显高于<ⅡB期(ⅡA期)、局部未复发、无肺转移的骨肉瘤.结论 CD44v6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标志和诊断的辅助指标.CD44v6阳性可能预示骨肉瘤复发或转移的倾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游木荣;刘晓平;于秀淳;杜秀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侧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总结双侧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粉碎骨折经验. 方法应用双侧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12例13肢.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月~17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根据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3肢,良7肢,可2肢,差1肢.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孙伟方;王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多发骨髓瘤、溶骨性脊柱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分24 h、3个月两阶段评估患者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结果、椎体高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止痛效果良好,尤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病的止痛、稳固椎体等效果明显,可以谨慎开展.

    作者:何智勇;余新平;李晓群;李青;刘康;袁元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漏诊原因.方法 8例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普通髓内钉、钢板、带锁髓内钉固定.其中合并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例选用DHS、带锁髓内钉、空心螺钉固定;术前漏诊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结果 8例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股骨干及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伤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高能量损伤造成股骨干骨折应常规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膝部X线片.一旦发现合并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骨折,应争取早期手术内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卢正波;古兴光;雷廷文;段佳忠;梁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腕部肌腱内腱鞘囊肿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左腕掌侧包块伴左环、小指屈曲畸形1年,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包块逐渐增大,左环、小指伸直明显受限.体检:左腕掌侧偏尺侧可见一包块,约2.5 cm×2.0 cm×1.5 cm,质硬,轻压痛,可随屈环指移动,左环指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屈90°~伸45°,屈110°~伸90°,屈40°~伸30°.小指各关节活动范围与环指相近,未达到环、小指功能位的标准[1].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内.X线检查:可见左腕掌侧有软组织包块影.

    作者:王学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入院6 h前工作时自3 m高处跌落,胸背部着于水泥地面,当即昏迷约20 min,醒后自觉胸背部持续性剧痛,活动受限,双下肢感觉丧失,活动障碍,伴头痛,头皮少量出血.急诊行头部清创缝合术.术后因截瘫未见好转而以高处跌落后胸背部肿痛,伴下肢活动障碍6 h为主诉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8℃,血压16/9.3 kPa,神志清楚,右枕部见一5 cm手术切口,呼吸稍促,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林建聪;郑亚才;严康宁;李应国;李洪瀚;陈进鸿;林文祥;徐伟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骨笼复合自身红骨髓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笼(ATFC)复合自身红骨髓混合植骨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患者应用红骨髓与ATFC混合植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定期X线片等资料,并与同期单纯行ATFC植骨的19例对照组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在随访中发现,加红骨髓的ATFC植骨组与单纯ATFC植骨组比较并未延长手术时间或增加手术出血量,但可缩短椎间骨融合时间(P<0.01).结论 ATFC复合红骨髓植骨,柔合了异体骨植骨中没有取骨附加创伤和自身红骨髓独有的活跃成骨能力的优点,植骨可顺利融合,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良好术式.

    作者:袁元杏;李青;刘康;黄彦清;曾毅军;陈尔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Richard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Richard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75例经 Richard钉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肢体功能和恢复全身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4 h坐起,8~10周扶拐下床活动.除2例住院围手术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采用Richard钉治疗,固定坚强,有利于骨折愈合,能早期关节活动.

    作者:于海洋;李超;干阜生;赵致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