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主血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张溪媛;张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心主血脉,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位在脉壁,根本在于心主血、心主脉功能失调.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可引发的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十分接近.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老龄化的必然结果,可以应用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心主血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位在脉壁,根本在于心主血、心主脉功能失调.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可引发的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十分接近.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老龄化的必然结果,可以应用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

    作者:张溪媛;张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儿正气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小儿正气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1.005~6.030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02%,RSD=1.80%.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可有效的控制小儿正气颗粒的质量.

    作者:冯向菲;张羽;邱智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车前子人工掺伪品的鉴别

    车前子系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之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被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1].车前子伪品较多,见诸报道的有葶苈子、荆芥子、党参子、青葙子、茺蔚子、小车前[2].近日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了一种人工制造的掺伪品,系细小沙石经染色后掺于车前子中鱼目混珠.鉴别如下:

    作者:倪福禄;赵艳;霍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从创业人才的需要出发,深入研究其教育的有效性,构建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孙兴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院外自我维护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院外自我维护的可行性,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如何开展置管后居家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80例PICC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40例,化疗间歇期每周2次来医院维护,B组40例,化疗间歇期按导管维护指导流程每周2次家中自我维护.结果: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后拔管,两组拔管时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拔管后按无菌操作方法剪近心端导管行细菌培养,两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结论:PICC患者院外自我维护可行.

    作者:于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结合多种专业护理技术,对患者从身体康复、生活能力恢复、心理治疗等3方面进行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大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全面康复.

    作者:宫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中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病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治法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发展.近年来有大量运用泻下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报道[1-5].中风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此时腑气不通,可加重气血逆乱,治疗时辅以通腑泻下之法,可通其脏腑,开其闭塞,使腑气得通,气血得平,不致逆乱上扰.笔者将下法运用于中风急性期,疗效满意,举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春;杨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麻黄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麻黄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感冒风寒,肺气不宣的喘咳症及水肿有表证的治疗.麻黄的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及伪麻黄碱[1],为确定麻黄有效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以麻黄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麻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作者:于启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痛定联合安定治疗肾绞痛3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痛定与安定联合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65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曲马多与654-2标准剂量组(对照组)375例,联合应用心痛定与安定组(治疗组)390例,观察总有效率、显效率及镇痛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1%和60.27%,P<0.01.结论:心痛定与安定联合治疗肾绞痛,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作者:吴晓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56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2007年5月~2008年7月共收治脑出血病人56例,经积极治疗及有效护理收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夏公旭运用益气清热祛湿法治疗病毒性疾病举隅

    夏公旭主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二十余年,对于外科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以运用益气清热祛湿法,自拟抗病毒效验方治疗病毒性疾病,效果独到,兹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荣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霉素人血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目的:应用新型工艺制备阿霉素人血白蛋白微球(ADR-HAS-MS),并优化其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阿霉素(ADR)、人血白蛋白(HAS)为材料,采用超声雾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ADR-HAS-MS;并应用正交设计法确定其制备工艺.结果:所得微球光学显微镜观测呈球型,圆整,粒径分布范围为2~5 μm,平均粒径为2.165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174±0.137),(75.11±3.127).结论:本法工艺可实现连续地、批量化生产,既能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又可保证产品批量间的稳定性,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张艳秋;徐多多;潘志;高阳;高其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举隅

    笔者于临床,采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兹举例介绍如下.患者,女,34岁,因头痛、头晕、恶心、失眠、健忘、多梦十余年,近日加重而就诊.现症: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多梦,便溏、乏力,各项理化检查结果均正常.西医诊断:严重神经官能症.

    作者:葛长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分离人脐血造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分离人脐血造血细胞的回收率.方法:分别用甲基纤维素、明胶、羟乙基淀粉、红细胞裂解液分离脐血造血细胞,计算有核细胞回收率.Giemsa染色计算单个核细胞百分率.结果:4种方法分离后回收率分别为66.13%、74.91%、66.13%、62.90%.结论:4种方法效果均较好,其中以明胶分离效果佳.

    作者:高海燕;李晓鸥;朱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纤溶颗粒对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纤溶颗粒对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CCL4高脂低蛋白乙醇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肝纤溶颗粒对模型大鼠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α-SMA,并设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模型组α-SMA表达均明显增加,应用肝纤溶颗粒后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该药可减轻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江海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宁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38例

    目的:观察胃宁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18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8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8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胃宁散,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86.25%.结论:胃宁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鹿应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制剂中的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与应用

    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等作用,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黄芩苷几乎不溶于水、乙醚、苯、氯仿,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微溶于热冰乙酸、碳酸氢钠,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酸胺、吡咯.本文仅就不同制剂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与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翟卿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例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有肾损伤综合征的出血热(HFRS),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临床表现为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和恢复期5期经过,而重症出血热以出血和肾功能不全表现明显,持续时间长,可因顽固性休克和急性肾功衰竭而死亡.我院地处半山区属出血热高发区,现就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曹峰昊;辛永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异位宁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位宁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各组子宫内膜异位大鼠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偏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异位宁高剂量组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偏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异位宁可以抑制异位内膜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增生,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开拓了新途径.

    作者:王艳萍;马宝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捏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复感儿肺脾气虚型研究

    复感儿是指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指小儿平均每年有6次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或有2次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我们在每年的三伏天采用捏脊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复感儿肺脾气虚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与肌注斯奇康作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李香玉;冯晓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