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建;蔡吉勇;许民辉;邹咏文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约为0.4‰,虽有多种治疗癫痫的药物,但仍有20%~25%的癫痫病人非药物所能控制.因此,近年来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癫痫已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取得较好疗效.我院自1998年9月~2001年1月采用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8例顽固性癫痫,现初步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广宇;傅卫红;潘进钱;诸葛启钏;翟宣兴;王均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胡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历史回顾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功能等障碍.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约为35/10万/年,患病率约5%,根据我国人口计算,每年新增癫痫病人45万,总数将达到650万[1].
作者:李云林;栾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多以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我们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精神分裂症13例,随访12~27个月(平均25.5个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伟;李冰;张丽君;刘灿虎;金道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内小病灶手术治疗在于定位困难,易造成不必要的脑组织损伤,特别对位于脑功能区的病变,手术常给病人带来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自1998年11月到2001年9月,我们应用导航系统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24例.由于手术定位精确,侵袭性小,安全性高,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锐;常义;刘宏毅;彭永森;邹元杰;张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抗IL-8单抗对兔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由落体兔脑损伤模型.观察家兔抗IL-8单抗治疗前后脑组织中IL-8表达、中性粒细胞(PMNL)浸润有无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并用胶体金示踪,电镜观察抗IL-8单抗使用前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有无改善.结果抗IL-8单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伤后脑组织中IL8无表达,PMNL浸润也明显减少(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脑含水量下降(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早期给予抗IL-8单抗治疗,可抑制IL-8的表达,抑制IL-8趋化PMNL的作用,减少组织中PMNL的浸润,减轻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创伤性脑水肿,从而改善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丁志良;朱凤清;殷光中;刘继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于术治疗疗效.方法用立体定向辅助开颅显微手术治疗30例,均一次清除血肿量达80%~90%.结果30例中生活能自理16例,生活半自理8例,植物生存1例,总有效率为83%,死亡5例.结论认为掌握手术时机,尽早能解除脑受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死亡及重残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学通;时方甸;童凌云;缪一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时以锝99-甲氧基异丁基腈(99mTc-MIBI)为显像剂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8例颅内肿瘤患者行X-刀或γ-刀治疗后的CT、MRI及SPECT影像改变,结合病理结果分析SPECT显像与肿瘤放射外科治疗后疗效的关系.结果SPECT所显示病灶区的99mTc-MIBI浓聚程度与肿瘤增殖活力密切相关,浓聚越明显,肿瘤活力越高,即复发的可能性越大,而放射性坏死灶仅见很淡或儿乎没有99mTc-MIBI浓聚.结论99mTc-MIBI可反映脑肿瘤活力,以99mTc-MIBI为显像剂SPECT扫描可帮助区分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的放射性坏死或复发.
作者:郑兆聪;王楷堂;王如密;王守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9月,我们在西藏高原海拔3658米,沸点89.5℃,大气压66.5 kPa,氧分压13.6 kPa,环境温度22℃,空气相对湿度45%的条件下[1],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5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永安;尹震;肖承志;李素芝;肖海川;邹春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脑内占位性病灶锁眼手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颅内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利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对手术切口及骨窗的设计、病灶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引导.结果10例病灶手术全切除,2例病灶手术次全切除.神经导航系统精确度高,平均误差为O.8mm,所有病例术中定位准确,术后神经系统功能保留良好.结论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内小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手术可以达到病灶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和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目的.
作者:钱忠心;刘卫东;俞辉;赵鸿;龚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来我们采用立体定向治疗2例脑脓肿,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42岁.因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无力进行性加重1月余入院.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反应稍迟钝.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头颅CT平扫显示,右额颞叶有一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病灶,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低密度区周围均匀强化,诊断颅内多发性脑脓肿.
作者:史建军;毋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中放射靶区确定的方法,尤其是针对多致痫灶的情况.方法69例PET显像提示多致痫灶的病人,行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按靶区设定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21例,靶区为PET提示的致痫灶;B组,48例,靶区包括PET提示的致痫灶和可疑致痫灶.随访3~16个月,观察两组病例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病例在三个时间点上均观察到癫痫发作频率较前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别,B组的发作频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病例间癫痫控制疗效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疗效Ⅰ-Ⅱ级病人的比例,B组(48.6%)高于A组(33.3%);疗效V-Ⅵ级病人的比例,A组(22.2%)高于B组(14.3%).所有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PEi引导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PET显像所提示的全部致痫灶中有假阳性情况存在,但难以鉴别.在遇到此情况时,放射外科靶区应包括PET提示的所有病灶,可提高的治愈率并降低无效率.
作者:杨开军;漆松涛;刘承勇;王克万;邱炳辉;李玉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我院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两年内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人537例,并进行随访一年以上,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573例手术病人,术后震颤、僵直消除或基本消除的改善率为98.6%(565/573);运动迟缓改善率为90.0%(516/573).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改善不明显率仅为0.52%(3/573).手术并发症低,恢复良好.结论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强调解剖、电生理双重定位,结合手术方式设计完善的手术入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适当术前训练,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深部脑电刺激器(DBS)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黄柒金;徐如祥;张世忠;张旺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47例伽玛刀病人的治疗结果.拟定治疗病灶大小、病灶数目、治疗前后有全脑放疗经过、治疗时的KPS、治疗病灶有不均匀增强、有颅外转移灶、性别、年龄等变量为患者生存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多因素条件下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半年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7%和37%.显著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为病灶大于>2.5 cm,KPS≤70分及有颅外转移灶.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脑转移安全有效的方法.病灶大小、全身状况及病灶扩散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主要的因素.
作者:沈光建;蔡吉勇;许民辉;邹咏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建立和应用可移植、能克隆、稳定的多潜能神经干细胞(NSC),为细胞移植和基因转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提供了使用方便、特性明确、来源安全的移植材料和运载工具.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分离、培养、扩增技术的成熟,NSC被用于治疗CNS损伤和疾病的研究,以促进疾病模型CNS的解剖学和行为学的恢复.下面就NSC移植治疗CNS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育和;曾水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应用慢性小脑刺激系统治疗难治性癫痫病人2例,现将观察疗效结果报告如下:病例1:吴某,男,21岁,住院号124410,未婚,浙江人,因癫痫大发作4年,于1994年12月13日入院.病人于4年前某日突然摔倒,神志不清,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抽搐,持续时间约5分钟,以后此种症状经常发作,每月4~5次.经服卡马西平等多种药物治疗,发作频率减为每月发作2次左右,曾有头部外伤史.
作者:叶碎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外侧中间核(Vim)及丘脑底核(STN)的电生理特性.方法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54例PD手术中,应用美国FHC公司生产的微电极记录系统,记录GPi、Vim和STN不同部位的电活动.结果PD痫人的丘脑内和基底节不同结构部位的电活动频率、幅度、放电方式和背景噪声均有显著差异;Vim中可记录到与震颤同步的高频放电,GPi、STN可记录到一致稳定的放电活动.结论利用 GPi、Vim和STN不同部位的电活动特性,可以为立体定向治疗PD手术中的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喻廉;凌至培;汪业汉;凌士营;姜晓峰;钱若兵;李光群;孙华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寻找影响颅咽管瘤囊内放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疗效不同的囊性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进行临床特征、治疗经过的统计学比较.结果以Karnofsky评分法可将33例患者分为疗效差和疗效好两组,疗效差组肿瘤容积、治疗次数明显大于疗效好组,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容积大小是影响疗效的主要临床因素,其他可能影响肿瘤疗效的因素有待进一步考察确定.
作者:江荣才;郭阳;刘宗惠;李士月;田增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CEICH)临床较少见,我院采用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2例,均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惠凯;王继阳;徐树军;刘国涛;王俊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听神经瘤的效果明显改善,使得SRS成了显微外科手术以外的一种替代治疗选择,本文就其技术、疗效、SRS与显微手术的比较,作一评述.
作者:张光璞;李龄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