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海;郑启生;廖福锡;邝东虹
前言目前在癫痫的药物治疗中,约一半的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难以控制发作,或者因抗癫痫药物所来的毒副作用[1].
作者:丁成云;栾国明;杨慧;徐群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应用伽玛刀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大鼠脑后不同时间的效应.方法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选择正常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为照射靶点,依据伽玛刀大照射剂量分为20、50、75、160Gy四组,使用准直器直径4mm.采用伊文思蓝(EB)灌注和HE染色、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伽玛刀照射后不同时间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不同时期内,各剂量组动物靶区均出现微血管系统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增生,50、75、160Gy组发现坏死灶.结论形态学变化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于新;钟强;刘宗惠;亓树彬;周东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毁损大鼠杏仁内、外侧核后行为的变化,探讨杏仁内、外侧核在非目的性行为、探究行为以及自我奖赏行为调节中的意义.方法用直体定向技术对大鼠杏仁核的内、外侧核进行电流毁损,用空旷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测定毁损组和对照组大鼠自由活动量(爬行格数)、探究行为(直例立次数)以及自我奖赏行为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外侧核毁损组空旷实验中直立次数为3.25±1.58,明显少于对照组11.38±5.01,(P<0.01),每日糖水消耗量分别为45.17±10.36和63.66±16.35,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爬行格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内侧核毁损组直立次数为6.13±4.55,显著少于对照组11.88±5.74,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爬行格数和每日糖水消耗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杏仁内、外侧核相比外侧毁损组直立次数显著低于内侧毁损组(P<0.05).结论杏仁核参与动物对新奇环境的探究和自我奖赏行为,其中外侧核的作用尤其重要.对于非目的性的行为,杏仁核的内、外侧核群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涛;王晓峰;李拴德;杨喜民;姜克明;李迎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重要功能区局部致痫灶顽固性癫痫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新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2月,对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23.1岁)顽固性癫痫病人术前借助EEG,MRI和PET联合定位,致痫灶均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并采用PET辅助引导、BrainScan X刀治疗系统以致痫灶为靶区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周边剂量9~11 Gy.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定期比较治疗前后的EEG结果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X刀治疗后3月、6月、12月、24月复查EEG明显改善或正常,同时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按国际抗痫联盟Wieser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法进行疗效判定,1~2级60%,3~4级23.3%,5~6级16.7%.结论探讨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方法和机理,并与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作比较后,提出这一治疗是脑重要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漆松涛;邱炳辉;杨开军;刘承勇;王克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验证OUR-XGD旋转式伽玛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探讨其放射生物学效应,并为临床伽玛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家犬10只,行右额脑实质内不同剂量照射,φ4mm组:90Gv×2,120Gv×2,150Gy×2,180Gy×2;φ8mm组:120 Gy×1;φ14 mm组:100Gy×1.照射后定期观察动物行为学、MR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大小准直器和不同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间内在MR影像上出现坏死病灶,病理学证实坏死灶边缘较清晰锐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结论本结果提示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放射生物学效应.伽玛刀照射后组织的损伤反应程度与准直器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曲线关系.该实验还为伽玛刀的临床应用,特别是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剂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于新;刘宗惠;周东学;亓树彬;钟强;崔月汉;于雪;林伟;胡向红;周正谋;王大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些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以其精确度高,靶区剂量分布合理,周围正常组织低剂量照射的优点而应用于人体各部位肿瘤的治疗.
作者:徐子海;郑启生;廖福锡;邝东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2000年3月开始,选择性应用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各类颅内血肿84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新明;陈永健;张学军;李念;陈国平;缪兴海;彭止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分别对采用口服溴隐亭、伽玛刀、经鼻-蝶人路和经颅入路手术治疗的129例垂体瘤,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伽玛刀组23.2%的患者和经鼻-蝶组10.0%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经鼻-蝶组和经颅手术组肿瘤的次全切除率分别为90.0%和94.9 %,术后复发率为5.1%.结论育龄妇女的垂体PEL微或小腺瘤,可先试用口服溴隐亭治疗并随访;伽玛刀可作为各类垂体微和小腺瘤、部分大型腺瘤首选的治疗手段;采用经颅入路显微手术和术后辅助放射外科治疗是提高垂体巨型腺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卢刚;王卫余;朱飚;吴旭;厉民;王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各种原因所至继发性癫痫33例,使用原发病灶和致痫灶一并切除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莫业和;何君举;蔡雄;王子珍;黄秋虎;陈政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功率电凝热灼对正常猴运动区皮层所造成的形态学改变;探讨激光热灼猴运动区皮层青霉素致痫后的形态学改变.为治疗功能区癫痫寻求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两组:每组为三只恒河猴.在电凝热灼组:分别用8、10、12三种输出功率,每间隔5mm左右热灼一次正常猴的中央前回皮层,每次热灼时间1~2秒.在激光热灼组,首先建立青霉素局限性致痫模型猴3只,再激光热灼2只,另1只为对照.应用光源直径为0.1nm,波长为1064nm的Nd YAG激光,将输出功率设置为4W,每间隔5mm左右垂直照射一次致痫区,每次照射2~3秒.将上述两种方法热灼后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电凝热灼仅损伤脑浅表皮层结构,深部组织结构末见异常.激光照射可使浅表皮层断裂,深部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两种方法在皮层的损伤宽度、深度上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均未见猴的行为学异常和MRI异常.结论适当的电凝热灼和激光照射猴脑的功能区皮层,可起到与MST一样的治疗功能区癫痫的效果,上述两种方法安全可靠,且效果较好.
作者:栾国明;张伟丽;孙异临;周健;张颖;阎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利用内窥镜辅助,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可行性、优缺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MRI明确诊断,使用局部麻醉内窥镜电视监测下经单鼻腔蝶窦人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结果30例病人中25例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术后2~4小时病人即可下床活动,进食.术后平均4天出院,无死亡、无感染.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经鼻蝶人路修补后痊愈.随访6~48个月,视力恢复到1.0以上10例,内分泌功能正常15例,月经恢复正常10例.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经单鼻腔切除垂体瘤使用局部麻醉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对病人的损伤和影响可以达到低程度.
作者:黄思庆;李国平;惠旭辉;易章超;安惠民;梁传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7年11月至2000年11月期间,应用CT导向立体定向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皮层下小病灶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康;郑捷敏;黄河清;文超勇;陆建吾;兰学军;李学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脑胶质瘤发病率高,手术后复发率也高,成为神经外科治疗探讨主要问题.
作者:邹忠材;马文生;刘庆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立体定向技术1947年被Spiegel和Wycis开始应用于精神病的治疗,比额叶白质切除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于额叶白质切断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而被定位精确、创伤小的立体定向术所替代,近几十年进展缓慢.
作者:王晓峰;李拴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资料1998年2月-2001年8月,我们采用伽玛刀共治疗10例外伤后晚发癫痫患者.
作者:李冰;张金伟;张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从1983年4月至1999年3月期间,收治颅脑CT扫描证实钙化病灶的癫痫病人,共26例,经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启富;孙康健;潘云曦;孙克华;华长春;乔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通常年龄较大,由于病史较长,常伴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疾患和损害,尤以心肌损害,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因此,早期及时的发现心肌损害,有效的诊治,正确的护理,对于控制病情,渡过危险期,挽救病人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锐;田增民;王利辉;张勇士;李士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对1985年6月-2000年4月,应用手术治疗的22例脑囊虫所致癫痫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脑囊虫致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如恩;赵洪洋;张君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7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34例,其中12例获得18~40个月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何进宇;庞晓霞;吴高峰;张兴华;邓珍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用于继发性癫痫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对原发灶切除结合外周皮层电灼的方法,治疗的165例继发性癫痫病例(其中胶质瘤20例,动静脉畸形21例,转移癌12例,脑膜瘤45例,其它脑部疾患继发性癫痫67例)的观察,分析ECoG在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意义.结果其中152例在原发灶外周监测发现棘波(占92.1%),切除原发灶及电灼皮层后147例棘波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占96.7%),术后复查常规脑电图(EEG)显示手术有效率为84.2%.结论对于颅脑占位性病变合并的继发性癫痫,单纯切除原发灶并不能完全消除癫痫灶,ECoG监测对于指导癫痫灶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王明然;白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