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目的 根据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发病机理,参考传统AR造模方法,模拟本病自然发病过程,优化AR豚鼠动物造模方案.方法 选用成年Hartley豚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优化组(A组)及传统组(B组)2组,每组各20只.A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基础致敏、OVA雾化吸入+冷水浸足激发方法造模,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B组采用OVA+氢氧化铝[Al(OH)3]佐剂腹腔注射基础致敏、OVA滴鼻激发方法造模,经腹主动脉采血.所有动物血样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含量,利用24小时监控摄像头观察动物症状并记录计分.结果 两组动物激发后均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A组鼻部症状表现均一,无动物死亡,B组鼻部症状轻重不一,部分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死亡2只;A组鼻部症状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造模后血清IL-4含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动物采用动态视频观察症状变化,评分客观、可追溯.结论 本造模方法不使用佐剂、以雾化吸入致敏原及冷水浸足方式激发造模,更接近AR的自然发病过程,造模动物行为学评分均一,死亡率低,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操作简单、实用、易掌握,动态视频监测动物症状,评分准确、可靠.
作者:顾晓娜;程向荣;张鹏;朱亮;滕华;王勇;胡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伴或不伴扁桃体肥大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 可导致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多种症状,同时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慢性鼻窦炎以及复发性中耳炎等多种疾病. 此外还可以导致严重的继发疾病,包括神经认知障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以及生长发育迟滞等.
作者:王子熹;林枫;庞冲;关凯;程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口服中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分别检索三个英文数据库(CENTRAL、MEDLINE和Embase)和四个中文数据库(SinoMed、CNKI、维普和万方),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7年11月,检索内容为所有口服中药对比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儿童A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者分别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严格的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得到1254篇文献,终纳入8项研究,共580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口服西药比较,中药在提高AR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RR=0.99,95%CI[0.93,1.06],P=0.79).但在改善单一症状如流涕、鼻塞方面,口服中药效果相对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口服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 口服中药治疗儿童AR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但仍需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支持验证.
作者:崔德华;廖星;张惠敏;黄蓉;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统计分析上海西部青浦地区变应性鼻炎的粉尘螨致敏情况,并分析比较变应性鼻炎及同时伴有其他变应性疾病的粉尘螨皮试阳性率,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青浦地区3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过去病史(半年以上)和相关检查结果,把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设为A组,同时只伴有一种其他变应性疾病患者为试验组(B组),同时伴有二种以上其他变应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C组),每组各100例,分别进行粉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测,统计变应性鼻炎的粉尘螨阳性率;分析比较各组的阳性率差异.结果 该地区3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粉尘螨检测总阳性率(+或以上)82.7%,强阳性(++或以上)率77%;其中A组阳性率67%、强阳性率58%,B组阳性率89%、强阳性率85%,C组阳性率92%、强阳性率88%.用 χ2检验分组比较A组和B组、A组和C组的粉尘螨皮试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尘螨是上海西部青浦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之一,且粉尘螨在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其他主要变应性疾病的致敏性明显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的患者.
作者:陈岚;孙臻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以及对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汤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血清Th1/Th2细胞因子、VCAM-1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4、IL-10以及V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2、IFN-γ 以及VCAM-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汤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效果显著,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以及复发均有显著改善,加之其可靠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唐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疾病负担近年来迅速加重, 据报道全国 17 个城市人群的平均患病率已达 17.6%,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变应原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目前唯一可以调节AR 患者免疫系统的对因治疗措施, 并可影响疾病的自然进程, 预防新发致敏和减少 AR 发展为哮喘的风险.
作者:储俊才;程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与评价中药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等国内外主要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内容为玉屏风颗粒治疗AR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发表时间为1987年1月~2017年12月.对文献进行筛选,应用改良Jadad表进行质量评价,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9篇文献共1875例AR患者纳入研究,分为3组:单纯玉屏风颗粒治疗组,共95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等抗过敏药物或以上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共880例;玉屏风颗粒结合西药治疗组,共900例.Meta分析显示:玉屏风颗粒结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总有效率高(OR=6.05,95%CI 4.32-8.48,P<0.00001),复发率降低(OR=0.21,95%CI 0.14-0.31,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OR=0.44,95%CI 0.25-0.75,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玉屏风颗粒结合西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等)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能明显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状,减少复发,且安全性好,为AR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汪李琴;杨晴;程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北京房山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就诊情况与花粉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按月份比较2017年4月~9月北京市气象局所测得的花粉数据以及同期北京核工业医院房山院区AR患者就诊人次占耳鼻咽喉科门诊总就诊量的比例(门诊构成比).对每日AR患者的门诊构成比和对应的花粉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017年4月~9月不同月份花粉浓度比较,χ2=12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花粉播散时间存在4~5月、8~9月两个高峰期.2017年4~9月AR患者门诊构成比的 χ2=16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患者门诊构成比存在2个高峰,分别为4~5月和8~9月.AR患者就诊比例的变化与花粉浓度变化的趋势在时间上表现出一致性.2017年4~9月的花粉浓度和同期AR患者门诊就诊的比例的r=0.561,P<0.0.1,呈正相关.结论 北京房山地区AR患者就诊情况与花粉浓度存在相关性.
作者:郝红;高锦;张彪;李立;刘文斌;邬树兰;杨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与酮替芬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以及对患者Th1/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球蛋白E(Ig E)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药物选择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白色面粉圆片安慰剂+生理盐水喷剂治疗组(A组)、白色面粉圆片安慰剂+丙酸氟替卡松喷剂治疗组(B组)和酮替芬治疗+生理盐水喷剂治疗组(C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疗效、症状评分及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4、IFN-γ、TNF-α、Ig E和sVCAM-1水平.结果 给予丙酸氟替卡松与酮替芬治疗后,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得到缓解,且总有效率B组(93.94%,与A组比较P=0.023)高于C组(82.35%,与A组比较P=0.042).B组和C组患者分别经丙酸氟替卡松和酮替芬治疗,血清中IL-4、IFN-γ、TNF-α、Ig E和sVCAM-1的含量治疗前后比较,IFN-γ 水平均显著升高,IL-4、Ig E、TNF-α 和sV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05),其中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效果好.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与酮替芬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丙酸氟替卡松有效率高于酮替芬,能显著改变患者血清中IL-4、IFN-γ、TNF-α、Ig E和sVCAM-1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颜启明;佘万东;张立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儿童和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YKL-40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6例AR患者作为实验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9~52岁,平均(24.94±10.98)岁;其中儿童AR患者(<18岁)13例,成人AR患者(≥18岁)23例.健康成人5例作为对照组,男3例,女2例,年龄25~37岁,平均(30.8±4.58)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清中的YKL-40含量.结果 儿童患者组、成人患者组和成人对照组血清YKL-40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07.44 ng/L、60.19 ng/L和71.38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YKL-40含量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儿童患者组显著高于成人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儿童患者组也高于成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而成人患者组与成人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结论 血清YKL-40水平在AR儿童中升高,但YKL-40是否参与AR的早期发病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柳林;崔昕燕;薛华军;吴中飞;程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 发达国家 18 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中的患病率甚至高达 40%;国内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 儿童 AR 的患病率波动在 3.3%~43.0%之间[1,2].儿童 AR 常常伴发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 咳嗽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慢性鼻窦炎等[3]. 另外,AR 可影响患儿的在校表现与学业,还与儿童期精神抑郁和自杀倾向等心理行为异常相关, 其对患儿生活的影响超过了 AR 症状本身[4,5].儿童 AR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作者:李勇;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腺苷酸环化酶2(ADCY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苏皖地区汉族人群由尘螨致敏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571例尘螨致敏的PER患者和67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测定,同时EDTA存储管采集抗凝血以提取DNA.预测、筛选ADCY2基因内含子区5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后,ADCY2基因rs1864071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该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相加模型(OR=1.226,95%CI=1.045-1.439;P=0.013)及显性模型(OR=1.343,95%CI=1.039-1.736;P=0.024)发生PER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在苏皖汉族人群中,ADCY2基因rs1864071位点与PER显著关联,该基因可能影响尘螨致敏PER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卜冬云;吴中飞;陆美萍;钱俊俊;程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参与多种相关生物学机制的重要介质, 虽然它的生物相关性由Furchgott 等[1]于 1980 年首次发现,但 NO 分子直到1987 年才被两项独立的研究识别并报道[2,3]. 此后,关于 NO 参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已表明,NO 是调节血液循环、血小板活性、神经传递、免疫和炎症过程的关键因子[4,5].
作者:王秋丽;余少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在大多数临床指南中,AR 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过敏史、鼻部症状(鼻痒、打喷嚏、清水样分泌物和鼻塞)、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 IgE 检查阳性结果. 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常常依据主观症状,很少参考局部炎症指标[1].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辛夷滴鼻液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影响.方法 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复方辛夷滴鼻液冲洗鼻腔,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每组均治疗4周(1个疗程2周).每个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均取鼻腔分泌物并检测其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并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差异.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流涕这一症状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辛夷滴鼻液鼻腔冲洗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且在改善流涕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钱雅琴;朱玲;吴飞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中山市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台风天气的相关性.方法 在广东中山市通过气象资料确定典型台风登陆时间,以台风过境当天及前后各一天为台风期间,并设置非台风期间作为对照组,在台风期间及非台风期间,分别调查变应性鼻炎及全部门诊患者就诊人次,并分别计算其比率.结果 2017年8月到9月中山市发生了三次台风.台风期间的9天,变应性鼻炎及门诊患者就诊人次分别为517和2128人次,变应性鼻炎患者占全部门诊比例为24.3%;非台风期间的9天,变应性鼻炎及门诊患者就诊人次分别为579和2671人次,变应性鼻炎患者占全部门诊比例为21.7%;台风期间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比值明显高于非台风期,P<0.05.结论 台风不良气候可能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台风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袁亚敏;周小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鼻病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大约 20%的孕龄女性患有过敏性疾病,30%的孕妇会出现鼻炎症状, 包括 AR、 妊 娠期鼻炎(pregnancy induced rhinitis)、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鼻炎、药物性鼻炎等[1]. 鼻炎患者进入妊娠期后,34%的患者症状加重,15%的患者可出现症状改善,而 45%的患者症状没有变化[2].
作者:王奎吉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