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米银纱条用于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临床观察

严达忠;周芨;张建辉;甘卫刚;李离

关键词:纳米银纱条, 鼻腔填塞, 杀菌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银纱条在鼻腔填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纳米银纱条填塞组与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组进行比较,了解局部症状、抽纱条后出血量、填塞物出现腐臭味及局部渗出物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 两组在术后抽取纱条引起鼻出血量及自我不适症状均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填塞物出现腐臭味及局部渗出物方面有差异性(P<0.05).结论 纳米银纱条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可延长纱条填塞时间,避免了纱条填塞过久带来的感染,也减少了因纱条抽取过早带来的出血较多,是一种较理想的鼻腔填塞物.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MSCT增强扫描MPR和VR重建对下咽癌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及二维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维VRT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后处理技术对下咽癌病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MPR、VRT后处理,并与喉镜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比较CT横轴位图像、MRP及VRT图像在下咽癌诊断及周围结构侵犯、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价值.结果 25例患者中,包括梨状隐窝癌18例,环后区癌4例,下咽后壁癌3例.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其MPR、VRT图像对下咽癌的诊断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分别是94.4%和98%.其中,增强图像有助干肿瘤病灶的显示及其侵犯范围的判断,增强扫描静脉期冠状位MPR图像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显示明显优于横轴位图像.结论 螺旋CT横轴位图像结合MPR、VRT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下咽癌病灶及其侵袭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能直观显示气道狭窄程度,有利于更好地制定手术计划.

    作者:曹汉海;孙敬武;别远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慢性咽炎78例通过中药雾化吸入治疗与对照组52例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超声雾化吸入对治疗慢性咽炎有明显的优势,能大大提高疗效.

    作者:郭秀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成药治疗常见咽喉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咽喉作为肺胃之门户,与外界环境和多个脏腑关系密切,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都可能导致咽喉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体的呼吸、受纳、发声等多种生理功能.临床上常见的咽喉疾病包括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和咽喉部肿瘤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对于这些疾患常用抗生素治疗,而许多中成药在咽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获得了广泛应用.

    作者:姚暄;支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总结额窦开放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0年9月间经鼻内镜行额窦开放术496例(718侧),其中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232例(348侧),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264例(370侧),术后随访6~18个月.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 ①两组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钩突径路组有放率91.67%,鼻丘径路组有效率9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05):②手术并发症:钩突径路组脑脊液鼻漏1例(1侧),筛前动脉损伤2例(2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6侧),术后窦口狭窄7例(10侧);鼻丘径路组鼻泪管损伤1例(1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7侧),术后窦口狭窄8例(9侧).结论 以钩突上端和以鼻丘气房为标志均能准确定位额窦开口,并行额窦开放术,二者各有其优点,可以依据鼻窦解剖,术者经验来选择.当然,手术中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则更好.

    作者:周立辉;葛前进;王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长春西汀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TCD异常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对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异常的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TCD异常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长春西汀组,两组均常规行能量合剂、激素、高压氧、R族维生素等治疗,联合冶疗组给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以及益气聪明汤口服,长春西汀组给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观察对耳聋的疗效及TCD用药前后变化情况,评价长春西汀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TCD异常突发性聋的疗效.结果 电测听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8%,长春西汀组有效率7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流速较长春西汀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对TCD异常突发性聋能显著提高疗效,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陈玉卿;孙宣东;邹嘉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鼻内镜选择性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选择性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 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对65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经鼻内镜选择性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45例,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67例,合并下鼻甲代偿性肥大445例均同期行鼻内镜手术处理.结果 657例中术后随访3个月,失访12例.治愈605例(92.1%),好转40例(6.1%),12例失访(1.8%),1例术后早期鼻中隔血肿,经放置引流皮片处理后治愈;2例发生中鼻甲和中隔黏膜粘连,1例发生下鼻甲和中隔黏膜粘连,均经鼻内镜下分离而好转;1例发生鼻中隔后下方小穿孔,后4例均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或下鼻甲肥大.结论 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经鼻内镜选择性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效果确切.

    作者:刘少峰;吴礼锋;余良虎;朱蓉;王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制鼻腔通气管在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更加适合患者的鼻腔填塞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自制鼻腔通气管经下鼻道预置于鼻咽部,再做常规鼻腔填塞,每日行鼻腔通气冲洗2~3次,以保持其通畅.结果 患者感觉头晕头痛明显减轻,鼻塞胀痛减轻,吞咽较通畅,可闭口呼吸即鼻式呼吸.结论 鼻腔通气管在鼻腔填塞中的应用可提高鼻腔填塞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汪光明;段青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上颌骨血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上颌骨血管瘤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例上颌骨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上颌骨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关键.结论 上颌骨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疾病、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确切有效.

    作者:姜勇;程朋;程友;薛飞;江满杰;周玫;王志颐;王秋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216例的临床观察

    声带小结多见于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的人群.教师、歌唱家多见.发病率较高.我科从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冶216例声带小结,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16例患者,男137例,女79例,年龄14~46岁.均有不同程度声音嘶哑.1.2 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声带小结或声带小结较小的患者,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口服,超声雾化吸入5~7天,然后应用中草药煎服,当归10g,丹参12g,红花10g,川贝母10g,生牡蛎12g,昆布12g,木蝴蝶6g,青果10g,蝉蜕6g,生甘草10g,每日1剂,连续服3~4周.

    作者:张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β防御素在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β防御素hBD-1及hBD-2mRNA在正常组、红霉素组、烙前组、烙后即刻组、烙后组扁桃体组织中的表达,探讨β防御素在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扁桃体中hBD-1及hBD-2mRNA的表达.结果 hBD-1 mRNA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D-2mRNA在烙后组扁桃体组织中表达较其它各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其它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D-1呈固有性表达,能发挥天然防御作用;hBD-2呈诱导性表达,中医烙法可提高扁桃体组织中的hBD-2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冷辉;孙海波;马梽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20例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红霉素眼膏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98.4%,对照组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用于治疗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郭光良;叶星;荆素卿;张静;王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体皮质骨上鼓室乳突腔填充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对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利用自体骨粉行上鼓室乳突腔填充的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接受手术治疗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43例(43耳)分为两组.实验组,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自体皮质骨上鼓室乳突腔填充术+耳甲腔成形术23例(耳);对照组,行常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耳甲腔成形术20例(耳).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听力结果、干耳率情况.结果 以术后语言频率气骨导差缩小>15dB或气导听阈<40dB为有效标准,实验组(n=23)有效率69.56%(16/23),对照组(n=20)有效率65%(13/2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1015 P>0.05).实验组(n=23)干耳率为91.3% (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60% (12/20),表明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08 P<0.05).实验组(n=23)术后平均干耳时间为30.65±8.43天,对照组(n=20)为37.75±10.83天,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6 P<0.05).实验组外耳道口宽大,乳突腔容积缩小,表面上皮化良好,无肉芽组织生长,无感染及渗出,鼓膜形态良好.全部病例均无胆脂瘤复发.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自体皮质骨上鼓室乳突腔填充术+耳甲腔成形术,能有效清除中耳病灶组织、术后听力结果满意,换药时间短,干耳率高,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马喆;习国平;张社江;蔡爱军;郝艳芳;吴琼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苍辛气雾剂喷鼻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苍辛气雾剂喷鼻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苍辛气雾剂喷鼻联合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治疗.治疗2~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5%,显著高于对照组(73.59%),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苍辛气雾剂喷鼻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焕仙;陈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6例呈棘突及嵴突的鼻中隔患者行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全部病例切口一期愈合,145例鼻中隔恢复平直,11例仍轻度偏曲,均无鼻中隔血肿;随访6个月,4例出现鼻腔粘连,2例出现鼻中隔穿孔,无外鼻畸形.结论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适用于棘突及嵴突的鼻中隔患者,疗效好,达到微创目的.

    作者:张武宁;李永湘;毛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变应性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阻力测量

    目的 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进行鼻阻力测量,客观评估其差异.方法 鼻炎患者102例,其中57例AR、45例NAR.采用前鼻主动测压法行鼻阻力测量,记录两组患者单侧鼻腔阻力及双侧鼻腔总阻力,SPSS 13.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R组左侧鼻阻力为(1.164± 1.049)KPa/L·S-1,右侧鼻阻力为(0.843±0.768)KPa/L·S-1,双侧总的鼻阻力为(0.398±0.249)KPa/L·S-1.NAR组左侧鼻阻力为(1.020±1.242)KPa/L·S-1,右侧鼻阻力为(0.865±1.027)KPa/L·S-1,双侧总的鼻阻力为(0.384±0.269)KPa/L· S-1.无论是AR与NAR组间比较,还是同一组内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阻塞是AR和NAR共有的临床表现,鼻阻力测量难以区分AR抑或NAR患者的鼻塞症状更为严重.

    作者:沈艳;王菲;孙小青;殷敏;程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FANCD2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范可尼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FA/BRCA通路失活导致DNA损伤修复功能障碍为分子基础,临床表现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进行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染色体脆性增加以及高度的肿瘤易感性.FA患者常见的易患肿瘤包括外阴部、消化道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FA通路任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FA/BRCA通路关键蛋白FANCD2为轴心,对其特性、泛素化及调控、与HNSCC发生及DNA修复的关系以及FANCD2 DNA修复对HNSCC放化疗的影响等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胜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桑菊饮治疗失音17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11年以来,用自拟桑菊治疗失音患者17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大者43岁,小者7岁,病程长者2月,短者3天.适应证:声嘶或失音,咽喉疼痛干燥、咳嗽多痰.间接喉镜检查:喉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边缘肥厚、闭合欠佳,声带表面附有粘稠分泌物.

    作者:张显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腔功能性矫正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致的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异常矫正术对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行鼻内镜下鼻腔结构矫正术的46例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与鼻腔解剖学变异特点的关系,总结手术疗效及临床体会.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0例 (65%),好转12例(26%),无效4例(9%),总有效率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腔结构异常可导致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鼻内镜下手术矫正鼻腔结构异常,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崔志春;韩旭;李凤;孙凤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鼻内镜联合射频等离子治疗鼻深部出血的临床观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多见于冬春气候干燥、温差大的季节,发病率约为10%~13%[1].近几年随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鼻出血有日益增多的趋势.鼻腔前部的出血,多较易处理,止血方法简单可靠.对鼻腔深部的出血,传统方法多采用前、后鼻孔填塞等,效果不可靠,病人痛苦、畏惧,多难以接受.自2006年以来,我科对深部鼻出血病人采用内窥镜引导下射频等离子凝血治疗,取得非常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春;何泽清;张晓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伴双侧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伴双侧鼻息肉的临床特征,以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本科收治的2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伴双侧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和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2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侧鼻息肉,但一侧新生物明显增多,深部新生物组织质韧、出血较多;病理检验均为双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伴鼻息肉.结论 对于双侧鼻息肉患者,如术中发现组织质韧、出血较多,应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伴双侧鼻息肉的可能,术中应做快速病理检查,以避免误诊.

    作者:王前;李丹;齐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