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玲;吴远军;秦巧玲;周元婷
21世纪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实验技术人员只有扎实掌握医学知识及其相关的实验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成为医学教育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作者:李质馨;朱辛为;徐冶;田洪艳;鲁质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复方土牛膝合剂解热、镇痛的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家兔发热模型与醋酸致小鼠扭体动物模型,分别研究复方土牛膝合剂的解热、镇痛的作用.结果复方土牛膝合剂高(相当于3.90 g生药/ml)、中(相当于1.90 g生药/ml)、低(相当于0.95 g生药/ml)剂量对2,4-二硝基苯酚致家兔发热与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复方土牛膝合剂有明显解热、镇痛的效果.
作者:张然;熊文梅;涂学志;庄锡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正确使用这类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选用原则、用药时间、合理配伍、合理应用等.
作者:孙卫红;张雷;林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经2次及2次以上CT复查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共200例,对其发病年龄、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伤性引起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非常高,而大面积缺血性梗塞病引起迟发性出血性脑梗塞较多,医源性手术亦常见.肿瘤引起颅内血肿相对为外伤性等其它因素少见,其中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多见.结论 2次及2次以上CT复查对颅内迟发性血肿的确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蒋高民;曲保忠;马永金;党润民;白明峰;王维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针罐并用辨证分型治疗痛经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35例痛经患者依照辨证施治的原理采用针灸拔火罐的方法治疗.结果 128例痊愈,5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8.5%.结论针灸拔火罐不仅治疗痛经,还可以改善全身状况,调整内分泌,疗效可靠,效果明显.
作者:李伟;卢春生;刘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纯正加速度(+8Gz)和正负加速度(±8Gz )交替暴露对大鼠心脏的危害程度.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8Gz及±8Gz组).经动物离心机相应暴露后立即麻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心肌酶含量.结果 +8Gz及±8Gz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显著增加(P《0.01);两实验组间比较,AST、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5),LDH和α-HBD两项指标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Gz及±8Gz交替暴露均可使心肌酶含量有明显变化,且±8Gz交替暴露的作用更为明显.提示±Gz交替暴露对心脏的损害影响较单纯+Gz暴露更为显著.
作者:郭素红;袁忠海;李艳;侯毅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采集和置换治疗患者围血细胞分离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例患者共进行11次血液单采及置换治疗时,术前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其他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管理好液体、保护好血管通路.结果 6例患者均达到满意疗效.结论正确的围血细胞分离术期的护理有利于提高采集产品的质量及治疗效果.
作者:刘兴玲;吴远军;秦巧玲;周元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八面体蒙脱在儿童口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0例口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常规对因治疗,观察组130例,除与对照组对因治疗相同外,用双八面体蒙脱涂患处.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缓解及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双八面体蒙脱在治疗儿童口炎的应用中起增效作用.
作者:冯光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由于骨组织坚硬,很难切割,固定液渗入缓慢,按常规方法制备的骨组织电镜标本不够理想.我们在实验中改进了脱钙液的比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方青;刘建华;陈忠航;刘原;张以忠;赵丽微;温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评价在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对4000名大学生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3个月分别下发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可以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起学习、生活的学生由健康教育前的41.3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68.09%(P《0.05);可以接受和性病患者握手、共用餐具、与性病患者一起学习的学生分别由健康教育前的72.44%、64.38%、74.66%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92.47%、87.32%、91.41%(P《0.05).结论通过专题教育、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曹志友;曲保忠;王新成;卢春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科于近两年诊治了14例因外用骨通贴膏导致接触性皮炎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4例均来自本院科室门诊,发病者均用过骨通贴膏治疗,年龄25~67岁,平均35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病程平均5 d,长11 d.所有患者无胶布过敏史,皮损表现为边缘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有丘疹、水疱,无明显渗出,未见全身发疹.所有患者均感觉明显瘙痒.
作者:王靖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是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方法,初步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能产生巨大的生物学效应,使心脏生成新生血管或者心肌细胞,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增加心脏功能.
作者:李中言;于东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鳞癌(HNSCC)细胞系染色体端粒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研究端粒功能失调现象是否存于HNSCC,探讨其在促进肿瘤染色体变异的重要作用.方法 8个HNSCC细胞系和6例头颈部正常组织上皮细胞培养.收获细胞用荧光结合(CCCTAA)3核酸探针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末端端粒表达,计算平均每个细胞中端粒缺失染色体末端数.结果缺失TTAGGG重复DNA序列的染色体末端数/细胞的平均数为12.8±5.4;正常对照组上皮细胞不表现或仅偶尔出现染色体端粒缺失现象,平均值0.3±0.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 HNSCC染色体端粒缺失,引起端粒功能失调造成双着丝粒及环状染色体形成,促使癌细胞异常分裂,致使HNSCC染色体不稳定性,以及大量基因组失衡.
作者:吕梅;董震;杨占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农村居民是否愿意参与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败的关键,了解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想法,对开展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试点县和非试点县共26 460农户调查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有群众基础,农民有参与的愿望.但也存在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形象,规范管理,认清建立这项制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作者:郑锴;许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QT间期、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32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校正的QTd为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 QT离散度早期复极综合征为(43.43±13.26)ms,急性心肌梗死为(69.7±30)m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比QTd具有无创、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作为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的一项有效指标.
作者:欧阳瑾;王冬梅;曲保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长期陈旧的饮食观念,使营养师在社会上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由于缺乏相应岗位的设置,使营养人才培养规模小,速度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肉、鱼、奶、蛋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迅速增加.伴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所导致的相关疾病发病率也快速增长,因此,营养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以营养师为主体的营养指导专业人士奇缺,全国现有营养师不到4 000人.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长的国家,按照其每300人配备1名营养师的现行比例推算,我国营养师行业有400万个工作机会虚席以待.权威机构预测,营养师将是我国未来热门的职业之一.营养专业学生应热爱本职专业,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宋春梅;马洪波;王长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超重对航天员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超重可使动物在行为学、空中翻正性,游泳平衡能力,脑内的多种神经递质及神经核团发生改变.本文从行为学、神经因子及神经部位等几个方面探讨超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姜艳霞;吕士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热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高扬;伦志国;张平;许美艳;李松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学生,初诊日期:2005年6月22日.现病史:自2003年9月开始发现头部两颞侧头发出现片状脱落,随即发展到头顶,皮肤光滑,无皮屑,无痒感.曾在本市某医院进行半年的治疗,内服中药、西药,同时外擦生姜两颞侧长出新发,头顶部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彭东;王春奇;冯畅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目前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而胸腔闭式引流术多带单个或两个侧孔的硅胶管(普通胸腔闭式引流管)作为引流导管,由于此类导管管径较粗,所以肋间插入胶管时操作过程比较繁琐,术后患者因疼痛十分痛苦,活动不便,且并发症也较多.我科自2004年6月到2005年8月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治疗中替换一次性胸腔引流管(硅胶管),共治疗气胸患者1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春岩;魏学武;郭敏;刘建;王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