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源性面瘫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

沈峰;严道南;曹济航

关键词:医源性面瘫, 临床分析, 中耳乳突手术, 腮腺手术, 常见并发症,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手术后, 患者
摘要:面瘫是腮腺手术、中耳乳突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本文对我院1990~2005年间行腮腺手术、中耳乳突手术后出现面瘫的25例患者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医源性面瘫的发生,并探讨医源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鼓室成形术中鼓膜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1952年Wullstein[1]及Zollner[2]先后提出鼓室成形术这一概念,并将其分为五种术式,此种方法长期以来被视为鼓室成形术的分类规范.随着大量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Wullstein的Ⅵ型和V型术式已被弃用,但鼓室形成术术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依据仍无变化[3].1965年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提出和讨论标准分类,代替了Wullstein的分类方法,将鼓室成形术分为三类:①鼓膜成形术;②鼓室成形术不伴乳突根治术;③鼓室成形术伴乳突根治术.

    作者:刘雄光;徐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渊舒加MDC-5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鼻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报告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2月应用鼻渊舒加MDC*.5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鼻炎490例,变应性鼻炎223例,各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了患者应用该疗法治疗慢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秀华;张红文;于阅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上气道单个或多平面阻塞同时存在,目前治疗有UPPP、CPAP、阻鼾器及低温等离子射频(RFA)等多种方法,但轻、中度OSAHS临床症状轻,对人体危害小,往往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加以UPPP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差,CPAP价格高等诸多因素,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2002年2月~2005年2月我们对轻、中度OSAHS 60例,采用硅橡胶阻鼾器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常英展;缪东生;罗伟;姜凤娥;张岚;王旭平;何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咽鼓管及鼓室注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分急性和慢性,多由各种原因致咽鼓管阻塞而发生,保持咽鼓管通畅是解决本病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因给药途径不理想使药液难以到位,疗效欠佳.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简称麻醉导管),在咽鼓管导管的引导下,送入咽鼓管,直接将药液注入咽鼓管及鼓室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近几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64例(治疗组)病历加以总结,同时我们还特意将以往采用鼓室穿刺注药治疗且有门诊记录的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龙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梅尼埃病67例的临床观察

    梅尼埃病为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以突然眩晕、耳聋、耳鸣为主症,常反复发作.近10年来,我们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梅尼埃病6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彦;董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修正性内镜手术

    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指针对内镜鼻窦手术或传统鼻窦手术之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或多次手术[1].由于既往手术造成正常解剖学标志的缺失、改变或紊乱不清,再次手术易出血倾向,使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增大,对术者是一挑战.作者自2003~2004年间对46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修正手术,并进行随访.现对46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鼻内镜修正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折如下.

    作者:李幼珍;赵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咳嗽时间1个月以上的104例7~14岁儿童作临床观察,其中有鼻部症状者34例和经以上检查病因不明者16例加鼻窦CT检查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结果 诊断单纯性鼻咽炎3例,鼻炎鼻咽炎5例,鼻窦炎鼻咽炎11例,鼻窦炎鼻咽炎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8例,CVA或哮喘24例,支原体肺炎14例,其他(支气管炎、肺炎及咽喉炎)16例,病因不明3例.慢性咳嗽儿童中45.2%(47/104)有慢性鼻窦炎和(或)鼻咽炎.纤维鼻咽喉镜检查50例中除3例正常外,鼻腔鼻咽部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炎性水肿、息肉样改变或息肉增生、或有黏脓痰液.结论 对儿童慢性咳嗽应注意鼻窦炎鼻咽炎的伴发.有鼻部症状者和病因不明者应进一步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

    作者:陶宝鸿;阮桂英;汪祝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中隔偏曲伴鼻腔鼻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随着鼻内镜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及近年来对鼻阻力领域的深入研究,发现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及后段部的偏曲,对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有着严重的影响,临床证实,鼻中隔偏曲患者大多伴有中鼻甲气化、中下鼻甲息肉样变肥大以及鼻息肉和鼻窦炎等多种鼻腔病变,对这种鼻中隔偏曲如何矫正、切口如何选择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12月于鼻内镜下遵循微创手术要求,对这类鼻中隔偏曲选择适当术式进行手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介华;唐照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滴鼻灵滴鼻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滴鼻灵滴鼻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28例,予滴鼻灵滴鼻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按海口会议标准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同时检测各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IL-5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 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IL-5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滴鼻灵治疗后,血清IL-3、IL-5明显下降(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滴鼻灵可能通过调控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变应性鼻炎发挥较好的治疗效应.

    作者:宋若会;高士俊;许春华;刘刚;郑日新;钟彦;章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咽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 总结影像学分析经验,提高鼻咽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3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着重就鼻咽癌 CT影像特点、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平扫CT片中全部出现咽隐窝变浅或消失,绝大部分病例显示病灶侵犯咽旁间隙及邻近组织结构,12例出现颅底骨质及颅内侵犯;颈动脉鞘区受累2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增强扫描,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根据典型的CT表现,一般不难做出正确诊断,鼻咽癌还需与鼻咽部其他肿瘤相鉴别.

    作者:程南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黏膜下下鼻甲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

    目的 探讨治疗下鼻甲肥大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经鼻内镜直视下,在黏膜下用显微电动吸切器切除肥厚的下鼻甲黏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无并发症,有效率为100%;随访6个月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 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方法.

    作者:喻妮;韩军;程靖宁;王成元;张道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喉风散加金因肽防治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料喉风散加金因肽喷剂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作用.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了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口腔咽喉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对照组).结果 放疗剂量在DT20Gy时,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率分别是29.7%、70.6%和78.4%,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的Ⅲ、Ⅳ度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咽喉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 双料喉风散加金因肽喷剂预防用药可推迟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均可降低Ⅲ、Ⅳ度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任浙平;李先明;吴超权;吴冬;陈善义;刘雅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益气宣肺汤合抗敏灵贴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变应性鼻炎(AR)是临床常见病,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是全身性疾病在鼻部的表现,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变应性鼻炎流行率有全球性逐年增加的趋势[1].本研究以益气宣肺汤中药抗敏灵贴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淑琴;王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耳部的常见严重疾病,早期正确诊断有利于及时手术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CT的普及应用,尤其是高分辨CT(HRCT)能清晰显示颞骨更细微的解剖结构,能对病变侵犯范围及程度作出精确判断[1,2].本文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28例进行分析,探讨HRCT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应用价值.

    作者:胡建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补肾温肺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补肾温肺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联用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联用组均经鼻滴入退敏滴鼻液,每日4次,每次2滴;同时联用补肾温肺胶囊,每日3次,每次6粒.对照组用舒氟美(无水茶碱缓释片或茶喘平)0.1g,每日2次;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3个月.记录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分级评分及哮喘症状评分,测定肺通气功能和血清总IgE及外周血Eos.结果 鼻炎症状记分联用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6±1.1)分、(1.2±0.7)分,对照组(4.7±1.0)分、(3.0±0.8)分;哮喘症状记分联用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8±1.2)分、(2.4±0.9)分,对照组为(4.6±0.9)分、(3.1±0.9)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HR分级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补肾温肺法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作者:王大海;曹伟云;符晓;曾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口腔探针制作耳鼻两用异物钩及使用

    鼻腔及外耳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急诊的常见病.我们为制作比较理想的异物钩历经1年时间的选材,成功地将口腔探针制作成耳鼻两用异物钩,先后取出鼻腔异物35例和外耳道异物2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苏亮;郑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紫正地黄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紫正地黄汤加减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乳蛾)风热证和胃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紫正地黄汤加减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乳蛾)患者35例,其中风热组19例,胃火组16例;观察风热证和胃火证临床疗效及症状和体征的起效时间、消失时间.结果 急性扁桃炎总有效率风热组94.7%,胃火组81.3%.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咽痛的起效时间和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征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紫正地黄汤加减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风热证、胃火证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郑日新;李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内镜术后鱼腥草液术腔冲洗的疗效观察

    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通过对178例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部分患者以鱼腥草注射液冲洗术腔,疗效比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冲洗术腔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保健;吕世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腺样体及腭扁桃体肥大的微创治疗儿童鼾症

    目的 探讨CO2激光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对93例由腭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儿童鼾症,采取CO2激光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再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后观察其转归情况.结果 随访3~30个月,症状基本消失(75/93)占81%,明显改善(18/93)占19%,总有效率100%.残留腭扁桃体均I度肥大,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CO2激光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痛苦小、病变切除彻底、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理想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式及腺样体切除术式.

    作者:陈建强;邹建定;熊华;鲁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在鼻咽血管纤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进行DSA检查和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2~7天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结果 DSA检查使鼻咽血管纤维瘤获得明确的诊断,所有病例均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咽升动脉参与供血1例,同侧颈内动脉参与供血1例,1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鼻内镜下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1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为内镜下手术的必备条件.

    作者:孙敬武;万光伦;梅桢锋;许为青;汪银凤;吕秋萍;王明善;吕维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