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咽鼓管及鼓室注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张龙山

关键词:咽鼓管导管, 鼓室穿刺, 注药治疗, 渗出性中耳炎, 硬膜外麻醉导管, 卡他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 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药液, 给药途径, 治疗组, 浆液性, 对照组, 阻塞, 随访, 门诊, 疗效, 理想, 管通
摘要: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分急性和慢性,多由各种原因致咽鼓管阻塞而发生,保持咽鼓管通畅是解决本病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因给药途径不理想使药液难以到位,疗效欠佳.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简称麻醉导管),在咽鼓管导管的引导下,送入咽鼓管,直接将药液注入咽鼓管及鼓室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近几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64例(治疗组)病历加以总结,同时我们还特意将以往采用鼓室穿刺注药治疗且有门诊记录的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梅尼埃病67例的临床观察

    梅尼埃病为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以突然眩晕、耳聋、耳鸣为主症,常反复发作.近10年来,我们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梅尼埃病6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彦;董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耳部的常见严重疾病,早期正确诊断有利于及时手术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CT的普及应用,尤其是高分辨CT(HRCT)能清晰显示颞骨更细微的解剖结构,能对病变侵犯范围及程度作出精确判断[1,2].本文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28例进行分析,探讨HRCT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应用价值.

    作者:胡建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肥厚性鼻炎中医外治述要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鼻腔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为特点的慢性炎症[1].以持续性鼻塞、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难以擤出、头痛头晕、精神萎靡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前鼻镜检查可见: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或桑椹状[2].中医认为本病当属鼻窒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鼻窍失宣;邪热伏肺,久蕴不去,致邪热蕴结鼻窍鼻失宣通;久病耗伤肺卫之气,邪毒留滞鼻窍,或饮食不调劳伤脾胃,湿邪留滞鼻窍;外邪屡犯鼻窍,久留不去,气血不畅也可为病[3].笔者查阅整理了近10年相关文献,现按使用方法将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中医外治法综述如下.

    作者:梁承志;黄彦;朱智泉;李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咽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 总结影像学分析经验,提高鼻咽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3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着重就鼻咽癌 CT影像特点、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平扫CT片中全部出现咽隐窝变浅或消失,绝大部分病例显示病灶侵犯咽旁间隙及邻近组织结构,12例出现颅底骨质及颅内侵犯;颈动脉鞘区受累2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增强扫描,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根据典型的CT表现,一般不难做出正确诊断,鼻咽癌还需与鼻咽部其他肿瘤相鉴别.

    作者:程南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渊舒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及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咽鼓管功能不良、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好发于儿童.治疗比较困难.本科从2003年3月起采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及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德穗;李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全身各系统的疾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很多学者在心血管、消化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在耳科领域,学者们在突发性聋的病因、治疗和护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心理角度探讨护理方法也较多,但从心理角度研究突发性聋的病因、治疗很少.近几年来,突发性聋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很多患者有显著的精神压力、情感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

    作者:贾月芝;江波;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口腔探针制作耳鼻两用异物钩及使用

    鼻腔及外耳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急诊的常见病.我们为制作比较理想的异物钩历经1年时间的选材,成功地将口腔探针制作成耳鼻两用异物钩,先后取出鼻腔异物35例和外耳道异物2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苏亮;郑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咳嗽时间1个月以上的104例7~14岁儿童作临床观察,其中有鼻部症状者34例和经以上检查病因不明者16例加鼻窦CT检查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结果 诊断单纯性鼻咽炎3例,鼻炎鼻咽炎5例,鼻窦炎鼻咽炎11例,鼻窦炎鼻咽炎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8例,CVA或哮喘24例,支原体肺炎14例,其他(支气管炎、肺炎及咽喉炎)16例,病因不明3例.慢性咳嗽儿童中45.2%(47/104)有慢性鼻窦炎和(或)鼻咽炎.纤维鼻咽喉镜检查50例中除3例正常外,鼻腔鼻咽部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炎性水肿、息肉样改变或息肉增生、或有黏脓痰液.结论 对儿童慢性咳嗽应注意鼻窦炎鼻咽炎的伴发.有鼻部症状者和病因不明者应进一步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

    作者:陶宝鸿;阮桂英;汪祝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内镜术后鱼腥草液术腔冲洗的疗效观察

    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通过对178例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部分患者以鱼腥草注射液冲洗术腔,疗效比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冲洗术腔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保健;吕世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咽鼓管及鼓室注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分急性和慢性,多由各种原因致咽鼓管阻塞而发生,保持咽鼓管通畅是解决本病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因给药途径不理想使药液难以到位,疗效欠佳.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简称麻醉导管),在咽鼓管导管的引导下,送入咽鼓管,直接将药液注入咽鼓管及鼓室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近几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64例(治疗组)病历加以总结,同时我们还特意将以往采用鼓室穿刺注药治疗且有门诊记录的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龙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硅胶管填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硅胶管对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观察组30例用硅胶管填塞鼻腔,对照组30例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结果 硅胶管鼻腔填塞较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硅胶管是鼻中隔矫正术后较为理想的鼻腔填塞物.

    作者:蓝建平;邱书奇;曾兰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鼓室成形术中鼓膜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1952年Wullstein[1]及Zollner[2]先后提出鼓室成形术这一概念,并将其分为五种术式,此种方法长期以来被视为鼓室成形术的分类规范.随着大量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Wullstein的Ⅵ型和V型术式已被弃用,但鼓室形成术术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依据仍无变化[3].1965年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提出和讨论标准分类,代替了Wullstein的分类方法,将鼓室成形术分为三类:①鼓膜成形术;②鼓室成形术不伴乳突根治术;③鼓室成形术伴乳突根治术.

    作者:刘雄光;徐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冬春季多发,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2],治疗以服用抗生素、激素、清除中耳积液为主.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鼻内镜下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7例(36耳),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波;费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中隔偏曲伴鼻腔鼻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随着鼻内镜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及近年来对鼻阻力领域的深入研究,发现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及后段部的偏曲,对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有着严重的影响,临床证实,鼻中隔偏曲患者大多伴有中鼻甲气化、中下鼻甲息肉样变肥大以及鼻息肉和鼻窦炎等多种鼻腔病变,对这种鼻中隔偏曲如何矫正、切口如何选择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12月于鼻内镜下遵循微创手术要求,对这类鼻中隔偏曲选择适当术式进行手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介华;唐照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耳声发射在重症监护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新生儿(NICU)的合适听力筛查方法.方法 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对263例重症监护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1个月后进行复查,仍未通过者将接受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以确定有无听力损失.结果 263例NICU新生儿中,209例通过了第一次OAE筛查,1个月后43例通过了OAE复查,后11例行ABR检查,5例确诊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 TEOAE和 ABR联合应用的两步筛查法是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方法.

    作者:刘志军;周小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喉风散加金因肽防治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料喉风散加金因肽喷剂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作用.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了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口腔咽喉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对照组).结果 放疗剂量在DT20Gy时,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率分别是29.7%、70.6%和78.4%,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的Ⅲ、Ⅳ度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咽喉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 双料喉风散加金因肽喷剂预防用药可推迟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均可降低Ⅲ、Ⅳ度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腔咽喉炎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任浙平;李先明;吴超权;吴冬;陈善义;刘雅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修正性内镜手术

    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指针对内镜鼻窦手术或传统鼻窦手术之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或多次手术[1].由于既往手术造成正常解剖学标志的缺失、改变或紊乱不清,再次手术易出血倾向,使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增大,对术者是一挑战.作者自2003~2004年间对46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修正手术,并进行随访.现对46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鼻内镜修正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折如下.

    作者:李幼珍;赵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上气道单个或多平面阻塞同时存在,目前治疗有UPPP、CPAP、阻鼾器及低温等离子射频(RFA)等多种方法,但轻、中度OSAHS临床症状轻,对人体危害小,往往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加以UPPP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差,CPAP价格高等诸多因素,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2002年2月~2005年2月我们对轻、中度OSAHS 60例,采用硅橡胶阻鼾器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常英展;缪东生;罗伟;姜凤娥;张岚;王旭平;何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腺样体及腭扁桃体肥大的微创治疗儿童鼾症

    目的 探讨CO2激光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对93例由腭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儿童鼾症,采取CO2激光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再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后观察其转归情况.结果 随访3~30个月,症状基本消失(75/93)占81%,明显改善(18/93)占19%,总有效率100%.残留腭扁桃体均I度肥大,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CO2激光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痛苦小、病变切除彻底、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理想腭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式及腺样体切除术式.

    作者:陈建强;邹建定;熊华;鲁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湿润烧伤膏与碘仿粉联合换药治疗咽瘘的体会

    我科自1990年2月~2005年9月共治疗咽瘘患者24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汕头特区美宝制药厂生产的中药湿润烧伤膏与碘仿粉联合换药治疗咽瘘患者9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眼药膏纱条换药治疗咽瘘患者15例.通过治愈率的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焕才;李志峰;郑宽祎;赵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