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葵花籽对扩心病模型心肌脂肪酸及心功能的影响

朱宁;吕田;夏稻子;马黎明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葵花籽, 脂肪酸, 心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喂饲葵花籽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心脏结构,心功能,心肌脂肪酸及病理的影响. 方法: 出生2 w、母乳喂养的雌性SD大鼠分为三组:A组13只,胃饲法每日喂饲呋喃唑酮0.2 mg/g bw共 4 w,B组15只,喂呋喃唑酮外,给予母鼠额外补充葵花籽4 w,每周7次,每次8.5 g,C组为对照组9只,A组与C组,每周给葵花籽二次,每次8.5 g.检测体重,心脏重量,体表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脂肪酸和病理. 结果: 喂饲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后呋喃唑酮诱导的DCM的病变程度减轻,表现在心脏重量减轻,超声检测左室扩大减轻,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肌中亚油酸(18:2 n-6)含量明显增加,病理改变不明显. 结论: 呋喃唑酮诱导SD大鼠DCM模型在心脏超声、心肌病理和脂肪酸特点方面均类似于人类扩张型心肌病.喂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能使病变改善或延缓.
营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牛磺酸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牛磺酸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效果,为预防及治疗酒精性肝损伤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 通过白酒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高低两种剂量的牛磺酸,对照组0.9%生理盐水,实验末测血压、血清甘油三酯(TG),并对大鼠肝脏进行病理及量化分析.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低两种浓度的(2%和5%)牛磺酸均可以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甘油三酯(P<0.05);高剂量组牛磺酸还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压(P<0.05);肝脏病理切片量化分析显示,高低两种剂量牛磺酸均可显著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P<0.05),且高低剂量组的保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牛磺酸能够有效保护酒精对大鼠肝脏的损伤.

    作者:刘辉;金玉兰;周瑞华;徐应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TK6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人的类淋巴母细胞TK6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抗诱变、抗肿瘤的机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姜黄素处理TK6细胞,采用MTT比色分析法、3H-TdR掺入法和细胞周期测定以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 结果: 2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细胞24 h,即可产生显著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且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姜黄素引起细胞的凋亡主要在细胞周期的DNA合成期(S期),将细胞周期阻滞在静止期和DNA合成前期(G0/G1期). 结论: 姜黄素对TK6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

    作者:张建清;张立实;王瑞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北京市西城区青春前期汉族女生体成分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市西城区汉族女生的体成分,以及与青春发育的关系. 方法: 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360名平均年龄为10.1岁的汉族女生的体成分,用Tanner五分期法判定乳房和阴毛发育程度,询问月经初潮情况. 结果: 研究对象的全身骨矿物含量、瘦体重和体脂平均分别为1.34±0.20 kg、21.2±3.5 kg和10.9±4.5 kg(x±s),体脂百分比平均为(31.9±8.0)%;随着乳房发育分期增加,其全身骨矿物含量、瘦体重、体脂以及体脂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随月经初潮出现也呈类似趋势,但随着阴毛发育上述趋势并不显著. 结论: 青春前期女生体成分随青春发育发生显著变化.

    作者:张倩;胡小琪;马冠生;祝坤;童融;葛可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白果中类胡萝卜素的分析与鉴定

    目的: 对白果中类胡萝卜素进行分析与鉴定. 方法: 可见光吸收光谱特性分析证实白果中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素;比色法测定了其含量;分别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白果中类胡萝卜素,并鉴定其成分及组成. 结果: 白果中含类胡萝卜素总量约489 μg/100 g;其中叶黄质、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分别占总类胡萝卜素的69.20%、15.80%和7.45%. 结论:白果含大量类胡萝卜素,以叶黄质为主,其次为β-和α-胡萝卜素.

    作者:黄文;谢笔钧;王益;罗锐;彭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瘦素抵抗与老年男性肥胖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瘦素抵抗与老年男性肥胖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1例高血压和21例正常血压的老年男性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含量. 结果: 在高血压和肥胖分组中空腹血糖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非肥胖组高血压与正常血压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差别无显著性.肥胖组高血压者较正常血压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分别平均升高1.8 μg/L和2.7 mIU/L(P<0.01).高血压组中肥胖者较非肥胖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分别平均升高2.7 μg/L和4.7 mIU/L(P<0.001).70岁以上者较60~70岁者血清瘦素水平平均升高1.7 μg/L(P<0.05). 结论: 老年肥胖高血压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瘦素与伴有肥胖的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作者:邢宏义;詹浩;梅元武;魏桂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葵花籽对扩心病模型心肌脂肪酸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喂饲葵花籽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心脏结构,心功能,心肌脂肪酸及病理的影响. 方法: 出生2 w、母乳喂养的雌性SD大鼠分为三组:A组13只,胃饲法每日喂饲呋喃唑酮0.2 mg/g bw共 4 w,B组15只,喂呋喃唑酮外,给予母鼠额外补充葵花籽4 w,每周7次,每次8.5 g,C组为对照组9只,A组与C组,每周给葵花籽二次,每次8.5 g.检测体重,心脏重量,体表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脂肪酸和病理. 结果: 喂饲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后呋喃唑酮诱导的DCM的病变程度减轻,表现在心脏重量减轻,超声检测左室扩大减轻,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肌中亚油酸(18:2 n-6)含量明显增加,病理改变不明显. 结论: 呋喃唑酮诱导SD大鼠DCM模型在心脏超声、心肌病理和脂肪酸特点方面均类似于人类扩张型心肌病.喂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能使病变改善或延缓.

    作者:朱宁;吕田;夏稻子;马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影响肠道细菌发酵因素的体外研究

    目的: 体外研究不同因素对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为膳食改善肠道功能提供依据. 方法: 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用荧光染色法计数细菌数量. 结果: 结果显示细菌数量高,短链脂肪酸产生多,pH=7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多;添加酪蛋白可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及细菌数量;13C-葡萄糖不但被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而且也被用于细菌增殖. 结论: 人体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受细菌数量、pH及底物不同的影响,此为通过选择不同膳食(含益生原的食物如小麦、洋葱、香蕉、大蒜、韭菜、土豆等)以调节结肠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晓红;Heiner AM;Elzinga H;Vonk RJ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酒精暴露对人原代肝细胞HO-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暴露对人原代肝细胞HO-1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经体外灌流、分离培养人原代肝细胞,观察酒精对人原代肝细胞上清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释放及GSH含量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酒精对人原代肝细胞HO-1 mRNA的表达. 结果: 急性酒精暴露导致人原代肝细胞上清液中释放的AST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此外,在100 mmol/L 乙醇24 h暴露下,肝细胞中的GSH明显降低,HO-1 mRNA表达开始明显增加,3~9 h之间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 结论: 在25~100 mmol/L范围内,急性酒精暴露导致人原代肝细胞明显的氧化损伤,且影响HO-1 mRNA表达.

    作者:刘烈刚;姚平;章锡平;杨雪锋;郝丽萍;孙秀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婴儿期母乳和辅助性食品喂养对其以后营养状况及健康的影响

    前言婴儿期营养可影响婴儿的健康、体格与智力发育乃至终身的饮食习惯,因而非常重要.在胃肠道发育与健康、免疫功能、缺乏病预防以及成人健康状态等方面,营养亦发挥重要作用.营养素缺乏在中国仍很普遍,其中铁、维生素A、碘、锌和核黄素的缺乏广泛流行.身材矮小、对疾病的高度易感性、体力和智力发育不良、学习能力缺乏、生产力低下、慢性病发生的危险性增高、卫生费用增加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可能是营养素缺乏症引起的结果.本文拟就有关发表的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莲房原花青素体内抗氧化研究

    目的: 探讨莲房原花青素体内抗氧化机制. 方法: 选用4月龄Wistar健康大鼠19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莲房原花青素组.经口灌胃100 mg/kg, 35 d. 结果: 原花青素组大鼠血清和皮肤组织中MD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和皮肤组织中的SOD活性、GSH-Px活性和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莲房原花青素能提高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发生,并能增加皮肤中的胶元蛋白含量.

    作者:段玉清;谢笔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外源核苷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本实验研究了日粮核苷酸促进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 选取5~6 w龄,体重为(20±2)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设0、0.05%、0.25%三个核苷酸水平处理,每个处理中又分成正常和免疫抑制两个组,其中所有免疫抑制组在实验的第2 d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 bw),制备免疫抑制模型;正常组注射等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饲养10 d后观察小鼠增重、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率、脾脏中抗SRBC抗体形成细胞数量以及血清中抗SRBC抗体水平. 结果: 日粮中添加核苷酸能够提高正常小鼠的增重(P<0.05)、胸腺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及血清中抗体水平,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抗体水平(P<0.01),使抑制小鼠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抗SRBC抗体形成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变化. 结论: 在无核苷酸日粮中添加核苷酸能够促进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提高,使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王兰芳;乐国伟;施用晖;王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类胡萝卜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类胡萝卜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中DNA的损伤作用的影响. 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用单细胞电泳方法检测类胡萝卜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中DNA的损伤程度. 结果及结论: 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中DNA分子均有较大程度的损伤,且与处理的浓度和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角黄素对MCF-7细胞中DNA分子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番茄红素、玉米黄素和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中DNA分子均无损伤作用.

    作者:彭光华;李忠;刘良忠;戚向阳;张声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黄酮对PC-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染料木素(genistein, GS)、大豆甙元(daidzein, DA)和黄豆黄素(glycitein, GL)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的影响,探讨通过膳食途径预防前列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可行性. 方法: 将PC-3细胞在RPMI 1640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及三种受试物各三个剂量组,采用流式细胞术,DNA凋亡片段凝胶电泳和细胞HE染色法分析三种常见异黄酮类物质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50 μ mol/L GS、75 μ mol/L DA和75 μ mol/L GL对PC-3细胞处理72 h,二倍体细胞(G1期细胞)相对减少,亚二倍体细胞峰(即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多,即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多;DNA凋亡片段凝胶电泳和细胞苏木素染色结果也显示,三种受试物能够诱导PC-3细胞凋亡,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 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大豆甙元和黄豆黄素均具有诱导PC-3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一结果提示,该类物质是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的.

    作者:余增丽;张立实;刘福云;吴德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硒对荷瘤小鼠的抗癌及抗氧化研究

    目的: 研究硒对荷瘤小鼠的抗癌作用、抗氧化能力及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健康封闭群昆明小鼠,雌雄各半,(1)分别接种S 180及艾氏腹水癌(ECS)瘤株,按体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硒2 mg/(kg*d), 4 mg/(kg*d)组;(2)接种ECS瘤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2 mg/(kg*d), 4 mg/(kg*d)预防组和2 mg/(kg*d), 4 mg/(kg*d)治疗组.观察指标有抑瘤率,荷瘤小鼠生存期;全血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 结果: 硒2 mg/(kg*d)、4 mg/(kg*d)对荷瘤S 180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19.04%、25.97%,对移植ECS抑瘤率:预防组为25.00%、33.03%.治疗组为17.41%、20.53%,明显高于NS组;预防组明显高于治疗组.服硒组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长于NS组.硒组荷瘤小鼠全血及肝脏中GSH-Px、SOD明显高于NS组,而MDA明显低于NS组. 结论: 硒对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并能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且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预防作用较治疗为佳.

    作者:荆洁线;韩存芝;赵先文;郭晋纲;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舟山海岛学生的碘营养状况对照研究

    目的: 海岛学生饮食结构中含有碘丰富的海产品.本研究旨在了解海岛学生的碘营养状况,评价食盐补碘的利弊. 方法: 对定海农村(食用碘盐)和岱山农村(不食用碘盐)的学校中随机抽取的12个班级,对碘盐组和非碘盐组的饮食碘摄入和尿碘水平等变量进行描述,并分别以尿碘和甲状腺肿率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碘盐组除碘盐外每日碘摄入量中位数为184 μg,而不食用加碘盐的组为105 μg,两组饮食碘摄入有显著性差异(u=4.710,P=0.000),而尿碘水平在食用碘盐组和不食用碘盐组分别为169 μg/L和129 μg/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u=6.302,P=0.000).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和是否食用碘盐对尿碘水平有显著性意义(P<0.05,OR值分别为0.765,1.933).甲状腺肿学生和正常学生的饮食碘和尿碘无统计学差异(P>0.05).Poisson回归分析中性别和是否食用碘盐对甲状腺肿率有影响(P<0.05,OR值分别为2.25,3.52). 结论: 舟山海岛学生要注意补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碘过量问题.

    作者:陈坤;邹艳;王建跃;张立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营养型口服补铁剂的研制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 从黑木耳中提取黑木耳多糖,尔后与铁(Ⅲ)合成一种新的营养型补铁剂. 方法: 以黑木耳多糖与铁(Ⅲ)作用合成黑木耳多糖铁(Ⅲ)配合物(APC),并且测定了APC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利用度. 结果: APC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游离铁(Ⅲ),表明铁(Ⅲ)与黑木耳多糖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在pH值3~11范围内不水解,无沉淀产生;在37 ℃和模拟体液中,测定APC的动力学实验,可见APC能被食物中的还原剂还原,尔后被体内吸收.溶出性能研究表明,APC的铁(Ⅲ)6 h基本溶出.效用研究表明,APC在人体内维持较高浓度时间长,有利于机体吸收. 结论: APC无刺激气味,自由离子对胃肠道无强烈的刺激作用,有望成为理想的补铁剂.

    作者:孟凡德;刘学启;李明霞;赵全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铬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铬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补铬组.补铬组每日以200 μg/kg bw的铬灌胃,连续60 d.补铬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观察各组大鼠之间骨骼肌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补铬组大鼠血糖水平较实验前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糖尿病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未见明显改善.分离到补铬组与糖尿病对照组之间出现明显差异的400 bp以上的cDNA片段11条,其中在补铬组中高表达,糖尿病对照组中低表达或无表达的cDNA片段4条;在补铬组中低表达或无表达,糖尿病对照组中高表达的cDNA片段7条. 结论: 铬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铬对骨骼肌组织中某些基因的表达产生了诱导或抑制作用.推测铬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可能与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作者:吴蕴棠;孙忠;车素萍;常红;王永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 灌胃给予槲皮素及作为阳性对照的维生素C,结扎后30 min再开放肝门血管造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肝脏槲皮素、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X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脏总抗氧化力、活性氧(ROS)含量、DNA断裂率. 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GPT、GOT活性、MDA水平升高,肝脏XO活性、MDA和ROS含量以及DNA断裂率增加,而SOD、GSH-Px活性、GSH含量及总抗氧化力降低.槲皮素灌胃后肝脏中槲皮素浓度升高,血浆GPT、GOT活性及MDA浓度降低,肝脏ROS含量降低,GSH含量及总抗氧化力升高,SOD、GSH-Px活性有所恢复,对肝脏DNA断裂发生无明显影响.维生素C灌胃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也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 槲皮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脏抗氧化体系功能有关.

    作者:苏俊锋;郭长江;韦京豫;李云峰;蒋与刚;杨继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硒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变换

    妊娠高血压症(妊高征)一直是孕产期威胁母婴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至今病因未明.有文献报道[1]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孕妇血浆中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导致妊高征的发生[2].本研究应用原子吸收法及细胞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妊高征孕妇血浆中硒水平及红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浓度.旨在探讨三者间的关系及对预防妊高征发生的价值.

    作者:宋淑荣;胡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周德勤教授

    作者:刘继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营养学报杂志

营养学报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中国营养学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