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阳;李平生;王以进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蝶翼针在CT增强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 690例,对照组1 680例.分别采用留置针与蝶翼输液针进行肘静脉穿刺输注,评价检查结束后2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现象;而采用传统蝶翼针时,其中22例患者完成扫描却有少量造影剂外渗,另有4例患者造影剂大量外渗,被迫中断增强扫描.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可在CT扫描前预先留置好,增强时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即可,节约了床旁穿刺的时间.结论:与蝶翼输液针比较,静脉留置针不但具有明显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节省检查时间.
作者:薛芳;邵东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用酶联免疫加速仪与传统水浴孵育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缩短实验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样本及梅毒抗体标准血清,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加速仪和传统水浴孵育方法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种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标准品和100例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加速仪与传统水浴孵育法在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中具有等效性,并且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作者:赵静;马洪滨;陈霖;徐军;刘佳;郭静霞;杨丽华;李伯安;毛远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断电报警装置进行设计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使该装置能在突然停电时及时报警,且能告知相关负责人员对医院的一些危重急救类设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搭建断电检测电路模型,利用STC89C52单片机、GSM开发板的通信以及AT通信指令进行断电信号的检测和传送.结果:初步应用且实验成功,实现了在停电时可以光声报警,且可实现发送短信报警.结论:该装置可应用在一些急救类医疗设备上,在无人值守且突然断电时能够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人员,把可能导致的影响降到低,为保障相关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郭辉;沈君姝;曹新志;李昂;潘永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介绍了合理医疗指引监管平台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分析了其在医院临床使用前后的相关数据,了解该平台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根据平台运行后各种数据的分析结果,深入探讨了医院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与质量管理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建议,以使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大的辅助管理效能.
作者:唐月华;黄琳;龙华飞;陈伟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现有装备存在的缺陷,根据野战医疗救护实际工作的需要,研制一套新型野战便携式医用洗手装置.方法:采用防水帆布辅以薄壁高强度不锈钢管骨架制作水槽,配置红外触发单稳式电磁阀水龙头、红外触发脉冲式洗涤剂和消毒剂贮槽,安装快速接头进排水管,用防水帆布制作废水贮囊.结果:新型野战便携式医用洗手装置可折叠,易收拢,质量小,方便贮运携行;清洗用水和洗涤与消毒剂开关无需触碰,可防止交叉污染;具有快速给排水管接头,拆卸简单快捷.结论:该洗手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次在演习或训练中试用,得到广泛好评.
作者:杨国斌;徐晓莉;苏义;干振华;汤黎明;刘铁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GE DEFUMEM 6000 DR由控制台工作站、Jedi 80 RD 1T高压发生器、MAX100-RAD球管、天轨悬挂单元(over head tube suspension,OTS)、立柱平板单元(wall stand,WS)、摄片床等部件组成.笔者根据使用中维修的2例故障与大家共同探讨.1 故障一1.1 故障现象开机,启动错误提示“OTS通讯错误”,仪器不能启动和工作.
作者:杨俊;张强;李德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牙科椅主要应用于口腔手术及口腔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目前,市场上多采用电动式牙科椅.我院有牙科椅16台,均为国产机型,主要有AM8900、CS900和HB2100 3种型号.本人首先将牙科椅技术参数做一个总结,其次根据维修牙科椅的经验,将自己遇到的涉及光路、水路、电路部分的3例典型故障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陈松宜;胡世辉;邓勇军;喻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立体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法:对医院信息系统各层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P2DR为模型,采用适当的安全技术手段进行防护设计.结果: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体系,可有效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结论:医院信息系统整体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技术、管理并重,缺一不可.
作者:刘锋;曾凡;黄昊;姬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攻型骨钉(以下简称骨钉)借助外固定器上的攻丝圆孔在松质骨和皮质骨上钻孔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8具新样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模型,以胫骨远、近骨折段的外固定钉间距p-p(25、50、75、100 mm)和中间的骨折断端间距g(0、10 mm),依照2×4析因分组方法,共分为9组,测定骨钉旋入松质骨或皮质骨并穿透对侧骨皮质的扭力(穿透力 F)、回弹力(G)和功耗(U)的大小,并行应力分析.结果:骨密度越高的骨质,螺钉旋入时力矩越大,反之,越小;用T字形套筒扳手可轻便地将骨钉旋入到骨质中并穿透对侧骨皮质.结论:骨钉对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钻孔扭力、回弹力和功耗存在差异,骨骼的骨密度(BMD)、个体差异等对骨钉钻孔的上述生物力学性能也存在差异;钉-钉间距的差异对上述生物力学性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断端间距的差异对上述生物力学性能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何向阳;李平生;王以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CO2培养箱的主要功能是创造一个适合细胞组织生长的环境:稳定的温度(37.0.C),较高的相对湿度(95%),稳定的CO2浓度(5.0%).因此温度值和浓度值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实验结论的正确性.由于很多CO2浓度传感器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零点值和满度值会有所漂移,因此,定期进行浓度值的零点调节和满度校准是十分必要的.进行浓度校准前要先进行温度校准.
作者:江斌;郭剑;冯雁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作为放射治疗装置的医用加速器,其电离辐射是由其核心部件加速管所提供的电子束转换产生的,加速管中的电子束则是由电子枪发射的,因此电子枪是医用加速器的心脏部件之一[1].1 医用行波加速器电子枪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电子枪分为不可拆卸和可拆卸2种.驻波加速器一般采用不可拆卸式电子枪,把电子枪和加速管焊接成一体,一旦电子枪损坏,一般的医院受条件所限,不可能维修恢复,而且可能需要更换整个加速管,工作量巨大;行波加速管则一般采用可拆卸式电子枪,对真空度要求不如驻波加速器高,医院可由自己的工程师维修.电子枪的主要故障就是枪灯丝的老化或烧毁,主要维修过程包括枪灯丝更换、真空处理和电子枪老练3个步骤.现以ELEKTA precise加速器为例,介绍行波加速器电子枪灯丝的更换方法.
作者:卫敏仲;张伟;张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北京标特BTX-9800B系列高频乳腺X线机对乳腺肿块、钙化、结节、癌变具有很高的成像敏感性,且设备占用空间小、操作界面简洁,拆机、移动方便.其采用定制的小焦点钼靶X线管,工作于40 kHz的高频,高压发生器采用大功率的IGBT功率管和可编程逻辑阵列技术,输出电压平稳、散射线少、图像对比度高.
作者:黄德生;王宏春;吴秀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SPECT/CT作为核医学界中的诊断仪器,不但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而且也已成为判断一个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飞利浦Precedence SPECT/CT系列在我国具有一定的装机量,我院自2009年引进该系列的新型号Precedence SPECT 16Slice以来已3a,在3a的使用过程中,该机在为医院提供优秀影像资料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故障.现就我院Precedence SPECT 16Slice在使用过程中比较有特点的3例故障进行分析.
作者:谢一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介绍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运用现状和主要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项目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以海上单兵生命体征监测为例,对不同通信节段的数据传输技术的选择进行了相关讨论,分析了未来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运用的趋势,指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将不同的数据通信技术“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合适的通信节段能使采集的数据更好更快地传输与反馈,为伤员或者病员的救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徐执印;刘晓荣;陈国良;董巧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中央肉芽肿病(BCG)的CT表现特征,以期找到其特征性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和临床治疗好转的支气管中央肉芽肿病例的CT征象特点.结果:支气管中央型肉芽肿病中央气道未受累计,伴随外周支气管扩张(85.7%),呈肿块或者结节样表现(71.4%),进一步观察可见邻近肺野痰栓(71.4%).结论:支气管中央性肉芽肿病有其典型的CT表现;CT能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范围及支气管和邻近肺野的情况,可以作为该病重要的影像学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靳宏辉;刘中银;李燕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依据法律法规探讨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大型医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提出了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结论: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对保障医疗安全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崔亮;赵京霞;崔怡;杜超;张敏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以南方医科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方向)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基本架构、必修与选修课、课程学分、学时分配、主干课程与就业方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王能河;但汉久;吴基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医院外部药品供应链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从而实现药品供应的无纸化.方法:针对现有医院供应链流程进行分析,使用信息化技术和CA认证技术对供应链流程进行再造.结果:提高了医院药库信息化水平,确保了药品数据在公网上的安全性,并为医院ERP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探索.结论:通过系统建设加强了医院的信息技术建设,提高了医院药库的信息化程度,降低了医院工作人员和供应商的工作强度,并终节省了医院耗材.
作者:苏玉成;蒋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医院的HIS平台进行升级,解决医院信息系统满负荷运行的问题和医疗数据存在的安全隐患.方法:对信息系统服务器平台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对HIS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且提出异地双机热备的解决方案.结果:HIS平台升级改造后的系统能够满足3a内医院业务稳定、高效的运行.结论:及时对医院HIS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才能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亚威;钱诚;翁盛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ACS在放射科的应用.方法:将PACS和MRI、CT、CR及激光相机等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局域信息网.结果:应用PACS后,工作流程得到优化,缩短了报告的发出时间,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加强了科室管理.结论:PACS的实施,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对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汪桦;张威江;吴君健;刘红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