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贝尔克FORMULA-2000是意大利贝尔克公司前几年推出的主流产品,由于我院此类机型使用年限较长,近故障频发,下面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2例特殊故障维修过程进行分析.1 故障一1.1 故障现象早晨开机,一切正常,但当机器的自检程序运行完之后,机器进入水洗界面,当水洗进行到一半约3 min时,机器红屏报“水路[1]”错误,机器死机,只能按电源键关机.再次开机,进行自检,机器进入水洗界面后,水洗正常,显示“系统准备好”,可以进行透析.为了保证患者的透析安全,再次开机,机器又死机,不能正常工作.反复开机,有时正常有时死机.
作者:冉卫兵;赵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目前,血透机已经成为大中型医院中十分常见、使用频率较高的医疗设备.由于血透机水、电路协同工作的特点,因此在高强度使用的条件下,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故障,而其中因长期接触高浓度消毒液而出现的消毒相关部分的故障更是相当常见,具体故障现象和部位则各有不同,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VM6监护仪是PHILIPS公司sure-sings系列的产品,主要特点是小巧直观,8.4 in(1 in=25.4 mm)显示屏,带触摸功能.VM6监护仪内部主要由电源板、主板、血压组件、血氧板、心电呼吸板、有创压测量板、LCD液晶显示屏组成.1 VM6监护仪的主板工作原理VM6监护仪的主板是整个监护仪的核心,它的功能为:(1)该监护仪的主板负责将电路板15 V的直流电经过主板的DC-DC电路转变成为12、5、3.3、1.5、1.8、2.5 V的电压;同时还负责锂电池的充电管理.
作者:黄兰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血管造影机是医院必不可少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之一,是医院重点维护保养的设备[1].飞利浦FD10型血管造影机如今已成为很多医院的主力机型,该设备具有功率大、旋转速度快、成像清晰、安全性高、辐射低、辅助功能齐全等特点.现介绍1例故障现象及维修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苏红森;刘鹏;雷勋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北京标特BTX-9800B系列高频乳腺X线机对乳腺肿块、钙化、结节、癌变具有很高的成像敏感性,且设备占用空间小、操作界面简洁,拆机、移动方便.其采用定制的小焦点钼靶X线管,工作于40 kHz的高频,高压发生器采用大功率的IGBT功率管和可编程逻辑阵列技术,输出电压平稳、散射线少、图像对比度高.
作者:黄德生;王宏春;吴秀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牙科椅主要应用于口腔手术及口腔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目前,市场上多采用电动式牙科椅.我院有牙科椅16台,均为国产机型,主要有AM8900、CS900和HB2100 3种型号.本人首先将牙科椅技术参数做一个总结,其次根据维修牙科椅的经验,将自己遇到的涉及光路、水路、电路部分的3例典型故障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陈松宜;胡世辉;邓勇军;喻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GE DEFUMEM 6000 DR由控制台工作站、Jedi 80 RD 1T高压发生器、MAX100-RAD球管、天轨悬挂单元(over head tube suspension,OTS)、立柱平板单元(wall stand,WS)、摄片床等部件组成.笔者根据使用中维修的2例故障与大家共同探讨.1 故障一1.1 故障现象开机,启动错误提示“OTS通讯错误”,仪器不能启动和工作.
作者:杨俊;张强;李德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作为放射治疗装置的医用加速器,其电离辐射是由其核心部件加速管所提供的电子束转换产生的,加速管中的电子束则是由电子枪发射的,因此电子枪是医用加速器的心脏部件之一[1].1 医用行波加速器电子枪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电子枪分为不可拆卸和可拆卸2种.驻波加速器一般采用不可拆卸式电子枪,把电子枪和加速管焊接成一体,一旦电子枪损坏,一般的医院受条件所限,不可能维修恢复,而且可能需要更换整个加速管,工作量巨大;行波加速管则一般采用可拆卸式电子枪,对真空度要求不如驻波加速器高,医院可由自己的工程师维修.电子枪的主要故障就是枪灯丝的老化或烧毁,主要维修过程包括枪灯丝更换、真空处理和电子枪老练3个步骤.现以ELEKTA precise加速器为例,介绍行波加速器电子枪灯丝的更换方法.
作者:卫敏仲;张伟;张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飞利浦IE33心脏彩超是在国内上市较早的高端心脏实时彩超,其先进的设计理念、高清晰的影像质量和便捷的操作模式深受用户欢迎[1].该机整机性能稳定,我院使用3 a,仅出现过几次电源方面的故障,现将检修处理过程归纳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胡兴斌;陈小宁;任少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QRT301C型热老化试验箱是物理材料实验室的常用设备之一,主要用于非挥发性及非易燃易爆试品的热老化试验.现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故障问题及维修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 故障一1.1 故障现象使用时发现热老化试验箱不能启动,电源开关和启动按键指示灯均不亮,设备面板上其余各指示灯及智能温度控制器均无显示.
作者:王勤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SPECT/CT作为核医学界中的诊断仪器,不但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而且也已成为判断一个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飞利浦Precedence SPECT/CT系列在我国具有一定的装机量,我院自2009年引进该系列的新型号Precedence SPECT 16Slice以来已3a,在3a的使用过程中,该机在为医院提供优秀影像资料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故障.现就我院Precedence SPECT 16Slice在使用过程中比较有特点的3例故障进行分析.
作者:谢一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透析用水的质量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有效的基础,而高质量的水处理系统是透析用水的质量保证[1].我院使用的武汉启诚ME4血液透析制水设备,其零部件采用了性能稳定的进口品牌配件:丹麦的格兰富品牌泵、美国DOW膜、德国SIEMENS液晶触摸屏及CPU控制系统、进口品牌电磁阀、美国FLECK原装进口预处理控制阀、英国WAVECYBER预处理缸和树脂,管道采用的是不锈钢316L内外抛光管路.在使用过程中系统总体故障率较低,本文将工作中遇到的几例故障现象加以分析,介绍其处理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苏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CO2培养箱的主要功能是创造一个适合细胞组织生长的环境:稳定的温度(37.0.C),较高的相对湿度(95%),稳定的CO2浓度(5.0%).因此温度值和浓度值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实验结论的正确性.由于很多CO2浓度传感器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零点值和满度值会有所漂移,因此,定期进行浓度值的零点调节和满度校准是十分必要的.进行浓度校准前要先进行温度校准.
作者:江斌;郭剑;冯雁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Aquilion 16排CT机是东芝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一款高性能全身X线CT扫描机,其采用了可选择层厚的多排检测器、螺旋重建技术TCOT(锥速X线断层摄影)和MUSCOT(多切片X线断层摄影)影像重建技术,真正实现了高品质影像的获取,提高了检查效率和影像诊断功能.我院于2008年投入1台,经过4a多的使用,总体运行状况良好,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故障时有发生,现对该设备2例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悄金圣;汪昊;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作为目前各个医院、疗养院等医疗机构生化室为常见和必需的设备之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和使用广泛的特点.我科室的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TOSHIBA生产的一台精密仪器,该设备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其功能能基本满足临床、急诊、体检的需要,还有较为完善的故障报警和代码提示功能[1],便于维修和排除故障.现介绍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例故障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供参考.
作者:李鸿滨;邓宗奎;伍桂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0 引言CT球管价格高达几十万元,是CT机中昂贵的易损耗部件,因此,准确、快速、有效地判断出CT球管故障,可有效缩短CT停机时间、减少误购部件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1].飞利浦TOMOSCAN M-EG全身CT使用市电220 V为机架供电,DISC内部使用高效蓄电池作为供电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该系统具有质量小、结构紧凑、功能多、高品质、可移动、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其也有相应不足,即必须限定扫描患者数量和定期更换DISC电池[2].我院使用该机长达15 a,已使用过多只CT球管,而更换CT球管必须做到分析判断准确,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作者:许如刚;李如春;杨际;王彬;李少虹;郭喜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现有装备存在的缺陷,根据野战医疗救护实际工作的需要,研制一套新型野战便携式医用洗手装置.方法:采用防水帆布辅以薄壁高强度不锈钢管骨架制作水槽,配置红外触发单稳式电磁阀水龙头、红外触发脉冲式洗涤剂和消毒剂贮槽,安装快速接头进排水管,用防水帆布制作废水贮囊.结果:新型野战便携式医用洗手装置可折叠,易收拢,质量小,方便贮运携行;清洗用水和洗涤与消毒剂开关无需触碰,可防止交叉污染;具有快速给排水管接头,拆卸简单快捷.结论:该洗手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次在演习或训练中试用,得到广泛好评.
作者:杨国斌;徐晓莉;苏义;干振华;汤黎明;刘铁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实现海上大型救治平台药材保障的信息共享,提高海上药材的保障效率.方法:利用医疗信息局域网络,应用射频技术、条码技术和接口技术等,研制使用海上大型救治平台药材保障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结果:该系统可实现药材保障与伤病员救治、辅助检查等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结论:使用大型救治平台药材保障信息系统可充分利用海上的卫生资源配置,并提高药材保障的综合效能.
作者:曹保根;沈俊良;喻锡成;倪健;衡向峰;赵红旗;邵壮超;罗琦琨;方永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攻型骨钉(以下简称骨钉)借助外固定器上的攻丝圆孔在松质骨和皮质骨上钻孔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8具新样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模型,以胫骨远、近骨折段的外固定钉间距p-p(25、50、75、100 mm)和中间的骨折断端间距g(0、10 mm),依照2×4析因分组方法,共分为9组,测定骨钉旋入松质骨或皮质骨并穿透对侧骨皮质的扭力(穿透力 F)、回弹力(G)和功耗(U)的大小,并行应力分析.结果:骨密度越高的骨质,螺钉旋入时力矩越大,反之,越小;用T字形套筒扳手可轻便地将骨钉旋入到骨质中并穿透对侧骨皮质.结论:骨钉对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钻孔扭力、回弹力和功耗存在差异,骨骼的骨密度(BMD)、个体差异等对骨钉钻孔的上述生物力学性能也存在差异;钉-钉间距的差异对上述生物力学性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断端间距的差异对上述生物力学性能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何向阳;李平生;王以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制并介绍一种新型体液生物信息光纤动态检测系统.方法:采用光纤传感探头结构,通过留置于人体内或体外的较薄皮肤进行微血管内血液的参数或其他体液参数的采集、检测,得到光谱信息,并与预先储存的标准光谱信息参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异于标准的体液成分.结果:该系统应用于临床,可对人体体液(包括血液)进行检测,获取患者体液较为全面的信息;同时,适用于微血管内血液参数的检测,了解患者产生病变的过程.结论:采用该系统可实时了解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对指导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袁侨英;陈中沛;李学军;司良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一种医用肺功能仪校准装置,用于肺功能仪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计算机伺服控制活塞的工作方式,运用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提供各项标准参数,完成肺功能仪的校准.结果:该装置性能稳定,可以修正气体体积和流量,并能提供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呼吸峰流量(PEF)等标准量值,并且符合《JJF 1213-2008肺功能仪校准规范》的要求.结论:医用肺功能校准装置能够实现各项校准功能,满足肺功能仪质量控制的需要.
作者:崔骊;李向东;云庆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制一种双管道环形医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方法:在每个物流传输站点设置2条独立的传输管道,3个传输系统区域组成两两相连的环形结构,编写软件程序,并做简单的模拟实验.结果:双管道环形医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可提高血液标本传输的整体效率,有效解决现代化大型医院物流标本输送量大、发送时间相对集中、标本传输时间较长的难题.结论:该系统使患者血液标本血糖指标的检测值更准确,可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杨震;杨树欣;高磊;陈爱华;詹宁波;田林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一种体绘制传递函数设计方法,将胸腔体数据中重要的疑似结节区域高质量突出地显示出来以辅助肺癌的诊断.方法:不采用通常的高维函数交互设计方法,而是对肺部组织进行分类,通过肺实质分割以及肺结节分割方法得到胸腔数据场的类别标记矩阵,根据标记矩阵获得各类灰度分布,生成传递函数供用户在交互式设计界面上进行调整,并利用图形处理器(GPU)的体绘制方法实时绘制出图像.结果:该方法可有效绘出肺部的三维图像,并高亮出疑似肺结节.结论:该方法简化了用户操作,避免了复杂的高维传递函数设计,并且能够突出疑似结节,把胸部三维数据场高质量地绘制出来.
作者:张梓良;李彬;田联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一种远程家庭医疗模式,使更多老弱病残人群在家中得到有效的监护.方法:研制一种基于3G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社区远程诊断系统,将测量得到的生理参数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库,医生在其终端通过访问数据库进行会诊,然后向用户反馈意见.结果:该系统可满足社区或家庭的常规生理参数检查.结论:该系统可以作为远程家庭医疗的有效平台,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监护.
作者:钟胜河;杨建明;郭劲松;邓亲恺;梁妃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断电报警装置进行设计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使该装置能在突然停电时及时报警,且能告知相关负责人员对医院的一些危重急救类设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搭建断电检测电路模型,利用STC89C52单片机、GSM开发板的通信以及AT通信指令进行断电信号的检测和传送.结果:初步应用且实验成功,实现了在停电时可以光声报警,且可实现发送短信报警.结论:该装置可应用在一些急救类医疗设备上,在无人值守且突然断电时能够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人员,把可能导致的影响降到低,为保障相关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郭辉;沈君姝;曹新志;李昂;潘永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现有的HIS、LIS、EMR、NIS、短信平台基础上,设计了全新的检验危急值报告、反馈流程和系统结构,开发了检验危急值系统,弥补了传统报告方式的缺陷,实现了危急值实时报告和数据整合,并且提出了系统实施后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检验为切入点,解决了患者危急值警示信息的及时送达问题,加快了医疗的介入速度,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张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介绍了合理医疗指引监管平台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分析了其在医院临床使用前后的相关数据,了解该平台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根据平台运行后各种数据的分析结果,深入探讨了医院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与质量管理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建议,以使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大的辅助管理效能.
作者:唐月华;黄琳;龙华飞;陈伟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针对规范军队医疗设备集中采购3大实践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军队医疗设备集中采购难的主要原因,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加强科学管理、规范军队医疗设备集中采购秩序的目的.
作者:周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研究现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并指出了应用各系统的融合和管理技术将成为未来医院的管理趋势,从而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解决了大型综合性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困局,从而为建设数字化医院、智慧医院打下基础.
作者:姚力;蒋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ACS在放射科的应用.方法:将PACS和MRI、CT、CR及激光相机等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局域信息网.结果:应用PACS后,工作流程得到优化,缩短了报告的发出时间,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加强了科室管理.结论:PACS的实施,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对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汪桦;张威江;吴君健;刘红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回顾近15 a来美国医疗设计杰出奖的授奖情况,总结了该奖的奖项设置、评审过程及历年获奖产品的特点等,分析了国内医疗设备的发展现状及该奖对国内医疗设备发展的启示,提出了借鉴该奖获奖产品的特点及趋势,结合国内实际,注重医疗设备发展的层次化,重点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作者:刘晶晶;桂莉;顾申;张静;厉瑛;周玲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数字化建设对推进医院内涵发展的路径与效果.方法:提出科学确立数字化设计原则、创新设计数字化架构体系及全力夯实数字化建设基础等策略,构建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门诊、数字化病区、数字化辅诊及数字化支撑保障为主线的新平台.结果:医院实现了楼宇智能化、病历电子化、医疗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结论:打造了内涵建设“倍增器”,促使医院的管理、技术和质量等内涵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黄正东;肖飞;郭雪清;姚国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介绍了通过建立日常医疗设备租赁制度健全医疗设备应急调配体制的做法和经验,从对检查标准和细则的理解、扣分项目等角度,结合实际检查过程探讨医疗设备租赁制度在军队等级医院评审中的作用和体会.
作者:卢栩槐;周龙甫;张超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立体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法:对医院信息系统各层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P2DR为模型,采用适当的安全技术手段进行防护设计.结果: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体系,可有效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结论:医院信息系统整体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技术、管理并重,缺一不可.
作者:刘锋;曾凡;黄昊;姬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实现门诊考勤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医院门诊考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设计和开发医院门诊电子考勤管理系统并投入应用.结果:电子考勤系统的应用为相关考勤部门提供了真实科学的结果,有利于及时了解考勤动态,落实考勤制度.同时,起到督促医生及时就岗的作用,提高了医生的服务意识,减少了与患者之间的纠纷.结论:该系统不但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较大地提高了医院相关部门对门诊医生考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功能完整、通用性好,适合于信息化时代医院的考勤管理工作.
作者:成静;刘兴淮;潘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一个集成的自助挂号系统,解决患者建卡、充值、挂号时反复排队的问题.方法:硬件方面利用热敏纸卡、二代身份证,软件方面前端使用JSP、JQuery技术,服务端与HIS交互采用通用性高的WebService交互实现.结果:该系统可以使患者一站式完成建卡、充值、挂号的操作.结论:自助建卡挂号系统的使用,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改善了服务体验,同时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侯鹏;赵阳;薛启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医院护理信息化的现状,通过系统集成减少护士的重复劳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以智能体征检测设备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结合条码、移动中间件等相关技术来实现.结果:实现了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自动采集和无线传输.结论:该系统减少了体征数据的手工录入,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医疗差错,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作者:夏新;刘博;陈彦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医院的HIS平台进行升级,解决医院信息系统满负荷运行的问题和医疗数据存在的安全隐患.方法:对信息系统服务器平台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对HIS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且提出异地双机热备的解决方案.结果:HIS平台升级改造后的系统能够满足3a内医院业务稳定、高效的运行.结论:及时对医院HIS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才能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亚威;钱诚;翁盛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基于数据仓库的口腔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为口腔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由数据仓库提取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过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为医院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结果:口腔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为医院管理中的各种具体工作提供了分析数据,也为医院改进工作和建设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结论: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相互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医院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
作者:唐钲尧;蔡宏伟;韩晟;彭红波;孙波;杨继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与感染监测预警分析系统的互联,实现与HIS的全面接轨,对信息资料实施自动采集、储存和统计功能,实现医院感染网络化监控和管理.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经验,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PB开发平台与HIS全面整合的网络版信息化系统进行设计.结果:实现了信息的采集、储存与传输应用手段的自动化及信息综合分类与加工处理方式的集约化.结论:该系统使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操作简单,监测准确、及时,覆盖面广,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孙央;彭才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编写并应用医疗科技成果评审系统,将评审工作信息化.方法:利用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创建评审系统数据库,以PowerBuider 9.0为基本的开发工具编写应用程序.结果: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可以使用该系统进行同步评分,组织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整合、计算、导出或打印评分结果.结论:该系统具有管理数据科学、操作步骤严谨、应用维护成本低、兼容性好等优点,可以简化评审工作的步骤,规范评审工作的流程,节约开支,提高效率,杜绝舞弊行为,为评审工作提供一套公平、公正的评定方案.
作者:单磊敬;郭晗;王恩伟;彭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蝶翼针在CT增强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 690例,对照组1 680例.分别采用留置针与蝶翼输液针进行肘静脉穿刺输注,评价检查结束后2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现象;而采用传统蝶翼针时,其中22例患者完成扫描却有少量造影剂外渗,另有4例患者造影剂大量外渗,被迫中断增强扫描.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可在CT扫描前预先留置好,增强时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即可,节约了床旁穿刺的时间.结论:与蝶翼输液针比较,静脉留置针不但具有明显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节省检查时间.
作者:薛芳;邵东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与评价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Spife 3000电泳仪,对84例经临床确诊的MM患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析.结果:在84例MM患者中均呈现M蛋白,阳性率100%,其中以IgG型为主(66.7%),其次为IgA型(29.8%),而IgM型仅1例(1.2%),轻链型2例(2.4%).结论:免疫固定电泳对M蛋白的检测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强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作为MM分型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在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瑛;秦庆;于增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中使用“一指明”对意识清醒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区90例作为对照组,B区90例作为观察组.2组均严格落实以“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为核心的优质护理的各项措施,在”重临床”方面,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沟通时使用“一指明”,对照组采用手语和语言相结合的传统方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人机协调满意率分别为80%、64%(P=0.029),保护性约束比例分别为73%、91%(P=-0.002),意外拔管率分别为2%、10% (P=0.020).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总体满意度观察组为60%,对照组为28%(P=0.000).结论:沟通时使用”一指明”可以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张克标;古满平;张文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中央肉芽肿病(BCG)的CT表现特征,以期找到其特征性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和临床治疗好转的支气管中央肉芽肿病例的CT征象特点.结果:支气管中央型肉芽肿病中央气道未受累计,伴随外周支气管扩张(85.7%),呈肿块或者结节样表现(71.4%),进一步观察可见邻近肺野痰栓(71.4%).结论:支气管中央性肉芽肿病有其典型的CT表现;CT能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范围及支气管和邻近肺野的情况,可以作为该病重要的影像学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靳宏辉;刘中银;李燕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初步探讨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HRCT(high-resolution)首次检查的恰当时间.方法:对8例六氯乙烷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在肺损伤后(首次9.50~10.00 h,第2次27.25~30.50 h,第3次51.20~56.00 h)行胸部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首次CT检查,7例(87.5%)图像未显示异常,1例(12.5%)图像显示右肺下叶内基底段“毛玻璃样”改变;第2次CT检查,7例(87.5%)图像显示肺呈“毛玻璃样”改变,部分伴实变影,1例(12.5%)并发纵隔气肿,其中6例(75.0%)CT检查首次显示异常,1例(12.5%)正常;第3次CT检查,图像均显示肺呈“毛玻璃样”改变,部分伴实变影,其中1例(12.5%)CT检查首次显示异常.第2次CT首次显示异常率(75.0%)明显高于首次CT检查(12.5%)及第3次CT检查(12.5%)(x2=15.54,P<0.05x2=13.98,P<0.05).结论:建议六氯乙烷急性肺损伤CT首次检查在27.00~30.00 h内进行.
作者:李慎江;郑立广;李常城;刘德斌;梁文杰;朱峰;朱岩;崔学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用酶联免疫加速仪与传统水浴孵育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缩短实验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样本及梅毒抗体标准血清,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加速仪和传统水浴孵育方法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种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标准品和100例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加速仪与传统水浴孵育法在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中具有等效性,并且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作者:赵静;马洪滨;陈霖;徐军;刘佳;郭静霞;杨丽华;李伯安;毛远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低管电流行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造影(MSCTV)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疑似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30例,分为Ⅰ组常规剂量组(120 kV、300 mA)、Ⅱ组实验组(120 kV、200 mA)、Ⅲ组实验组(120 kV、100 mA).分别对各组SNR(信号噪声比)、CNR(对比度噪声比)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并由1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主观噪声进行评价.结果:Ⅰ、Ⅱ、Ⅲ组的CTDIvol、DLP、E均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one-way ANOVA检验),得出P=0.0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Ⅰ、Ⅱ、Ⅲ组的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均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别得出F=890.80和F=910.23,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图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MSCTV使用100 mA所得到的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同时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吴勇建;邰学祥;吴晶涛;夏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租赁中心各急救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方法:对医院现今急救设备管理进行自我评估,强化JCI标准持续改进理念,将JCI标准中设备与安全条款与设备质量控制参数检测结合应用于标准化管理.结果:依据自我评估结果及JCI考核要求,制定急救设备风险评定、质量控制检测、数字化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结论:将JCI标准考核要求应用于租赁中心急救设备管理可以促进设备管理措施的改进,推动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作者:洪范宗;郑月琼;苏秋玲;罗奕中;郑溪水;董少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依据法律法规探讨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大型医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提出了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结论: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对保障医疗安全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崔亮;赵京霞;崔怡;杜超;张敏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分析了目前医学装备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用商品在物流管理中的方法与原理,并通过借鉴国际通用标准,制定了符合医院实际管理工作需要的编码,开发了符合部门规定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全院医学装备的数字化管理,解决医院医学装备管理混乱的现状.
作者:李向东;崔亮;云庆辉;张敏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体部固定架在胸腹部肿瘤放疗摆位中的重复性和精确性.方法:将5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碳纤维中空体部定位架组(24例)和多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定位体架组(26例),在放疗前均拍摄射野验证片以了解摆位的重复性,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多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定位体架组与碳纤维中空体部定位架组相比,射野中心点在X和y方向上的偏差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Z方向上的偏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碳纤维中空体部定位架定位技术相比,多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定位体架定位技术精确度高、重复性好.
作者:雒书朋;纪文达;王丽玲;李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便携式血糖仪的性能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判断其测试数值是否可被接受.方法:利用NCCLS的评价体系为检测指导,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己糖激酶法测得数据为对照,对血糖仪测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分析,其精密度、准确性、抗干扰性均符合相关要求,表明该种方法可以被接受.结论:经过质量控制检测,便携式血糖仪可以较好地用于血糖测试.
作者:潘晓东;沈雄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介绍西门子Primus虚拟楔形板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阐述了虚拟楔形板的工作原理及参数,介绍了其在日常放射治疗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出了虚拟楔形板所具有的优势.结果:虚拟楔形板可以生成任意角度的楔形效果,免装卸,减少了机器耗损,不会使射线硬化,可以替代物理楔形板.结论:虚拟楔形板比物理楔形板的使用方法复杂,并且对直线加速器的剂量率要求高,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
作者:农雅晴;朱超华;廖福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一种适合血液透析装置检测仪温度检测系统校准溯源的方法,提高血液净化质量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法,将血液透析装置检测仪和标准水银温度计测量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两者测量数值经修正后计算,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透析液温度是保证血液净化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血液透析装置检测仪温度检测系统开展校准溯源,对进一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滕越;葛剑徽;张玉明;章卫东;李成;李传军;许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介绍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运用现状和主要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项目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以海上单兵生命体征监测为例,对不同通信节段的数据传输技术的选择进行了相关讨论,分析了未来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运用的趋势,指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将不同的数据通信技术“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合适的通信节段能使采集的数据更好更快地传输与反馈,为伤员或者病员的救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徐执印;刘晓荣;陈国良;董巧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介绍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的症状和现有的诊断状况,阐述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过程,从超声、多层螺旋CT、MRI、功能成像4个方面分析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新进展,后指出未来可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来实现NETP的早期诊断.
作者:吉帆;征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基于智能手机的医疗器械供应维护查询数据库.方法:先建立基于名片识别的数据库,再将其转换为智能手机可以通用的格式安装于智能手机,并比较各种格式与软件的使用情况.结果:基于名片识别的数据库,通过格式转换可用于快速检索大量已建立的医疗器械维护及耗材配送商数据库,通过比较Vcard、CSV、Html、TXT等几种常用格式,总结出TXT格式具有体积小、查找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WM智能手机、symbian、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结论:利用智能手机平台并结合相应的软件,可在多种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建立这种数据库进行查询,查询效率高、实用性好,尤其适用于应急处突、卫勤保障时多种物资配送的快速查找.
作者:程广斌;黄金清;马承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医院外部药品供应链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从而实现药品供应的无纸化.方法:针对现有医院供应链流程进行分析,使用信息化技术和CA认证技术对供应链流程进行再造.结果:提高了医院药库信息化水平,确保了药品数据在公网上的安全性,并为医院ERP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探索.结论:通过系统建设加强了医院的信息技术建设,提高了医院药库的信息化程度,降低了医院工作人员和供应商的工作强度,并终节省了医院耗材.
作者:苏玉成;蒋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率进行分析,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效率.方法:综合某三甲医院3a内的效益分析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均等化和包络分析进行效率分析,对该院5个医技科室设备使用效率进行合理评价.结果:通过分析,对投入—产出非效率的设备及科室提出了改善方案,终有效提高了医疗设备效率.结论:通过DEA可以有效分析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合理性,给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和采购论证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作者:钱正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一种能够在输液治疗中快速排气的输液器.方法:在普通输液器下端增设一个扩容膨胀管,配合断流开关,通过挤压此管,排除输液器上端的气体.结果:经过临床试用,该快速排气输液器可以方便、快捷地排除输液器中的空气.结论:该快速输液器结构简捷、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可保证输液治疗连续、安全、快捷地进行,提高战伤医疗救治效率.
作者:陈韬;夏萍;苏陈;王祥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多参数家用监护仪.方法:硬件电路采用主板加参数板的模块化设计方式.主板为以ARM为核心的中央模块,负责和参数板通过串口进行通信,实现测量数据的显示、存储和传输;参数板负责具体参数的测量,并把测量结果通过串口提交给中央模块;软件开发采用Eclipse新版开发工具,用Java语言编制应用软件程序.结果:经过硬件和软件的开发验证,成功实现了心电、血压、体温的测量,达到了预期目的.结论:硬件电路的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了开发成本并加快了开发进度;由于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稳定性且不需版权费用等特点,未来很可能成为医疗电子产品开发的主流系统平台之一.
作者:方勇军;骆星九;刘勇;齐树波;赵红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从更新教学理念、将临床病例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并重等方面阐述了血液涂片实验教学改革设计的具体做法,分析了改革的效果,并得出了血液涂片改革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创新及科研等潜能调动出来,培养出真正的检验医师的启示.
作者:杜丽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了目前军队医疗机构在医学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4个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培养模式”以及“改善工作环境”3个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与研究,为提升医学计量专业及人员的地位、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以及提升岗位吸引力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促进医学计量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晓玲;董旭;司清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以南方医科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方向)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基本架构、必修与选修课、课程学分、学时分配、主干课程与就业方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王能河;但汉久;吴基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