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调查

刘竹;安寒;邓小华;邓良利;陈怀毅;王莉;朱万任

关键词:托幼机构, 保育员, 手卫生, 质量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现状,以便加强托幼机构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手卫生设施配置及管理总体合格率为78%。保育员对手卫生指征的知晓率为70%,对六步洗手法的知晓率为87%;保育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为78.6%,公立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私立托幼机构者。结论成都市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及保育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总体偏低,私立托幼机构差距较大,应加强监督管理。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采样方法对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选择较好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方法采用空气采样器法和平板暴露法,对国内8省市21家医院的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比较和评价两种采样方法的优劣。结果对21家医院共计359间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百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57.3%~75.2%,千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3.1%~90.9%,万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0.7%~90.4%。空气采样器采样法和平板暴露法采样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次抽检的国内21家医院洁净级别较高的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两种采样方法监测结果一致。

    作者:王佳奇;沈瑾;孙惠惠;王妍彦;张流波;班海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清洗方法对血管钳清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血管钳咬合面的清洗效果。方法抽取骨科四肢骨折择期手术术后血管钳120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件,实验组在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齿牙槽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用力刷洗,对照组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在齿牙槽上来回平刷。采用目测、8倍放大镜、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质量。结果经目测法检查两组器械合格率均为100%。8倍放大镜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91.66%和55.00%,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ATP生物荧光检测,顺咬合面齿牙槽走向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76.66%和20.00%;咬合面齿牙槽平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85.00%和51.66%,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咬合面齿牙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刷洗可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张丽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消毒管理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消毒管理的各个环节现状,为规范中央空调管理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关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规范,对8所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无一家医院将中央空调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工作中,冷却塔、过滤网出风口的清洗消毒均不合格,引入新风合格率为37.5%,医院员工对中央空调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净化系统粗、中效、亚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合格率均为12.5%。结论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将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立即整改,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作者:赵爱新;黄再娣;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分离2230株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某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患者送检的5622份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230株,检出率为39.67%。排名前5位的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构成比依次为18.30%、14.62%、13.00%、6.55%和4.89%。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优势菌耐药严重,应加强病原学标本检测,关注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黄蕊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TTC 显色法定性检测材料抗菌活性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TTC显色原理的材料抗菌活性定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TTC显色法与贴膜法相结合,研究接种菌量、TTC浓度、显色时间等不同条件对显色的影响,优化后的TTC显色法用于材料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适合的接种菌量为106~107 cfu/ml,TTC终浓度为0.01%,适显色时间为4 h。通过观察颜色变化TTC显色法可有效检测筛选抗菌率大于50%的材料,实现24 h内对材料抗菌活性的检测,比原方法缩短2~4 d。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定性检测材料抗菌活性的筛选方法。

    作者:刘鹏鹏;姜侃;黄建锋;周志南;吴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病原菌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该医院在2年内从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到病原菌4651株,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58.53%,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为16.66%,真菌构成比为24.81%。在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占总菌株数的38.16%;2014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比例占44.86%,明显高于2013年检出的31.73%。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普遍高于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中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上升,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严重耐药。

    作者:汪斌;洪小京;樵林;郭莉;黄小春;姚月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工预处理在复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工预处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复用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直接机械清洗,试验组为手工预处理后机械清洗,对比两组清洗合格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69.23%和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用手术器械清洗前进行手工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王君;刘淑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温干热处理对医疗废物现场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高温干热处理技术对医疗废弃物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及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培养方法,对某城市医疗垃圾高温处理法消毒效果及其现场空气细菌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在高温(干热)反应罐内温度170℃~200℃范围,80 kPa负压条件下作用20 min,可使置于医疗废物中不锈钢载体上和塑料管腔内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达到5.0以上。医疗废弃物处理现场室内空气中未见细菌污染超标。结论该高温干热处理设备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杀菌效果好,处理效率较高,对其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炎;朱亭亭;孙惠惠;沈瑾;张流波;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发现消毒监测差异,提高消毒工作水平。方法对2012-2014年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现场抽样和监测。结果3年共采集样本960份,合格率为91.67%,2012-2014年合格率依次为86.88%、93.44%和9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项目中,饮水饮食具、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5.83%、91.67%、93.75%和8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托幼机构中,市级托幼机构和街道、民办托幼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8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辖区内各类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普遍较好,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工作人员手消毒质量较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建新;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标本中多重耐药菌分离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标本多重耐药菌( MDROs)分离结果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接受机械通气患者997例,发生 VAP 患者120例, VAP 的发病率为12.04%,千日感染率为11.14‰。从120例VAP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0株,含MDROs78株,构成比为65.00%。MDROs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居前3位。经分析发现,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及GCS评分等因素对患者感染MDRO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医院ICU患者VAP病原菌中有65%为MDROs菌株,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使用呼吸机是导致患者感染MDROs的重要因素。

    作者:贾磊;陆锦琪;马燮峰;刘宇婷;蔡莹;张玉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ATP 生物荧光法用于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评价研究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法用于评价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荧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常规细菌定量检测法作并行比较。结果物体表面清洁度检测用手持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100 cm2数值明显低于细菌培养法检出的存活菌数cfu/cm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到消毒后菌数较消毒前下降率平均为99.8%;采用台式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到消毒后检测数值较消毒前平均下降率为97.6%。结果提示,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针对不同评价要求选取正确的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评价受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作者:陆烨;胡国庆;李晔;王志;喻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监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医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的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对超声波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结果采用单槽超声清洗器,以45KHz超声频率,在多酶清洗剂协同作用下超声清洗3 min,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等3种方法检测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2.05%、81.79%和82.65%。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其合格率明显低于毛玻璃片法。结论用超声能量瓶检测法或铝箔测试法检测超声清洗效果,其检测结果更严格可靠。

    作者:刘玲;甘俊丽;张世华;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调查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现状,以便加强托幼机构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手卫生设施配置及管理总体合格率为78%。保育员对手卫生指征的知晓率为70%,对六步洗手法的知晓率为87%;保育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为78.6%,公立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私立托幼机构者。结论成都市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及保育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总体偏低,私立托幼机构差距较大,应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竹;安寒;邓小华;邓良利;陈怀毅;王莉;朱万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 MDROs)医院感染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MDROs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2年间收治恶性肿瘤住院患者55336例,发生MDROs感染患者69例,感染率为0.12%。实施目标性监测的2014年度MDROs感染率明显低于2013年,呈下降趋势。从69例MDROs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构成比分别为53.62%和30.44%。病原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54%;其次为痰液和引流液,分别占23.19%和18.84%。 MDROs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血液和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分别占26.09%、23.19%和20.2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MDROs感染主要发生在手术部位、血液和呼吸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应结合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控制。

    作者:龚光明;李桃;徐俊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患者入住 ICU 前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比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ICU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00例由普通病房转入ICU之前的患者送检的100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株,均为革兰阴性菌;此100例患者入住ICU期间共送检痰标本100份,病原菌检测全部阳性。分离出病原菌1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82.2%、11.1%和6.6%;由普通病房转入ICU后呼吸道感染率和病原菌耐药率明显提高。结论由普通病房转入ICU的患者送检标本病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耐药性普遍增强,应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加强耐药菌监测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宋洁琼;李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种新型过氧化物消毒剂在游泳池水消毒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消毒剂—单过硫酸氢钾(2KHSO5· KHSO4)消毒粉对游泳池水消毒效果。方法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粉稀释成10%的溶液投加至游泳池中,并保持池水中消毒剂浓度始终保持在1 mg/L,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结果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后,连续3日检测理化和细菌常规指标均达到国家人工游泳池水卫生标准,室内与室外大人池在投放消毒剂后30 min、游泳人员高峰时、游泳结束清场后的pH值、菌落总数、尿素、大肠菌群数、浑浊度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粉对游泳池水消毒,效果良好。

    作者:刘卫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CU 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目标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 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作者:柴建华;常洪美;李炼;张丕;周蓓;王娇;李晓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医院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情况,提出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某医院住院外科手术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了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结果共调查该医院手术患者病历资料73735例,查出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患者445例,切口感染率为0.60%。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普外科,占35.96%;感染类型以表浅切口为主,占35.51%。从手术切口感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33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5.80%和42.06%,真菌占2.14%。结论该医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尚属于规范管理要求范围内,应加强特殊手术术后感染管理和病原菌抗药性监测。

    作者:刘银梅;余红;杨惠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对水中微生物杀灭效果及毒性研究

    目的:了解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溶液对水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杀菌影响因素及其毒性,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水消毒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定量杀菌试验、水消毒现场试验及动物毒性试验对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水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毒性进行研究。结果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溶液在有效氯含量0.15 mg/L时,作用2 min,有效氯含量1.5 mg/L时,作用0.5 min,可使水中大肠杆菌降至0 cfu/100 ml,与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结果基本一致;水温5℃~31℃、pH值6.5~8.5、色度<15°,对有效氯含量1.5 mg/L作用30 min的杀菌效果无影响。有效氯含量1.5 mg/L 作用30 min,可使游泳池水达合格标准。一次大限度试验对小鼠LD50>5000 mg/kg· bw(2500 mg/L有效氯),对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对水中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属实际无毒、无刺激、无致突变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游泳池水消毒剂。

    作者:崔玉杰;韩艳淑;左派欣;孙克勤;王茜;张灵敏;孙印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 PDCA 循环法规范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性的效果。方法自制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质控表,评估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效果。结果通过2次PDCA循环管理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率从48.0%提高到了93.0%。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明显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的规范性,值得推广。

    作者:曹拂晓;卓彩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