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新;黄再娣;陈丽
目的: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控制VAP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VAP患者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ICU连续3年从VAP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75%;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07%和8.18%。分离菌株居前5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VAP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该ICU患者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作者:鄢姣;金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现状,以便加强托幼机构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成都市20家托幼机构手卫生设施配置及管理总体合格率为78%。保育员对手卫生指征的知晓率为70%,对六步洗手法的知晓率为87%;保育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为78.6%,公立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私立托幼机构者。结论成都市托幼机构手卫生管理及保育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总体偏低,私立托幼机构差距较大,应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竹;安寒;邓小华;邓良利;陈怀毅;王莉;朱万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发现消毒监测差异,提高消毒工作水平。方法对2012-2014年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现场抽样和监测。结果3年共采集样本960份,合格率为91.67%,2012-2014年合格率依次为86.88%、93.44%和9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项目中,饮水饮食具、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5.83%、91.67%、93.75%和8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托幼机构中,市级托幼机构和街道、民办托幼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8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辖区内各类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普遍较好,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工作人员手消毒质量较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建新;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消毒产品中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和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方法确定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使用DB-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Capillary 30m ×0.25mm ×0.25μm毛细管色谱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为200℃(保持10 min);汽化室温度为275℃;检测器温度为300℃时,各组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0.2 g/L~3 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在4 mg/L~5 m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4%~0.3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0%~105.0%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适于同时测定消毒产品中的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
作者:罗嵩;张卓娜;朱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性的效果。方法自制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质控表,评估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效果。结果通过2次PDCA循环管理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率从48.0%提高到了93.0%。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明显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的规范性,值得推广。
作者:曹拂晓;卓彩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验证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在预防目标性多重耐药菌( MDRO)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PIC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目标性MDRO,用模拟现场实验验证清洁消毒湿巾对目标性多重耐药菌清除效果,并采用前后对照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变化趋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风险评估显示,MRSA、CRE、VRE、MDR-AB和MDR-PA是该医院的重点监测菌;模拟现场研究显示,清洁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目标监测菌;趋势性检验显示,经过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后,MDRO总体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及MDRO定植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环境清洁标准化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MDRO感染。
作者:李惠芬;李松琴;张苏明;刘波;张卫红;许平;张翔;陈文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连续3年对某驻军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结果该医院2012-2014年连续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95%、3.60%和2.82%。患者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67.04%;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9.73%。连续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2.92%、22.50%和25.49%,呈现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以一联用药和治疗性用药为主,预防性用药率下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平均为49.81%。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相关管理规范控制范围,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需要关注某些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薄弱环节。
作者:李岩;李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现状,为继续做好新形势下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许可及监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现状和产品卫生质量进行调查,同时抽检部分产品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实际调查各类别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共85家,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其中正常生产经营81家。各项卫生管理调查指标合格率大多在50%~70%之间,生产检验设备、消毒产品出厂检验、卫生用品生产车间环境卫生学检测等指标合格率不足50%,卫生用品生产企业三防设施及生产检验设备合格率较其他类别生产企业低。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标签说明书、抽样送检合格率分别为83.3%、96.3%和98.2%。结论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与企业自身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多措并举加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及监督管理。
作者:周世红;胡晓玲;曹韵;马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ICU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00例由普通病房转入ICU之前的患者送检的100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株,均为革兰阴性菌;此100例患者入住ICU期间共送检痰标本100份,病原菌检测全部阳性。分离出病原菌1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82.2%、11.1%和6.6%;由普通病房转入ICU后呼吸道感染率和病原菌耐药率明显提高。结论由普通病房转入ICU的患者送检标本病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耐药性普遍增强,应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加强耐药菌监测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宋洁琼;李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某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患者送检的5622份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230株,检出率为39.67%。排名前5位的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构成比依次为18.30%、14.62%、13.00%、6.55%和4.89%。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优势菌耐药严重,应加强病原学标本检测,关注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黄蕊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 MDROs)医院感染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MDROs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2年间收治恶性肿瘤住院患者55336例,发生MDROs感染患者69例,感染率为0.12%。实施目标性监测的2014年度MDROs感染率明显低于2013年,呈下降趋势。从69例MDROs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构成比分别为53.62%和30.44%。病原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54%;其次为痰液和引流液,分别占23.19%和18.84%。 MDROs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血液和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分别占26.09%、23.19%和20.2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MDROs感染主要发生在手术部位、血液和呼吸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应结合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控制。
作者:龚光明;李桃;徐俊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术前口腔准备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前准备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术前用Listerine(李斯德林)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护理。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分别为39.29%、41.07%、38.39%和34.32%;观察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9.21%、25.42%、28.25%和24.29%,两组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术前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清月;许晨耘;阮淑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血管钳咬合面的清洗效果。方法抽取骨科四肢骨折择期手术术后血管钳120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件,实验组在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齿牙槽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用力刷洗,对照组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在齿牙槽上来回平刷。采用目测、8倍放大镜、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质量。结果经目测法检查两组器械合格率均为100%。8倍放大镜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91.66%和55.00%,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ATP生物荧光检测,顺咬合面齿牙槽走向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76.66%和20.00%;咬合面齿牙槽平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85.00%和51.66%,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咬合面齿牙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刷洗可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张丽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工预处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复用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直接机械清洗,试验组为手工预处理后机械清洗,对比两组清洗合格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69.23%和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用手术器械清洗前进行手工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王君;刘淑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法用于评价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荧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常规细菌定量检测法作并行比较。结果物体表面清洁度检测用手持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100 cm2数值明显低于细菌培养法检出的存活菌数cfu/cm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到消毒后菌数较消毒前下降率平均为99.8%;采用台式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到消毒后检测数值较消毒前平均下降率为97.6%。结果提示,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针对不同评价要求选取正确的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评价受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作者:陆烨;胡国庆;李晔;王志;喻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温干热处理技术对医疗废弃物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及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培养方法,对某城市医疗垃圾高温处理法消毒效果及其现场空气细菌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在高温(干热)反应罐内温度170℃~200℃范围,80 kPa负压条件下作用20 min,可使置于医疗废物中不锈钢载体上和塑料管腔内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达到5.0以上。医疗废弃物处理现场室内空气中未见细菌污染超标。结论该高温干热处理设备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杀菌效果好,处理效率较高,对其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炎;朱亭亭;孙惠惠;沈瑾;张流波;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消毒管理的各个环节现状,为规范中央空调管理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关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规范,对8所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无一家医院将中央空调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工作中,冷却塔、过滤网出风口的清洗消毒均不合格,引入新风合格率为37.5%,医院员工对中央空调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净化系统粗、中效、亚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合格率均为12.5%。结论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将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立即整改,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作者:赵爱新;黄再娣;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医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的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对超声波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结果采用单槽超声清洗器,以45KHz超声频率,在多酶清洗剂协同作用下超声清洗3 min,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等3种方法检测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2.05%、81.79%和82.65%。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其合格率明显低于毛玻璃片法。结论用超声能量瓶检测法或铝箔测试法检测超声清洗效果,其检测结果更严格可靠。
作者:刘玲;甘俊丽;张世华;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三磷酸腺苷( ATP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是各种生物细胞内特殊的自由能载体,被用来贮存和传递化学能,也是构成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1〕。当细菌死亡后,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ATP很快被分解,并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通过测定含生物因子的样品中ATP的含量,即可间接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情况。近年来,在医疗器械和各种物品清洗质量评价和检测中,特别是现场评价清洗或消毒效果广泛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作为一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文就该方法在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许慧琼;梁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感染病原体构成分布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度接诊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全年共接诊急性腹泻患者543例,均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04株,总检出率为19.15%。在104株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43株,居前3位的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肠道病毒61株,其中诺如病毒居首位,其次是轮状病毒和腺病毒。肠道细菌感染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则多见于秋季;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结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以病毒感染为主,患者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定年龄,以加强饮食卫生和餐饮具消毒为主要防控措施。
作者:郑雅萍;马拥军;袁青;陈伟;应华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