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李彦
目的: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控制VAP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VAP患者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ICU连续3年从VAP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75%;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07%和8.18%。分离菌株居前5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VAP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该ICU患者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作者:鄢姣;金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处理方法。方法将20包传染病患者术后器械包(1540件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器械表面喷洒泡沫型保湿剂代替常规清洗的初处理步骤;对照组则直接省略初处理步骤。结果经清洗消毒机感染器械清洗程序( p6)循环后,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喷洒泡沫型保湿剂,可有效分解干涸血污,是适用于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初处理提高了此类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张小林;何坚;周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某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患者送检的5622份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230株,检出率为39.67%。排名前5位的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构成比依次为18.30%、14.62%、13.00%、6.55%和4.89%。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优势菌耐药严重,应加强病原学标本检测,关注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黄蕊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发现消毒监测差异,提高消毒工作水平。方法对2012-2014年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现场抽样和监测。结果3年共采集样本960份,合格率为91.67%,2012-2014年合格率依次为86.88%、93.44%和9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项目中,饮水饮食具、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5.83%、91.67%、93.75%和8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托幼机构中,市级托幼机构和街道、民办托幼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8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辖区内各类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普遍较好,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工作人员手消毒质量较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建新;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 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作者:柴建华;常洪美;李炼;张丕;周蓓;王娇;李晓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标本多重耐药菌( MDROs)分离结果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接受机械通气患者997例,发生 VAP 患者120例, VAP 的发病率为12.04%,千日感染率为11.14‰。从120例VAP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0株,含MDROs78株,构成比为65.00%。MDROs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居前3位。经分析发现,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及GCS评分等因素对患者感染MDRO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医院ICU患者VAP病原菌中有65%为MDROs菌株,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使用呼吸机是导致患者感染MDROs的重要因素。
作者:贾磊;陆锦琪;马燮峰;刘宇婷;蔡莹;张玉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感染病原体构成分布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度接诊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全年共接诊急性腹泻患者543例,均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04株,总检出率为19.15%。在104株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43株,居前3位的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肠道病毒61株,其中诺如病毒居首位,其次是轮状病毒和腺病毒。肠道细菌感染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则多见于秋季;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结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以病毒感染为主,患者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定年龄,以加强饮食卫生和餐饮具消毒为主要防控措施。
作者:郑雅萍;马拥军;袁青;陈伟;应华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工预处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复用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直接机械清洗,试验组为手工预处理后机械清洗,对比两组清洗合格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69.23%和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用手术器械清洗前进行手工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王君;刘淑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临床送检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构成、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882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8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5.28%,以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61.45%,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真菌占3.27%,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等为主。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未见明显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2.5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22%;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5.5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为4.1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为该院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耐药现状。
作者:高娇;胡志娜;魏平;敬华;顾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选择较好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方法采用空气采样器法和平板暴露法,对国内8省市21家医院的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比较和评价两种采样方法的优劣。结果对21家医院共计359间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百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57.3%~75.2%,千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3.1%~90.9%,万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0.7%~90.4%。空气采样器采样法和平板暴露法采样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次抽检的国内21家医院洁净级别较高的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两种采样方法监测结果一致。
作者:王佳奇;沈瑾;孙惠惠;王妍彦;张流波;班海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术前口腔准备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前准备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术前用Listerine(李斯德林)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护理。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分别为39.29%、41.07%、38.39%和34.32%;观察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9.21%、25.42%、28.25%和24.29%,两组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术前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清月;许晨耘;阮淑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性的效果。方法自制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质控表,评估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效果。结果通过2次PDCA循环管理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率从48.0%提高到了93.0%。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明显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的规范性,值得推广。
作者:曹拂晓;卓彩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TTC显色原理的材料抗菌活性定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TTC显色法与贴膜法相结合,研究接种菌量、TTC浓度、显色时间等不同条件对显色的影响,优化后的TTC显色法用于材料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适合的接种菌量为106~107 cfu/ml,TTC终浓度为0.01%,适显色时间为4 h。通过观察颜色变化TTC显色法可有效检测筛选抗菌率大于50%的材料,实现24 h内对材料抗菌活性的检测,比原方法缩短2~4 d。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定性检测材料抗菌活性的筛选方法。
作者:刘鹏鹏;姜侃;黄建锋;周志南;吴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法用于评价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荧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常规细菌定量检测法作并行比较。结果物体表面清洁度检测用手持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100 cm2数值明显低于细菌培养法检出的存活菌数cfu/cm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到消毒后菌数较消毒前下降率平均为99.8%;采用台式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到消毒后检测数值较消毒前平均下降率为97.6%。结果提示,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针对不同评价要求选取正确的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评价受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作者:陆烨;胡国庆;李晔;王志;喻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手卫生设施污染情况,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达标相关因素。方法抽样监测医院内科楼各病区处置室2015年2月3日正在使用中的洗手液和水龙头手柄的染菌情况。结果抽查10个内科病区处置室水龙头手柄,染菌率100%,10份样品染菌均>10 cfu/件,全部超标,检出6株病原菌;抽查45瓶使用中的洗手液,染菌率100%,其中16份样品染菌>200 cfu/ml,超标率为35.56%,检出10株病原菌,尤其是稀释洗手液超标严重。结论使用中水龙头手柄和洗手液污染严重,成为影响手卫生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和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建立管理和监测制度,以预防相关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薛菊兰;马青;朱丽莎;王向荣;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三磷酸腺苷( ATP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是各种生物细胞内特殊的自由能载体,被用来贮存和传递化学能,也是构成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1〕。当细菌死亡后,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ATP很快被分解,并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通过测定含生物因子的样品中ATP的含量,即可间接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情况。近年来,在医疗器械和各种物品清洗质量评价和检测中,特别是现场评价清洗或消毒效果广泛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作为一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文就该方法在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许慧琼;梁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ICU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00例由普通病房转入ICU之前的患者送检的100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株,均为革兰阴性菌;此100例患者入住ICU期间共送检痰标本100份,病原菌检测全部阳性。分离出病原菌1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82.2%、11.1%和6.6%;由普通病房转入ICU后呼吸道感染率和病原菌耐药率明显提高。结论由普通病房转入ICU的患者送检标本病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耐药性普遍增强,应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加强耐药菌监测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宋洁琼;李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双通道放电等离子体反应装置,研究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液相体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规律和机制。方法观察等离子体放电参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的剂量效应。从化学(羟基自由基)、物理(水体温度、紫外光)和菌体微观形态(透射电镜)等角度综合分析等离子体场中各活性物质的杀灭作用。结果常压空气等离子体液相杀菌效果与放电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当电极距液面间距为1 mm,放电处理10 min时,杀灭率达99.91%。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现杀菌后菌体变得相对模糊,出现明显变形、破裂甚至穿孔现象,细胞质流向周围介质。杀菌过程中羟基自由基起主要作用,而紫外光杀菌效应及热力杀菌效应仅起协同作用。结论该装置能实现对液相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在等离子体场的强烈作用下细菌细胞发生破损是造成细菌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消毒产品中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和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方法确定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使用DB-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Capillary 30m ×0.25mm ×0.25μm毛细管色谱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为200℃(保持10 min);汽化室温度为275℃;检测器温度为300℃时,各组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0.2 g/L~3 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在4 mg/L~5 m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4%~0.3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0%~105.0%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适于同时测定消毒产品中的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
作者:罗嵩;张卓娜;朱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病原菌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该医院在2年内从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到病原菌4651株,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58.53%,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为16.66%,真菌构成比为24.81%。在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占总菌株数的38.16%;2014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比例占44.86%,明显高于2013年检出的31.73%。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普遍高于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中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上升,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严重耐药。
作者:汪斌;洪小京;樵林;郭莉;黄小春;姚月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