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使用中手卫生设施污染情况调查

薛菊兰;马青;朱丽莎;王向荣;李琳

关键词:水龙头手柄, 洗手液, 污染, 监测, 管理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手卫生设施污染情况,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达标相关因素。方法抽样监测医院内科楼各病区处置室2015年2月3日正在使用中的洗手液和水龙头手柄的染菌情况。结果抽查10个内科病区处置室水龙头手柄,染菌率100%,10份样品染菌均>10 cfu/件,全部超标,检出6株病原菌;抽查45瓶使用中的洗手液,染菌率100%,其中16份样品染菌>200 cfu/ml,超标率为35.56%,检出10株病原菌,尤其是稀释洗手液超标严重。结论使用中水龙头手柄和洗手液污染严重,成为影响手卫生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和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建立管理和监测制度,以预防相关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对水中微生物杀灭效果及毒性研究

    目的:了解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溶液对水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杀菌影响因素及其毒性,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水消毒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定量杀菌试验、水消毒现场试验及动物毒性试验对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水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毒性进行研究。结果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溶液在有效氯含量0.15 mg/L时,作用2 min,有效氯含量1.5 mg/L时,作用0.5 min,可使水中大肠杆菌降至0 cfu/100 ml,与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结果基本一致;水温5℃~31℃、pH值6.5~8.5、色度<15°,对有效氯含量1.5 mg/L作用30 min的杀菌效果无影响。有效氯含量1.5 mg/L 作用30 min,可使游泳池水达合格标准。一次大限度试验对小鼠LD50>5000 mg/kg· bw(2500 mg/L有效氯),对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对水中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属实际无毒、无刺激、无致突变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游泳池水消毒剂。

    作者:崔玉杰;韩艳淑;左派欣;孙克勤;王茜;张灵敏;孙印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发现消毒监测差异,提高消毒工作水平。方法对2012-2014年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现场抽样和监测。结果3年共采集样本960份,合格率为91.67%,2012-2014年合格率依次为86.88%、93.44%和9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项目中,饮水饮食具、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5.83%、91.67%、93.75%和8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托幼机构中,市级托幼机构和街道、民办托幼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8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辖区内各类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普遍较好,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工作人员手消毒质量较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建新;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种新型过氧化物消毒剂在游泳池水消毒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消毒剂—单过硫酸氢钾(2KHSO5· KHSO4)消毒粉对游泳池水消毒效果。方法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粉稀释成10%的溶液投加至游泳池中,并保持池水中消毒剂浓度始终保持在1 mg/L,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结果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后,连续3日检测理化和细菌常规指标均达到国家人工游泳池水卫生标准,室内与室外大人池在投放消毒剂后30 min、游泳人员高峰时、游泳结束清场后的pH值、菌落总数、尿素、大肠菌群数、浑浊度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粉对游泳池水消毒,效果良好。

    作者:刘卫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ATP 生物荧光法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三磷酸腺苷( ATP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是各种生物细胞内特殊的自由能载体,被用来贮存和传递化学能,也是构成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1〕。当细菌死亡后,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ATP很快被分解,并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通过测定含生物因子的样品中ATP的含量,即可间接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情况。近年来,在医疗器械和各种物品清洗质量评价和检测中,特别是现场评价清洗或消毒效果广泛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作为一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文就该方法在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许慧琼;梁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控制VAP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VAP患者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ICU连续3年从VAP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75%;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07%和8.18%。分离菌株居前5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VAP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该ICU患者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作者:鄢姣;金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清洗方法对血管钳清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血管钳咬合面的清洗效果。方法抽取骨科四肢骨折择期手术术后血管钳120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件,实验组在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齿牙槽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用力刷洗,对照组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在齿牙槽上来回平刷。采用目测、8倍放大镜、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质量。结果经目测法检查两组器械合格率均为100%。8倍放大镜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91.66%和55.00%,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ATP生物荧光检测,顺咬合面齿牙槽走向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76.66%和20.00%;咬合面齿牙槽平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85.00%和51.66%,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咬合面齿牙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刷洗可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张丽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ATP 生物荧光法用于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评价研究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法用于评价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荧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常规细菌定量检测法作并行比较。结果物体表面清洁度检测用手持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100 cm2数值明显低于细菌培养法检出的存活菌数cfu/cm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到消毒后菌数较消毒前下降率平均为99.8%;采用台式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到消毒后检测数值较消毒前平均下降率为97.6%。结果提示,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针对不同评价要求选取正确的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评价受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作者:陆烨;胡国庆;李晔;王志;喻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两种采样方法对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选择较好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方法采用空气采样器法和平板暴露法,对国内8省市21家医院的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比较和评价两种采样方法的优劣。结果对21家医院共计359间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百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57.3%~75.2%,千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3.1%~90.9%,万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0.7%~90.4%。空气采样器采样法和平板暴露法采样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次抽检的国内21家医院洁净级别较高的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两种采样方法监测结果一致。

    作者:王佳奇;沈瑾;孙惠惠;王妍彦;张流波;班海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措施预防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用研究

    目的:验证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在预防目标性多重耐药菌( MDRO)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PIC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目标性MDRO,用模拟现场实验验证清洁消毒湿巾对目标性多重耐药菌清除效果,并采用前后对照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变化趋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风险评估显示,MRSA、CRE、VRE、MDR-AB和MDR-PA是该医院的重点监测菌;模拟现场研究显示,清洁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目标监测菌;趋势性检验显示,经过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后,MDRO总体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及MDRO定植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环境清洁标准化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MDRO感染。

    作者:李惠芬;李松琴;张苏明;刘波;张卫红;许平;张翔;陈文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监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医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的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对超声波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结果采用单槽超声清洗器,以45KHz超声频率,在多酶清洗剂协同作用下超声清洗3 min,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等3种方法检测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2.05%、81.79%和82.65%。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其合格率明显低于毛玻璃片法。结论用超声能量瓶检测法或铝箔测试法检测超声清洗效果,其检测结果更严格可靠。

    作者:刘玲;甘俊丽;张世华;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清洗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处理方法。方法将20包传染病患者术后器械包(1540件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器械表面喷洒泡沫型保湿剂代替常规清洗的初处理步骤;对照组则直接省略初处理步骤。结果经清洗消毒机感染器械清洗程序( p6)循环后,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喷洒泡沫型保湿剂,可有效分解干涸血污,是适用于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初处理提高了此类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张小林;何坚;周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工预处理在复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工预处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复用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直接机械清洗,试验组为手工预处理后机械清洗,对比两组清洗合格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69.23%和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用手术器械清洗前进行手工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王君;刘淑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使用中手卫生设施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手卫生设施污染情况,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达标相关因素。方法抽样监测医院内科楼各病区处置室2015年2月3日正在使用中的洗手液和水龙头手柄的染菌情况。结果抽查10个内科病区处置室水龙头手柄,染菌率100%,10份样品染菌均>10 cfu/件,全部超标,检出6株病原菌;抽查45瓶使用中的洗手液,染菌率100%,其中16份样品染菌>200 cfu/ml,超标率为35.56%,检出10株病原菌,尤其是稀释洗手液超标严重。结论使用中水龙头手柄和洗手液污染严重,成为影响手卫生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和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建立管理和监测制度,以预防相关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薛菊兰;马青;朱丽莎;王向荣;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感染病原体调查

    目的:了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感染病原体构成分布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度接诊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全年共接诊急性腹泻患者543例,均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04株,总检出率为19.15%。在104株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43株,居前3位的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肠道病毒61株,其中诺如病毒居首位,其次是轮状病毒和腺病毒。肠道细菌感染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则多见于秋季;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结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以病毒感染为主,患者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定年龄,以加强饮食卫生和餐饮具消毒为主要防控措施。

    作者:郑雅萍;马拥军;袁青;陈伟;应华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428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临床送检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构成、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882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8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5.28%,以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61.45%,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真菌占3.27%,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等为主。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未见明显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2.5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22%;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5.5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为4.1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为该院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耐药现状。

    作者:高娇;胡志娜;魏平;敬华;顾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前口腔准备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术前口腔准备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前准备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术前用Listerine(李斯德林)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护理。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分别为39.29%、41.07%、38.39%和34.32%;观察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9.21%、25.42%、28.25%和24.29%,两组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术前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清月;许晨耘;阮淑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TTC 显色法定性检测材料抗菌活性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TTC显色原理的材料抗菌活性定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TTC显色法与贴膜法相结合,研究接种菌量、TTC浓度、显色时间等不同条件对显色的影响,优化后的TTC显色法用于材料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适合的接种菌量为106~107 cfu/ml,TTC终浓度为0.01%,适显色时间为4 h。通过观察颜色变化TTC显色法可有效检测筛选抗菌率大于50%的材料,实现24 h内对材料抗菌活性的检测,比原方法缩短2~4 d。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定性检测材料抗菌活性的筛选方法。

    作者:刘鹏鹏;姜侃;黄建锋;周志南;吴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消毒管理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消毒管理的各个环节现状,为规范中央空调管理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关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规范,对8所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无一家医院将中央空调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工作中,冷却塔、过滤网出风口的清洗消毒均不合格,引入新风合格率为37.5%,医院员工对中央空调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净化系统粗、中效、亚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合格率均为12.5%。结论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将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立即整改,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作者:赵爱新;黄再娣;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病原菌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该医院在2年内从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到病原菌4651株,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58.53%,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为16.66%,真菌构成比为24.81%。在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占总菌株数的38.16%;2014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比例占44.86%,明显高于2013年检出的31.73%。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普遍高于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中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上升,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严重耐药。

    作者:汪斌;洪小京;樵林;郭莉;黄小春;姚月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连续3年对某驻军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结果该医院2012-2014年连续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95%、3.60%和2.82%。患者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67.04%;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9.73%。连续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2.92%、22.50%和25.49%,呈现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以一联用药和治疗性用药为主,预防性用药率下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平均为49.81%。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相关管理规范控制范围,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需要关注某些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薄弱环节。

    作者:李岩;李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