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林;何坚;周凌
三磷酸腺苷( ATP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是各种生物细胞内特殊的自由能载体,被用来贮存和传递化学能,也是构成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1〕。当细菌死亡后,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ATP很快被分解,并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通过测定含生物因子的样品中ATP的含量,即可间接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情况。近年来,在医疗器械和各种物品清洗质量评价和检测中,特别是现场评价清洗或消毒效果广泛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作为一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文就该方法在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许慧琼;梁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消毒剂—单过硫酸氢钾(2KHSO5· KHSO4)消毒粉对游泳池水消毒效果。方法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粉稀释成10%的溶液投加至游泳池中,并保持池水中消毒剂浓度始终保持在1 mg/L,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结果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后,连续3日检测理化和细菌常规指标均达到国家人工游泳池水卫生标准,室内与室外大人池在投放消毒剂后30 min、游泳人员高峰时、游泳结束清场后的pH值、菌落总数、尿素、大肠菌群数、浑浊度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粉对游泳池水消毒,效果良好。
作者:刘卫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性的效果。方法自制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质控表,评估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效果。结果通过2次PDCA循环管理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率从48.0%提高到了93.0%。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明显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的规范性,值得推广。
作者:曹拂晓;卓彩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工预处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复用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直接机械清洗,试验组为手工预处理后机械清洗,对比两组清洗合格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69.23%和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用手术器械清洗前进行手工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王君;刘淑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更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与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近年3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次共调查住院患者11928例,发生医院感染324例、34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72%、例次感染率2.87%;2010、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11%、2.78%和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次调查医院感染率高的科室是综合ICU,为42.3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56%。各年度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5.30%、45.35%和37.39%,呈递减趋势。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46%;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第二位,占22.97%;真菌感染占13.40%。结论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持续降低;做好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预防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现阶段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高芳;张杰;邹俊宁;吴艳艳;戴頔;胡晓红;邓敏;熊莉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某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患者送检的5622份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230株,检出率为39.67%。排名前5位的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构成比依次为18.30%、14.62%、13.00%、6.55%和4.89%。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优势菌耐药严重,应加强病原学标本检测,关注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黄蕊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TTC显色原理的材料抗菌活性定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TTC显色法与贴膜法相结合,研究接种菌量、TTC浓度、显色时间等不同条件对显色的影响,优化后的TTC显色法用于材料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适合的接种菌量为106~107 cfu/ml,TTC终浓度为0.01%,适显色时间为4 h。通过观察颜色变化TTC显色法可有效检测筛选抗菌率大于50%的材料,实现24 h内对材料抗菌活性的检测,比原方法缩短2~4 d。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定性检测材料抗菌活性的筛选方法。
作者:刘鹏鹏;姜侃;黄建锋;周志南;吴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溶液对水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杀菌影响因素及其毒性,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水消毒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定量杀菌试验、水消毒现场试验及动物毒性试验对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水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毒性进行研究。结果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溶液在有效氯含量0.15 mg/L时,作用2 min,有效氯含量1.5 mg/L时,作用0.5 min,可使水中大肠杆菌降至0 cfu/100 ml,与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结果基本一致;水温5℃~31℃、pH值6.5~8.5、色度<15°,对有效氯含量1.5 mg/L作用30 min的杀菌效果无影响。有效氯含量1.5 mg/L 作用30 min,可使游泳池水达合格标准。一次大限度试验对小鼠LD50>5000 mg/kg· bw(2500 mg/L有效氯),对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二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对水中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属实际无毒、无刺激、无致突变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游泳池水消毒剂。
作者:崔玉杰;韩艳淑;左派欣;孙克勤;王茜;张灵敏;孙印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法用于评价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ATP生物荧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常规细菌定量检测法作并行比较。结果物体表面清洁度检测用手持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100 cm2数值明显低于细菌培养法检出的存活菌数cfu/cm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到消毒后菌数较消毒前下降率平均为99.8%;采用台式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到消毒后检测数值较消毒前平均下降率为97.6%。结果提示,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针对不同评价要求选取正确的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评价受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作者:陆烨;胡国庆;李晔;王志;喻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验证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在预防目标性多重耐药菌( MDRO)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PIC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目标性MDRO,用模拟现场实验验证清洁消毒湿巾对目标性多重耐药菌清除效果,并采用前后对照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变化趋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风险评估显示,MRSA、CRE、VRE、MDR-AB和MDR-PA是该医院的重点监测菌;模拟现场研究显示,清洁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目标监测菌;趋势性检验显示,经过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后,MDRO总体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及MDRO定植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环境清洁标准化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MDRO感染。
作者:李惠芬;李松琴;张苏明;刘波;张卫红;许平;张翔;陈文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发现消毒监测差异,提高消毒工作水平。方法对2012-2014年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现场抽样和监测。结果3年共采集样本960份,合格率为91.67%,2012-2014年合格率依次为86.88%、93.44%和9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项目中,饮水饮食具、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5.83%、91.67%、93.75%和8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托幼机构中,市级托幼机构和街道、民办托幼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8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辖区内各类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普遍较好,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工作人员手消毒质量较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建新;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 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作者:柴建华;常洪美;李炼;张丕;周蓓;王娇;李晓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双通道放电等离子体反应装置,研究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液相体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规律和机制。方法观察等离子体放电参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的剂量效应。从化学(羟基自由基)、物理(水体温度、紫外光)和菌体微观形态(透射电镜)等角度综合分析等离子体场中各活性物质的杀灭作用。结果常压空气等离子体液相杀菌效果与放电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当电极距液面间距为1 mm,放电处理10 min时,杀灭率达99.91%。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现杀菌后菌体变得相对模糊,出现明显变形、破裂甚至穿孔现象,细胞质流向周围介质。杀菌过程中羟基自由基起主要作用,而紫外光杀菌效应及热力杀菌效应仅起协同作用。结论该装置能实现对液相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在等离子体场的强烈作用下细菌细胞发生破损是造成细菌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控制VAP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VAP患者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ICU连续3年从VAP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75%;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07%和8.18%。分离菌株居前5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VAP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该ICU患者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作者:鄢姣;金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选择较好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方法采用空气采样器法和平板暴露法,对国内8省市21家医院的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比较和评价两种采样方法的优劣。结果对21家医院共计359间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百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57.3%~75.2%,千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3.1%~90.9%,万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0.7%~90.4%。空气采样器采样法和平板暴露法采样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次抽检的国内21家医院洁净级别较高的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两种采样方法监测结果一致。
作者:王佳奇;沈瑾;孙惠惠;王妍彦;张流波;班海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感染病原体构成分布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度接诊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肠道门诊2014年全年共接诊急性腹泻患者543例,均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04株,总检出率为19.15%。在104株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43株,居前3位的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肠道病毒61株,其中诺如病毒居首位,其次是轮状病毒和腺病毒。肠道细菌感染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则多见于秋季;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结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以病毒感染为主,患者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定年龄,以加强饮食卫生和餐饮具消毒为主要防控措施。
作者:郑雅萍;马拥军;袁青;陈伟;应华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消毒产品中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和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方法确定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使用DB-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Capillary 30m ×0.25mm ×0.25μm毛细管色谱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为200℃(保持10 min);汽化室温度为275℃;检测器温度为300℃时,各组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0.2 g/L~3 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在4 mg/L~5 m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4%~0.3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0%~105.0%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适于同时测定消毒产品中的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
作者:罗嵩;张卓娜;朱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医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的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对超声波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结果采用单槽超声清洗器,以45KHz超声频率,在多酶清洗剂协同作用下超声清洗3 min,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等3种方法检测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2.05%、81.79%和82.65%。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其合格率明显低于毛玻璃片法。结论用超声能量瓶检测法或铝箔测试法检测超声清洗效果,其检测结果更严格可靠。
作者:刘玲;甘俊丽;张世华;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连续3年对某驻军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结果该医院2012-2014年连续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95%、3.60%和2.82%。患者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67.04%;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9.73%。连续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2.92%、22.50%和25.49%,呈现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以一联用药和治疗性用药为主,预防性用药率下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平均为49.81%。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相关管理规范控制范围,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需要关注某些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薄弱环节。
作者:李岩;李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处理方法。方法将20包传染病患者术后器械包(1540件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器械表面喷洒泡沫型保湿剂代替常规清洗的初处理步骤;对照组则直接省略初处理步骤。结果经清洗消毒机感染器械清洗程序( p6)循环后,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喷洒泡沫型保湿剂,可有效分解干涸血污,是适用于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初处理提高了此类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张小林;何坚;周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