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教学医院3次医院感染调查结果分析

高芳;张杰;邹俊宁;吴艳艳;戴頔;胡晓红;邓敏;熊莉娟

关键词:医院感染, 调查,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更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与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近年3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次共调查住院患者11928例,发生医院感染324例、34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72%、例次感染率2.87%;2010、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11%、2.78%和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次调查医院感染率高的科室是综合ICU,为42.3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56%。各年度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5.30%、45.35%和37.39%,呈递减趋势。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46%;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第二位,占22.97%;真菌感染占13.40%。结论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持续降低;做好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预防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现阶段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 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目标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 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作者:柴建华;常洪美;李炼;张丕;周蓓;王娇;李晓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教学医院3次医院感染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更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与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近年3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次共调查住院患者11928例,发生医院感染324例、34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72%、例次感染率2.87%;2010、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11%、2.78%和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次调查医院感染率高的科室是综合ICU,为42.3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56%。各年度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5.30%、45.35%和37.39%,呈递减趋势。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46%;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第二位,占22.97%;真菌感染占13.40%。结论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持续降低;做好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预防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现阶段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高芳;张杰;邹俊宁;吴艳艳;戴頔;胡晓红;邓敏;熊莉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消毒管理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消毒管理的各个环节现状,为规范中央空调管理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关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规范,对8所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无一家医院将中央空调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工作中,冷却塔、过滤网出风口的清洗消毒均不合格,引入新风合格率为37.5%,医院员工对中央空调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净化系统粗、中效、亚高效过滤器的更换合格率均为12.5%。结论基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将中央空调系统的消毒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立即整改,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作者:赵爱新;黄再娣;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患者入住 ICU 前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比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ICU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00例由普通病房转入ICU之前的患者送检的100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株,均为革兰阴性菌;此100例患者入住ICU期间共送检痰标本100份,病原菌检测全部阳性。分离出病原菌1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82.2%、11.1%和6.6%;由普通病房转入ICU后呼吸道感染率和病原菌耐药率明显提高。结论由普通病房转入ICU的患者送检标本病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耐药性普遍增强,应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加强耐药菌监测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宋洁琼;李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温干热处理对医疗废物现场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高温干热处理技术对医疗废弃物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及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培养方法,对某城市医疗垃圾高温处理法消毒效果及其现场空气细菌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在高温(干热)反应罐内温度170℃~200℃范围,80 kPa负压条件下作用20 min,可使置于医疗废物中不锈钢载体上和塑料管腔内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达到5.0以上。医疗废弃物处理现场室内空气中未见细菌污染超标。结论该高温干热处理设备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杀菌效果好,处理效率较高,对其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炎;朱亭亭;孙惠惠;沈瑾;张流波;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监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医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效果的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对超声波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结果采用单槽超声清洗器,以45KHz超声频率,在多酶清洗剂协同作用下超声清洗3 min,毛玻璃片法、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等3种方法检测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2.05%、81.79%和82.65%。铝箔测试法和超声能量瓶检测法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其合格率明显低于毛玻璃片法。结论用超声能量瓶检测法或铝箔测试法检测超声清洗效果,其检测结果更严格可靠。

    作者:刘玲;甘俊丽;张世华;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使用中手卫生设施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手卫生设施污染情况,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达标相关因素。方法抽样监测医院内科楼各病区处置室2015年2月3日正在使用中的洗手液和水龙头手柄的染菌情况。结果抽查10个内科病区处置室水龙头手柄,染菌率100%,10份样品染菌均>10 cfu/件,全部超标,检出6株病原菌;抽查45瓶使用中的洗手液,染菌率100%,其中16份样品染菌>200 cfu/ml,超标率为35.56%,检出10株病原菌,尤其是稀释洗手液超标严重。结论使用中水龙头手柄和洗手液污染严重,成为影响手卫生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和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建立管理和监测制度,以预防相关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薛菊兰;马青;朱丽莎;王向荣;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控制VAP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VAP患者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ICU连续3年从VAP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75%;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07%和8.18%。分离菌株居前5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VAP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该ICU患者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作者:鄢姣;金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措施预防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用研究

    目的:验证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在预防目标性多重耐药菌( MDRO)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PIC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目标性MDRO,用模拟现场实验验证清洁消毒湿巾对目标性多重耐药菌清除效果,并采用前后对照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变化趋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风险评估显示,MRSA、CRE、VRE、MDR-AB和MDR-PA是该医院的重点监测菌;模拟现场研究显示,清洁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目标监测菌;趋势性检验显示,经过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后,MDRO总体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及MDRO定植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环境清洁标准化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MDRO感染。

    作者:李惠芬;李松琴;张苏明;刘波;张卫红;许平;张翔;陈文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 MDROs)医院感染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MDROs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2年间收治恶性肿瘤住院患者55336例,发生MDROs感染患者69例,感染率为0.12%。实施目标性监测的2014年度MDROs感染率明显低于2013年,呈下降趋势。从69例MDROs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构成比分别为53.62%和30.44%。病原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54%;其次为痰液和引流液,分别占23.19%和18.84%。 MDROs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血液和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分别占26.09%、23.19%和20.2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MDROs感染主要发生在手术部位、血液和呼吸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应结合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控制。

    作者:龚光明;李桃;徐俊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两种采样方法对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选择较好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方法采用空气采样器法和平板暴露法,对国内8省市21家医院的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比较和评价两种采样方法的优劣。结果对21家医院共计359间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百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57.3%~75.2%,千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3.1%~90.9%,万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为80.7%~90.4%。空气采样器采样法和平板暴露法采样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次抽检的国内21家医院洁净级别较高的手术室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两种采样方法监测结果一致。

    作者:王佳奇;沈瑾;孙惠惠;王妍彦;张流波;班海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液相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目的:利用双通道放电等离子体反应装置,研究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液相体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规律和机制。方法观察等离子体放电参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的剂量效应。从化学(羟基自由基)、物理(水体温度、紫外光)和菌体微观形态(透射电镜)等角度综合分析等离子体场中各活性物质的杀灭作用。结果常压空气等离子体液相杀菌效果与放电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当电极距液面间距为1 mm,放电处理10 min时,杀灭率达99.91%。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现杀菌后菌体变得相对模糊,出现明显变形、破裂甚至穿孔现象,细胞质流向周围介质。杀菌过程中羟基自由基起主要作用,而紫外光杀菌效应及热力杀菌效应仅起协同作用。结论该装置能实现对液相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在等离子体场的强烈作用下细菌细胞发生破损是造成细菌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消毒隔离技术与感染防控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手术后高危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也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医院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是专门为重症患者设立的特殊病房,是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重在隔离、监护和抢救,这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杨洪彩;巴莉;黎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现状及监管建议

    目的:了解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现状,为继续做好新形势下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许可及监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现状和产品卫生质量进行调查,同时抽检部分产品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实际调查各类别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共85家,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其中正常生产经营81家。各项卫生管理调查指标合格率大多在50%~70%之间,生产检验设备、消毒产品出厂检验、卫生用品生产车间环境卫生学检测等指标合格率不足50%,卫生用品生产企业三防设施及生产检验设备合格率较其他类别生产企业低。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标签说明书、抽样送检合格率分别为83.3%、96.3%和98.2%。结论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与企业自身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多措并举加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及监督管理。

    作者:周世红;胡晓玲;曹韵;马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工预处理在复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工预处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持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复用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直接机械清洗,试验组为手工预处理后机械清洗,对比两组清洗合格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69.23%和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用手术器械清洗前进行手工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王君;刘淑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病原菌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该医院在2年内从住院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到病原菌4651株,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58.53%,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为16.66%,真菌构成比为24.81%。在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占总菌株数的38.16%;2014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比例占44.86%,明显高于2013年检出的31.73%。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普遍高于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中真菌分离率明显增加,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上升,非发酵菌群对碳青霉烯类严重耐药。

    作者:汪斌;洪小京;樵林;郭莉;黄小春;姚月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 PDCA 循环法规范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性的效果。方法自制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质控表,评估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效果。结果通过2次PDCA循环管理后,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规范率从48.0%提高到了93.0%。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明显提高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管理的规范性,值得推广。

    作者:曹拂晓;卓彩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清洗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处理方法。方法将20包传染病患者术后器械包(1540件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器械表面喷洒泡沫型保湿剂代替常规清洗的初处理步骤;对照组则直接省略初处理步骤。结果经清洗消毒机感染器械清洗程序( p6)循环后,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喷洒泡沫型保湿剂,可有效分解干涸血污,是适用于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初处理提高了此类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张小林;何坚;周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ATP 生物荧光法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三磷酸腺苷( ATP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是各种生物细胞内特殊的自由能载体,被用来贮存和传递化学能,也是构成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1〕。当细菌死亡后,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ATP很快被分解,并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通过测定含生物因子的样品中ATP的含量,即可间接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情况。近年来,在医疗器械和各种物品清洗质量评价和检测中,特别是现场评价清洗或消毒效果广泛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作为一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文就该方法在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许慧琼;梁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消毒剂中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邻苄基对氯苯酚钠的含量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消毒产品中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和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方法确定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使用DB-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Capillary 30m ×0.25mm ×0.25μm毛细管色谱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为200℃(保持10 min);汽化室温度为275℃;检测器温度为300℃时,各组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0.2 g/L~3 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在4 mg/L~5 m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4%~0.3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0%~105.0%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适于同时测定消毒产品中的对叔戊基苯酚钠、邻苯基苯酚钠、邻苄基对氯苯酚钠3种成分。

    作者:罗嵩;张卓娜;朱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