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尚秀芳

关键词:辛伐他汀, 贝那普利, 单用, 联用, 糖尿病肾病,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29例)、对照2组(29例)和试验组(29例),单纯使用贝那普利为对照1组患者进行治疗,单纯使用辛伐他汀为对照2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贝那普利与辛伐他汀为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TG水平、HDL-C水平、LDL-C水平、TC水平、BG水平、Scr清除率、AlB水平、尿清蛋白水平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半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患者和对照2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肾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与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对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与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和麻醉后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指标变化的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结果:麻醉前,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对照组患者肺动脉压指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秀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3.3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效果较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稳定。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娟;刘贺;卢伟东;庞志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安氟醚对老年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安氟醚进行麻醉后其心肌酶谱受到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安氟醚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的时间以及麻醉前后SP(收缩压)、HR(心率)和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S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麻醉前,两组患者LDH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和AHBD(ɑ-羟丁酸脱氢酶)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麻醉后,观察组患者LDH、CPK和AHBD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安氟醚对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虽然能提高其麻醉的效果,但会使其心肌酶谱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临床医生应谨慎使用安氟醚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

    作者:郭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参与性教学法在传染病实训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析

    目的:探讨参与性教学法在传染病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44名进行传染病实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参与性教学组,传统教学组中有123名学生,参与性教学组中有121名学生。对传统教学组学生使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参与性教学组使用参与性教学法进行教学,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实验技能的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结果:经过教学后,参与性教学组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实验技能的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实训课的满意度、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参与性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传染病实训教学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教学方法值得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媛玲;黄玲;赵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其焦虑情绪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改善其焦虑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SDS和SAS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实验组患者SDS 和SAS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DS 和SA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快速调整,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柯蕊芳;张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A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小切口手术,为B组患者进行小切口电凝刮切术,为C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手术结束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好于B、C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这三组患者均进行12~15个月的随访, C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胺碘酮治疗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胺碘酮治疗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9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9例患者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计量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这些患者第3d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第2d,第2d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第1d,第1d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治疗后12h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这39例患者中,出现胸痛复发的患者有4例,发生房颤、房扑、室上速的患者有3例。这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3天后,其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高于进行治疗前,其心率、QTd的水平均低于进行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胺碘酮治疗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率、左心射血分数、QT间期等临床指标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杜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97例及在编护理人员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含患者48例、护理人员6名,观察组中包含患者47例、护理人员6名。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6.1%,对照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的医疗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体位管理对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对其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产程指导,为观察组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分娩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的时长及分娩方式。结果:分娩结束后,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的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以纠正胎儿胎头的位置,缩短产程的时长,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温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便秘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药对这些孕产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这些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云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儿。我院给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利巴韦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其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发热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此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优选药物。

    作者:周马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药汤剂联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用中药汤剂联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联合使用西药和雾化吸入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中药汤剂和雾化吸入疗法(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药汤剂联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树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间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12.34)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4.65) 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11.63)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5.21)mmol/L,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89)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8.97)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9.33)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1.45)mmol/L,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沈阳市某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该医院使用头孢曲松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曲松钠(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起效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杜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梗塞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导致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高血压孕妇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子痫前期的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子痫前期的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含量及第20周的血液学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孕前期,两组患者MAP和24h尿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观察组患者的MAP和24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20周时,两组患者PLT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Hct、尿酸水平、LDH水平及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AP水平升高、蛋白尿含量升高、Hct升高、尿酸水平升高及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升高是导致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因此,监测孕妇的血压、尿蛋白及血液学指标对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羊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1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52例患儿,对照组有49例患儿。我院给对照组患儿使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头孢哌酮(用法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和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用时、咳嗽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用时和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的用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此药可作为治疗小儿肺炎的优选药物。

    作者:黄学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PICC置管护理工作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开展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成立PICC置管小组前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成立PICC置管小组后收治的457例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由我院各科室的护士长和护士为对照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相关的维护。由PICC置管小组的成员负责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会诊,讨论为其进行PICC置管的合理方案,并为其进行PICC置管及相关的维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展PICC置管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可有效提高为患者进行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3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使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为观察组患儿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25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21例,为有效的患儿有3例,为无效的患儿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在对照组25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11例,为有效的患儿有10例,为无效的患儿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为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英;麻瑞芹;李靖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有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插管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应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及其病情得到诊断所需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相关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情得到诊断所需的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准确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潘小平;赵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原因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预防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开腹手术的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50例患者手术后,我院对他们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术后的30天内,这5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性别为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患有胃黏液腺癌、胃印戒细胞癌以及肿瘤体积过大、病灶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在手术过程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过大和术中失血量过大是导致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上,可引起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有很多,临床医生只有在手术前做好对患者身体的评估、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和手术的时间、在手术后注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合理地给其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宣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