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华
黄芪注射液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54例,观察对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指导老年人心血管病临床用药.方法参麦注射液治疗11例65岁老年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从中、西医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11例病人应用参麦注射液后均自觉症状好转.阵发性房颤者发作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永久性房颤者心室率减慢;室性早博者频发转为偶发或早博消失;心衰者心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参麦注射液补气养阴、生津固脱,可改善心肌供氧,并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是较好的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辅助用药.
作者:姜三元;缪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现已认识到心功能不全时心房肽(ar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在心肌的贮存耗竭,血浆心房肽水平虽呈代偿性增高,但多为心房肽前体物质,生物活性很低[1].经静脉给予高活性心房肽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国外已有报道[2,3],而国内资料则主要为病理生理范畴.我们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心房肽抗心律失常的初步临床研究,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树儒;杜冠华;杨新博;李爱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的疾病,也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30年来的大规模治疗实践已证实,长期规则的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近年来有人研究认为,脑血管病并发症的降低,不全归功于降压药物治疗,而非药物治疗,即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
作者:徐云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原发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都需要新血管的生成.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来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其持续的生长和扩散.目前大约有20多个血管生成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大多数是Ⅰ、Ⅱ期,有些已进入Ⅲ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值得国内的新药研究工作者关注.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等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顾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对维持心血管自身稳定、调节血压有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钠潴留及心肌肥厚等.AngⅡ受体有两种亚型AT1和AT2.氯沙坦(losartan)为非肽类AngⅡ受体拮抗剂,口服后在体内经过细胞色素P450、2C9和3A4等酶进行代谢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代谢产物EXP3174,氯沙坦与EXP3174仅与AT1受体结合,而目前广泛应用的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而氯沙坦可以阻断.因此氯沙坦在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衰、保护肾功能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柴淑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在进行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时,通常以认可的制剂作为参比制剂,采用双交叉试验设计,即将受试者等分成两组,一组先服用参比制剂后服用受试制剂,另一组先服用受试制剂后服用参比制剂.两种制剂间隔一定的清洗期.分析血药浓度,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并采用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1].但在生物等效性评价试验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一些非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或是欠妥的规定或观点,使一些客观存在的,符合实际的研究资料被退回.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例子来说明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不符合某些规定,但确实是符合实际的.
作者:刘晓东;杨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中药蜈蚣的心脏毒性及人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乌拉坦以100mg·kg-1,背位固定.用标准肢体Ⅱ导记录给药后0,15,30,45,60min体表心电图,60min后采集血样,测定心肌酶.并用1.0g·(100ml)-1蜈蚣水提取液灌胃.结果高浓度蜈蚣水提取液对心律的影响较中、低剂量组大,降低心律的作用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心电图的影响可导致S_T段下移和T波倒置.对血清心肌酶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蜈蚣水提取液对大鼠心脏的毒性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郭志达;吉小莉;宋建贞;王峰;侯亚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模型组、汉防己甲素组和氨氯地平组,用单侧肾切除加2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用Northern印迹杂交,观察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结果汉防己甲素使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汉防己甲素通过下调TGF-β1表达而减少肾小球ECM沉积,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
作者:董兴刚;卢明;杨海春;曹和欣;朱冬胜;叶传基;徐敏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综述近年来国内有关硝苯吡啶在临床上与其药物联用的文献报道,说明联用后降压效果显著,用药剂量减小,硝苯吡啶的副作用明显降低.
作者:张英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的蝙蝠葛碱(Dau)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对5只犬进行静注、灌胃2种给药途径及5个剂量的实验,用HPLC-UV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静注Dau 6mg·kg-1后,药物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线性动力学消除过程,t1/2(α)6~12min,K12>K21,t1/2(β)(2.7±0.4)h,Vd11.18L·kg-1.Dau灌胃给药后各犬C-T曲线呈显著双峰现象,各剂量组tpeak(1)为(0.8±0.6)~(1.2±0.5)h,tpeak(2)为(5.2±3.2)~(6.5±1.9)h,Cmax(2)一般小于相应的Cmax(1).在12.5~25mg·kg-1范围Dau呈线性消除,两者t1/2(el)、CL、AUC/X0等重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随给药剂量成比例上升;在50mg.kg-1以上剂量时,药物消除呈非线性,t1/2(el)、CL、AUC/X0等重要参数显著改变(P<0.05),AUC超比例增加.结论灌胃给药后,Dau在犬体内广泛分布并从血液中迅速清除.在50mg.kg-1以下剂量时,大血药浓度、AUC剂量依赖性增加,药物消除呈线性特征,超过此剂量,药物t1/2(el)、CL明显延长,提示大剂量下药物消除存在饱和动力学特征.
作者:陈淑娟;张斌;杨毅梅;代宗顺;曾繁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黄芪总提物(total extract of astragalosides,TE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测量(AA)大鼠非致炎侧足爪容积和滑膜细胞LPO;测量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量;间接测量体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产生量.结果 TEA对AA大鼠的阶段性治疗(90mg.kg-1.d-1,d15~23,ig),不仅有抗关节炎作用,且可使AA鼠过高的滑膜细胞MDA水平降至正常;对低水平氧化应激诱导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反应,TEA(10~40μg.ml-1)有明显抑制作用.TEA(5~80μg.ml-1)对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体系以及非酶体系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高浓度TEA(80μg.ml-1以上)对XO的活性还有抑制作用;TEA(0.05~160μg.ml-1)对Fenton反应(Fe2+-H2O2)产生.OH引起苯甲酸羟化也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TEA对AA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姚余有;王斌;李前进;李常玉;陈敏珠;曹正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毒蛇咬伤是山区农村医院夏秋季常见外科急诊之一,病情急,并发症多,一般均需住院治疗,且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我院自1983年开始应用抗蛇毒血清为主综合治疗毒蛇咬伤,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章新智;章亚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美心力和强化极化液对冠心病疗效.方法 36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心痛定片,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美心力+强化极化液,对照组单用强化极化液.结果治疗2wk后治疗组显效率66.5%、有效率24.4%、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54.8%、有效率16.4%、总有效率71.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在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及改善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吴玉彬;刘玉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芦沙坦(losartan)和依那普利(enalapril)联用与依那普利单用,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在心脏功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两阶段交叉试验研究设计.符合入选条件的CHF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组,接受治疗方案的顺序不同的两阶段治疗,两治疗方案分别为芦沙坦和依那普利合用与依那普利加安慰剂治疗.每阶段各治疗8wk,其间设2wk的洗脱期.结果联合治疗与依那普利单用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LVEF的改善等均显著(P<0.05).两治疗方案间对血钾、肌酐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芦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患者是安全而耐受良好的,且可产生更有益的疗效.
作者:严红;林曙光;陈鲁原;余细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泽泻汤合五皮散化裁治疗特发性水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嘉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采用输液泵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头孢他啶,探讨与间断给药相比持续给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5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静滴头孢他啶1g,bid;实验组应用输液泵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头孢他啶(开始时加一负荷量1g).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3.3%和73.9%;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1.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7%和82.7%,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下呼吸道G-杆菌感染的患者,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头孢他啶是合理、有效、经济的.
作者:刘振桐;顾俊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应.方法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灌胃缬沙坦8mg·kg-1、24mg·kg-1和苯那普利1mg·kg-1,对照组和6只正常大鼠给生理盐水.结果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以缬沙坦(24mg·kg-1)的降压幅度大,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苯那普利组的心肌细胞横径(TD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24mg·kg-1)组的TDM和心脏湿重/体重(HW/B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均具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缬沙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缬沙坦(24mg·kg-1)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较苯那普利(1mg·kg-1)强.
作者:曹蘅;胡作英;杨霆;杨尚印;俞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恶心、呕吐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近来报道[1]:5-HT受体阻断剂具有良好的止恶心镇吐作用.我们采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化疗中恶心、呕吐,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汪金云;冯正富;吴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巴匹特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2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国产或进口瑞巴匹特60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国产和进口瑞巴匹特单剂量口服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开放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56±0.24)和(0.59±0.29)mg·L-1,tmax为(1.75±0.92)和(1.98±1.05)h,t1/2(β)分别为(1.86±1.38)和(1.93±1.45)h,AUC0~∞为(2.48±1.06)和(2.62±1.35)mg·h·L-1,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0.05);以进口药物为参比,国产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66%.结论国产瑞巴匹特与进口制剂具有相同动力学特性.
作者:祖鲁宁;李莉;于大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