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嘉玉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原发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都需要新血管的生成.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来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其持续的生长和扩散.目前大约有20多个血管生成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大多数是Ⅰ、Ⅱ期,有些已进入Ⅲ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值得国内的新药研究工作者关注.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等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顾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卡托普利早期治疗4wk对心肌梗死(MI)患者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中国心脏研究(CCS-1)急性期入选随机治疗4wk的急性MI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选择急性试验中完成观察20例以上的单位随访.结果计划随访8000例,实际随访7079例,随访率88.5%.卡托普利治疗组(n=3554)与安慰剂对照组(n=3525)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相似,有可比性.平均随访(23.3±16.9)mon、平均年龄(63.6±10.6)岁,男性占76%,累积总病死率为16.0%(n=568)与17.9%(n=631),治疗组明显减少(10.6%,P=0.03);心血管性死亡(14.7%vs16.6%)明显减少(P=0.03),其中心衰死亡(4.5%vs6.0%)减少更显著(P=0.04);早期每治疗1000例急性MI患者,累积可挽救生命19人.治疗组早期病死率(9.0%vs9.6%)减少6.3%(P=0.31);远期病死率(7.0%vs8.3%)减少15.7%(P=0.05),其中心力衰竭死亡减少更显著.结论卡托普利早期治疗4wk,可显著减少MI患者累积及远期病死率.
作者:王文;刘力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微粒化非诺贝特为新一代苯氧芳酸类降脂药,能显著降低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适用于高TC血症,高TG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尤其可作为降TG的首选药物.非诺贝特在全面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同时,能改善冠心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防止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提高冠心病人的HDL-C浓度后,增强对PGI2活性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的发生;还可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
作者:孙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综述近年来国内有关硝苯吡啶在临床上与其药物联用的文献报道,说明联用后降压效果显著,用药剂量减小,硝苯吡啶的副作用明显降低.
作者:张英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测量不同类型心脏疾病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频谱的变化观察潘生丁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窦性心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3~66岁;冠心病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38~65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除1例冠脉狭窄大于85%外,其余均在50%~80%;左室心肌肥厚组: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20~60岁;扩张型心肌病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13~63岁;主动脉瓣返流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1~64岁,平均(43.9+15.1)岁,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返流程度中~重度,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4例,以上各例均在开胸手术中探查心外膜冠状动脉正常.各组病人应用TEE测量静脉注射潘生丁(0.56mg·kg-1)前后的肺静脉血流频谱,并进行药物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1)正常人注射潘生丁后肺静脉血流频谱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冠心病组药物后的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为(50.18±17.79)cm·s-1,较药物前明显增大(P<0.05),D峰为(50.36±20.81)cm·s-1,较药物前明显增大(P<0.05),Ddr为(366.47±179.35)cm·s-2,较药物前明显增快(P<0.05),Ddt为(l16.5±44.98)ms,较药物前明显缩短(P<0.05);(3)心肌肥厚组药物后的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为(61.18±19.38)cm·s-1,较药物前明显增大(P<0.05).Ddt较药物前明显加快(P<0.05),S/D较药物前明显增大(P<0.05);(4)扩张型心肌病组药物后的肺静脉血流频谱S波峰值速度为(43.26±19.92)cm·s-1、VTI-S为(7.89±5.32)cm,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大,而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主动脉瓣返流组药物后的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及VTI-S均较药物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潘生丁对狭窄不重的冠状动脉不仅无明显窃血效应,而且心肌血运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好转;影响另外负荷剂量的潘生丁对本研究其他各心脏疾病组的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值得今后系统化研究.
作者:魏来临;李传济;许荣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应用舍尼通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80例,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陆福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尖锐湿疣(CA)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是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临床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我们采用外用尤脱欣(0.5%鬼臼毒素酊)、湿润烧伤膏,结合搔刮术、CO2激光气化综合治疗6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谭建华;吕本祝;刘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高血压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提出预防用药及一种新的高血压病分类方法,进一步实现抗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
作者:关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危重症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8年4月~2000年3月应用西咪替丁注射液预防危重症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霍开明;贺卫霞;官增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黄芪注射液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54例,观察对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指导老年人心血管病临床用药.方法参麦注射液治疗11例65岁老年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从中、西医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11例病人应用参麦注射液后均自觉症状好转.阵发性房颤者发作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永久性房颤者心室率减慢;室性早博者频发转为偶发或早博消失;心衰者心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参麦注射液补气养阴、生津固脱,可改善心肌供氧,并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是较好的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辅助用药.
作者:姜三元;缪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硬膜外复合气管内浅全麻(CEB+GA)目前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但在行麻醉诱导过程中常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本文旨对CEB+GA诱导过程中局麻药剂量、浓度和适宜的诱导时间进行分组观察,以求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季煊;殷惠新;陈昆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芦沙坦(losartan)和依那普利(enalapril)联用与依那普利单用,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在心脏功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两阶段交叉试验研究设计.符合入选条件的CHF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组,接受治疗方案的顺序不同的两阶段治疗,两治疗方案分别为芦沙坦和依那普利合用与依那普利加安慰剂治疗.每阶段各治疗8wk,其间设2wk的洗脱期.结果联合治疗与依那普利单用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LVEF的改善等均显著(P<0.05).两治疗方案间对血钾、肌酐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芦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患者是安全而耐受良好的,且可产生更有益的疗效.
作者:严红;林曙光;陈鲁原;余细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疗效,对患者心率、血压及QTc的影响和副作用.方法 25例患者,按心律失常类型分组,给予索他洛尔120~240mg·d-1口服,观察疗效、心率、血压和QTc变化.结果本组总有效率68%.用药前后心率减慢有显著性差异,血压轻度下降,QTc有所延长.2例因副作用终止治疗.结论索他洛尔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欣;路朝兴;许臣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的蝙蝠葛碱(Dau)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对5只犬进行静注、灌胃2种给药途径及5个剂量的实验,用HPLC-UV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静注Dau 6mg·kg-1后,药物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线性动力学消除过程,t1/2(α)6~12min,K12>K21,t1/2(β)(2.7±0.4)h,Vd11.18L·kg-1.Dau灌胃给药后各犬C-T曲线呈显著双峰现象,各剂量组tpeak(1)为(0.8±0.6)~(1.2±0.5)h,tpeak(2)为(5.2±3.2)~(6.5±1.9)h,Cmax(2)一般小于相应的Cmax(1).在12.5~25mg·kg-1范围Dau呈线性消除,两者t1/2(el)、CL、AUC/X0等重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随给药剂量成比例上升;在50mg.kg-1以上剂量时,药物消除呈非线性,t1/2(el)、CL、AUC/X0等重要参数显著改变(P<0.05),AUC超比例增加.结论灌胃给药后,Dau在犬体内广泛分布并从血液中迅速清除.在50mg.kg-1以下剂量时,大血药浓度、AUC剂量依赖性增加,药物消除呈线性特征,超过此剂量,药物t1/2(el)、CL明显延长,提示大剂量下药物消除存在饱和动力学特征.
作者:陈淑娟;张斌;杨毅梅;代宗顺;曾繁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应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国内大型医院已作为常规治疗之一.它有效地提高了AMI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但在基层医院,特别是县级以下医院尚远末普及.近年来,我们在先后治疗的25例AMI病人中,对其具备条件的18例病人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
作者:李运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隐匿性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临床多见,治疗棘手,易反复发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专业全国主任委员叶任高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隐匿性肾炎,效果颇可供借鉴,值得推荐.现就其方法与经验结合54例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向东;贾小桃;陈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黄芪总提物(total extract of astragalosides,TE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测量(AA)大鼠非致炎侧足爪容积和滑膜细胞LPO;测量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量;间接测量体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产生量.结果 TEA对AA大鼠的阶段性治疗(90mg.kg-1.d-1,d15~23,ig),不仅有抗关节炎作用,且可使AA鼠过高的滑膜细胞MDA水平降至正常;对低水平氧化应激诱导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反应,TEA(10~40μg.ml-1)有明显抑制作用.TEA(5~80μg.ml-1)对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体系以及非酶体系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高浓度TEA(80μg.ml-1以上)对XO的活性还有抑制作用;TEA(0.05~160μg.ml-1)对Fenton反应(Fe2+-H2O2)产生.OH引起苯甲酸羟化也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TEA对AA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姚余有;王斌;李前进;李常玉;陈敏珠;曹正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994年5月~1999年1月,我们对60例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人口的老年化,老年人患高血压的人数不断增加.临床应该在把握老年人药物的体内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特点和药物应用原则进行治疗,使高血压药物在老年人当中得到合理应用.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治疗特点结合强心甙类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特异性血管扩张剂、ACE抑制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一综述.
作者:卢奕;欧阳武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