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筱蓉;邱伍英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应.方法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灌胃缬沙坦8mg·kg-1、24mg·kg-1和苯那普利1mg·kg-1,对照组和6只正常大鼠给生理盐水.结果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以缬沙坦(24mg·kg-1)的降压幅度大,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苯那普利组的心肌细胞横径(TD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24mg·kg-1)组的TDM和心脏湿重/体重(HW/B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均具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缬沙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缬沙坦(24mg·kg-1)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较苯那普利(1mg·kg-1)强.
作者:曹蘅;胡作英;杨霆;杨尚印;俞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对维持心血管自身稳定、调节血压有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钠潴留及心肌肥厚等.AngⅡ受体有两种亚型AT1和AT2.氯沙坦(losartan)为非肽类AngⅡ受体拮抗剂,口服后在体内经过细胞色素P450、2C9和3A4等酶进行代谢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代谢产物EXP3174,氯沙坦与EXP3174仅与AT1受体结合,而目前广泛应用的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而氯沙坦可以阻断.因此氯沙坦在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衰、保护肾功能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柴淑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采用输液泵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头孢他啶,探讨与间断给药相比持续给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5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静滴头孢他啶1g,bid;实验组应用输液泵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头孢他啶(开始时加一负荷量1g).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3.3%和73.9%;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1.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7%和82.7%,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下呼吸道G-杆菌感染的患者,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头孢他啶是合理、有效、经济的.
作者:刘振桐;顾俊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8~10wkSD大鼠雌性(n=21)、雄性(n=21),各分3个组:非去势对照组(n=7),去势对照组(n=7),实验组(n=7,去势+雌二醇).腹腔注射雌二醇3d后,2.0FPTCA球囊损伤左颈总动脉.损伤2wk后处死大鼠,测量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结果雄性实验组内膜面积(0.072±0.020)mm2、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0.533±0.037均显著小于非去势对照组(0.110±0.018)mm2,0.740±0.051,P均<0.01,也均小于去势对照组(0.098±0.014)mm2,0.701±0.040,P均<0.05.雌性实验组内膜面积(0.061±0.015)mm2、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0.525±0.030均显著小于去势对照组(0.101±0.018)mm2,0.710±0.031,P均<0.01,但与非去势对照组(0.078±0.012)mm2、0.619±0.041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雌二醇能够抑制去势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
作者:赵智深;黄从新;江洪;王滕;王晶;李庚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恶心、呕吐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近来报道[1]:5-HT受体阻断剂具有良好的止恶心镇吐作用.我们采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化疗中恶心、呕吐,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汪金云;冯正富;吴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顺铂作为非周期特异性剂量依赖性化疗药在肿瘤的化疗中所起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杀伤细胞的效果与其浓度成相互依赖关系,由于它对肾脏的毒性作用,限制了其用药剂量,因此在大剂量顺铂化疗时预防或治疗肾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泰特(谷胱甘肽)对大剂量顺铂联合化疗时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护作用.
作者:李山平;黄桢;吴兰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毒蛇咬伤是山区农村医院夏秋季常见外科急诊之一,病情急,并发症多,一般均需住院治疗,且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我院自1983年开始应用抗蛇毒血清为主综合治疗毒蛇咬伤,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章新智;章亚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巴匹特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2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国产或进口瑞巴匹特60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国产和进口瑞巴匹特单剂量口服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开放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56±0.24)和(0.59±0.29)mg·L-1,tmax为(1.75±0.92)和(1.98±1.05)h,t1/2(β)分别为(1.86±1.38)和(1.93±1.45)h,AUC0~∞为(2.48±1.06)和(2.62±1.35)mg·h·L-1,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0.05);以进口药物为参比,国产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66%.结论国产瑞巴匹特与进口制剂具有相同动力学特性.
作者:祖鲁宁;李莉;于大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旋荷包牡丹碱(L-dicentrine,L-D)对K+、5-HT、Hist、Ca2+引起的猪冠状动脉条收缩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猪冠状动脉条的离体实验法,观察对其收缩的影响.结果 L-D对K+、5-HT、Hist、Ca2+诱发的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的收缩有显著的拮抗作用,量效曲线显示:L-D呈现非竞争性拮抗方式.在无Ca2+液中,L-D能抑制5-HT诱发的猪冠状动脉收缩,说明5-HT对猪冠状动脉依赖细胞内Ca2+所致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外Ca2+所致的收缩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L-D具有松弛猪冠状动脉条的作用,同时也提示冠状动脉平滑肌可能存在5-HT受体.
作者:李惠兰;苏彦宏;李仲铭;张荣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高血压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提出预防用药及一种新的高血压病分类方法,进一步实现抗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
作者:关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994年5月~1999年1月,我们对60例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血府逐瘀(xue fu zhu yu,XFZY)出自清代中医传统名方.该方在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多种临床学科得到广泛应用,疗效显著[1,2].本实验就其抗心肌缺血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姜晓东;陶明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胶囊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100mg国产尼莫地平胶囊或片剂,2wk后进行第2次试验,交叉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或供试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表明,该药物符合体内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模型.其Cmax为(56.4±16.9)μg·L-1,t1/2ke为(2.08±0.42)h,tpeak为(1.27±0.52)h,AUC0~9为(197.2±46.5)μg·h·L-1,与对照品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供试品相对于对照品的生物利用度为(99.3±13.1)%.结论两制剂体内过程相仿,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张红;傅军;戴群;李艳艳;熊玉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芦沙坦(losartan)和依那普利(enalapril)联用与依那普利单用,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在心脏功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两阶段交叉试验研究设计.符合入选条件的CHF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组,接受治疗方案的顺序不同的两阶段治疗,两治疗方案分别为芦沙坦和依那普利合用与依那普利加安慰剂治疗.每阶段各治疗8wk,其间设2wk的洗脱期.结果联合治疗与依那普利单用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LVEF的改善等均显著(P<0.05).两治疗方案间对血钾、肌酐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芦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患者是安全而耐受良好的,且可产生更有益的疗效.
作者:严红;林曙光;陈鲁原;余细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原发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都需要新血管的生成.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抑制新血管的生成来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其持续的生长和扩散.目前大约有20多个血管生成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大多数是Ⅰ、Ⅱ期,有些已进入Ⅲ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值得国内的新药研究工作者关注.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等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顾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应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国内大型医院已作为常规治疗之一.它有效地提高了AMI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但在基层医院,特别是县级以下医院尚远末普及.近年来,我们在先后治疗的25例AMI病人中,对其具备条件的18例病人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
作者:李运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综述近年来国内有关硝苯吡啶在临床上与其药物联用的文献报道,说明联用后降压效果显著,用药剂量减小,硝苯吡啶的副作用明显降低.
作者:张英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尖锐湿疣(CA)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是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临床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我们采用外用尤脱欣(0.5%鬼臼毒素酊)、湿润烧伤膏,结合搔刮术、CO2激光气化综合治疗6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谭建华;吕本祝;刘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危重症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8年4月~2000年3月应用西咪替丁注射液预防危重症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霍开明;贺卫霞;官增娥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