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运动的重要作用及指导

史爽

关键词:孕期, 运动, 重要作用, 指导
摘要:分娩是一个自然、正常、健康的生理过程,并将这一使命赋予女性.母亲和胎儿都有适应分娩过程的能力.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孕妇更多地去提高饮食营养程度,而忽略孕期的运动量,造成孕妇营养过剩,严重缺乏运动,从而导致了孕妇在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大顺产的难度,剖宫产率上升.孕期科学的、合理的、适度的运动对孕妇及胎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孕期适度的运动对胎儿、孕妇及分娩的影响,并从禁忌证、适应证、一般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孕期运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为广大孕期女性和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科学的临床参考.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2016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2016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登记,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发生场所、临床症状和体征及饮食史,分析2016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月份为8月,第三、四季度病例数均保持较高趋势,共发生1 008例,占病例总数的68.20%;病例中25~34 岁年龄组人数较多,占21.18%;职业主要为农民,占53.86%;家庭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进食场所,占80.78%;肉与肉制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占17.97%.结论 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反映本市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聂勇光;刘风仙;程自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应用及进展

    当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胸腔镜下治疗已经成为该疾病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在恶性肿瘤早期治疗中,患者往往对疾病的治疗存在负面心理,这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易导致癌细胞的扩散,可并发骨转移、肝转移而需要实施经胸切除手术进行根治.近年来以胸腔镜治疗为代表的微创胸外科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已得到认可.早期NSCLC 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较传统的胸膜切除术,应用胸腔镜治疗早期NSCLC 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本文阐述了早期NSCLC的及时治疗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应用胸腔镜微创治疗方法可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作者:刘立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健康宣教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间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及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得分也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配合完成率为96.67%,对照组分别为18.33%和8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配合完成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

    作者:陈炜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DCA循环法在降低足外伤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PDCA 循环法管理降低足外伤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足外伤跌倒高危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未实行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实行PDCA 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跌倒防范知识知晓率等;比较两组采用跌倒相关护理知识的问卷及实际查看现场,检查护士对于高危患者跌倒知识的宣教方式、方法、技巧的掌握程度.结果 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6%;观察组跌倒、坠床防范知识知晓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 循环法实施后各层级护士对于跌倒知识的全面知识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 循环法管理足外伤高危患者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士对跌倒知识的知晓率,有效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冯艳文;邓新征;江美玲;庄燕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应用新进展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DLTSC) 是一种可行、迅速、易于操作、耐受性好的手术,它可以使眼内压适度和逐渐地降低,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多用于药物和手术效果不佳的病例.随着一些相关学科的技术发展和设备进步及经验积累,实现了精准的降眼压及较少的并发症,治疗范围愈来愈广,已成为较多类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手段,如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儿童难治性青光眼、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及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治疗,本文对DLTSC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关禹博;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75例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与体会

    目的 通过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5例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状态,总结体会.结果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减少了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频率和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态.结论 精致细微的护理观察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疾病发作的先兆,使患者尽早得到诊治和护理,从而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疾病发作的痛苦,极大地提高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早日康复起到辅助作用.

    作者:李开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34例产妇第一产程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7 日-8月4 日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待产孕妇34例,孕妇足月待产,无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排除脐带绕颈、臀位、早产等相关因素.在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孕妇于第一产程采取走、坐、分娩球、站立、行走、趴、蹲、跪及半坐卧位等自由体位,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结果 本组产妇6例经导尿后顺产,1例导尿后经产钳分娩,1例头盆不称行剖宫产,其余产妇均顺利经阴道分娩.结论 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分娩,产妇可自由选择活动方式.避免了传统的进入产程只能卧床的观念,充分调动产妇的积极性.提高了产妇的舒适度,有利于自然分娩.

    作者:汪萍;郭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孕期运动的重要作用及指导

    分娩是一个自然、正常、健康的生理过程,并将这一使命赋予女性.母亲和胎儿都有适应分娩过程的能力.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孕妇更多地去提高饮食营养程度,而忽略孕期的运动量,造成孕妇营养过剩,严重缺乏运动,从而导致了孕妇在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大顺产的难度,剖宫产率上升.孕期科学的、合理的、适度的运动对孕妇及胎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孕期适度的运动对胎儿、孕妇及分娩的影响,并从禁忌证、适应证、一般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孕期运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为广大孕期女性和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科学的临床参考.

    作者:史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调节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冠心病伴有高血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口服鲁南欣康、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3 个月后观察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进行治疗后血脂的各项指标每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不良反应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

    作者:时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小儿疝气患儿2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对照组129例,所有患儿都采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所有患儿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舒适护理对患儿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并能减少阴囊内积气、切口感染、戳孔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罗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天津市干警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天津市公安干警中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天津市公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90例患有银屑病的干警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就诊的90例患有湿疹的干警为对照组,经问卷调查、指标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获得研究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观察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家族史(OR=2.637),应激事件(OR=1.721),现吸烟(OR=1.303),糖尿病家族史(OR=1.252),高脂血症家族史(OR=1.242)为银屑病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公安干警中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且应激事件、吸烟、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脂血症家族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董霞;陈敬;徐家淳;焦召华;高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盆腔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吴川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诊治的盆腔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施以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5%(73/80),高于对照组的77.50%(62/80);观察组对盆腔炎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优良率为95.00%(76/80),高于对照组的77.50 %(62/80);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谭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从血论治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病情顽固、难治且易反复发作,病因尚未明确,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做了许多方面的研究,西医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致银屑病发病,免疫介导为主要发生机制,感染是银屑病发生发展的相关重要因素.中医学以病因病机学理论辨证求因、治病求本,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在银屑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临床研究数据与西医相符,充分证明了中医治疗的可靠性.在临床上辨清银屑病血热、血燥、血瘀三型后,根据患者证候采取恰当的中药治疗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系统化家庭干预措施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系统化家庭干预措施对加强和改善儿童哮喘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系统化家庭干预措施管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药物吸入技术、哮喘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药物吸入技术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情况更佳,而且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均比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家庭干预能加强哮喘儿童家庭对哮喘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遵英;黄广玲;翟惠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2015年3月 -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与患者的屏气不当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与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屏气不当的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屏气不当的发生率为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降低患者屏气不当的发生率,提高图像质量,从而使检查结果更为准确.

    作者:罗丽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左右,可继发肺栓塞,远期可并发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有效治疗DVT的方法.高龄患者由于原发病、肢体肿胀、疼痛等影响,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所以护理工作尤其重要.加强病房巡视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通知医生尽早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加强监控教育、心理干预、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肢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饮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是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优质的综合护理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目的 探讨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研究的临床资料来自于2016年1月-2017年 11月,天津市第二医院接诊的45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的100 张中药饮片处方,对其按照科室进行归类,统计各中药饮片处方中所使用的具体中药材名称、超出规定用药的次数.结果 在100 张中药饮片处方中甘草、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的使用量居前5 位;其中,甘草的使用量达到了98.0%;在100 张中药饮片处方中来自中医科的数量多达到了48.0%,其次为内科、妇科、儿科、骨科,分别占16.0%、13.0%、12.0%、11.0%;在100 张中药饮片处方超规定药量的用药次数中,黄芪、甘草、白术的超量使用频次居于前3 位,占比分别为32.0%、28.0%、27.0%.结论 该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集中在中医科,且以甘草、黄芪等部分药材的使用频次高,并且这些药材还存在较为突出的超量使用情况;需要加强对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审核.

    作者:王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广州市第二中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2月之前实行常规肾内科及血液透析护理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6年12月之后在前者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护理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在护理工作中具有明显优势,它即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菊荣;宁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剖宫产技术、分娩技术与麻醉技术的提高,使得剖宫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孕妇与新生儿的生存率.但是剖宫产率无节制的逐渐上升使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逐年增多.如果对CSP 不进行及时诊治,将严重危及孕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概述了CSP的发生情况,然后综述了CSP的临床诊治新进展:药物治疗与栓塞治疗、引产方法、手术治疗等,希望为改善CSP预后提供参考.CSP一经确认应立即处理,药物、引产与栓塞治疗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为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了后的保障,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陈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胃肠镜下黏膜下肿物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研究

    目的 探究胃肠镜下黏膜下肿物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 2016年11月福州总医院接收的胃肠镜下黏膜下肿物切除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配合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给予针对性手术配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手术室配合护理,两组术中紧急事件发生率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胃肠镜下黏膜下肿物切除术治疗均成功完整切除肿物,术后复查、随访无残留;治疗后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创面恢复良好,治疗效果确切.观察组术中紧急事件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镜下黏膜下肿物切除术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可明显降低紧急事件发生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为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作者:陈凤琴;文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