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护理

张风云;苏文静;魏一延;焦东杰;李丽丽

关键词:普外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研究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临床查看和资料调查方式,对该医院外科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状况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该医院普外科共进行了3 217例普外手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1.49%.其中有32例患者感染切口提取分泌物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居前2位,构成比分别占25.8%和22.6%.严重创伤、严重基础病和手术室环境条件等是构成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患者原创伤严重程度,同时伴随影响免疫力的基础病和手术环境条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措施.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疗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某疗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实际考察某疗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结果 洗手指征平均执行率为84.5%,洗手方法正确率平均为83.3%,用纸巾或烘干机干手者占52.4%.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的主要因素是重视不够,工作忙没空洗手.结论 该疗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要原因是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应强化管理和干预措施.

    作者:张秀芬;第五进学;唐裕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与防护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加强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妇产科在连续3年共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3例,手部暴露占69.57%,主要发生在产房和手术室.暴露源主要是血液、羊水喷溅,还有针刺伤和刀割伤以及处理医疗废物时的锐器伤等.结论 妇产科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应加强个人职业暴露防护.

    作者:牛建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护理

    目的 研究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临床查看和资料调查方式,对该医院外科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状况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该医院普外科共进行了3 217例普外手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1.49%.其中有32例患者感染切口提取分泌物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居前2位,构成比分别占25.8%和22.6%.严重创伤、严重基础病和手术室环境条件等是构成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患者原创伤严重程度,同时伴随影响免疫力的基础病和手术环境条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张风云;苏文静;魏一延;焦东杰;李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岛站始发列车餐饮具消毒质量监测

    青岛站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运输特等站,每天始发列车51趟,到达列车52趟,日大旅客发送量超过6万人,每天的旅客接发送任务繁重.为保证旅客乘车时的饮食安全,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每年定期对餐车的餐饮具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及时了解餐车的消毒质量,并对消毒过程进行监督培训指导.

    作者:肖琛;郭晓沫;于金宁;赵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起一次性湿巾微生物污染的原因调查

    目的 了解湿巾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环节,揭示湿巾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和管理.方法 对一起湿巾微生物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确定此次湿巾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为一起传送带受污染引起的细菌污染.结论 为保证湿巾的安全卫生,应加强生产环境日常消毒,合理设定湿巾产品的保质期,扩大生产环境卫生监测范围.

    作者:周林娟;秦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再生器械及物品的清洗质量,完善清洗、消毒和灭菌标准操作流程.方法 2007年6月起消毒供应中心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逐渐取消全院自备包,将再生物品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对PDCA循环应用前后清洗质量、氧气湿化瓶消毒全院日平均人力及耗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PDCA循环后,手术器械、麻醉喉镜清洗质量显著提高;氧气湿化瓶、气管内套管等物品的清洗质量明显提高.全院氧气湿化瓶浸泡消毒耗材与人力分别节约85%、81.48%.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体现质量持续改进,节约成本,使消毒灭菌工作更加制度化、标准化.

    作者:谢金兰;秦颖;钱巧珍;石纯娟;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法,对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进行科学管理.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2月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各环节质量提高.结论 PDCA循环法管理体系管理严密,确保了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灭菌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有效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淑丽;吴少玲;潘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烟雾剂现场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烟雾剂现场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和培养方法,对该消毒烟雾剂杀灭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在28 m3的房间内放置该烟雾剂2枚(折合有效氯112.5 mg/m3),点燃该烟雾剂,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熏蒸作用60 min,对现场空气中自然菌的消除率为95.83%.结论 该三氯异氰尿酸烟雾剂具有较好的除菌作用.

    作者:贾瑞忠;黄清臻;史慧勤;石华;韩华;李彦;杨振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昆明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的卫生管理.方法 对152家医疗机构污水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50.85%和79.57%,2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未检出沙门菌和志贺菌,超标项目为总余氯和粪大肠菌群.结论 2012年昆明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较2011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需加强监督监测力度和消毒工作指导,使医疗机构污水达标排放.

    作者:周卫民;韩瑞萍;董丽琼;邱裕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技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情况,采取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医技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 全院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定义及法律法规知晓率分别为98.92%和80.65%;具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占55.91%,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好职业防护的占47.31%;其中低年资医师所占的百分比较低.结论 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情况较好,但初级医技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及职业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作者:游荔君;黄荔红;王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在有卧床病人时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消毒.方法 利用平板沉降法采样培养法,对食醋消毒母婴同室病房空气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25g/L的食醋3~10mL/m3加热熏蒸30 min,母婴同室病房在行食醋熏蒸前细菌数为400 ~ 800 cfu/m3,而消毒后细菌数为75 ~150 cfu/m3.结论 母婴同室病房使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可降低病房菌数,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

    作者:李成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发热症状监测

    目的 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监测发热患者对医院感染监测效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监测某医院发热病人情况,快速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结果 2009年1-6月该医院住院病人14 752例,上报医院感染251例,感染发生率为1.7%.2011年1-6月该医院住院患者16 254例,发生医院感染338例,感染发生率为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发热症状监测,有利于提高感控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监测的效率.

    作者:雷晓婷;林红;胡钢;吴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血液透析病房透析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共监测患者910例,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感染率为12.8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构成比为38.18%;其次是尿路感染,占18.32%.长时间住院和透析、高频率插管操作等构成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海燕;鲜万华;王书会;付敬;王静娜;王伟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西城区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消毒隔离指导工作,并探讨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指标.方法 对辖区38所托幼机构卧室空气、幼儿及教师手、物体表面和餐具的污染状况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室内空气细菌总数中位数994 cfu/m3,幼儿及教师手为9 cfu/cm2;物体表面为12 cfu/cm2;餐饮具为0 cfu/cm2.结论 辖区托幼机构4类样品细菌总数整体呈偏态分布,初步提出4类样品消毒评价标准数值.

    作者:申同洋;杜晓旭;王晓军;冯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骨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骨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现场考核洗手方法、下发调查问卷和随机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 骨外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指征、外科手和卫生手标准的知晓率均低于80%,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仅为50%.结论 骨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执行率均较低,要加强手卫生的意识培训,完善干手设施,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提高手卫生质量.

    作者:仇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性疾病分布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样现患率调查方式,对2012年7月25日0:00-24:00在某院内科系统住院的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调查.结果 调查当日该医院内科系统共有住院患者704例,有感染性疾病280例、290例次,感染率为39.78%、例次感染率为41.19%;其中医院内获得感染率占15.00%,社区获得感染占85.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22%,以治疗性用药和Ⅰ联用药为主.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3株,医院内获得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属;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标本中还检出一定比例的EB病毒.结论 该医院内科系统住院患者感染以社区获得感染为主,除细菌感染之外,还发现病毒感染,应加强社区获得感染的干预措施和管理.

    作者:薛菊兰;詹嘉琪;高祖梅;樊红英;王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硬式内镜集中处置管理的进展

    随着医疗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内镜技术的手术量迅猛增长,使得不同类型的内镜器械和相关设备使用率增高.由于设备昂贵,在内镜手术增多的情况下,必然要求加快器械的周转速度.近年来,针对以往分散式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内镜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CSSD)标准化管理流程,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已逐渐被国内医院所采用.

    作者:钱小芳;刘桂华;徐爱梅;念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抢救室消毒质量控制

    目的 了解急诊抢救室消毒质量,探讨改进方法.方法 对2008-2011年急诊抢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种监测对象共采样327件,合格率为96.3%.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均有不合格样品,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消毒液监测全部合格.结论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消毒质量,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胡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富阳市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富阳市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质量,以加强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富阳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2003-2012年连续10年监测,富阳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93.11%.不同年度间消毒质量合格率时有波动,但无规律性变化.平均合格率较低的是工作人员和幼儿手卫生质量.不同类型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富阳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教职工手和紫外线辐射强度合格率相对较低,应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盛金芳;陆栩梁;陈昌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加速过氧化氢在软式内镜消毒中的应用

    内镜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在诊治过程中创伤小、痛苦轻、直观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近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一类重要医疗器械.1968年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1].

    作者:袁国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