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卜;柴文戍
目的 观察芹菜素(AP)能否增强人鼻咽癌CNE-2Z细胞对顺铂 (DDP)的化疗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对CNE-2Z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进行检测,中效原理法对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判断;采用流式细胞术和PI/Hoechst33258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AP、DDP单用及合用均明显抑制CNE-2Z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两药合用时在中、高浓度呈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双染法结果表明低浓度AP联合DDP更能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与单独用药组比较,RT-PCR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而bax mRNA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芹菜素可增强顺铂对CNE-2Z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的表达,导致Bcl-2/Bax比值下降有关.
作者:李明勇;黄培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蛋白质巯基亚硝基化(S-nitrosylation,SNO)是指一氧化氮(NO)对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进行可逆性氧化还原修饰,这种修饰是NO在体内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蛋白质SNO可以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一些靶蛋白的SNO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倍受关注,该文对这方面近期研究进行概述.
作者:齐孟和;胡金凤;宁娜;云彩麟;陈乃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Saxifragifolin D(SD)对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SD对HepG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D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凋亡细胞比率,JC-1染色观察SD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和PARP的激活及c-Raf,MEK和ERK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SD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的增殖.细胞周期检测发现SD诱导细胞产生亚二倍体凋亡峰,同时细胞凋亡率也由对照组的5.3%增加到34.8%和47.8%.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SD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aspase-9,caspase-3被激活,PARP被剪切活化,cytochrome C由线粒体释放至胞质,c-Raf、MEK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SD可以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抑制c-Raf/MEK/ERK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石俊敏;张冬梅;姚楠;冯国培;王英;栗原博;叶文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α-细辛醚是中药石菖蒲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平喘、解痉、抗痫[1]、醒脑、杀虫、抗真菌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癫痫、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老年性痴呆等.
作者:鲁光华;李玉洁;朱艳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左旋多巴甲酯对剥夺性弱视猫模型视皮层17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左旋多巴甲酯对弱视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的幼猫30只随机分成6组:左旋多巴甲酯高(LDMEH)、中(LDMEM)、低(LDMEL)剂量组、阳性对照组(PC)、模型对照组(MC)及正常对照组(NC),每组5只.除了正常组,于4周龄时参照Hubel经典实验方法对各组幼猫进行麻醉后的左眼单纯上下睑缝合建立剥夺性弱视,12周后打开缝合眼并开始给药,每天灌胃左旋多巴甲酯20,40,80 mg·kg-1,阳性对照组为左旋多巴40 m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为等剂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30 d.进行Nissl染色观察,TUNEL检测法观察视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视皮层17区神经细胞中NGF以及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左旋多巴甲酯有效地降低了弱视眼视皮层17区中的神经细胞凋亡率.模型对照组弱视眼视皮层17区NGF和FO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治疗后各组视皮层17区NGF和FOS免疫阳性细胞密度较模型对照组均为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左旋多巴甲酯对视皮层17区中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通过上调内源性NGF和FOS蛋白的表达来修复剥夺性弱视造成的结构与功能缺陷,可能与它们共同协调作用下重塑中枢视觉通路有关.
作者:黎荣;梁韬;林兴;张士军;蒋伟哲;黄仁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大鼠分为激光和化学单独刺激组、联合刺激组和重组葡激酶处理组,通过注射光敏剂四氯四碘荧光素二钠(虎红)后激光照射冠状动脉形成血栓致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比较各组血管栓塞程度以及心电图Ⅱ导联ST段高度变化选择出佳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重组葡激酶溶栓作用效果.结果 相对于单独刺激组,联合刺激组心脏激光照射处均出现明显损伤病灶.HE染色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动静脉内均见血栓.心电图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ST段抬高.其中注射40 mg·kg-1虎红后照射15 min心律失常出现时间较早,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高、维持时间长,而且死亡率低,为本研究中佳光化学法冠状动脉血栓模型.重组葡激酶处理组能够部分溶解动静脉血管内血栓,减小血栓面积(P<0.01),抑制ST段抬高(P<0.05~0.01).结论 该文建立了佳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适于溶栓药物研发评价.
作者:郝春华;王维亭;宋书辉;赵专友;汤立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耐受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 (PC-12) δ阿片受体-1 (DOR-1) 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 (NR2B) 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防止吗啡耐受的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PC-12吗啡耐受细胞模型,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AMP含量、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DOR-1和NR2B表达,观察吗啡、氯胺酮及吗啡与氯胺酮联合作用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 10μmol·L-1吗啡作用于PC-12细胞48 h,cAM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成功建立了吗啡耐受细胞模型;②小剂量氯胺酮(0.5 μmol·L-1)能防止吗啡耐受发生;③ 吗啡耐受细胞DOR-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NR2B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小剂量氯胺酮(0.5 μmol·L-1)对DOR-1和NR2B表达无影响,但可逆转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以及NR2B表达上调.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防止吗啡耐受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及NR2B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张秀宁;文迪;徐贯杰;孟雁欣;丛斌;赵申明;马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 Swinhonis 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GSAA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GSAAC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分别以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TUNEL法观察GSAAC对HepG2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早期凋亡率.结果 GSAAC(25~400 mg·L-1)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Hochest33342、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SAAC可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阻滞HepG2细胞从S期进入G2期.结论 GSAA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实现抑制肿瘤的作用.
作者:谢斌;高志芹;石剑飞;于文静;连波;张仕状;刘顺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二氮嗪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 6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I/R组、二氮嗪(D组)、wortmannin组(W组)、二氮嗪+wortmannin组(D+W组).建立大鼠在体心脏I/R模型,除S组外,其余各组均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前5 min,5组分别依次经股静脉输注0.1% DMSO、0.1% DMSO、二氮嗪7 mg·kg-1、wortmannin 15 μg·kg-1和二氮嗪7 mg·kg-1,其中D+W组于给予二氮嗪前5 min输注wortmannin 15 μg·kg-1.记录缺血前、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再灌注末,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p-Akt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缺血前心功能指标HR、LVDP、LVEDP无差异(P>0.05).再灌注120 min后,与I/R组相比,D组和D+W组LVDP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P<0.01或<0.05),梗死面积与凋亡率降低(P<0.01或0.05),D组p-Akt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D组比,D+W组LVDP降低(P<0.05),梗死面积与凋亡率增高(P<0.05),p-Akt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二氮嗪后处理部分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
作者:赵其宏;张颖;梁启胜;栾恒飞;叶英;曾因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大鼠组织中QO-58浓度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其组织分布.方法 SD大鼠灌胃给药QO-58(50 mg·kg-1)后,于给药后2、7、18、36 h断头放血处死大鼠,立即取出各脏器组织,滤纸吸干浮血,称重后用2倍量乙腈制成匀浆,取组织匀浆液用乙腈处理,以C18色谱柱Shim-pack VP-ODS C18 (250 mm×4.6 mm,5 μm)为固定相,选择285 nm为检测波长,流动相为乙腈:0.2 mol·L-1乙酸铵(45:55),尼群地平为内标,柱温35℃,用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QO-58药物浓度.比较各组织的QO-58浓度,分析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大鼠灌胃给予QO-58 50 mg·kg-1后,肝脏中药物浓度高,其次在肺、小肠、肾和胃等组织浓度较高,在肌肉、脂肪、脑、睾丸中浓度较低.大多数组织在7 h药物浓度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36 h时大部分组织中检测不到QO-58.结论 QO-58主要分布在肝脏、小肠、肾和胃等组织,脂肪、脑、睾丸中分布量少;在所研究的组织中,未见明显的特殊蓄积现象.
作者:刘灿仿;祁金龙;张海林;贾庆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中叶素(IMD)与心肌细胞肥大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孵育乳鼠心肌细胞构建心肌肥大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细胞IMD产生和分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IMD及其受体系统降钙素受体样受体/受体活性修饰蛋白(CRLR/RAMPs)基因表达的变化.并以[3H]-亮氨酸([3H]-Leu)摄入及脑钠素(BNP)基因表达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结果 AngⅡ孵育下调心肌细胞IMD生成、表达,并影响其受体系统的基因表达.反过来,利用IMD抗体及其受体阻断剂阻断内源性IMD的生物学效应可增强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结论 内源性IMD及其受体系统参与了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对其生成、表达的干预有可能成为今后防治心肌细胞肥大的新途径.
作者:杨靖辉;马存根;齐永芬;唐朝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松果体素对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Igly)的调控.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松果体素对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的调控.结果 松果体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可逆地抑制Igly,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是非竞争性的,松果体素的抑制作用没有特异的亚基选择性.结论 松果体素能以非竞争的方式直接抑制甘氨酸受体介导的电流,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对海马区域神经网络的兴奋性产生影响.
作者:程新萍;开远忠;吴旭;刘雅静;周江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抗辐射复方四物汤加味方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将抗氧化反应元件插入萤火虫荧光素酶载体pGL4.26,构建重组质粒pGL4-ARE,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TK共同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四物汤加味方中刺五加皂苷E、金丝桃苷、五味子乙素等12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对Nrf2-ARE通路的激活作用.结果 在四物汤加味方中,白藜芦醇(50 μmol·L-1以上)和金丝桃苷(100 μmol·L-1以上)的抗氧化活性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红景天苷也有较好的效果,500 μmol·L-1以上可提高诱导表达倍数(P<0.01 ).结论 白藜芦醇、金丝桃苷、红景天苷是四物汤加味方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作者:邵帅;马增春;洪倩;王宇光;王小彦;高月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从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2和β-arrestin 2的表达分布变化特点,探讨PGE2诱导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异常增殖的分子机制以及芍药苷(Pae)的作用.方法 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大鼠FLS,3H-TdR参入法检测FLS增殖情况,放免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FLS胞膜EP2受体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FLS EP2和β-arrestin 2总蛋白和胞膜蛋白的表达.结果 PGE2(125 μg·L-1)刺激24 h,诱导FLS的异常增殖,降低细胞内cAMP浓度和胞膜EP2受体水平,但上调胞膜β-arrestin 2表达和FLS中EP2、β-arrestin2的总表达,Pae可抑制FLS过度增殖,恢复cAMP水平和胞膜EP2表达,下调胞膜β-arrestin 2和总EP2、β-arrestin 2水平.结论 Pae可能通过抑制β-arrestin 2的表达和转膜,减少EP2受体内吞而升高cAMP,抑制FLS在PGE2作用下的异常增殖.
作者:汪庆童;马昱琨;黄蓓;魏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细胞色素P450酶3A4(cytochrome P450 3A4,CYP3A4)属于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参与多种化合物代谢及相互作用,是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筛选和代谢研究的重要对象.该文按年代顺序对国外文献中CYP3A4高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将这一有价值的模型引入到新药研究中.
作者:李蒙;朱传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SHP-2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克隆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重组腺病毒Ad-GFP(GFP)、Ad-GFP-SHP-2(WT)转染SGC-7901细胞;采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SHP-2蛋白的表达;同时进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另外,观察SHP-2抑制剂NSC-87877作用后,对SGC-7901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当胃癌细胞感染复数为150时,转染成功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0.9.WT组SHP-2蛋白过表达.WT组的平板克隆数明显高于SGC-7901亲本细胞组 (Control 1) 和 GFP组,P<0.05.SHP-2抑制剂组(NSC-87877)的平板克隆数及软琼脂克隆数分别明显低于SGC-7901亲本细胞组 (Control 2),P<0.05.结论 SHP-2对SGC-7901细胞克隆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汪钊;张丽景;侯媛媛;徐长庆;田野;张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缓激肽(BK)开放血脑屏障(BBB)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缓激肽处理C6细胞后,动态观察培养液中IL-1β含量(放射免疫法)、C6细胞内热休克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IL-1β的mRNA水平(RT-PCR法).利用伊文思蓝检测C6恶性胶质瘤大鼠经颈内动脉给予IL-1β及缓激肽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 缓激肽作用于C6细胞后,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于120 min含量多,其后开始减少.C6细胞内HSF1的表达及IL-1β的mRNA水平也在给予缓激肽后明显增加,并分别于干预后的30 min和60 min达高峰后逐渐减少.缓激肽与IL-1β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且IL-1β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相一致.结论 IL-1β可能介导了缓激肽开放血脑屏障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由于缓激肽诱导C6细胞内HSF1的表达增加,增加的HSF1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释放IL-1β所致.
作者:秦丽娟;薛一雪;谷艳婷;张志勇;张田;孙娜;王东春;宋鸿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Eda)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所致家兔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家兔胸主动脉环分别与LPC(5 mg·L-1)和Eda(25~100 μmol·L-1)单独孵育或共孵育,分别检测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和硝普钠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血管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 5 mg·L-1 LPC孵育血管环30 min,明显抑制了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但没有影响硝普钠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了血管组织中NO含量和SOD活性而增加了MDA含量.25~100 μmol·L-1 Eda分别孵育血管环15 min,再与5 mg·L-1 LPC共同孵育30 min,明显改善LPC所致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升高了血管组织中NO含量和SOD活性而降低了MDA含量.结论 Eda对LPC所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效应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邓华菲;何汉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匹诺塞林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组织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永久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匹诺塞林给药组(1、3、10 mg·kg-1)、尼莫地平给药组(3 mg·kg-1).给药组于手术后10 min、12 h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于手术24 h应用生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LDH的活性,HPLC法检测大鼠脑组织ATP、ADP、AMP、磷酸肌酸含量.通过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线粒体Ca2+-ATP酶活性,超氧阴离子含量、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钙离子含量综合评价线粒体功能.结果 匹诺塞林(3、10 mg·kg-1)给药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能量指数比模型组分别提高了34.6%和45.8%(P<0.05);匹诺塞林(10 mg·kg-1)组线粒体SOD 活性提高了24.4 %、Na+,K+-ATP 酶、Ca2+-ATP 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4.9 %及34.0 %,线粒体钙离子浓度降低了22.0 %,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匹诺塞林(3、10 mg·kg-1)组线粒体超氧阴离子水平分别降低了20.2 %及30.6%、线粒体肿胀程度分别降低了26.1 %及46.0 %,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匹诺塞林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后能量损伤,提高脑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其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是改善缺血脑组织能量代谢的重要机制.
作者:光红梅;高梅;朱深银;贺晓丽;何国荣;竺晓鸣;杜冠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非肌肉细胞中存在的肌球蛋白Ⅱ称为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on-muscle myosin Ⅱ,NM Ⅱ),与肌肉中肌球蛋白Ⅱ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其活性受自身轻链和重链磷酸化水平调节.除了作为一种分子马达为细胞内各种分子运动提供动力外,NM Ⅱ还参与细胞迁移、黏附、胞质分裂等各种生理活动.
作者:张洪峰;彭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