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冠明;刘微;李树全;彭献华;叶司原;利基林;林善修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体外抗SGC-7901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药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FITC-Annexin V/PI双标记检测SGC-7901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七叶皂苷可明显抑制SGC-7901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可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 七叶皂苷体外对SGC-7901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吴子侠;吴海竞;曹莉;孙晓飞;明志君;张学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组胺、右旋糖酐40和4-氨基吡啶(4-AP)3种致痒物质对瘙痒动物模型的影响,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瘙痒动物模型.方法 用正交实验方法安排实验,各组分别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O.1 ml不同致痒剂,记录小鼠30 min内的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用综合评分法筛选佳致痒组方.分别取各组小鼠注射部位皮肤,测定皮肤中的组胺含量.结果 佳造模组方为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各试验组与空白组比较,30 min内的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皮肤组胺含量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可建立一种理想的瘙痒动物模型.
作者:陈月葵;王晖;梁庆;陈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倍半萜内酯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L)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和细胞株诱导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及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用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反应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结果 2.5μmol·L-1PL引起多发性骨髓瘤(multi-pie myeloma,MM)细胞明显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正常淋巴细胞在同等条件下不受影响.用2.5μmol·L-1PL作用10 h后,KMM-1和MMls细胞ROS水平明显增加.用自由基清除剂L-N-乙酰半胱氨酸(L-NAC)预处理可抑制ROS的产生,对两种细胞存活率、凋亡率无影响.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烟碱氯化物(diphenylene iodonium chloride,DPI)预处理KMM-1和MMls,可明显抑制PL介导的ROS的产生,并对两种细胞凋亡率无影响.结论 P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而正常淋巴细胞在同等条件下不受影响.PL的凋亡活性是通过引起MM细胞氧化应激而介导的,并进一步推测NADPH氧化活性与PL介导的MM细胞ROS的产生相关.
作者:王巍;安达正晃;周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神经元钙传感蛋白NCS-1(neuronal calcium sensor-1,NCS-1)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钙离子结合能力的蛋白质.NCS-I可以结合、传导细微的钙离子浓度变化;而当钙离子浓度超过微摩尔/升数量级时(即生理浓度),其结合能力即达到饱和,这也是它与钙调索(可感受较高浓度的钙离子变化)等其它钙结合蛋白的重要区别之一.它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根据现有报道,NCS-1极有可能是脑缺血损伤的一个重要的保护因子.另外有研究显示.NCS-1还与神经细胞金属沉积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可以明显增加神经元突触的传导功能.
作者:张占军;李澎;邱蕾;郑璐;王永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慢性吗啡(Mor)处理对大鼠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SCG)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5 d建立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纳洛酮(Nal)催促戒断法和55℃热水甩尾试验判断模型依赖性和耐受性,125Ⅰ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测定SCG中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 ①吗啡急性给药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②吗啡依赖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回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并有增高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吗啡急性给药组比较,P<0.05);③吗啡戒断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④各组大鼠SCG的cGM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交感神经节cAMP存在适应性上调现象.
作者:何萍;莫宁;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RPV1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apsazepine组(CPZ)、LPS组(LPS)和capsaz-epine+LPS组(CPZ+IPS).连续观察体温变化;在发热高峰期通过颈椎脱臼迅速处死动物,以Fura-2/AM为荧光指示剂,测定下丘脑细胞内[Ca<2+]i;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各组体温变化大值(△Tmax)由高至低顺序为:CPZ+LPS组>LPS组>CPZ组>N组;其中,CPZ+LPS组与LPS组比较,AT(300~480 min期间)及体温反应指数TRI8均增高(P<0.01);②在发热高峰期,CPZ+LPS组[Ca2+];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1);③CPZ+LPS组cAMP含量与其它组比较增多(P<0.01).结论 capsazepine可能通过阻断下丘脑TRPV1通道,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LPS性发热过程.
作者:王乐;王兰兰;曹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沙唑嗪(racemic-doxazosin,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定VSMCs的增殖活力,Giemsa's染色观察VSMCs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3~30 μmol·L-1浓度范围,S-DOX、R-DOX和rac-DOX作用于VSMCs 96 h,均抑制大鼠胸主动脉VSMCs增殖活动;但是,S-DOX的抑制作用强于同浓度R-DOX(P<0.05),与同浓度rac-DOX的抑制作用无差别.以30 μmol·L-1浓度的药物处理VSMCs 48 h、72 h和96 h;S-DOX对主动脉VSMCs增殖的抑制率依次为28.67%、34.51%和56.89%,R.DOX为22.59%、26.66%和45.79%,,rac-DOX为21.88%、32.84%和52.04%.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大鼠胸主动脉VSMCs 96 h,rac-DOX、S-DOX和R-DOX抑制VSMCs增殖达40%的浓度(IC40)分别为(12.1±2.6)、(10.2±1.3)和(20.9±2.2)μmol·L-1;R-DOX的IC40值大于rac-DOX和S-DOX(P<0.01).S-DOX处理后,VSMCs出现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核边集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S-DOX和R-DOX对大鼠胸主动脉VSMCs的抗增殖作用具有化学结构的立体选择性,S-DOX的抗VSMCs增殖作用明显强于R-DOX.
作者:王荣英;任雷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有报道表明staurosporine作为一种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可以在多种细胞系内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活性,但是它的衍生物staurosporine agly-coHe(SA)是否具有相同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次实验旨在阐明其对ERK1/2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培养至4~8代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经过SA处理后提取细胞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ERK1/2的含量,观察不同浓度和时间点的SA对ERK1/2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纳摩尔浓度水平的SA可以降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但是30 μmol·L-1的SA可以激活ERK1/2,这种激活作用可以被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的抑制剂PD98059或蛋白激酶A(PKA)的激活剂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所抑制.结论 SA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ERK1/2活性有双向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PKC和(或)PKA通路产生的.
作者:张家宁;褚晓杰;吕昌莲;吴春铃;包红霞;唐晓波;朱大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IL-1α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木瓜苷(GCS)的作用.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AA模型,分离培养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用MTT法检测FLS的增殖能力,放射免疫法(RIA)测定FLS产生PGE2和cAMP的水平.结果 在10μg·L-1的rIL-1α(1、2、4、8、24 h)体外刺激下,AA大鼠FLS产生的PGE2水平升高,cAMP水平在1~8 h升高,24 h反而下降.GCS(100、50、25、12.5 mg·L-1)体外给药可不同程度的抑制FLS的增殖反应和PGE2的产牛,升高cAMP水平.结论 rIL-1α可以促进AA大鼠FLS的增殖,降低cAMP,升高PGE2,GCS能明显逆转rIL-1α对FLS的影响.
作者:唐丽琴;魏伟;王晓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试验MIT法测存活率,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结果 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肝癌细胞ItepG2的生长.用64、16、4、1、0.25μmol·L-1浓度的吴茱萸碱处理HepG2细胞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74.0%、69.0%、60.5%、44.0%、16.4%.DAPI染色后吴茱萸碱组癌细胞均表现出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1μmol·L-1吴茱萸碱作用24和36 h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率对照组为4%,1 lunol·L-1吴茱萸碱作用12、24、36 h的凋亡率分别为4.4%、18.0%、30.3%.彗星电泳显示1μmol·L-1吴茱萸碱作用24和48 h后,细胞后面形成长的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且二者的改变与作用时间相关.结论 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
作者:朱丽红;刘小东;谭宇蕙;李杰芬;杜标炎;吴映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nAChR激动剂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侧脑室注入凝聚态Aβ25-35 4.5μl.次日,用药组给予尼古丁0.2和2 mg·kg-1(ip,bid×7d),对照组及模型组ip生理盐水.给药结束4 d后(造模成功后11 d),进行各组行为学及皮层、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发现,训练d 4,模型组小鼠的上台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2、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P<0.01);空间搜索实验发现,实验d 5撤除平台,模型组在平台所在象限(第Ⅱ象限)中游泳的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0.2及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P<0.05);模型组在平台所在象限(第Ⅱ象限)中游泳的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与0.2及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无差别(P0.05).酶活性检测发现尼古丁治疗组的AChE及ChAT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尼古丁治疗组(2 mg·kg-1)MDA的活性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尼古丁治疗组(0.2 nlg·kg-1)的活性较模型组无改变(P>0.05);尼古丁治疗组的GSH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尼古丁能够改善Aβ25-35诱导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作用与其增强ChAT的活性以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任汝静;王刚;潘静;朱亮;张施;孙小康;陈红专;陈生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以及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的作用,探讨应用rhEPO后对肾组织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不同剂量(1、10、100和1000U·ml-1)rhEPO的作用下,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测定评价细胞是否肥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FN蛋白表达的变化.6 CD-1小鼠接受单次(n=8)腹腔注射rhEPO(1000 U·kg-1体重),注射后24 h处死并分离肾小球以检测其F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rhEPO能够增加系膜细胞蛋白质的含量,以100 U·ml-1工作浓度rhEPO的作用效果为明显[(1.269±0.382)μg·10-3cells vs(0.247±0.058)μg·10-3cells;P<0.01)];②rhEPO能够刺激系膜细胞上调F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100 U·ml-1的rhEPO明显增加系膜细胞FN蛋白的表达,随着rhEPO浓度的增加,系膜细胞FN的表达进一步增多,呈剂量依赖性;③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rhEPO作用系膜细胞24 h后,可见大量呈网状、条索状,甚至板块状FN蛋白分布于细胞间隙;④单次腹腔注射rhEPO后24 h的肾小球FN增加.结论 rhEPO可以造成系膜细胞的肥大,同时诱导系膜细胞增加FN合成,提示rhEPO可以通过影响系膜细胞的功能造成肾小球功能的异常.
作者:周书琴;闻萍;高雯;王晓华;方丽;狄佳;江蕾;熊明霞;张飞飞;杨俊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人源重组多肽类新药的毒理学研究中,绝大多数受试物在实验动物体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使生物利用度降低和毒性反应被削弱.
作者:卢觅佳;吴友苹;陈颖;杨红忠;陈云祥;宣尧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Naja NaBAtra)神经生长因子(nNGF)对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给药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PCI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①nNGF的25、50、100 μg·L-13个剂量中,50和100μg·L-1nNGF下调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的表达,50μg·L-1剂量组下调明显(P<0.01),100 μg·L-1剂量组下调(P<0.05).②50μg·L-1nNGF分别处理PC12细胞1、3、5、7、10 d后,其κ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呈降低趋势,其中d 5、7下调(P<0.05),d 10下调明显(P<0.01).③10μmol·L-1吗啡可上调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10 μmol·L-1纳络酮对其无影响,二者分别都能逆转nNGF的下调效应,但是二者共存时不能逆转nNGF的下调效应.结论 n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中,可引起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的下调效应,该效应能被吗啡或纳络酮逆转,但二者共存不能被逆转效应.
作者:李卉;余晓东;和七一;邓敏;陈夏;林奕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脂质沉积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的表达以及胰岛素处理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1型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胰岛素处理组.喂养2 wk后处死,测定.肾皮质组织甘油三酯含量,油红0染色检测脂质沉积的部位;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原位杂交检测肾脏SREBP-1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升高,油红0检测示脂质沉积定位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未见着色.胰岛素处理明显降低了甘油三酯含量,和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REBP-1定位于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质,糖尿病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胰岛素处理组.Western blot证实了SREBP-1蛋白前体片段和成熟片段在糖尿病组的高表达,前体片段积分光密度比值为0.673±0.027,成熟片段为0.670±O.028,分别是正常组的1.86倍和1.77倍;胰岛素处理后SREBP-1蛋白前体片段表达下降了52.8%,成熟片段表达量下降了30.9%.原位杂交结果证实SREBP-1 mRNA定位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质,糖尿病组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处理后其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1型糖尿病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SREBP-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肾脏脂质沉积,胰岛素处理可有效降低SREBP-1mRNA和蛋白表达.
作者:郝军;朱琳;戎赞华;段惠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各种致病因素所致慢性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促进其凋亡被认为是肝纤维化逆转的始动因素.HSC的凋亡机制十分复杂,调控活化HSC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甚少.目前已知的HSC凋亡信号途径主要包括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非死亡受体途径.基于这些信号转导途径,研究出选择性诱导HSC凋亡的药物将成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手段.该文将对HSC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已知的具有促HSC凋亡作用的药物进行总结分类.
作者:张怡;平洁;汪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对多巴胺(dopamine,DA)合成细胞系MN9D细胞内源性孤儿核受体Nurrl表达的作用,并研究Nurrl表达增高对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影响,探讨Nurrl调控DA能神经元发育的机制.方法 用100μg·L-1的PGE2作用于MN9D细胞2 h至6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GE2作用前后MN9D细胞内源性Nurrl及TH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100μg·L-1的PGE2作用2、4及6 h,MN9D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变化.②加入PGE2 2、4及6 h,MN9D细胞Nurrl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比未加PGE2作用的正常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强.MN9D细胞自身表达TH呈不均一性,PGE2作用2~6h,MN9D细胞中TH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接近.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E2作用6 h,MN9D细胞Nurrl蛋白表达比未加PGE2的正常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此时TH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接近.结论 PGE2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激活MN9D细胞内源性Nurrl表达,但对TH表达没有影响.TH表达的激活或许还需要除Nurrl以外其它环境或因子的共同参与.
作者:赵咏梅;张海燕;许秋岩;吕风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NF-α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AM)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信号通路以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MMP-9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与培养AM,以PDTC预处理AM,以TNF-α或IL-1刺激AM.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的表达及TNF-α或IL-1诱导的IκBα磷酸化水平.凝胶阻滞分析实验检测NF-κB活性.结果 TNF-α上调AM源性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DTC抑制TNF-α诱导的MMP-9的表达(P<0.05).PDTC对TNF-α或IL.1诱导的IKBα的磷酸化均无抑制作用(P>0.05).PDTC对TNF-α或IL·1诱导的NF-κB的活化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PDTC不能在体外直接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P>0.05).结论 NF-κB在TNF-α诱导的AM源性MMP-9的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PDTC 可能通过抑制泛素化-蛋白酶小体途径来下调TNF-α诱导的AM源性MMP-9的表达.
作者:李亚清;张珍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s)作为体内特异性水解第二信使cAMP和cGMP的唯一蛋白酶家族,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PDE7是cAMP特异性的,分为PDE7A、PDE7B两个亚型,主要分布在免疫和炎症细胞中.PDE7作为一个新的潜在抗炎免疫药物靶点,其选择性抑制剂有可能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尔采末病(AD)等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疾病.
作者:张莉;杜冠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体外测定两种AZT-氟喹诺酮偶联物SRLZ和SROZ的抗HIV-1活性及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 p24抗原测定等方法检测急性感染中化合物对HIV-1实验株、临床分离株的抑制作用和对慢性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复制影响;通过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实验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AZT-氟喹诺酮偶联物SRLZ和SROZ能抑制HIV-1实验株诱导的合胞体形成,减少病毒感染细胞的死亡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SRLZ和SROZ对HIV-1临床分离株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SRLZ和SROZ对HIV-1的抑制活性与AZT相近;AZT-氟喹诺酮偶联物也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MIC值与其相应的阳性药物相近.结论 SRLZ和SROZ有很好的抗HIV-1活性和抗菌活性.
作者:龙晶;Dharmarajan Sriram;张高红;郑永唐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