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84消毒液杀菌性能及稳定性观察

刘南;朱兵;杜江;何亚明

关键词:次氯酸钠消毒液, 杀菌效果, 稳定性, 监测
摘要:目的 观察3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84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3种84消毒液相关性能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 所观察的3种84消毒液初始有效氯含量与pH值均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编为1号的84消毒液以含有效氯100 mg/L的稀释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5.00;含有效氯200 mg/L的稀释液作用10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但1号84消毒液稳定性加速试验结果,其有效氯含量下降率达到48.80%.2号消毒液同样未通过稳定性加速试验,且仅能杀灭2种指标菌.3号消毒液虽通过了稳定性加速试验,但杀菌性能不能满足杀灭3种指标菌的要求.结论 所试验的3种84消毒液均不属于合格产品,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招待所餐饮具消毒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掌握招待所餐饮具消毒状况,分析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对19个招待所的消毒间和凉菜间进行随机采样,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以是否检出大肠杆菌为判定依据.结果 共检测餐(饮)具1380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5.36%.在监测消毒间的5类餐具中,汤匙、筷子、水杯、碟子和碗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9.35%、97.20%、96.91%和96.71%.凉菜间监测的结果中,盘子的合格率高,为95.80%;熟食板的合格率低,为89.33%.结论 19个招待所餐饮具消毒卫生状况总体较好,建议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和宣传教育.

    作者:李彩霞;杨林;任立松;高金拽;于海波;祁向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体外抑菌作用

    目的 观察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其抗菌应用价值.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上述两种制剂联合应用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抗菌效果良好,可以增强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结论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联用环丙沙星体外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作者:陈美婉;刘长秀;余思琴;杨志文;吴传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江干区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杭州市江于区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为制定预防锐器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于区所属部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共调查临床护士363名,其中有280名护士自参加工作以来至少发生过一次锐器伤,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7.13%.锐器伤发生率高的科室是治疗室和输液室.护士在实习期锐器伤年发生率61.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是医疗锐器伤主要群体,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预防锐器伤知识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桑怀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三种84消毒液杀菌性能及稳定性观察

    目的 观察3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84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3种84消毒液相关性能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 所观察的3种84消毒液初始有效氯含量与pH值均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编为1号的84消毒液以含有效氯100 mg/L的稀释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5.00;含有效氯200 mg/L的稀释液作用10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但1号84消毒液稳定性加速试验结果,其有效氯含量下降率达到48.80%.2号消毒液同样未通过稳定性加速试验,且仅能杀灭2种指标菌.3号消毒液虽通过了稳定性加速试验,但杀菌性能不能满足杀灭3种指标菌的要求.结论 所试验的3种84消毒液均不属于合格产品,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作者:刘南;朱兵;杜江;何亚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固原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加强托幼机构的日常消毒隔离工作,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对固原市2010年36家托幼机构450份消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固原市托幼机构消毒总合格率为78.44%,其中物体表面合格率为75.97%,室内空气合格率为88.23%,餐饮具合格率为83.15%,手合格率为70.00%.结论 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较差,应加强宣传培训与监督管理.

    作者:鲜锦绣;赵爱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介入手术器械和布类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规范介入手术器械和布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方法 改进以往介入手术器械和布类的处理模式,布类转交到洗浆房进行清洗和包装,手术器械独立包装,灭菌后发放使用.结果 布类包转交,减轻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量,杜绝了棉尘污染.手术器械体积减小了50%,重量下降了62.5%,工作耗时下降了 60%.结论 规范介入手术器械和布类包适应了卫生部行业标准,灭菌更加可靠,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陈慧;黄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甘肃省部分市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甘肃省市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甘肃省部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自2007-2010年连续4年共检测样品10 307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5.57%.监测对象中,以无菌器械灭菌合格率高,为93.86%;使用中消毒剂、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分别为90.73%、76.76%和78.20%.市级医疗机构、厂矿职工医院和个体诊所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依次为94.02%、93.38%和78.52%.结论 甘肃省部分市级医疗机构总体消毒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无菌器械灭菌质量应重点关注,必须改进和提高.

    作者:刘旭红;贾玉新;宁俊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室病人医院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现状,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9年全年12个月内,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共入住患者867例,发生医院感染73例、158例次,感染发病率为8.42%,例次感染率为18.2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为3.68分,调整病人日感染率为4.14‰,日医院例次感染率为8.94‰.在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25.4‰,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占7.7‰,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占7.4‰.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应加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控制措施.

    作者:余连香;曹芹芹;汪红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B-D试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B-D试验是专门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试验,根据指示图颜色改变均匀与否来判断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是否有残留的冷空气聚集点,以评估真空灭菌器内排除残余空气及蒸汽渗透情况,其结果会受到灭菌器设备故障、蒸汽质量、试纸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汪荣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种皮肤消毒液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皮肤消毒液在检验科静脉采血皮肤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法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检验方法对该皮肤消毒液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使用一种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患者经擦拭1遍1 min后,手上自然菌平均存活菌数<2 cfu/cm2;用常规碘伏消毒液消毒的患者皮肤擦拭1遍1 min后,消毒后手上局部自然菌平均存活菌数<3 cfu/cm2.两组消毒方法消毒后手上存活菌数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两组皮肤消毒方法对患者手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此种皮肤消毒液消毒流程简便,节省时间,消毒效果好,无刺激性,不会留下色素,减少过敏反应,并且便于观察血管,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

    作者:龙绍芬;黎铁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信息化管理在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

    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内镜诊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内镜消毒质量管理水平,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拟解决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管理和监控,以提高内镜使用记录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内镜消毒质量.内镜消毒信息化管理是通过给内镜加装IC卡芯片,开发内镜清洗消毒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内镜消毒过程中,通过电脑监控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提高内镜清洗消毒使用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王彩霞;任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PI20E在消毒液染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API 20E在消毒液污染菌种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PI 20E系统,对消毒液中污染的肠道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同时与常规生化鉴定系统作对比,再经血清学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用API 20E方法对3份消毒液盲样中肠道致病菌作出了鉴定,且与常规鉴定方法的结果一致.结论 API 20E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和敏感性较高,适用于消毒液中肠道致病菌鉴定.

    作者:王佳彬;慕万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致病菌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致病菌分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神经内科连续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致病菌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神经内科3年共收治住院患者4 284例,发生医院感染153例,感染率为3.57%.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8.2%.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住院时间较长、吸痰和导尿等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为51.90%.结论 该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危险因素和致病菌无特殊规律,建议结合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付琴;徐艳梅;邓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引流瓶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寻找一种经济、实用、有效、合适的引流瓶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把使用后引流瓶分3组,实验A组由消毒供应中心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实验B组由消毒供应中心用酸化水浸泡5 min,对照组由各病房分散处理,比较三种引流瓶处理方法的清洗质量.结果 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清洗质量目测合格率分别为96.7%、97%、56.1%,抽查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100%、100%和66.7%,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流瓶由供应中心集中式处理,既能保证清洗质量,还能减少消毒液的用量,节省时间,而酸化水处理更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浸泡引流瓶的数量.

    作者:肖丽妹;吴桂英;蒋能慧;沈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院紫外线消毒的质量管理

    紫外线作为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一种消毒手段,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有害残留物等特点,所以许多医院仍在使用紫外线灯.但紫外线消毒效果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安装位置高低、照射时间的长短、灯管辐射强度和表面清洁度等因素都影响消毒效果.因此,如何正确使用紫外线灯管照射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效果,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刘继敏;李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种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进行了消毒效果检测.结果 用浓度19.7 mg/L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用浓度65.7 mg/L的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45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5.00.用浓度39.4 mg/L的该二氧化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并作用10 min,对黄瓜表面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3.0,对物体表面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 该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有较好的杀菌作用,现场实际消毒效果能达到规定要求.

    作者:王晓蕾;吴晓松;李放;谈智;陈越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方法

    目的 对不同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建立客观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同时与肉眼裸视法、校正视力法作平行比较.结果 肉眼裸视法、校正视力法、ATP生物荧光法评价30件手工清洗医疗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3.33%、73.33%、40.00%;评价30件机械清洗医疗器械,合格率分别为66.67%、66.67%、80.00%.3种评价方法相符的为60.00%.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能客观、有效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的判定标准还应深入研究.

    作者:王艳秋;刘晓杰;孙利群;姜晓春;白翠华;郭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雨季透析用水消毒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

    目的 改进雨季透析用水传统消毒法,确保透析用水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消毒效果检测方法,对改进后透析用水制水系统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传统消毒法在30 d采样储水罐出口水细菌总数即超标,60d采样反渗机出口水和储水罐出口水中细菌总数均超标.改进消毒法后,在整个90d连续9次采样,所有出口水的水质全部达标.结论 经过对改进前后消毒效果的比较,采用分段消毒法对整个供水系统进行消毒,3个月内能将菌数控制在200 cfu/ml以下,符合国家有关透析用水标准.

    作者:李世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感染与消毒—新世纪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市场全球化、国际旅行常态化等社会变化,带来了大量耐药菌和新出现病原体的增长、医疗系统感染控制执行中制度疲劳和其它感染控制措施(如内镜清洗消毒)落实不到位,以及普遍存在的感染控制资源或资金有限,法规与标准出台的滞后,公众对感染的认识与媒体报导不足,健康保险的保障不足等等问题,使得感染与消毒在新世纪面临新的更多挑战.下面概括叙述如下.

    作者:张文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种二氧化氯消毒粉的杀菌性能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二氧化氯消毒粉的杀菌性能.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测定方法,对该消毒剂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 消毒粉A和B两剂混合,溶解于2L蒸馏水中活化后二氧化氯含量为3 902 mg/L.用浓度为78 mg/L二氧化氯溶液作用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用相同浓度该二氧化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作擦拭消毒并作用10min,对表面自然菌平均杀灭对数值>1.00.在天然水样中加入该二氧化氯约1.0 mg/L作用30 min,使水样中大肠杆菌下降至0 cfu/100 ml.结论 该二氧化氯消毒粉杀菌效果较好,在较低浓度条件下对物体表面和水体消毒均效果较好.

    作者:饶林;武雪冰;王长德;蒋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