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奎
目的:对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本草纲目》中的方法对何首乌进行炮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何首乌生品及用不同炮制方法获得的何首乌水提液、醇提液中大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生品中大黄素的含量高,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低。进行水提物测定的结果显示,何首乌生品与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大黄素醇提取物测定的结果显示,何首乌生品与黑豆汁制首乌、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何首乌生品中大黄素的含量高。
作者:赵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8.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5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20.0%,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4.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的指导下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氨茶碱和麻黄汤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58例小儿哮喘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9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单纯应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氨茶碱和麻黄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4%,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3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应用氨茶碱相比,联合应用氨茶碱和麻黄汤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更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采用。
作者:雍振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3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我们检测这两组人的TSH(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血脂水平和发生冠心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SH水平为5.43±1.07μIU/ml,对照组人的TSH水平为1.68±0.48μIU/ml。观察组患者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人的TG(甘油三酯)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TC(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其H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检查,在观察组的53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患有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69.81%。在对照组的50人中,有9人患有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8%。观察组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使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使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从而增加其患冠心病的几率。因此,临床医生应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便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纳洛酮、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中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复方麝香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长为108.4±15.1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长(175.6±14.8h),其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和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中风可取得显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其发生后遗症和脑部严重损伤的几率,是治疗脑中风较理想的用药方案。
作者:姜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复方中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传统医学认为,将“君臣佐使理论”和“药物七情理论”作为依据、用方解的方法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用“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这两种研究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总结了传统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和现代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旨在为复方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田金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90%、5%和10%,对照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15%、25%和30%。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降低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产妇按照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分为研究1组(66例)、研究2组(6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分娩羊水正常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胎儿发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死亡的情况及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研究1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为3.03%,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急诊剖宫产率为8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产妇的择期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2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1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羊水粪染、其胎儿发生生长受限、其新生儿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发生单纯的羊水过少对其胎儿的影响不大。在确诊产妇发生单纯羊水过少后可对其胎儿的状况进行监测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其胎儿发生不良事件及结局的几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潘俊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为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为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较差、综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护理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护理操作(如护理告知行为的缺失、护理操作流程的不当)、缺乏对患者个人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等。为了在护理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我们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专科技能,完善抢救室的医疗预警机制,提高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周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门诊清创换药室是一个高风险、纠纷多的部门,因而其带教护生的方法有别于病房。2009年,我科制定了清创换药室带教护士实习生的计划和方法,通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主要从提高其综合素质、急救知识的培训、防止出现医护纠纷和安全隐患、提高伤口换药包扎的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实习生的工作生活予以关怀,帮助其完成培训规划。
作者:陈早梅;盛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此病的临床水平。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体征、治疗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100例患者中,有84例患者治愈(占84%),有12例患者好转(占12%),有4例患者死亡(占4%)。在本组80例单纯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68例患者在治疗2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指标恢复正常;有16例患者在治疗4个月内症状及体征、脑脊液指标明显好转,其治愈率为85%(68/80),好转率为15%(12/80)。在本组2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冲洗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16例患者治愈,有4例患者病情恶化或发生死亡,其治愈率为80%(16/20)。结论: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正规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总结药师对门诊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干预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长期用药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跟踪、观察这600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①在接受调查的600例患者中,用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有315例(52.5%),用药依从较差的患者有285例(47.5%)。②影响这600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自身因素、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欠妥、医师和药师因素、药品因素和医患关系紧张因素等。结论:门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门诊药师,我们应该积极对门诊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合理用药。
作者:吴志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患儿。我们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瑞芝;李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矽肺并发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矽肺并发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为A组患者使用噻托溴铵干粉使用吸入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进行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A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对矽肺并发哮喘患者今昔功能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均较高。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宫永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其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开具的66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以药品说明书为标准,结合临床药理学的知识,对这66张处方进行了分析,并对导致心内科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给患者用药;用药与诊断结果不符;所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药的途径不当等。结论: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我院心内科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但其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对此,门诊医师应多与药师进行沟通,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我院心内科门诊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阿哪尔古力·艾合麦提;阿依古力·艾尔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未对其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对其实施了风险意识管理。对比并分析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8.00%(16/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1.50%(3/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00%(170/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0%(198/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万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以其确切的疗效和起效迅速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但随着此类注射液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等现象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药理学、药剂学和中医理论的角度对临床上常用的15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常用溶媒、原药浓度、配伍禁忌、热寒属性及注意事项进行整理和比较,旨在对该类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建国;吴俊峰;吴峻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二仙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接受系统的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实施系统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患有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患者,我们应先对其进行扩血管、抗凝、脱水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尽早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其血糖水平。另外,对于处在糖尿病急性期的患者,我们要严密监测其血糖水平,同时纠正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症状,以减轻其病情及脑缺血对其身体的损害,进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赵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