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污染器械的清洗方法比较

应瑶蓉;俞丽云

关键词:污染器械, 不同污垢, 清洗方法,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高效、实用的术后污染清洗方法,确保清洗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将重度污染器械分成实验组(超声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对照组(多酶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将特殊医疗材料污染的器械也分成实验组(预处理+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对照组(直接清洗机清洗),比较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术后污染器械不同污垢性质,采用对应的去污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清洗质量,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扬州友好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对医院部分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总平均执行率为65.7%;临床医生、护士执行率分别为62.9%和67.8%;儿科手卫生执行率高,为80.8%;医技科室低,为55.8%.结论扬州友好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状况有待改善,需要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完善手卫生基础设施.

    作者:朱明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北京市房山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质量控制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为了解房山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对47家各级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灭菌器、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强度的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

    作者:吴涛;刘朝辉;刘克福;王立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规范化建设

    目的 建设规范化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以确保产品质量.方法通过规范硬件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现场采样评价方法,对本企业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评估.结果本企业新建或改建厂房布局和设备等硬件建设基本符合相关规范管理要求,获得相关部门验收通过并得到生产许可,所有上市产品均获得国家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洁净车间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悬浮粒子浓度、微小气候以及操作台表面和操作人员手细菌总数等指标均达到了相关规范要求.结论经过生产厂房、车间和环境重新规划和改建,制定出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GMP车间达到了规范要求,其洁净度完全符合30万级洁净标准.

    作者:陈焕菊;朱汉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防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

    目的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方法通过各环节护理预防措施和消毒措施,对全髋关节手术全程护理干预,以控制术后感染.结果经过严把消毒关和灭菌关,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强制执行规范的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保持手术过程每个环节都在严格控制之下.经连续跟踪观察326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全程,未发现1例术后感染.结论严格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控无菌手术的术后感染.

    作者:孙红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质量,为加强医院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本医院手术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8个重点部位室内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卫生质量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本医院重点部位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2.18%,工作人员手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7.8%,物品表面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9.65%,使用中消毒剂卫生质量全部合格.结论本医院室内环境卫生质量总体比较低,不同监测对象之间差异不明显,应当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作者:毛燕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效果监测

    目的 比较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现场手消毒试验方法,对两种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对100人次术前手消毒试验,两组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A组外科手消毒液对手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结论两组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均符合要求,但A组外科手消毒液操作流程简单、消毒作用迅速,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杨惠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中心系统质量管理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方法从基础质量管理着手,加强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通过终末质量管理对环节进行验证.结果保证了基础质量健全,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抓住环节质量控制关键点,有效保证物品的无菌质量以及人员的职业安全.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系统、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进行循征论证,保证工作质量呈阶梯式上升.

    作者:曹登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毒与灭菌后口腔科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消毒与灭菌后口腔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存活情况,以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采样,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大同地区49所医疗机构口腔科和口腔门诊消毒后口腔器械进行了检测.结果经对14种口腔器械244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阳性38份,总阳性率为15.57%.在38份阳性标本中,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28份,阳性率为11.48%;检出丙型肝炎标志物(抗-HCV)阳性10份,阳性率为4.10%.结论大同市口腔医疗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检出率较高,提示口腔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效果不可靠,应加强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管理.

    作者:曲碧秀;仝仲文;闫芳;郭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消毒性能研究

    目的 研究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消毒相关性能.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和肉汤稀释法以及动物试验方法,对单纯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杀(抑)菌效果和毒性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2 mg/L~50 m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00 mg/L.用200mg/L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均值>4.00.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且抑菌作用很强;属于无毒级物质,无致突变性.

    作者:陆龙喜;郑云燕;蔡德雷;林军明;许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女性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调查及其因素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本医院住院女性患者泌尿道留置导管引发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导致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导尿操作,留置尿管时间,消毒隔离不到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多见的有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斯普罗威登菌和摩根菌等.结论女性病人留置尿管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滥用抗生素会增加泌尿感染的机会和耐药菌形成的几率.

    作者:袁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昌平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掌握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全区托幼机构预防各类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昌平区托幼机构2006 - 2009年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共采样3 944件,合格3 373件,平均总合格率为85.52%,2006 - 2009年合格率分别为77.88%、93.30%、88.27%和83.38%.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0.26%、88.47%、72.07%.1-4季度合格率分别为93.86%、80.83%、83.16%、88.09%.结论昌平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总体质量不高,儿童用餐饮具及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应引起高度重视,春夏季应加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

    作者:曹志贤;吕京静;郑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朝阳市某城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现状,为加强消毒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抽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该区基层医疗机构各种消毒对象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在2005 - 2009年期间,从该区医疗机构共共采样3 107份,卫生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82.8%;各年度之间监测合格率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对象中,以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平均合格率为68%~76%.结论该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室内空气和医务人员卫生质量必须得到加强.

    作者:王佳彬;慕万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化学消毒剂的质量管理

    目的 加强化学消毒剂产品质量管理,为用户选择消毒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市场监督监测,提出消毒剂质量管理措施.结果强化了消毒剂产品质量控制意识,广大用户特别是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到消毒剂的选购和性能了解的重要性.加强了消毒剂产品生产厂家法规管理意识,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结论消毒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监测对于科学有效使用化学消毒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继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房山区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房山区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状况.方法对2005 - 2009年辖区内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采样831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1.7%.2005 - 2009年合格率分别为90.1%、90.3%、95.8%、91.4%和95.6%.空气、工作台面、工人手合格率分别为92.9%、93.2%和89.2%.结论房山区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质量较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对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消毒知识培训,加大监督监测力度,提高卫生用品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

    作者:刘朝辉;王立强;吴涛;刘克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肠道真菌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制定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2009 - 2010年住院病人中肠道真菌医院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年时间内,共有住院病人48 697例,查出肠道真菌医院感染患者共计129例.从129例肠道感染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真菌131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5.73%.在本组病例中,年龄超过65岁者占48.83%,有39.53%的患者接受联合应用抗生素,且很大部分患者伴有较严重的基础病.结论肠道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高龄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严重基础病是引发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邱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供应室集中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污染手术器械清洗效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污染手术器械在供应室集中清洗,进行初步处理,分检及有针对性地处理,然后放入清洗消毒器清洗,用目测法配合5倍放大镜观察清洗效果.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后目测合格率,胃器械包99.39%,脑器械包99.41%,阑尾包99.78%,甲瘤包99.91%,疝气、缝合包皆100%,扁桃体包99.42%.结论手术器械送供应室清洗,不仅达到资源共享,且提高清洗消毒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郑祎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目的 建立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查找原因,规范管理制度和加强培训的方法,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建立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了手术室空气消毒与管理,规范了外科手清洗和消毒方法.经过监测,无菌器械和各项消毒指标均达到了规范要求.结论经过强化管理措施,本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无菌物品质量和各项消毒指标的达标率.

    作者:王海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控制措施

    目的 研究医院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及其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构成锐器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徒手接触、摆放不规范、安全意识欠缺和工作紧张等.通过专业培训、规范操作、加强防范、伤后及时正确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锐器的发生率.结论造成锐器伤的因素明确但可控,通过培训和加强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锐器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卢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医院耐药菌感染流行情况,制定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细菌检验鉴定技术,对2008-2010年本医院住院病人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连续3年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531株,其中耐药菌株为173株,占32.58%;耐药菌构成比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比较高,分别为53.33% 、48.94%和41.5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广泛耐药;肠球菌中部分菌株耐万古霉素.结论该医院医院感染致病菌中耐药菌比例较高,必须提高感染标本送检率和药敏试验率,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徐遂转;魏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液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及其防控措施

    目的 了解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本医院血液科2009年度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血液科2009年度共收治住院病人614例,均为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为9.28%.血液病患者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达到26.2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占84.21%.血液病患者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液系统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发病率高于平均水平,主要感染风险来自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放化疗措施.

    作者:关瑞锋;许秀萍;邓晓华;马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