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人体形态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

陈晓宇;李红;宋先兵;吴强

关键词:人体形态学, 实验考核, Web
摘要: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创新性的医学人才,自主学习是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探索构建基于Web的医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开放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搭建医学人体形态学实验综合考核体系,促进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香砂六君子汤为主综合治疗肿瘤病人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甲地孕酮治疗肿瘤患者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方法:抽取某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甲地孕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及甲地孕酮治疗。对比这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食欲、卡氏评分以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食欲、卡氏评分、体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先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肿瘤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甲地孕酮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厌食症,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谷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诊断学绪论课的重要性探讨

    诊断学绪论是将学生引入诊断学的一扇大门,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深入分析了诊断学绪论课程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张桂侠;王禹萌;寿鑫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18例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18例的临床资料,使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后恢复满意,腹壁无明显手术疤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具有安全性高、微创美容等特点,可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对患儿生理及心理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陈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宁国市医院院长当选为县级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月15—17日,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县级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改选会议暨2016年县级医院管理研讨会在芜湖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委员会,宁国市人民医院程朝晖院长当选新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红外线额温计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红外线额式体温计(额温计)测量体温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4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红外线额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腋温之间的差异。评价:红外线额式体温计的测温价值。结果:40例患者同时应用红外线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其中水银体温计测出的温度为(36.42±0.38)℃,红外线额式体温计测出的温度为(36.47±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都能准确反映人体的体表温度。

    作者:秦梅;马燕舞;刘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98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实际病例探究腹腔镜技术对胃癌根治的研究,总结相应经验,以使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方法:总结98例临床胃癌腹腔镜治疗病例,结合患者在术后半年到一年的情况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技术是否成熟。结果:根据这些实用的临床病例来看,患者的伤口小,恢复快,刀口易愈合,感染比例也有明显下降,患者对治疗效果相对满意。结论:腹腔镜对胃癌的根治技术是可行的。

    作者:马文;韩瑞东;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传统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探索不同术式对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12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按传统开腹(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进行分组,两组患者术前病情、发病时间、经济条件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LC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进餐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OC组(P<0.05),而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和OC比较疗效相当,但手术时间、进餐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在病情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LC术式。

    作者:李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的相关技术规范问题。方法:选取某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100例,按临床输血规范要求,对从收集血液样本到血液输注完成之后的护理操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和研究。结果:按照临床输血规范进行输血,会使输血的效用得到很大提升。结论:输血技术越规范,对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提升血样的利用率等的作用越显著。

    作者:张先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1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食物过敏原IgG(sIgG)水平,了解HSP患儿食物过敏的情况,进而指导HSP患儿的饮食及治疗。方法:选取某医院HSP患儿共218例,进行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G(sIgG)检测,将sIgG水平分为4级:阴性:IgG<0.05U/L,+(轻度敏感):IgG0.05~0.10U/L,++(中度敏感):IgG>0.10~0.20U/L,+++(重度敏感):IgG>0.20U/L。结果:①218例中181例阳性;②动物源蛋白致敏性明显高于植物源;③要求患儿绝对禁食对应敏感食物3月后复测食物IgG水平,可发现sIgG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食物不耐受IgG水平在HSP患儿中较高,同时通过检测食物sIgG水平可指导HSP患儿的饮食以达到降低食物源性过敏的目的。

    作者:高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试论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我国的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职业卫生信息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目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措施。

    作者:刘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切口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论孕早期切口妊娠超声检查的表现特点与鉴别方法。方法:对某医院收治的132例子宫疤痕切口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由超声检查后,病理及手术证实,诊断出切口妊娠117例,10例误诊为难免流产,5例误诊为宫颈妊娠,切口妊娠超声检查诊断率为88.6%(117/13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早期切口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昌安;穆仲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心脏病介入治疗24例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时护理方面应给予的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入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8例,且均在该院接受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时要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提升小儿的生命生活质量。

    作者:邬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治疗46例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口服与外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琼;李国华;罗敏;陈敬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栗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访管理下沉项目经验交流

    对于艾滋病,不论是流调管理,还是行为干预、关怀救治等,单靠原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合当前的工作的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2015年上栗县本着“老病人自主选择,新病人全部下沉”的原则将艾滋病随访管理下沉基层;利用辖内各乡镇具有独立的防保站,防保人员具备随访管理资职和能力,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系统齐全的优势开展管理防治,管理更细更到位。通过一年来的随访管理下沉工作的探索,工作进展相对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立了村级网点,乡、村信息互享,及时掌握病人动态;且下沉管理病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原模式管理的指标,也高于去年随访管理相关指标的同期水平。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某医院收治的90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基础上另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组间、组内对比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46/46)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37/44)(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改善青年女性面部烧伤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认知行为干预切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瑶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PICC置管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于PICC穿刺部位,对照组用无菌纱布止血,实验组用藻酸盐敷料止血。结果: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71.7%,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通过藻酸盐敷料进行穿刺部位止血,止血效果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储小凤;周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大脑结构异常的CT表现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的CT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所接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满足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4例,采用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目测法将患者大脑结构形态异常情况进行CT分型,包括皮层脑萎缩、单纯脑室扩大、弥漫性脑萎缩三种。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检出率57.58%。CT分型情况:皮层脑萎缩122例,单纯脑室扩大71例,弥漫性脑萎缩31例。脑结构异常患者的病程在10年以内的共168例(75.00%),年龄在22~55岁患者共184例(82.1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各类脑结构异常患者病程以10年内为主,而且以中青年群体为多。

    作者:徐元光;贾严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40例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40例患者必须经临床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且主要症状为肺间质改变所引发的。结果:40例继发性肺结核发病区间主要集中在两肺上叶,其中17例明显表现为肺间质改变,另23例沿支气管呈节段性分布,界限清楚。经过常规抗结核治疗后,肺间质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好转。结论:从CT检查报告中,能够直观的了解肺间质病变的特点,为继发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作者:练小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与思考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找准课程受众目标和定位,在相关教学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搭建课程网络平台,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网站建设和使用效果,不断改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课程网络平台扩展了受众人群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梅梅;许骏;方琼;方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析看病难看病贵发生因素与对策

    目的:探讨“看病难、看病贵”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患者医疗需求与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情况,以及现行的医保与医疗体制与“看病难、看病贵”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生“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现行的医保与医疗体制不完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医疗需求和对基层医疗机构认识不清有关。结论:只有不断完善医保与医疗体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正确引导患者按需就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发生。

    作者:姚时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