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奎
目的:探讨骨科感染伤口治疗中应用持续负压密封引流(VSD)技术的疗效和护理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58例骨科感染伤口患者治疗中应用VSD技术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常规换药引流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生长和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1周创面减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VSD能够充分引流坏死物质及渗液,对伤口的愈合及防治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霞;张凡;杨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围绕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要求,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和某高校的相关实践,分析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与研究“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作者:周卫凤;牛丽娟;郭毅;张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教学医院师德建设有利于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促进教师道德自我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量化考核原则,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价师德建设目标,构建教学医院师德建设目标管理模式是教学医院师德建设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作者:盛守琴;桑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年龄和蠕形螨感染的相关性,为蠕形螨感染检出率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问卷和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某学院新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其与年龄相关性。结果:3组受检查学生蠕形螨感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83%、14.47%和25.40%,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蠕形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孙淼;刘宝;朱文;刘静秋;张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针对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甲地孕酮治疗肿瘤患者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方法:抽取某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甲地孕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及甲地孕酮治疗。对比这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食欲、卡氏评分以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食欲、卡氏评分、体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先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肿瘤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甲地孕酮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厌食症,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谷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某医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进行研究分组,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出血量平均为(521.5±29.3)mL,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6±0.7)分,护理满意率为10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13-2015年的13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为实验组;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6名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诊断结果,总结检查方法思路和诊断要点。结果:本实验13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109例,诊出率为80.15%,联合检查确诊129例,诊出率为94.85%;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检出左房增大或左室肥厚阳性率为93.80%,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P<0.05);两组研究对象VE、VA、E/A、IVRT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较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著提高高血压心脏病诊出率,且VE、VA、E/A、IVRT等数据对该病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何梅;潘建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口服与外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琼;李国华;罗敏;陈敬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附睾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附睾结核患者20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附睾结核声像图特点主要有附睾头、体、尾不同程度肿大,形态失常,回声不均匀,睾丸鞘膜腔积液,阴囊壁冷脓肿及窦道形成。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无辐射损伤,可以作为附睾结核首选检查方法及评判抗结核治疗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韦天军;江峰;朱向明;李国杰;胡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诊断学绪论是将学生引入诊断学的一扇大门,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深入分析了诊断学绪论课程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张桂侠;王禹萌;寿鑫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时护理方面应给予的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入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8例,且均在该院接受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时要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提升小儿的生命生活质量。
作者:邬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的CT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所接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满足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4例,采用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目测法将患者大脑结构形态异常情况进行CT分型,包括皮层脑萎缩、单纯脑室扩大、弥漫性脑萎缩三种。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检出率57.58%。CT分型情况:皮层脑萎缩122例,单纯脑室扩大71例,弥漫性脑萎缩31例。脑结构异常患者的病程在10年以内的共168例(75.00%),年龄在22~55岁患者共184例(82.1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各类脑结构异常患者病程以10年内为主,而且以中青年群体为多。
作者:徐元光;贾严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口腔固定正畸中牙菌斑形成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行口腔固定正畸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矫治前后牙菌斑指数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矫治后3个月和6个月牙菌斑指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矫治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口腔固定正畸患者可有效预防牙菌斑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解;王芳云;沈和云;夏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改进采血方式和传统采血方式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的效果,探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佳方法。方法:将204例出生满72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采足跟血,观察两种不同方式采足跟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采集血样一次成功率、采血成功完成的总时间及肿胀或瘀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采血方式明显优于传统采血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吴连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α2b干扰素、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方式和利巴韦林气雾剂单独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治疗,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利巴韦林气雾剂单独治疗方式,α2b干扰素、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方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敏;李秀琼;李国华;陈敬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调查分析新入职护士(工作时间≤1年)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开展新入职护士安全知识培训提供参考。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应用本研究小组自行编制的“护理安全知识认知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表”,对某院2013-2015年度新入职的4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新入职护士对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较差,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较高,可参照调查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孙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外出次数。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投票将减少巡回护士外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8.29次/台降低到5.61次/台,降幅达32.3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推进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化。
作者:程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从护理方面解决干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自我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21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并伴随骨病的患者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分析用访谈法收录到的所有患者第一次住院和第二次住院时骨病的有关情况,第一次住院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对策然后对比分析两次住院时骨病的情况。结果: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包括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P<0.01)。患者在接受护理指导后,骨病的认知程度得到提高、饮食习惯得到了改善,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认识也有所提高等。结论:联系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有助于MM伴骨病患者在管理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作者:马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部县级医疗条件较为落后,医疗纠纷多发、易发。县级医患纠纷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对医疗过程不满意的医患纠纷、对医疗结果不满意的医患纠纷和对医疗费用不满意的医患纠纷,而医患纠纷的产生则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寻找原因。县级和谐医患关系构建需要县级医疗的供给侧改革,即从改善医疗服务、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化解、医疗法治建设等方面来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的条件。
作者:汪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逆向撕除与常规切除的疗效对比。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来某医院101例翼状胬肉分别行逆向撕除及常规切除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行胬肉逆向撕除的50例患者手术时间、角膜修复时间、术后散光及术后复发明显优于常规切除。结论:翼状胬肉逆向撕除法明显优于常规切除法,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低年资医生开展。
作者:刘玲;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