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例中耳胆脂瘤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郑婷婷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 乳突根治, 鼓室成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中耳胆脂瘤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手术,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提供合适的护理,有利于手术患者的恢复。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艾灸联合神灯照射治疗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神灯照射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神灯照射,针后予以艾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平均住院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平均住院日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神灯照射在治疗面神经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婵娟;刘荣芝;叶莹莹;闫晓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结脑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回顾分析某医院住院的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一般资料、实验结果等方面展开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实施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TBM预后不良主要受到存在肢体瘫痪、GCS评分低、异烟肼量少、联合用药中没有使用呲嗪酰胺、激素和鞘内注射有关,临床医生必须充分了解上述危险因素,对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治愈率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汪中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药学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药学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某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应用临床药学干预,从两个时间段内各抽取1000例中药用药案例,对比两个时间段内的中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前,医院中药用药案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36%,明显高于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后的0.015%(P<0.05)。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中药剂型(P<0.05),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付雪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切口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论孕早期切口妊娠超声检查的表现特点与鉴别方法。方法:对某医院收治的132例子宫疤痕切口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由超声检查后,病理及手术证实,诊断出切口妊娠117例,10例误诊为难免流产,5例误诊为宫颈妊娠,切口妊娠超声检查诊断率为88.6%(117/13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早期切口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昌安;穆仲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实践

    目的:从护理方面解决干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自我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21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并伴随骨病的患者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分析用访谈法收录到的所有患者第一次住院和第二次住院时骨病的有关情况,第一次住院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对策然后对比分析两次住院时骨病的情况。结果: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包括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P<0.01)。患者在接受护理指导后,骨病的认知程度得到提高、饮食习惯得到了改善,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认识也有所提高等。结论:联系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有助于MM伴骨病患者在管理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作者:马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外出次数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外出次数。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投票将减少巡回护士外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8.29次/台降低到5.61次/台,降幅达32.3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推进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化。

    作者:程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摔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摔倒的原因,探讨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以某医院2015年1月-6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18例为对照组,对其中7例摔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以2015年7月-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33例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摔倒发生率(0.3%)低于对照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高龄自理能力差、特殊用药及诊疗措施、不良的环境与设施、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交代不清、患者不配合、患者自身疾病因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均是导致患者摔倒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的避免患者摔倒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方丽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香砂六君子汤为主综合治疗肿瘤病人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甲地孕酮治疗肿瘤患者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方法:抽取某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甲地孕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及甲地孕酮治疗。对比这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食欲、卡氏评分以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食欲、卡氏评分、体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先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肿瘤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甲地孕酮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厌食症,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谷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大脑结构异常的CT表现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的CT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所接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满足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4例,采用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目测法将患者大脑结构形态异常情况进行CT分型,包括皮层脑萎缩、单纯脑室扩大、弥漫性脑萎缩三种。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检出率57.58%。CT分型情况:皮层脑萎缩122例,单纯脑室扩大71例,弥漫性脑萎缩31例。脑结构异常患者的病程在10年以内的共168例(75.00%),年龄在22~55岁患者共184例(82.1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各类脑结构异常患者病程以10年内为主,而且以中青年群体为多。

    作者:徐元光;贾严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43例)和运动反馈训练组(41例),常规康复组进行主被动运动、理疗及关节松动术治疗,而运动反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每日两次运动反馈手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后进行手总主关节活动度(TAM)、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并比较结果。结果: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TAM、UEFI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后运动反馈训练组TAM、UEFI指数高于常规康复组,其中UEFI指数差异更加明显(P<0.01)。结论: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智能运动反馈系统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手部功能,改善手部控制能力及灵活性。

    作者:梁丹丹;方琼;季益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13-2015年的13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为实验组;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6名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诊断结果,总结检查方法思路和诊断要点。结果:本实验13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109例,诊出率为80.15%,联合检查确诊129例,诊出率为94.85%;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检出左房增大或左室肥厚阳性率为93.80%,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P<0.05);两组研究对象VE、VA、E/A、IVRT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较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著提高高血压心脏病诊出率,且VE、VA、E/A、IVRT等数据对该病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何梅;潘建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与思考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找准课程受众目标和定位,在相关教学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搭建课程网络平台,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网站建设和使用效果,不断改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课程网络平台扩展了受众人群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梅梅;许骏;方琼;方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获广州医院帮扶建设眼科治疗中心

    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造福区内百姓,在区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该院眼科主任高宗银受邀帮扶六安市建设特色鲜明、区内一流的眼科治疗中心。

    作者:刘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迎接省外专局调研指导

    7月5日下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迎来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外专局潘局长及省卫计委国合处徐处长一行7人莅临,就医院古巴眼科专家工作状况开展调研。院长张兵会见并进行座谈,中古友谊眼科诊疗中心古巴专家胡安、豪尔赫、雷格拉参加座谈,副院长王延照、周道平和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见。

    作者:宣传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选取通过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54例,其中手术之前有完整钼靶X线资料病人28例,对28例病人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中26例为NHL(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HL(霍奇金淋巴瘤)。X线片显示单乳单发肿块18例,多发肿块4例;双乳多发肿块2例,单侧乳腺致密浸润伴有皮肤增厚4例;X线片肿块之间在0.7~5.0cm,淋巴瘤X线表现与其他组织病理学类型没有相关性。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通过病理学进行确诊。

    作者:刘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罗库溴铵在肺灌洗术中复苏拔管时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应用于肺灌洗术中尽快气管拔管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对某医院肺灌洗术中肺灌洗患者40例,随机分罗库溴铵组(A组)和维库溴铵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肌松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恢复时间小于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应用于肺灌洗术肌松条件满意,术后肌力恢复迅速,苏醒快,可作为肺灌洗术的肌松药。

    作者:肖旭;李光才;陆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将20例尿毒症患者行改良式HD+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食欲、睡眠状况、皮肤瘙痒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改良式HD+HP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显著,患者尿毒症相关症状(食欲、睡眠、皮肤瘙痒)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后的HD+HP疗法,清除毒素更彻底,效果显著,且操作更为便捷,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张晓莉;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围绕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要求,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和某高校的相关实践,分析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与研究“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作者:周卫凤;牛丽娟;郭毅;张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应用及观察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4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实验组(21例)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治理的前提下,合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IABP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所上升,实验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时,引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能减少血管闭塞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彭安洋;沈万贵;刘东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盆全套截骨术治疗DDH患者佳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目前关于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行走期DDH患者佳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走期DDH患者62例(77髋),根据手术时年龄不同分为三组:A组(1.5~3岁);B组(3~7岁);C组(>7岁)。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末次随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发症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情况。结果:McKay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为78.5%;Severin髋关节X线评价优/良率83.5%;三组患者影像学(Sever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A、B组行走期DDH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年龄<7岁DDH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然而,佳手术年龄是3~7岁。

    作者:刘永;孙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