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玲;陈茂江;彭品章
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胃镜消毒状况,及时发现消毒中存在的问题,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2006年对我市医疗机构胃镜镜头和内腔面的消毒效果进行了对比监测和分析.
作者:王冬玲;李岩;甄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等.内镜清洗消毒室配置有基本的清洗设施,使用后的内镜在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洗和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若清洗、消毒与灭菌措施不当,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齐艳;刘会范;范秋萍;徐卫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口腔疾病治疗中乙肝病毒的隐蔽性传播情况,为其预防隔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口腔疾病治疗患者的微量血液,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调查普通口腔科就诊者乙型肝炎感染情况.结果 从205名口腔疾病患者中检出19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阳性率为9.26%.结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法能初步检出口腔门诊就诊人员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隔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范晓明;沈以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硅凝胶充填乳房植入物辐照灭菌后遗传毒性和适应性,探索辐照灭菌在高分子生物材料灭菌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ISO11737和ISO10993标准规定,采用活菌计数方法和遗传毒性试验,对硅凝胶充填乳房植入物初始污染菌量、辐照后产品遗传毒性等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批次细菌数平均范围为165~215 cfu/件,真菌数平均范围为24~41 cfu/件;3个批次不同次检出初始染菌数,细菌数平均范围13~512 cfu/件,真菌数平均范围为3~76 cfu/件.硅凝胶产品经辐照灭菌处理,不引起细胞及其内部结构改变,无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无遗传毒性.经辐照灭菌处理后的硅凝胶包装不能穿透细菌和真菌,亦不能穿透人工污染的粘质沙雷菌,辐照灭菌包装材料可以阻菌.经验证剂量辐照后,抽检100件产品均达到无菌,经过计算查表得出硅凝胶产品灭菌剂量为23.1 kGy.结论 硅凝胶充填乳房植入物经辐照灭菌处理不会产生遗传毒性,对其包装材料性质无影响,通过灭菌剂量验证.
作者:徐文;刘清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新标准紫外线杀菌灯对不同微生物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辐射强度为110μW/cm2的30W石英紫外线杀菌灯下方垂直距离1m中心处照射30min,对玻片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钢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照射120min,对玻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3.00.用该紫外线灯照射180min,对玻片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平均灭活S/N值为83.28;照射7.5min,对玻片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在20m3气雾室内悬挂1支紫外线灯照射15min,对空气中人工污染的白色葡萄球菌的消除率为100%;在20m2房间内悬挂2支紫外线灯照射30min,对空气中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4.50%.结论 新标准石英紫外线杀菌灯对载体上污染的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和病毒都有比较强的灭活效果,对载体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灭活作用较低.
作者:王玲;徐燕;谈智;陈越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掌握乌兰察布市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现状,提高托幼机构消毒管理水平,对辖区内26家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进行了监督监测.
作者:王敏;张占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院消毒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掌握我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005~2006年每月对我院各部门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1 方法对院内治疗室、换药室和处置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和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作者:卓志华;李勤;肖莎丽;邓成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妇科母婴病房常见细菌谱分布,以便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母婴病房内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计对母婴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采样305份,从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细菌51株.检测结果表明,该医院母婴病房环境分离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手上检出细菌构成比为47.10%,物体表面构成比为33.33%,空气中细菌成比为19.66%.51株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结论 该医院母婴病房内环境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医院感染致病菌分布较普遍,提示加强母婴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作者:李箭;武晓媛;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加强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了解医院消毒状况,为今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全院2003~2006年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1 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等33个相关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各类医疗器械(包括高压灭菌器材和消毒剂浸泡器材)、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作者:曹菊梅;李海燕;黄巍;李万苏;王袖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HX50型餐具清洗烘干消毒一体机全长7.2m,(冲洗部分占3.8m,烘干消毒部分占3.4m),宽0.8m,高1.4m.全机分为热水冲洗和烘干消毒两大部分,在冲洗部分总共安装了3组可以上下左右多方位进行72℃热水清洗的装置.在烘干消毒部分安装了远红外发热板,温度可达240℃.
作者:刘德丰;王斌;朱军生;邓兵;梁建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大型医院检出率均达到50%~80%[1].MRSA在临床各种感染中发生数量多,治疗困难,局部感染久治不愈,全身感染死亡率高,属于重症医院感染[2].虽然当前采取许多预防MRSA感染传播措施,但引起医院感染仍不断增加[3].
作者:杨显文;李琳;陈江萍;李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两种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以含有效氯15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水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6.71和7.62;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37和6.47.以含有效氯20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对悬液中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4.75和6.41.以含有效氯150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对悬液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47和7.51.结论 在相同的有效氯浓度下,三氯异氰尿酸杀菌效果优于二氯异氰尿酸钠.
作者:甘永新;苏伟东;孙贵娟;李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供应室担负着医院无菌医疗器械和物品的供应工作,是医院卫生材料的物流中心,因此供应室工作的质量是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位,所以供应室的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操作规范.
作者:王鹏远;文红仙;汤玲;宋彩凤;张存礼;韩国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空气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Ⅲ类区域多采用紫外线照射法,但紫外线易对人体造成损伤,不能在有人情况下进行,且受温度、湿度和电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寻求更简单环保的空气净化方法,我们将通风与紫外线照射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作者:王瑞臣;王丽姿;杨又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供应室敷料间折叠、打包敷料前后的空气含菌量及尘埃颗粒数.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和仪器采样法,对供应室相关环境内空气中细菌数和尘埃颗粒数进行了检测.结果 敷料间空气中工作前细菌总数为188cfu/m3,0.3μm直径颗粒数为39792438/m3,0.5μm直径颗粒数为15924805/m3,工作后细菌总数为306cfu/m3.0.3μm直径颗粒数为73080282/m3,0.5μm直径颗粒数为32830529/m3,工作后比工作前分别增加83.65%和106%.结论 敷粒间在折叠和打包辅料过程中会明显增加空气中细菌和尘埃颗粒污染,对清洁区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建议将辅料间与器械包装间应严格分开.
作者:温冬梅;黄荣杏;何曙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对医院采血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台面)、安乐碘、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污染监测,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改正措施.
作者:文耀辉;包文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纳米银水溶液分别对两种噬菌体和细菌杀灭效果,探讨噬菌体作为病毒指示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含100mg/L纳米银水溶液对大肠杆菌噬菌体MS<,2作用60min,平均灭活对数值均4.00.用1000mg/L纳米银水溶液对大肠杆菌噬菌体T<,4作用24h,平均灭活对数值均<2.00.用含10mg/L纳米银水溶液作用20min即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结论 纳米银水溶液可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噬菌体MS<,2和T<,4,此两种噬菌体对纳米银水溶液的抵抗力明显比两种细菌强.
作者:代小英;许欣;陈昭斌;张朝武;裴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与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医院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得消毒药械和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难题.
作者:易滨;刘军;魏荣;孟祥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研究医疗器械清洗的佳方法.方法 采用试纸法隐血试验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现场检测.结果 用酶洗剂浸泡+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的器械,隐血合格率为91.60%;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器械,隐血试验合格率为89.47%;用酶洗剂浸泡+手工刷洗的器械,隐血试验合格率为98.44%.检测表明,用多酶洗剂浸泡+超声波清洗,对带有干涸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合格率为89.47%;用含30g/L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效果合格率为100%.结论 用酶洗剂加超声波清洗污染医疗器械效果较好;用过氧化氢浸泡加清洗机清洗对带干涸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较好.
作者:邵卫东;楼敏;李珍珍;薛红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