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玲;李岩;甄瑜
医院病人患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脏器移植后,采用强免疫抑制疗法、使用抗癌制剂、大面积烧伤等免疫力低下,对微生物易感性增高,住院期间容易造成感染.无菌病室采用保护性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护这些病人免受感染之害很有必要.
作者:张军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口腔科疾病诊疗过程中引发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口腔科在诊疗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如不注意无菌操作及器械消毒灭菌,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作者:王宇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用于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与细菌计数法作平行比较,检测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前、后细菌的残留量.结果 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悬液浓度的降低,RLU值逐渐降低,两种细菌菌悬液检出菌数的对数值与RLU值的对数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将污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止血钳放于超声波清洗器中经水洗与清洗液清洗后,两种检测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清洗液清洗2min+水洗1min组的RLU和细菌菌数与单纯水洗3min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清洗条件下残留细菌数的RLU理论值与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值反映实际菌量.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测定医疗器械清洗前、后的细菌残留量.
作者:邢书霞;马玲;王志;李新武;张流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疗救援中经常遇到转运传染病人和进入毒气泄漏现场抢救中毒人员或对受困人员实施救援的任务.救援传染病人实则是运送传染源,且正处于传染期,司机与医务人员处于高危暴露之中,必须注意转运过程中消毒防护问题.
作者:江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疗机构是患者聚集的场所,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医疗质量,为了解环境、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效果,本院感染科每月进行了监测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提高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现将2004~2006年消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杨菊菁;张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本地区托幼机构消毒方法及其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24家托幼机构的消毒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 本地区托幼机构物体表面卫生质量总平均合格率为98.86%,教职员工手合格率为96.43%,室内空气合格率为90.91%.甲级托幼机构平均合格率为97.88%,乙级托幼机构合格率为94.26%,丙级托幼机构合格率为90.53%.结论 本地区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总体比较好,但室内空气合格宰相对较低,有待加强管理和改进提高.低等级托幼机构合格宰相对较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仲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对医院采血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台面)、安乐碘、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污染监测,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改正措施.
作者:文耀辉;包文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县级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室内空气消毒质量,加强空气质量管理.方法 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长葛市县级及其以下医疗机构室内空气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采集室内空气样520份,总平均合格率为48.26%.级医疗机构室内空气合格率平均为87%,城市和乡村个体诊所合格率平均只有37%.县级医疗机构Ⅱ类环境室内空气平均合格率为79.66%,Ⅲ类环境室内空气平均合格率为60.71%.结论 长葛市县级医疗机构室内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乡镇以下医疗机构空气质量比较差,应加强管理.
作者:徐学军;刘艳萍;刘木森;郭伟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三氯泡腾消毒片为白色片剂,主要成份是三氯异氰尿酸,有轻度刺激气味,有效氯含量为51.5%(W/W),易溶于水,无色透明中性溶液.为了解三氯泡腾消毒片对餐具消毒的效果,采用现场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作者:罗莹;马旭亮;毛晓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口腔疾病治疗中乙肝病毒的隐蔽性传播情况,为其预防隔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口腔疾病治疗患者的微量血液,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调查普通口腔科就诊者乙型肝炎感染情况.结果 从205名口腔疾病患者中检出19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阳性率为9.26%.结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法能初步检出口腔门诊就诊人员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隔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范晓明;沈以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加强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了解医院消毒状况,为今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全院2003~2006年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1 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等33个相关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各类医疗器械(包括高压灭菌器材和消毒剂浸泡器材)、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作者:曹菊梅;李海燕;黄巍;李万苏;王袖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研究医疗器械清洗的佳方法.方法 采用试纸法隐血试验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现场检测.结果 用酶洗剂浸泡+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的器械,隐血合格率为91.60%;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器械,隐血试验合格率为89.47%;用酶洗剂浸泡+手工刷洗的器械,隐血试验合格率为98.44%.检测表明,用多酶洗剂浸泡+超声波清洗,对带有干涸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合格率为89.47%;用含30g/L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效果合格率为100%.结论 用酶洗剂加超声波清洗污染医疗器械效果较好;用过氧化氢浸泡加清洗机清洗对带干涸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较好.
作者:邵卫东;楼敏;李珍珍;薛红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中央空调在各个使用终端送风口和冷凝水污染情况,以便加强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收集冷凝水和棉拭采样方法,对处于病区及相关科室的送风口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检测80份样,检出真菌阳性45份,阳性率为56.25%;检出溶血性链球菌5份,阳性率为6.25%.处于病区的送风口和冷凝水检出真菌阳性率为61.76%,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为7.35%.结论 该医院病区中央空调污染严重,主要存在真菌污染.
作者:林荣;张承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德宏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的问题,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增强医务人员消毒意识,改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为消毒管理工作制定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年对德宏州州级、县(市)级及部分乡级、个体诊所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为我们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湖州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后勤保证部门,是污染医疗器械和用品的集中场所[1],为临床科室供应无菌医疗器械和敷料,其主要工作包括对医疗用品进行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保存、发放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日同各种污染物品接触,屑于职业暴露危险人群,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措施不落实,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张李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稳定剂对临床使用中84消毒液有效氯的稳定效果,寻找有效的稳定剂.方法 采用碘量法,对临床使用中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碘酸钾对84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可起到稳定作用,在含有效氧1000mg/L的84消毒液内加入碘酸钾15mg/L,在室温下储存96h仍可保持有效氯含量不下降.在含有效氯1000mg/L的84消毒液内加入30mg/L聚合氯化铝亦可以起到稳定作用,能保持在96h有效氯不下降.在含有效氯1000mg/L的84消毒液内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碘酸钾复合物,对有效含氯量明显增强并且能保持稳定;将十六脂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碘酸钾经复配后加入到使用中84消毒液内,其稳定性明显增强.结论 临床使用中的84消毒液可以通过加入合适的稳定剂,以增强有效氯的稳定性;碘酸钾、聚合氯化铝等可增强84消毒液稳定性.
作者:李沁晏;曹美嫦;欧阳育琪;曹月香;王爱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妇科母婴病房常见细菌谱分布,以便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母婴病房内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计对母婴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采样305份,从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细菌51株.检测结果表明,该医院母婴病房环境分离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手上检出细菌构成比为47.10%,物体表面构成比为33.33%,空气中细菌成比为19.66%.51株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结论 该医院母婴病房内环境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医院感染致病菌分布较普遍,提示加强母婴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作者:李箭;武晓媛;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以黄芩、黄连、黄柏等三种中药制剂在体外对肠道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连续稀释法,对该中药制剂的低抑菌浓度进行了观察.结果 该中药制剂为水提取液,配制成含纯中药200 g/L液体.黄芩、黄连、黄柏对大肠杆菌的小抑制浓度依次为6.3、1.6和6.3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小抑制浓度依次为1.6、0.8和3.2 g/L;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小抑制浓度依次为1.6、0.8、0.g/L.结论 黄芩、黄连、黄柏对体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鲁晓晴;王斌;阎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时间与工作规律关系,预防和控制职业感染.方法 采用<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填写、调查和收集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锐器伤发生在上午11~12点时段占整个发生人数的30.88%;发生在下午14~15点时段占整个发生人数的11.76%.发生在医疗操作中的损伤人数占27.94%,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阶段的人数占55.88%,发生在处理废弃物阶段的人数占16.18%.发生锐器损伤的临床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等3组人员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锐器伤高峰时段均在工作量下降阶段,常见于操作后整理用物和处理废弃物阶段.
作者:章泽豹;蒋景华;陈文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病原体从病人、带菌者及医疗器械等传染给他人的重要措施,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我们于2004~2006年对卫辉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马道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