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管理

尹蕊

关键词:手术室,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切口感染, 灭菌质量, 无菌条件, 高治愈率
摘要: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灭菌质量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好无菌质量才能确保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手术切口感染,提高治愈率.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石嘴山市建筑工地食堂餐具消毒状况调查

    餐具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为保障工地就餐人员的饮食安全,掌握建筑工地食堂餐具消毒状况,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工地食堂卫生质量,我所对石嘴山市2002~2006年建筑工地食堂餐具消毒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金玉珍;杨尚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种洗手液与传统洗手法消毒效果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一种含乙醇与葡萄糖酸氯己定快速洗手液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法和活菌计数法对该洗手液现场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并与传统使用的方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仅用软肥皂洗手对手上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85.78%,用含有效氯100mg/L的84消毒液泡手对手上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0.14%,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拭消毒对手上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8.71%.结论 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拭消毒,对手上自然菌消除效果明显优于84消毒液和软肥皂洗手.

    作者:陈芳;刘慧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生素与消毒剂在医院使用中的管理

    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与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医院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得消毒药械和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难题.

    作者:易滨;刘军;魏荣;孟祥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

    医务人员手在临床操作中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搞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了解沧县医院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情况,及时发现洗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于2006年对沧县医院普通病房及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进行了监测.

    作者:陆凤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二氯异氰尿酸钠与三氯异氰尿酸杀菌效果比较

    目的 了解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两种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以含有效氯15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水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6.71和7.62;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37和6.47.以含有效氯20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对悬液中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4.75和6.41.以含有效氯150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对悬液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47和7.51.结论 在相同的有效氯浓度下,三氯异氰尿酸杀菌效果优于二氯异氰尿酸钠.

    作者:甘永新;苏伟东;孙贵娟;李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汇龙镇基层医疗机构紫外线灯使用状况调查

    为了解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的状况,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我们汇龙镇卫生所于2006年5月对全镇30个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作者:薛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城市盐都区医疗机构消毒状况调查

    为督促医院搞好消毒灭菌工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于2005年对盐城市盐都区医疗机构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1 方法对全区68个医疗机构(其中区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8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15个、厂(校)医务室内31个),采用填写调查表,现场查看询问,分层随机采样的方法,对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医疗用品、消毒液、紫外线杀菌灯进行了监测.

    作者:朱晓华;王荣堂;顾雪影;王有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妇科母婴病房细菌谱监测

    目的 了解妇科母婴病房常见细菌谱分布,以便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母婴病房内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计对母婴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采样305份,从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细菌51株.检测结果表明,该医院母婴病房环境分离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手上检出细菌构成比为47.10%,物体表面构成比为33.33%,空气中细菌成比为19.66%.51株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结论 该医院母婴病房内环境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医院感染致病菌分布较普遍,提示加强母婴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作者:李箭;武晓媛;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用于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与细菌计数法作平行比较,检测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前、后细菌的残留量.结果 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悬液浓度的降低,RLU值逐渐降低,两种细菌菌悬液检出菌数的对数值与RLU值的对数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将污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止血钳放于超声波清洗器中经水洗与清洗液清洗后,两种检测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清洗液清洗2min+水洗1min组的RLU和细菌菌数与单纯水洗3min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清洗条件下残留细菌数的RLU理论值与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值反映实际菌量.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测定医疗器械清洗前、后的细菌残留量.

    作者:邢书霞;马玲;王志;李新武;张流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监测与清洗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清洗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器械灭菌前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关系到医疗护理管理安全.

    作者:王素珍;王欣;陈文;苗新霞;申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过程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器为低温灭菌设备.环氧乙烷气体具有穿透性强,灭菌效果好的优点,是目前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其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我院使用的是3M公司生产的5XL环氧乙烷灭菌器,经过预热、预湿、抽真空时间:约1h 15min维持灭菌时间为37℃/3h~55℃/1h.

    作者:刘美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于血液透析机系统消毒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机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系统,观察其消毒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系统,规范消毒运行流程,采用细菌检验法观察该系统消毒效果.结果 经6个周期试验,对透析机零部件连续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12h,全部受试零件光泽度、颜色和柔软性均无变化,未发现腐蚀现象.病人使用后的透析机消毒前的废液排污管内采集的10份样液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运行清洗消毒的透析机管道,采集的10份样液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透析机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系统运行程序达到设计要求,消毒效果可靠.

    作者:胡兆燕;张意彬;葛斌;谢海明;林杨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石家庄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石家庄市学校、幼儿园食堂卫生状况,有效改善学生的就餐环境,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于2005年3~7月对石家庄市区中小学学校、幼儿园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常晖;安兰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乌兰察布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为掌握乌兰察布市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现状,提高托幼机构消毒管理水平,对辖区内26家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进行了监督监测.

    作者:王敏;张占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控制与医院建筑

    1 问题的提出1.1 SADS疫情的启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于2002年冬季在中国广东暴发流行,并扩散至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被扑灭.此次疫情波及中国国内很多省市,发病人数5000多人,死亡率高达6.55%;其中医务人员发病人数达到1000余人,感染率达到18.81%.

    作者:叶庆临;廖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采供血机构关键工作场所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臭氧消毒机对采供血机构关键工作场所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 流动献血车、献血屋等开放式场所用臭氧消毒器进行一次有效消毒,空气中含臭氧量分别为26mg/m3和14mg/m3,可维持Ⅲ类环境标准要求2h左右;储血室、成分分离室、成分制备室、细菌培养室、普通实验室等相对密闭的场所采用臭氧消毒机进行一次有效消毒,空气中含臭氧量15~28ms/m3.范围,可维持Ⅱ类环境标准要求4h以上.结论 对流动献采血车、献血屋、储血室等连续工作的关键场所空气消毒不宜采用臭氧消毒机臭氧消毒.

    作者:谭明科;卓敏;蒋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起铜绿假单孢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报告

    钢绿假单孢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引起的多种感染治疗很困难,因此要重视院内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2006年4月,许昌市某医院妇科手术病人连续出现术后伤口不愈合、跳线、组织液渗出,化脓等症状.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医院要求,对感染病人伤口分泌物、手术室器械、手术室使用的消毒剂、手术室空气,敷料等进行了病原微生物检验.

    作者:夏晖;贾永强;仝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医疗救援过程中的消毒与防护

    医疗救援中经常遇到转运传染病人和进入毒气泄漏现场抢救中毒人员或对受困人员实施救援的任务.救援传染病人实则是运送传染源,且正处于传染期,司机与医务人员处于高危暴露之中,必须注意转运过程中消毒防护问题.

    作者:江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91株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38.5%;革兰阳性菌33株,占36.2%;真菌23株,占25.3%.91株病原菌中,有59株来自内科,占64.8%;32株来自外科,占35.2%;神经内分泌科检出病原菌多,其中真菌占36.4%、葡萄球菌占18.29%、铜绿假单胞菌占9.1%.91株医院感染菌株中,呼吸道占64.8%、泌尿道26.4%、伤口分泌物5.5%.91株感染菌株中,多数细菌耐药率在50%以上,部分耐药率超过90%;真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43.5%,对伊曲康唑耐药率达到65.2%.结论 医院感染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真菌占第1位,多数菌株对抗生素耐药.

    作者:韩佳音;卢次勇;林立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临床分离细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测定

    目的 研究医院临床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醋酸氯己定的抗性力水平.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两种16株临床分离细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水平,并同相应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 大肠杆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1~2mg/L,标准菌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2mg/L;有3株大肠杆菌的MIC低于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0.98~1.95mg/L;标准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0.98mg/L;有2株临床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大肠杆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4~8mg/L,标准菌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2mg/L;大肠杆菌临床株的MBC均高于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15.6~125mg/L,标准菌株的MBC为62.5mg/L;有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MBC高于标准株.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多数比标准株强,只有个别菌株低于标准株.

    作者:陈越英;谈智;徐燕;吴晓松;孙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