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珍;王欣;陈文;苗新霞;申丽萍
目的 了解中药抗菌洗液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毒性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 用该中药抗菌洗液原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min,杀灭率均达到1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min,平均杀灭率为99.67%,作用5min,杀灭率达到100%.中药抗菌洗液原液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值为0,对豚鼠皮肤致敏率为0.结论 该中药抗菌洗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都有一定杀菌效果,对试验动物皮肤无刺激性和无致敏性.
作者:邓莲芬;苏伟东;卢桂宁;傅伟忠;朱群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掌握乌兰察布市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现状,提高托幼机构消毒管理水平,对辖区内26家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进行了监督监测.
作者:王敏;张占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三氯泡腾消毒片为白色片剂,主要成份是三氯异氰尿酸,有轻度刺激气味,有效氯含量为51.5%(W/W),易溶于水,无色透明中性溶液.为了解三氯泡腾消毒片对餐具消毒的效果,采用现场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作者:罗莹;马旭亮;毛晓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餐具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为保障工地就餐人员的饮食安全,掌握建筑工地食堂餐具消毒状况,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工地食堂卫生质量,我所对石嘴山市2002~2006年建筑工地食堂餐具消毒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金玉珍;杨尚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蜂胶与某些化学防腐剂的抑菌性能及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定量抑菌试验法,对蜂胶及三种化学防腐剂抑菌性能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黑曲霉菌的低抑制浓度依次为7.8、31.25和31.25g/L.苯甲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抑制浓度为62.5g/L,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黑曲霉菌的低抑制浓度达到125g/L以上.含10g/L的蜂胶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抑菌率可达99.92%;对大肠埃希菌作用20min,抑菌率仅为67.22%.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用20min,抑菌率均达不到50%.含量10g/L蜂胶经55℃存放14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无明显下降.结论 蜂胶对细菌繁殖体和霉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储存性能稳定;蜂胶抑菌性能明显优于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等防腐剂.
作者:高建新;卢兆芸;薛琳;龙慧;肖菊珍;倪贤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机构消毒的监测,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状况,提高消毒效果和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于2004~2006年对南召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环氧乙烷灭菌器为低温灭菌设备.环氧乙烷气体具有穿透性强,灭菌效果好的优点,是目前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其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我院使用的是3M公司生产的5XL环氧乙烷灭菌器,经过预热、预湿、抽真空时间:约1h 15min维持灭菌时间为37℃/3h~55℃/1h.
作者:刘美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院消毒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掌握我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005~2006年每月对我院各部门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1 方法对院内治疗室、换药室和处置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和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作者:卓志华;李勤;肖莎丽;邓成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督促医院搞好消毒灭菌工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于2005年对盐城市盐都区医疗机构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1 方法对全区68个医疗机构(其中区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8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15个、厂(校)医务室内31个),采用填写调查表,现场查看询问,分层随机采样的方法,对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医疗用品、消毒液、紫外线杀菌灯进行了监测.
作者:朱晓华;王荣堂;顾雪影;王有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铁路乘务员公寓公共用品的卫生消毒状况,提高铁路乘务人员公寓卫生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太原铁路局管辖14所公寓的公共用品消毒质量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公共用品144件,合格93件,合格率64.58%.茶具类卫生合格率为80.77%,卧具类卫生合格率仅为40.91%.部分茶具上和卧具上检出大肠杆菌.结论 该路局铁路乘务人员公寓公共用品卫生质量合格率较低,部分用具上检出大肠杆菌,应加强公寓内公共用品卫生管理.
作者:张文红;徐丽丽;曹宝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胃镜消毒状况,及时发现消毒中存在的问题,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2006年对我市医疗机构胃镜镜头和内腔面的消毒效果进行了对比监测和分析.
作者:王冬玲;李岩;甄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以便改进和提高.方法 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相关部门进行了监测.结果 经连续4年监测,东山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总合格率为57.77%.以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高,达到96.82%;室内空气合格率低,仅11.34%.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合格率为47.30%,物体表面和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均在70%以下.结论 该区连续4年消毒质量随呈上升趋势,但消毒与灭菌质量总体合格率偏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杜新宇;唐小宁;赵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纳米银水溶液分别对两种噬菌体和细菌杀灭效果,探讨噬菌体作为病毒指示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含100mg/L纳米银水溶液对大肠杆菌噬菌体MS<,2作用60min,平均灭活对数值均4.00.用1000mg/L纳米银水溶液对大肠杆菌噬菌体T<,4作用24h,平均灭活对数值均<2.00.用含10mg/L纳米银水溶液作用20min即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结论 纳米银水溶液可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噬菌体MS<,2和T<,4,此两种噬菌体对纳米银水溶液的抵抗力明显比两种细菌强.
作者:代小英;许欣;陈昭斌;张朝武;裴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臭氧消毒机对采供血机构关键工作场所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 流动献血车、献血屋等开放式场所用臭氧消毒器进行一次有效消毒,空气中含臭氧量分别为26mg/m3和14mg/m3,可维持Ⅲ类环境标准要求2h左右;储血室、成分分离室、成分制备室、细菌培养室、普通实验室等相对密闭的场所采用臭氧消毒机进行一次有效消毒,空气中含臭氧量15~28ms/m3.范围,可维持Ⅱ类环境标准要求4h以上.结论 对流动献采血车、献血屋、储血室等连续工作的关键场所空气消毒不宜采用臭氧消毒机臭氧消毒.
作者:谭明科;卓敏;蒋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时间与工作规律关系,预防和控制职业感染.方法 采用<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填写、调查和收集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锐器伤发生在上午11~12点时段占整个发生人数的30.88%;发生在下午14~15点时段占整个发生人数的11.76%.发生在医疗操作中的损伤人数占27.94%,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阶段的人数占55.88%,发生在处理废弃物阶段的人数占16.18%.发生锐器损伤的临床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等3组人员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锐器伤高峰时段均在工作量下降阶段,常见于操作后整理用物和处理废弃物阶段.
作者:章泽豹;蒋景华;陈文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绵阳市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现状和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和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 消毒药械和医疗用品的采购索证率为85.98%;消毒与灭菌质量定期自测率为14.02%;供应室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75.8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毁形率为71.96%,浸泡消毒率为66.82%,统一回收率为66.82%,当生活垃圾处理的占12.15%.各类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总体合格率为88.73%.结论 本市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制度基本健全,相关知识培训率比较低,消毒与灭菌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王海清;刘琼珍;田光群;彭树蓉;王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务人员手在临床操作中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搞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了解沧县医院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情况,及时发现洗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于2006年对沧县医院普通病房及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进行了监测.
作者:陆凤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加强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了解医院消毒状况,为今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全院2003~2006年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1 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等33个相关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各类医疗器械(包括高压灭菌器材和消毒剂浸泡器材)、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作者:曹菊梅;李海燕;黄巍;李万苏;王袖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中央空调在各个使用终端送风口和冷凝水污染情况,以便加强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收集冷凝水和棉拭采样方法,对处于病区及相关科室的送风口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检测80份样,检出真菌阳性45份,阳性率为56.25%;检出溶血性链球菌5份,阳性率为6.25%.处于病区的送风口和冷凝水检出真菌阳性率为61.76%,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为7.35%.结论 该医院病区中央空调污染严重,主要存在真菌污染.
作者:林荣;张承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