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发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特点和围产结局分析

陈先侠;孟祥莲;刘德红;王俊;王霞;程吉

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并发症, 围生儿结局
摘要:目的: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近两年产科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妊娠32周为界,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比较两组间期待治疗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晚发型组相比,早发型组孕妇并发症、异常围生儿、病死率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重,积极预防、早期诊治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对改善母婴预后意义重大.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阑尾脓肿腹腔镜治疗2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婴幼儿阑尾脓肿中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28例婴幼儿因阑尾脓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有1例中转进腹切除阑尾,1例仅行脓肿引流,无术后出血、粪瘘、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残余感染,均经抗感染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手术时间72(70±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8±3)d,随访时间3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婴幼儿阑尾脓肿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张振强;高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5例肺部结核球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肺部结核球的X线平片及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肺部结核球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5例经胸部DR X线正侧位片发现肺部球形病灶的患者,再行胸部CT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比分析.结果:肺结核球多见于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后基底段,X线平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部分伴有钙化、呈浅分叶状.CT扫描多为直径在3 cm以内的单发球形病灶,一般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或可见薄层包膜,结核球附近常伴有散在纤维增殖病灶.结论:胸部正侧位片是发现结核球的首选检查方法,应结合CT检查、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方能做明确诊断.

    作者:郭继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都是营利性的义齿公司,与其他临床医学类相关专业相比,在实习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该文通过对某校8年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习管理的经验的总结,对该专业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建议,为今后该专业学生进行实习管理提供借鉴.

    作者:宣汉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虚拟切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组织形态学实验教学负荷加大,而高质量组织教学切片严重不足,结合实践,探讨数字切片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应用的可行性.采取虚拟切片技术的方式,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作者:陈晓宇;贾雪梅;吴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使用PCA泵镇痛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PCA泵镇痛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某医院200例剖宫产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所给予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200例剖宫产产妇使用镇痛泵后通过及时的观察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预见性观察、合理的防治、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或避免剖宫产术后使用PCA泵镇痛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刘桃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焦虑因素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调查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及焦虑的相关因素,寻找能减轻其焦虑程度的应对措施,使家长能协助患儿配合治疗.方法:应用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焦虑量表对60例急诊手术的患儿家长进行术前术后测查.结果:急诊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术后(P<0.01);术前祖父母焦虑评分高于父母(P<0.01);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焦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术前主要因素是担心手术、麻醉及预后,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术后主要是医疗费用和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祖父母角色的特殊性,加强和重视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的术前心理疏导.

    作者:程亚艳;张文秀;苏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血培养122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173例患儿入院时行血培养并用MICROSCAN AUTO4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1173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22例,总阳性率为10.4%,其中革兰阳性菌112株,占总分离茵的91.8%,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占总分离菌的86.6%.革兰阴性菌10株,占8.2%.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为青霉素,依次为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等.革兰阴性菌对亚安培南、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多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头孢菌素酶.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新生儿败血症/菌血症常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NICU病原菌的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产生和播散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峰;李维春;张克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原则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康复护理1个月后康复情况.结果:经平均1个月的康复治疗,康复组ADL能力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提高,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作者:徐步;王自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减少其在诊疗过程中院感的发生.方法:针对口腔门诊发生院感的原因,采取了职业防护、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及院感专业知识培训,规范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等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口腔门诊各项消毒隔离指标均符合和达到卫生部有关院感管理质量标准.结论:加强口腔门诊院感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有效控制院感的发生.

    作者:李仕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5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12岁儿童是过敏紫癜的高发群体,男多于女,100%出现皮肤紫癜,其中80.4%为首发症状.结论: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皮肤型紫癜较为多见;其次为腹型,关节型、肾型过敏性紫癜虽然少见,但因缺乏皮肤紫癜易造成误诊,值得临床注意.

    作者:曹良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科护理投诉原因的调查分析与改进措施

    目的:了解、统计、分析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方法:统计某医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所有的儿科护理投诉资料,并归纳分析投诉原因.结果:针对院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对服务态度和业务技术能力的投诉占65%左右,其次为医疗收费和医院管理(约占30%);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低年资的护士及护师.结论:儿科年轻护士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强.

    作者:程中;熊鹰;汪昌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66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及概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医院近5年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计14600例(每一供血者为一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66例(占1.114%),其中输注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47%,输注全血为1.37%,输注机采血小板为1.11%,输注红细胞悬液为0.78%;16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反应占51.2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45.78%,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大范围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德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索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静脉血栓发生2例(3.33%),对照组9例(15.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程金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pH值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值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l,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值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 );24h食管pH值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作者:朱芳来;凌安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应用于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A组,n =20);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对照组(B组,n=20),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完全清醒时,术后1h、6h、12h、24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术后疼痛不适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B组,A组术后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改善术后的疼痛和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作者:陆文汉;华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某院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同期内胃癌根治术的21例常规输液组进行对比.结果:21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少数患者有不适,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及血红蛋白两种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较好地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精神状态.

    作者:贺学勤;洪永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职能发挥现状评估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成立后专科护士职能发挥情况.方法:成立伤口造口专科门诊,专科护士负责全院伤口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提供护理服务.结果:实施专科护理后,伤口造口护理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医护人员对伤口造口相关知识知晓率与门诊成立前后相比较,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与就诊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成立后,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水平得到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肯定.

    作者:黄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的疗效.方法:11例患者使用CAG方案:阿糖胞苷(Ara-C) 10mg·m-212h-1皮下注射,第1~14d;阿柔比星7mg·m-2d-1,静脉滴注,第1-8d,G-CSF200μg·m-2d-1,皮下注射,两个疗程后作评定.结果:11例患者中,CR6例,PR3例,NR2例,CR率为54.5%,有效率81.8%,全组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CAG方案治疗MDS疗效肯定,缓解率较高,可作为部分MDS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小兰;黄爱英;陈勇;孙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骨正位改良方法对胸骨骨折的诊断

    因胸骨正位片胸骨影与胸椎、纵隔影相重叠,为了使胸骨骨折显示更加清晰,该文通过对患者体位、曝光条件、曝光距离等方法加以改良,对28例胸骨正位进行拍摄,显示效果满意.

    作者:余德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合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合肥市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0年的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献血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计献血366540人次.其中,街头献血294896人次、单位预约献71644人次.献血人群中,单位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1.67%、38.33%;18~45岁人群献血人比例96.75%;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为57.00%.献血人群以单位职工和在校大学生为主;初次献血的人群仍然是构成献血人群的主体.结论:应当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工作,发展固定献血者,并向农村延伸是今后招募血源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魏家余;王震;尹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