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状况调查

张秀英;张洪

关键词:建筑工人, 工地食堂,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生命安全, 身体健康, 安全隐患, 集体性, 专项, 预防, 夏季, 食品, 建设, 检查, 季节
摘要: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消除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建筑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与市建设局联合于2007年6月10日开始对全市建筑工地食堂进行了为期20天的专项大检查.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伤口护理中手卫生的临床意义及其管理

    手卫生是指可清除或杀灭手表皮肤微生物的任何方法,包括洗手、杀菌洗手或外科手杀菌在内的通用术语[1].医护人员执行各项操作前后手卫生作为常规程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石嘴山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

    为掌握石嘴山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预防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2007年对我市学校的食堂进行了卫生现状调查.

    作者:王占霞;孟育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在医院感染中属于易感人群,所以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之一.为加强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现将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杨菊菁;张建中;沈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改进和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南阳市中心医院2007年上半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物体表面88.2%,医务人员手85.7%,软镜内腔冲洗液86.4%,室内空气87%,紫外线灯管强度93.8%;透析用水、透析液,使用中消毒液、灭菌剂、无菌器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医院Ⅱ类环境消毒与灭菌质量整体较好,但部分监测项目存在不合格现象,应对消毒方法进行改进.

    作者:牛桂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的临床应用,防止细菌污染.方法 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不同浓度醋酸氯己定湿化液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凉开水作平行比较.结果 含量为5000 mg/L和1000mg/L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湿化液,在24 h内无菌生长,48 h后带菌率9.62%,72h后带菌率为13.46%.用凉开水作为湿化液,12h后带菌率为30.76%,24 h后带菌率为53.84%.经分离鉴定,凉开水组检出大肠杆菌4例,微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微小单胞菌2例以及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氯己定溶液检出微球菌4例,大肠杆菌3例.结论 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有较好杀菌抑菌效果.

    作者:杨金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剂杀菌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观察.结果 用含1000 mg/L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液对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3 min和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3.91和4.62.用含500 mg/L和300 mg/L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液作5 min,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4.24和2.95.温度由10℃升到30℃均作用10 min,以含500 mg/L的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复方消毒液对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由3.95增加到6.06.消毒液pH值由9.56调整到13.55,作用10 min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由6.18下降为4.49.菌悬液内含50%小牛血清可使该消毒液杀菌效果下降.结论 对氯间二甲苯酚随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随溶液pH值升高,杀菌效果降低;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任哲;王长德;蒋莉;帖金凤;张文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驻马店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监测结果

    为了解驻马店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效果,进一步加强餐饮具消毒监督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护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2007年4~9月,对驻马店市驿城区和开发区餐饮单位餐饮具进行了抽样监测.

    作者:孙先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泰州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泰州市医疗机构排放污水消毒质量,以便加强管理.方法 用微生物检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随机抽样检验.结果 2004~2007年泰州市12所医疗机构排放污水在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波动在80%~97.7%.消毒后污水中总余氯大值为500 mg/L,远远超过了标准上限值(10 mg/L),其中总余氯量≥10mg/L的医疗机构占42.3%.不同医院污水性质有明显差别,pH值低为2.1,大为11;氨氮含量大64;色度大150;COD高1063 mg/L,合格率普遍较低.结论 泰州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质量合格率较低,理化指标不稳定,主要是加氯量没有严格控制.

    作者:刘波;李晨;杨华梅;杨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固定化硫酸多粘菌素体外抗微生物效果的研究

    目的 观察固定化硫酸多粘菌素体外抗微生物的效果.方法 用戊二醛固定法将硫酸多粘菌素固定在玻璃纤维滤纸上,采用改良振荡瓶法进行抗菌效果检测.结果 用pH 9~10碱性缓冲液稀释制备硫酸多粘菌素固定化玻璃纤维滤纸,染菌后在室温下24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抑菌率均达到99.99%.固定化多粘菌素含量为1 mg/ml玻璃纤维滤纸染菌后置室温下24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均达到99.99%;在多粘菌素浓度为5 mg/ml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抑菌率不达标;多粘菌素浓度达到2.5 mg/ml条件下,对f2噬菌体抑制率达到99.9%以上.固定化多粘菌素玻璃纤维滤纸经37℃储存3个月,对4种试验微生物抑制作用基本没有下降.结论 固定化硫酸多粘菌素玻璃纤维滤纸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储存性能稳定.

    作者:郝丽梅;段惠莉;吴金辉;祁建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张家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现状和应对能力,为提高体系应急处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抽取全市部分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访问调查.结果 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健全,重大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网络运转正常,一般疫情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大部分单位能识别常见病原体和致病物质,但不能很好识别病毒和不明原因疾病病原体,医疗单位对监测资料的汇总分析存在薄弱环节.结论 张家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初步建立,总体应对能力较强,但鼠疫、炭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职业中毒、化学物质泄露事件、核辐射生物恐怖事件独立应对处理能力不强,实验室检测综合能力还不高,需进一步提升.

    作者:朱容;陈新峰;赵根明;赵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免疫力低下人群医院感染的调查

    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的研究证明,很多危重病人、接受放疗、化疗、大剂量使用抗菌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老年病人,往往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极低,构成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其医院感染工作更应受到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免疫力低下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以便了解情况,采取措施.

    作者:齐亚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 从51369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真菌1435株,检出率为10.4%;分离真菌15种,白色念珠菌仍为主要菌种.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菌株,真菌对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王宇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危险因素

    口腔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属于重点部位,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就诊病人就医环境,也关系到有效预防和减少病原微生物流行传播疾病.口腔诊疗的特殊性,使得口腔科门诊的交叉感染的成因有别于综合性医院.现将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加强感染管理.

    作者:沈荃;姚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银离子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毒性试验观察

    目的 了解以银离子为主要杀菌成分的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安伞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以含银离子20 mg/L的该消毒剂作用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率均为100.00%,对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杀灭率为99.94%.用该消毒剂原液对志愿者手进行喷洒消毒作用5 min,对手上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2.38%.该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蓄积毒性试验为弱蓄积毒性;含银离子20 mg/L的该消毒剂对家兔的皮肤和阴道粘膜的刺激指数为0,属无刺激性.结论 银离子皮肤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属无毒类物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

    作者:王海清;肖辉;朱上翔;田光琼;岳蕴瑶;徐佳清;杨红;刘琼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与灭菌

    医院口腔科都要求建立器械清洗消毒室,使用后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在单独的房间进行,提高了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但由于口腔科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在同一室内进行,人流、物流出现交叉、逆行,清洗条件及设备较落后,布局流程、工作流程仍不太合理,无法进行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我们医院将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集中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对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常洪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疗废物管理环节的控制

    医疗废物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附带产品,因其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处理不当不仅可造成环境污染,也是医院感染潜在因素.金华市人民医院结合医院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经过近3年的具体实践,实施重点质量控制,使医疗废物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郑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威海市小型餐饮单位餐饮具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小型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及餐饮具消毒情况,确保广大消费者饮食卫生安全,我们于2006年对我市小型餐饮单位餐饮具的卫生状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作者:李闪霞;于建华;辛运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87例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在887例神经内科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率13.87%;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61.53%,其次为泌尿道,构成比9.79%.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占检出菌的56.33%.感染病例中,接受侵入性操作的病人占81.3%.结论 神经内科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我国医院感染平均发生率,应把神经内科作为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加以控制.

    作者:李宜;吴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克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疾病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监督管理,本单位每年都要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常规消毒效果监测.

    作者:马吾拉;帕丽丹;尼加提;王鲜芬;何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桃源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为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我们于2004~2006年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与调查.

    作者:罗敏;郭学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