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琦;王伟
医院品牌建设策略要与医院整体业务战略匹配,院长应深度参与品牌创立;品牌结构设计应适宜,品牌建设应体现核心价值;创建过程应规范细节,医院应建立评价体系等.
作者:李新民;杨平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雾化吸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本文对吸入装置的类型及吸入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目的是提高和普及呼吸系统痰病的新治疗方法.
作者:张春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对母儿的危害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5例延期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延期妊娠使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室息、手术产等发生率升高.结论:延期妊娠胎儿高危程度逐渐增加,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产科结局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玉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报道1例多发性硬化的护理,认为有效地预防复发,阻止病情进展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
作者:邓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及临床总结,针对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有效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龚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方法:对8倒SNL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儿童SNL临床表现均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中曾有4例误诊,误诊率50.0%,需与淋巴结结棱、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结论: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作者:王晓光;李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的医疗创伤与防范问题.探讨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分析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非常必要.
作者:陆锦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外科护理学>总论课教学效果.方法: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现能动性、以典型病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加强实践课教学、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和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探讨.结果:学生在各种考试、考棱中取得满意成绩.结论:采用上述方法不仅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胡大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荆缬沙坦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作者:严卫国;余梅玫;伍万仕;娄大庆;胡兴兵;江庆;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药物相互作用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常见原因,有些不恰当的药物联合会造成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在心血管系统药理教学中需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的讲解,以便学生记忆和更合理地用药,也适应临床广泛的联合用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秀琴;王嗣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在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对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实验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光倩;廖婉红;陈少芳;刘甘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盐酸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86例患者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46例和格列吡嗪组42例,疗程12周.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体重的变化,并观察有否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下降,两药降低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餐后2h血糖的疗效高于格列吡嗪(P<0.01),两药能明显降低HbA1C但瑞格列奈疗效优于格列吡嗪(P<0.05).结论: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下降,但瑞格列奈控制餐后高血糖和HbA1C明显优于格列吡嗪.
作者:汤广锋;徐雯;杨玉红;李昉;唐同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药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法:在<药事法规>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将药事法规相关的代表性案例应用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提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进了药事法规教学改革的发展.结论:在医药院校实行<药事法规>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是可借鉴的.
作者:刘春兰;韩瑞亭;宫莉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吸管的大小及废除刮宫对人工流产吸宫术的影响.方法:对1670例自愿在我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选择比传统法大一号的吸管,进行吸宫,吸净宫腔后,不再常规刮宫,将其作为实验组.而对1530例自愿在我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实施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龄、所用负压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孕妇的手术操作时间,人流并发症及病人的疼痛感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及人流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的疼痛感觉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选择比常规法大一号的吸管进行人工流产吸官术切实可行,且术后刮宫不必作为一种常规.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25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认为腹腔镜治疗具有无碍美观的手术切口及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也认为,做好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是关键.结论: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使用改变了护理的观念,减少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护理难度.
作者:吴克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的年龄、病因、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对73例胸腔积液病例特别是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病因、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年龄≤40岁青年组患者胸腔积液病因83.3%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占4.2%,年龄≥40岁中老年组患者胸腔积液36.7%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4.8%为恶性胸腔积液,其他病因占28.5%.结论:良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与年龄有关,中老年组需注意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以防误诊.
作者:董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介绍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并分析胸腺切除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7例临床资料.结果:细致负责的观察病情,尽早发现呼吸肌无力的的临床症状,从而及时的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和针对性的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并肌无力危象的护理重点是呼吸的护理,及时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抢救病人的关键,呼吸护理是保证病人康复的重要步骤.
作者:刘三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探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结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际,应在以下方面加快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制度,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农村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作者:高开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注意事项.方法:ABCDE复苏程序.结果:新生儿窒息的复苏过程是积极、迅速、分秒必争的过程.结论:凡出生时无呼吸、心率<100次,分、皮肤青紫、反射能力差的新生儿均需要进行复苏.
作者:赵荣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90年代WHO报道大概10%~20%的不育为免疫因素引起.该文收集了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对免疫性不育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作者:鲍鑫;王望九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