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晖
目的:探讨护理在血浆置换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1例重症风湿病进行血浆置换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6例出现不良反应处置后顺利完成置换,18/21 例好转出院.结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保障置换过程顺利,疗效满意.
作者:周家燕;陈凤芹;陈家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针对目前中等卫校学生的现状,就解决学生学习药物学难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韩芳;田贞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普米克令舒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除常规抗感染、激素、对症等常规治疗外,辅以普米克令舒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0例只采用常规治疗.临床观察气急缓解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
作者:胡壮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妇科生殖系统病原体的临床分布.方法:将3655份宫颈拭子、白带标本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在超高倍显微镜下找病原体.部分进行革兰染色检查.对各种病原体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病原体总阳性率31.8%,其中单纯感染占72.6%,混合感染占27.4%.结论:用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妇科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高,速度快,将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也有很大意义.
作者:孟祥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方法:筛选了61例患者,31例治疗组,患者每周5次,每次40分钟,连续30次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30例对照组.对两组三个月前后其骨痛及骨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组31例患者经过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 90.32%,3个月后骨密度平均增长 3.9%.结论:骨质疏松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磁场)可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疼痛,提高骨密度,无不良反应,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潘孝敏;王道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基础护理学>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为有效发挥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探讨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础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问题进行.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章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通过近5年来我校对乡村医生培训效果的观察,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开展乡村医生教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乡医教育的具体措施,认为以此能提高乡医的培训效果.
作者:马婷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加深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4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项主要CT表现为:①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骨质缺损后有一骨块并突入椎管(游离或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首肯诊断价值及鉴别意义.
作者:刘云蜂;龚邦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点、适应征及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采用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87例.结果:经平均 18.5个月随访80例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74例(92.5%),一般4例(5.0%),二期手术植骨2例.结论: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符合生物学原理;股骨干上、中、下段骨折均是一种适宜的内固定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付明;张继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症(s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后出现sPG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s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s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结论:sPGS 应采用非手术疗法,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谢钊;魏忠;戴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的卫生项目阶段综合考评方法.方法:以安徽省世界银行贷款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为研究对象,调研项目阶段综合考评实施方法及在各项目县实际应用状况.结果:各县项目实施成效被量化综合考评,并按照得分高低排出名次.结论:卫生项目阶段综合考评方法可供各地进行绩效评估参考.
作者:王万荣;陈叶纪;何晓琦;孙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的优势与不足,为电子病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各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充分利用其在数据管理和统计方面优势,完善其在法律上问题,加强实际应用的内部管理,电子病案一定能够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取得更广泛的应用.结论:电子病案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97例经临床或手术明确诊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97例患者中,轻型急性型胰腺炎(MAP)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4例,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85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腹腔穿刺证实.结论:CT是诊断和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
作者:夏菁;吕维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的术前急救护理措施,以便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迅速判断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静脉补液抗休克治疗,保持患者体温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185例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181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97.8%.结论:严重创伤病人的死亡率、伤残率较高,运用急救护理程序,抓住时机积极救治,为进一步专è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欧阳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在胃镜检查中正确执行知情权和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方法:对3113例胃镜检查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签字的做法.结果:3113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通过执行知情权后.争取积极态度总数 85.8%.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工作,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大交通事故批量伤员的有效救治和护理.方法:对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结果:所有伤者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良好的组织管理、医护人员过硬的急救技术以及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院内急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万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1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通过密切观察BP、阴道流血量等,给予相应的专科护理,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患者宫内积血被及时发现,给予有效抢救治疗,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康复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观察BP、阴道出血量等尤为重要.
作者:莫申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 HBV 感染慢性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66例 HBV 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外周血IL-18水平,其中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10例,急性乙型肝炎(AHB)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肝硬化16例,肝癌10例,并同期检测患者HBV,DNA.结果:HBV-DNA(-)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显著高于HBV-DNA(+)组(296.28±112.53pg/ml比204.02±103.58pg/ml,P<0.01);AHB较ASC减低(232.46±65.51pg/ml比247.17±89.66pg/ml,P>0.05),但CHB则显著低于ASC(145.26±56.03pg/ml,P<0.01),肝硬化和肝癌分别较 ASC 明显减低(125.55±64.32pg/ml,96.20±42.15pg/ml,P<0.01).结论:IL-18 可能在 HBV 感染慢性化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吴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45例病人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病人渗液较少.于术后9~14天愈合,B组病人渗液较多,于术后14~30天愈合.两组病人无1例出现院内感染.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早期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吴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相结合,对诊断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05例急性白血痛患者的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结果:形态学结合免疫学分型得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结论:免疫学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形态学的不足,在某些急性白血病的后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王品;张松涛;张守永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