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萍
<基础护理学>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为有效发挥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探讨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础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问题进行.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章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针对相应的适应症选择合理的药物.结果:抗病毒治疗在目前慢乙肝治疗中疗效为可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根据适应症,选择以α-干扰素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疗.
作者:徐祖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的术前急救护理措施,以便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迅速判断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静脉补液抗休克治疗,保持患者体温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185例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181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97.8%.结论:严重创伤病人的死亡率、伤残率较高,运用急救护理程序,抓住时机积极救治,为进一步专è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欧阳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例均系服用激素后出现了单侧或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造成了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快慢、严重程度与用药的时间及用药量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用药时间越长,用药量越大,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在使用激素时要警惕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旦发现股骨头坏死后,应该立即停用激素,少活动,避免加重,偶有少数病人可以自行停止进展.
作者:张大磊;任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呃逆症的针灸治疗经验.方法: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50例呃逆症运用针灸刺激腧穴的方法治疗.结果:一次性治愈35例,二次治愈10例,三次治愈5例.结论:针灸对于呃逆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朱微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超声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行超声检查.结果:晚期肿瘤一般均伴发淋巴结肿大,表现为淋巴结宽径增大,长宽比小于2,皮、髓质分界不清,回声均较低,周边浸润及挤压血管,CDFI可见淋巴结内血流丰富,淋巴结门小动脉内径增大并进入淋巴结内向结周放射.结论:对恶性淋巴结肿大的二维超声及CDFI特征及部位进行分析,有利于对原发病灶的可能部住进行判断.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罗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新型宫内节育器(IUD)元宫药铜环和传统的节育器 Tcu380IUD 母体系 MLcu IUD 的避孕效果和副反应.方法:1380 例自愿放置 IUD 的育龄妇女为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放置元宫药铜 Tcu380IUD MLcu IUD.结果:元宫药铜 IUD、Tcu380IUD 和 MLeuIUD 使用12月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48%、3.75%、0.85%.脱落率分别为 0.93%、2.92%、0.8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80%、6.25%、3.81%.续用率分别为 95.8%、87.08%、94.49%.结论:元宫药铜环是一种安全可靠对月经影响小的宫内节育器.
作者:姚明;陈小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疑难修复前先期进行正畸治疗为修复体提供条件的临床方法.方法:对15例前牙缺失不具备修复条件的患者先行正畸治疗调整间隙及咬<牙合>后再修复缺牙.结果:美观及功能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一些缺牙修复条件不足的患者采用先期正畸治疗而后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沈小波;冯兴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护生实习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将护生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6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学兴趣及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提高.结论: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
作者:曹教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责任制护理形式,班班有人负责,护士长每日护理查房就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对病人进行全面周到的护理.结果:病人度过危险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护士长护理查房讨论,避免了潜在的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杨孝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普外科、妇科联合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1例普外科、妇科腹腔镜联合手术,其中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治疗先天性无阴道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妇科手术1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疼痛轻微.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 70~512分钟、平均 199.1 分钟(其中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平均 296.3分钟);术中出血 5~800 毫升、平均 166.8毫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4~36 小时、平均24小时;术后住院日 2~15天.平均住院日7.6天.结论:普外科、妇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经济、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士堂;黄强;凌斌;宁忠良;王成;胡元国;邱陆军;孙芳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在胃镜检查中正确执行知情权和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方法:对3113例胃镜检查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签字的做法.结果:3113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通过执行知情权后.争取积极态度总数 85.8%.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工作,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45例病人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病人渗液较少.于术后9~14天愈合,B组病人渗液较多,于术后14~30天愈合.两组病人无1例出现院内感染.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早期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吴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通过近5年来我校对乡村医生培训效果的观察,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开展乡村医生教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乡医教育的具体措施,认为以此能提高乡医的培训效果.
作者:马婷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将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经10倍稀释,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 的鲎试剂检测其细菌内毒素.结果: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
作者:张静;邢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IA、PCEA)在外科手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布为PCEA组,PCIA组和对照组.PCEA和PCIA组给予相应的方法镇痛,对照组不给任何药物,观察术后6小时VAS评分,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PCIA组尿潴留的发生明显低于PCEA组(P<0.05),PCEA 的肠蠕动恢复快于PCIA(P<0.01),但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他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后6小时血清皮质醇量高于PCA镇痛组(P<0.01).结论:PCEA 和 PCIA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PCIA组尿潴留发生率低,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肠蠕动恢复较PCEA慢.
作者:刘平;范宇翔;章恒;蒋军;杨歆璐;马灵;李寅;张博;魏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压力源与应对措施、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作者:姚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熟练正确的护理对先天性喉喘鸣患儿顺利进行纤支镜检查术的重要性.方法:对23例先天性喉喘鸣患儿纤支镜检查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护理.23例纤支镜检查均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的配合和精心的护理对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发挥重要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
作者:尚启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的优势与不足,为电子病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各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充分利用其在数据管理和统计方面优势,完善其在法律上问题,加强实际应用的内部管理,电子病案一定能够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取得更广泛的应用.结论:电子病案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加强时无菌手术台上器械的无菌管理,探讨其有效时限.方法:通过对31例无菌手术所用的器械分别在术前20分钟、术中2小时、4小时、6小时的四个时段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器械在术前20分钟、术中2小时期间均为无菌生长,术中4小时有1件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术中6小时检测有5件标本培养阳性.术中2小时与术前20分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术中6小时与术中4小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626).结论:对无菌器械细菌监测表明,手术时间延长,无菌手术器械受污染的几率增大,细菌检出率增高.
作者:胡玉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