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磊;任霞
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的优势与不足,为电子病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各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充分利用其在数据管理和统计方面优势,完善其在法律上问题,加强实际应用的内部管理,电子病案一定能够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取得更广泛的应用.结论:电子病案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点、适应征及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采用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87例.结果:经平均 18.5个月随访80例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74例(92.5%),一般4例(5.0%),二期手术植骨2例.结论:限制接触型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符合生物学原理;股骨干上、中、下段骨折均是一种适宜的内固定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付明;张继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以中药疏肝和胃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集门诊54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疏肝和胃中药和西药治疗,观察治疗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88.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和胃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书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熟练正确的护理对先天性喉喘鸣患儿顺利进行纤支镜检查术的重要性.方法:对23例先天性喉喘鸣患儿纤支镜检查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护理.23例纤支镜检查均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的配合和精心的护理对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发挥重要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
作者:尚启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普外科、妇科联合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1例普外科、妇科腹腔镜联合手术,其中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治疗先天性无阴道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妇科手术1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疼痛轻微.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 70~512分钟、平均 199.1 分钟(其中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平均 296.3分钟);术中出血 5~800 毫升、平均 166.8毫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4~36 小时、平均24小时;术后住院日 2~15天.平均住院日7.6天.结论:普外科、妇科联合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经济、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士堂;黄强;凌斌;宁忠良;王成;胡元国;邱陆军;孙芳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在胃镜检查中正确执行知情权和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方法:对3113例胃镜检查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签字的做法.结果:3113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通过执行知情权后.争取积极态度总数 85.8%.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工作,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将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经10倍稀释,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 的鲎试剂检测其细菌内毒素.结果: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
作者:张静;邢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在血浆置换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1例重症风湿病进行血浆置换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6例出现不良反应处置后顺利完成置换,18/21 例好转出院.结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保障置换过程顺利,疗效满意.
作者:周家燕;陈凤芹;陈家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针对相应的适应症选择合理的药物.结果:抗病毒治疗在目前慢乙肝治疗中疗效为可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根据适应症,选择以α-干扰素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疗.
作者:徐祖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超声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行超声检查.结果:晚期肿瘤一般均伴发淋巴结肿大,表现为淋巴结宽径增大,长宽比小于2,皮、髓质分界不清,回声均较低,周边浸润及挤压血管,CDFI可见淋巴结内血流丰富,淋巴结门小动脉内径增大并进入淋巴结内向结周放射.结论:对恶性淋巴结肿大的二维超声及CDFI特征及部位进行分析,有利于对原发病灶的可能部住进行判断.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罗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和其性能的逐步提高,原来的显微镜人工分类逐步被取代,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也逐渐被忽略,有时因漏检而误诊,该文强调重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弥补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不足,使血常规检验更加完善.
作者:李立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的可行性和术式的选择.方法:53例55岁以上(女)、60岁以上(男)的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风险的防范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92.5%(49/53),空肠造瘘术7.5%(4/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4%(23/53),病死率7.5%(4/53).结论: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及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作者:刁宗盛;张继学;阎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责任制护理形式,班班有人负责,护士长每日护理查房就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对病人进行全面周到的护理.结果:病人度过危险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护士长护理查房讨论,避免了潜在的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杨孝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呃逆症的针灸治疗经验.方法: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50例呃逆症运用针灸刺激腧穴的方法治疗.结果:一次性治愈35例,二次治愈10例,三次治愈5例.结论:针灸对于呃逆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朱微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方法:筛选了61例患者,31例治疗组,患者每周5次,每次40分钟,连续30次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30例对照组.对两组三个月前后其骨痛及骨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组31例患者经过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 90.32%,3个月后骨密度平均增长 3.9%.结论:骨质疏松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磁场)可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疼痛,提高骨密度,无不良反应,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潘孝敏;王道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相结合,对诊断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05例急性白血痛患者的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结果:形态学结合免疫学分型得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结论:免疫学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形态学的不足,在某些急性白血病的后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王品;张松涛;张守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妇科生殖系统病原体的临床分布.方法:将3655份宫颈拭子、白带标本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在超高倍显微镜下找病原体.部分进行革兰染色检查.对各种病原体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病原体总阳性率31.8%,其中单纯感染占72.6%,混合感染占27.4%.结论:用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妇科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高,速度快,将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也有很大意义.
作者:孟祥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不同时期的宣教特点;方法:根据住院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同时期,通过健康宣教三步法进行健康宣教;结果:通过三步法能够增强宣教的效果;结论:健康宣教在病人住院的不同时期应具有其特异性.
作者:方燕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两种不同用法对实体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化疗后曾出现Ⅲ度及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使用 rhG-CSF以及在化疗后白细胞低于2×109/L时开始使用,直至白细胞升至 10×109/L.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和用量.结果:血常规检查示两组患者的骨髓功能均能在下一周期化疗前恢复正常,但B组所需 rhG-CSF 平均3.69支,较A组的6.17支明显减少(P<0.05).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当,但所需费用不同,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文杰;王勇;胡长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针对目前中等卫校学生的现状,就解决学生学习药物学难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韩芳;田贞尚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