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红;赵春兰;贾瑛
目的 研究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杀灭致病弧菌效果及其对海产养殖动物的毒性.方法 用试管稀释法测定聚六亚甲基胍对致病弧菌的低抑制浓度和低杀灭浓度,并在实验室观察该消毒剂对4种海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 聚六亚甲基胍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漂浮弧菌、哈维弧菌、鳗弧菌及沙蚕弧菌的低抑制浓度和低杀灭浓度分别为1.5和3.0 mg/L.聚六亚甲基胍对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和刺参48 h LC50值分别为25.87 mg/L、179.91 mg/L及6.67 mg/L;作用48 h杂色鲍无死亡.聚六亚甲基胍含量在125 mg/L范围内对日本对虾受精卵孵化率无影响,含量0.5 mg/L以内对无节幼体变态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聚六亚甲基胍对水生动物致病弧菌具有很强杀灭作用,对海产养殖动物的存活、生长和发育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玮;于锋;朱汉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病种复杂,致使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对较高.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还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从各环节预防和控制ICU患者医院感染十分必要.
作者:邵月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密云县各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的状况,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检方法对密云县各级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灭菌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 全县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合格率为94.1%.医院卫生院、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合格率依次分别为94.8%、95.1%、94.3%和89.9%.监测项目中的空气合格率低为85.8%,紫外线辐射强度合格率为87.0%,其他项目合格率均在90%以上.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尚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消毒工作的管理和监测.
作者:肖桂琴;王冬梅;杨育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口腔科使用的器械、材料和设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特殊性,对其消毒与灭菌亦体现出特殊要求.口腔器械的操作基本是在病人口腔内进行,常会被血液和唾液污染,除携带有大量细菌之外,还可能会有血液传播性肝炎、艾滋病病毒及其他病毒因子.为控制口腔操作中可造成的交叉感染,国内外医学界先后提出了在口腔医疗工作中,预防经牙科设备、器械、材料等引起的交叉感染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作者:龚彩霞;曾淑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迷迭香消毒片熏蒸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探索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进行了室内空气自然菌杀灭效果检测.结果 在约27 m3房间内用1片迷迭香片(5 g/片)置于电加热器上加热熏蒸.经迷迭香纯干粉片剂对网吧室内空气动态熏蒸1 h,空气中自然菌数由消毒前的1793 cfu/m3下降至656 cfu/m3,平均除菌率为63.41%;在1~10 h期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保持在656~477 cfu/m3 ,高除菌率为74.46%.经迷迭香混合型片剂对室内空气动态熏蒸1 h,空气自然菌数由消毒前的1876 cfu/m3降到638 cfu/m3 ,平均除菌率为65.99%;在1~10 h期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保持在638~394 cfu/m3 ,高除菌率为81.18%.结论 迷迭香片剂加热熏蒸对网吧室内空气中自然菌具有一定消毒效果,两种迷迭香片剂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别.
作者:杨谨;刘旭云;杨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铅是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毒性极高的环境毒物和神经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用于食品和生活饮用水的化学消毒剂中,对铅的含量严格要求,作为消毒剂报批必检项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了消毒剂中铅的含量测定采用餐具洗涤剂的国家标准方法即双硫腙比色法,该方法既繁琐又不能准确定量.
作者:刘文杰;王超;王国玲;贾崇奇;张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五种化学消毒剂在灭活病毒试验中选择中和剂的试验.方法 采用细胞感染法和噬斑计数法(Pfu)观察了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所用中和剂的效果.两种病毒灭活试验中均以噬斑数计算中和剂、中和产物、稀释液三组间误差率.结果 在流感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所有消毒剂试验组所得的误差率均小于15%;说明该方法选择的中和剂可用于该病毒灭活试验中残余物去除.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除邻苯二甲醛之外,另外4种消毒剂所得的三组间平均误差率均大于15%,说明该中和剂选择试验程序不适合所试验的消毒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试验.结论 在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培养细胞对中和剂及其产物较试验病毒更为敏感,该中和剂对MDCK影响较对VERO的影响小.本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鉴定试验.
作者:薄玉霞;Syed A. Sattar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纸塑袋包装物品用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及其对保存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菌检验和化学监测方法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后和保存期间无菌质量检测.结果 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的纸塑包装袋内指示卡和袋外指示色块变色全部合格.灭菌处理的纸塑包装物品保存9个月后,3M纸塑包装袋检出一次细菌阳性;芬兰WIPAK纸塑包装袋出现1次阳性.大可纸塑包装袋保存6~10个月后检出4次阳性.结论 环氧乙烷对纸塑包装物品可达到灭菌要求;但保存期限不同.
作者:张锋;张春玉;吴金京;宋瑾;王绍红;徐键;张秋妹;张剑英;惠新华;胡梅芳;周红;孙华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本中心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以便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采用连续常规监测和分析监测资料的方法,对连续5年医院感染情况作出评估.结果 5年来医院各项监测数据总体显示消毒合格率逐年增高,空气Ⅱ类环境合格率为65%~85%,Ⅲ类环境合格率为72%~95%;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82%~96%左右;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均为100%.各年度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波动在4.2%~6.1%.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手部消毒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陶怡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空气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无菌物品质量安全.医院供应室无菌区属于Ⅱ类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为合格标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供应室进行的空气细菌数监测结果明显超标,经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重新监测结果均合格.
作者:范红霞;刘莎;哈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现状,规范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工作,加强口腔科医源性感染控制.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本市辖区内部分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环境及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环境卫生学合格率三级医院口腔诊疗环境全部合格,个体诊所环境卫生合格率为72.00%.消毒级诊疗器械合格率95.56%,灭菌级诊疗器械合格率85.33%.使用后的牙钻手机检出HBsAg阳性率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83%和16.67%.结论 攀枝花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合格率较高,但灭菌合格率较低,提示存在疫源性感染的隐患.
作者:陈祖华;董朝琼;沈来红;唐刚;张顺瑶;吴万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为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测定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对氯间二甲苯酚2515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5.00;作用3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分别>5.00和>4.00.含对氯间二甲苯酚1258 mg/L的消毒液作用3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5.00.用含对氯间二甲苯酚2515 mg/L的消毒液涂擦消毒物体表面5 min,对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用该消毒液浸泡4种金属片72 h,对不锈钢片、碳钢片和铜片基本无腐蚀,对铝片有轻度腐蚀.结论 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杀灭作用较强,腐蚀性低.
作者:王晓蕾;刘华良;徐燕;谈智;陈越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对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的影响和环氧乙烷在滤器中的残留状况.方法 采用定期随机抽样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 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的输血过滤器中的残留环氧乙烷在灭菌后的6个月内呈缓慢解析状态,为非线性解析曲线.有56.82%的灭菌过滤器需放置6 ~12个月后残留环氧乙烷解析才能合格;有20.45%的灭菌过滤器需放置18个月后才能合格;剩下的有9.09%的灭菌过滤器即使长期放置,环氧乙烷残留量仍处于超标状态.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的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对环氧乙烷具有很强吸附性且不易解析,建议不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此类过滤器.
作者:谢如锋;李云;戴勇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戊二醛是目前我国纳入《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常用的高效化学灭菌剂,但如果操作使用不当会使其直接成为医院感染源.本研究对延安市的4所医院使用的不同品牌戊二醛灭菌剂进行了调查.
作者:郑雪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输血科卫生消毒质量,以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输血科内环境及医务人员手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输血科室内空气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4.74%,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83%,使用中消毒液全部合格,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83.33%.结论 该医院输血科内环境卫生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消毒质量合格率偏低.
作者:刘振红;文翠容;杨静;冯艳清;庄英杰;李可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广泛关注,口腔门诊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医院口腔门诊存在的感染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作者:李方兰;周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镇江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状况,以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镇江市部分医院内镜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抽样检测内镜及其相关用品297份,总合格率为47.81%,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较低,但上级医院好于下级医院.检测胃镜、肠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共37份内腔面,合格率为54.1%,其中胃镜细菌总数高达6000 cfu/件,肠镜细菌总数高达6300 cfu/件,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槽内壁、进水管口、出水管口内表面122份,合格率仅为36.1%,其中胃镜冲洗槽内壁高污染菌数为2100 cfu/cm2,进水管口内表面为3000 cfu/cm2;肠镜冲洗槽内壁为1800 cfu/cm2,有9份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镇江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比较低,市级医院好于县级以下医院;存在制度不健全,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进内镜消毒质量.
作者:姜洪方;刘玉红;徐薇;徐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种老年问题接踵而至,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老年公寓式的养老机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导致了各种养老机构中存在着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十分不利.为了解我市养老机构的卫生状况,于2006年10月重点对我市各类老年养老机构的消毒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析.
作者:吴岩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法规保障[1].医疗机构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这对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意义重大.由于内镜使用频繁、周转快,多年来内镜消毒清洗一直是医院的一大难题,因此内镜操作引起医源性感染也越来越多.
作者: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陶映;郭亚春;楼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碳酸盐透析液细菌污染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采样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透析液B液进行调查.结果 每年1~3月与11、12月抽检的B液合格率为77.78%;4~10月抽检的B液合格率为44.93%.经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后抽检的B液合格率提高到90.00%.结论 碳酸盐透析液在配制、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可能造成污染,并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规范碳酸盐透析液的制备中消毒卫生措施,严格消毒储存容器可有效控制污染.
作者:邵卫东;汪佶;潘亚萍;章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