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丁酸盐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陈晴晴;束军;谢庆书;沈继龙

关键词:二甲双胍丁酸盐, 肺腺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丁酸盐(MFB)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梯度浓度(0、0.5、1、2,、4、8 mmol/L)的MFB对离体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处理,在作用24、48 h后,用 MTT法检测MFB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干预24、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549细胞的凋亡率.用划痕实验分析 MFB对A549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表明,MFB对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大于对照组(P< 0.05),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 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小于对照组,高浓度用药组细胞迁移率小于低浓度用药组(P<0. 05),且药物作用48 h后细胞迁移率<24 h(P<0.05).结论 MFB在体外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其强度可能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网膜素-1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网膜素-1(Omentin-l)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结肠癌干细胞,分别采用克隆球形成实验、分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结肠癌干细胞.以结肠癌干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Omentin 1 组(1 μg/ml Omentin-1)、Omentin 2 组(2 μg/ml Omentin-1)、Omentin LY 组(1 μg/ml Omentin-1+ 50 μmol/L LY294002) 、 LY 组(50 μmol/L LY294002), 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分别检测Omentin-1干预细胞0、1、6、24、48 h后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Omentin 1组、 Omentin 2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分选培养结肠癌干细胞,CD133 +结肠癌干细胞含量达80.3%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4组吸光度(OD)值均下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P<0. 05);与Omentin 1组相比,Omentin 2组OD值更低,细胞凋亡率高(P<0. 05);分别与Omentin 1组和LY组相比, Omentin LY 组 OD 值低,凋亡率高(P<0. 05) ; Omentin-1 对结肠癌干细胞的作用随时间延长,OD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Omentin 1 组和 Omentin 2 组 pAkt/ Akt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其中Omentin 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entin-1可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与LY294002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通路有关.

    作者:万丽娟;张群慧;陈明卫;季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清adma变化及其对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及其对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116例SIVD患者分为SIVD无认知损害组(n=53)和SIVD轻度认知损害组(n=63).纳入58例认知功能正常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头颅MRI表现评定SIVD患者白质病变(WML)程度(Fazekas评分)和腔隙性脑梗死(LI)数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连线测试A(TMT-A)、波士顿命名测试(BNT)、画钟测试(CDT)、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等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MA水平;比较各组间ADMA水平、脑损伤程度,将ADMA等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SIVD患者Fazekas评分、LI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DMA浓度随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P<0.01);血清 ADMA 水平与 MMSE(rs=-0. 227,P<0.05)、BNT(rs=-0. 245,P< 0.05)、 CDT(rs=-0. 364,P< 0. 01)、HVLT(rs=-0. 285, P<0. 01)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与TMT-A(rs=0.293,P<0.01)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在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MA水平仍与 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β=-0.219, P< 0.05),当进一步校正WML分级后,ADMA水平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DMA在SIVD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血清ADMA水平或许可以早期识别SIVD及SIVD轻度认知损害患者.

    作者:倪明珠;余锋;刘文灿;褚忠海;王兆平;王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用3D-STI监测乳癌术后蒽环类药物致左室扭转运动及心肌应变的改变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乳癌术后患者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左室扭转运动及心肌应变的改变.方法 选择47例乳癌术后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累积剂量达0、120、240、360 m/m2 4个时点获取左室扭转及应变参数: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左心室扭矩(Tor)、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于评价左室运动功能早期改变的价值.选取22例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蒽环类化疗药物累积剂量达120 mg/m2时, Ptw、Tor明显低于0 mg/m2及对照组(P<0. 05).分析ROC曲线得出:Pt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5.8%,截断值为 11. 0°,此时判断发生心肌毒性的特异性为85. 1%,敏感性为 93. 6%;To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9. 6% ,截断值为1. 3°/ cm,此时判断发生心肌毒性的特异性为80. 0% ,敏感性为 89.4%.结论 Ptw、Tor可作为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室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参数,对指导临床及时调整用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胡莉莉;郑慧;许芳芳;周旺;陈娜;李朝密;杨筱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SLE-PA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对 SLE-PAH的认识.方法 对358例SLE患者进行心脏彩超肺动脉压力检测,将是否合并PAH及肺动脉压力进行分组、分级,比较各组间差异,详细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358例患者,无PAH的SLE患者 142 例(39. 7%),有 PAH 的 SLE 患者 216 例(60. 3%),无PAH组与有PAH组及轻度PAH组与中重度PAH组间在年龄、性别、病程、SLEDA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有 PAH组D-二聚体延长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无PAH组,中重度PAH组(n=65)出现心包炎、肺间质病、雷诺现象、高尿酸血症及APTT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PAH组(n=151)(P<0.05).其中死亡6例,均为重度PAH患者.③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延长(OR=1.975 , 95% CI:1.254 ~3. 109,P=0.003)及肾功能异常(OR=1.930, 95% CI: 1.038 ~3. 589,P=0. 038)是发生 PAH 的危险因素,心包炎(OR=2. 517,95% CI: 1. 228 ~ 4. 919, P=0. 007)、肺间质病变(OR=2.645,95% CI: 1.051 ~ 6. 652,P=0. 039)、高尿酸血症(OR=2. 136, 95% CI: 1. 056 ~ 4.322, P=0. 035)、APTT 延长(OR=2. 577,95% CI: 1. 250 ~ 5.313,P=0.010)可能是发展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SLE-PAH与狼疮的活动性无明显相关性.SLE合并心包炎、肺间质病变、高尿酸血症、D-二聚体及APTT延长应重视对肺动脉高压监测,D-二聚体延长及肾功能异常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扬帆;徐建华;王芬;徐胜前;史学功;刘爽;连莉;陈珊宇;邹延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低分子肝素改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LMWH)区域动脉灌注(LAI)后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仓鼠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区域动脉输注生理盐水组(LAI + saline组)、区域动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LAI + LMWH组)和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IV + LMWH组).每组予以高脂饲料(20%猪油+ 10%胆固醇+ 1%丙基硫氧嘧啶+ 1%胆酸钠+ 68. 9%普通饲料)喂养.4周造模成功后,按照Schimidt法,于造模后 30 min 时 LAI + LMWH 组注入 LMWH 20 IU/kg,IV+ LMWH组经静脉输注等量的LMWH,LAI + saline组采取与LAI + LMWH组相同的输注方式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造模前经外周静脉注入吖啶橙靶向白细胞荧光染料(2 ml/kg),注射完毕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活体动物胰腺微循环,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4 h及6 h 3个时间点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平均直径(MVD)、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CD)及微循环血流速度(MFV)、白细胞黏附水平.6 h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三酰甘油及血淀粉酶水平,然后处死动物获取胰腺组织,并观察病理学改变,记录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灌注LMWH4 h后的LAI + LMWH组与 IV + LMWH 组及 LAI + saline 组比较,LAI + LMWH 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FCD、MFV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白细胞黏附数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灌注 LMWH 6 h 后的 LAI + LMWH 组与 IV + LMWH 组及 LAI + saline组比较,LAI +LMWH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 FCD、MFV呈缓慢上升趋势(P<0. 05),白细胞黏附数呈缓慢下降趋势(P<0. 05),IV + LMWH组与LAI + salin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灌注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的胰腺病理学评分较灌注前均有明显改善,4 h时的LAI + LMWH 组改善显著,6 h时的LAI + LMWH组次之.结论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LMWH能明显改善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功能障碍和病情,对HLAP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吕贺贺;项和平;王伟;李贺;高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LR7激活上调细胞周期蛋白表达促进Hela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TLR7)信号通路激活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Gardiquimod经过不同的时间刺激Hela细胞,采用MTS比色法分析其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同一浓度的TLR7激动剂Gardiquimod经过不同的时间刺激Hela细胞后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 Western blot分析Gardiquimod经过不同的时间刺激Hela细胞后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Cyclin E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TLR7的激活促进Hela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Gardiquimod可时间依赖性增加细胞周期在S期的比例;Cyclin B1、Cyclin E的表达水平随着Gardiquimod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TLR7激动剂Gardiquimod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Cyclin E表达水平,进而促进Hela细胞增殖.

    作者:刘莉;李磊;顾亚男;周宏;罗欣;张胜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姜黄素联合干扰素-β/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的协同效应

    目的 研究姜黄素和干扰素-β/维甲酸(IFN-β/RA)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效应,探讨姜黄素和IFN-β/RA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 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加培养基)、姜黄素组(40 μmol/L)、 IFN-β/RA组(IFN-β 750 U/ml,RA 1.5 μmol/L)、姜黄素联合 IFN-β/RA 组(姜黄素 40 μmol/L, IFN-β 375 U/ml, RA 0. 75 μmol/L),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姜黄素和IFN-p/RA联合用药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强于单药(P<0. 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姜黄素联合 IFN-β/RA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葛素侠;任敏;查晓军;吴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2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孟鲁司特钠组(B组)53例、维生素D组(C组)55例和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组(D组)5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D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和维生素D滴剂.检测4组患儿治疗前、第3、7天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尿白三烯-E4(LTE4)、血清25羟化维生素D3 [25(OH)D3]水平;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D、B、C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均明显缩短,其中D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B组和C组明显缩短(P<0. 05).D组血清CysLTs水平和尿LTE4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能够缩短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沈杨;罗菲菲;王亚亭;胡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回顾性分析27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低位畸形171例,中高位畸形105例,139例患儿合并其他先天畸形,253例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成功随访210例,Kelly评分显示139例患儿术后肛门功能优,41例良,30例差.中高位畸形、合并其他畸形以及成形次数多是影响患儿术后肛门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高威;李静;刘翔;左伟;朱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8(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PC)、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QP8在 8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的石蜡包埋PC、Non-PC中的表达,并对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 Western blot方法各检测10例配对新鲜冻存PC、Non-PC中 AQP8的表达.结果 IHC显示AQP8主要表达于PC导管细胞的细胞质中,AQP8在P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 31%(69/87),而Non-PC组阳性表达率为18. 39%(16/87),两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QP8的表达与肿瘤瘤体直径(P<0. 001)、分化程度(P<0. 001)、淋巴结的转移(P<0.001)以及TNM分期(P<0. 001)有显著相关性.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显示 PC 组中 AQP8 mRNA 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配对的Non-P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0. 001).结论 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瘤体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AQP8的检测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作者:赵金钱;陈炯;方恒忠;杨旭东;朱兴兴;胡丕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NPC)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及 CLIA法对53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EB病毒5项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EB病毒5项抗体联合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五项抗体检测结果在 NPC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NPC EB病毒抗体谱阳性模式以EBV-IgA、EBNA-IgG、EBVCA-IgG、EA-IgG阳性数多,占总阳性率的 84. 4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VCA-IgG、EBVCA-IgM,EA-IgG阳性数相对较多,占总阳性率的54. 16%.EBNA-IgG和EBVCA-IgG诊断NPC的灵敏度均为100. 0% ,特异度分别为11. 3%和8. 5%.EBVCA-IgM对NPC的特异度高达95. 8% ,灵敏度低仅为1.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EBVCA-IgM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达到90. 0%以上,EA-IgG特异度和准确度达到 94. 5%和93. 1%,灵敏度为70.8%.阳性率比较可看出 NPC组中EBV-IgA、EA-IgG明显高于成人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中EB-VCA-IgM、EA-IgG明显高于儿童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NA-IgG、EBVCA-IgG在成人疾病中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儿童,EBVCA-IgM阳性率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有明显优势,高于成人疾病的诊断以及儿童其他疾病的诊断.

    作者:费秀云;徐元宏;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成年期SD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L-T4替代治疗的效果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对成年期 SD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30只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减组和L-T4治疗组.通过丙基硫氧嘧啶饮水法建立甲减模型,共6周.从第5周开始,L-T4治疗组大鼠给每日予L-T4腹腔注射(剂量按体质量6 μg/100 g计算);对照组及甲减组每日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结束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称重,之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三组大鼠甲状腺功能,同时使用透射电镜完成肾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造模前,三组大鼠体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结束后,对照组、甲减组和L-T4治疗组三组大鼠体质量较造模前各增加了 48. 14%、 22. 18% 、34. 90%.造模后三组间体质量比较显示:甲减组、 L-T4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与对照组相比,甲减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明显降低,促甲状腺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 ,L-T4治疗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结构完整,足突排列清晰,线粒体发达、内部嵴结构清晰;甲减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结构不规则,足细胞明显肿胀、融合,内部细胞器结构不清晰,线粒体明显空泡变性,内部嵴断裂消失,粗面内质网有脱颗粒现象,间质水肿;L-T4治疗组以上超微结构改变明显改善.结论 甲减可致成年期SD大鼠肾脏超微结构发生病理学损害,L-T4替代治疗有利于上述损伤的恢复.

    作者:刘翔;王芬;桂丽;朱德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人源化PD-L1单抗功能活性及其对人肺腺癌HCC827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索自行研制的全人源化PD-L1单抗的功能活性及其对人肺腺癌HCC827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阿特朱单抗及自研PD-L1单抗的纯度;以阿特朱单抗为阳性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该自研PD-L1单抗的结合活性和竞争性阻断活性;细胞阻断试验分别测定两抗体的细胞阻断活性;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人肺腺癌 HCC827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检测两抗体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效应.结果 SDS-PAGE鉴定出高纯度阿特朱单抗及自研PD-L1单抗;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自研PD-L1单抗、阿特朱单抗均可与人PD-L1结合并且阻断PD-L1与PD-1结合;自研PD-L1单抗及阿特朱单抗均可以阻断两细胞表面分子PD-L1与PD-1的结合,其EC50分别为0. 208 5,0. 154 8 μg/ml,在一定浓度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S结果显示人肺腺癌HCC827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比值一定时,自研PD-L1单抗与阿特朱单抗对人肺腺癌HCC827细胞都有强的毒性作用.结论 该自研全人源化PD-L1单抗有一定的功能活性,可通过阻断细胞表面的PD-L1与PD-1的结合而减弱T细胞受体信号,并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谢庆书;束军;陈晴晴;胡思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一致.于术前、术后1、3、7 d分别监测患者外周血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于术前1 d、术后7 d行神经心理学组合测试,根据Z值计算公式,计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清ALT、AST术后明显升高,实验组术后1、3、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opkins言语学习测试、循迹连线测试A、循迹连线测试B、词语延迟记忆术前与术后成绩差值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 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30%,对照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 POCD的发生.

    作者:高培;李元海;王义桥;郝利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I-RADS分级、超声弹性应变率及VTQ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

    目的 评估甲状腺超声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TI-RADS)分级、超声弹性应变率(SR)及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3种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28例,术前对所有甲状腺结节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TI-RADS分级;以同侧胸锁乳突肌为参照物测量甲状腺结节的SR值;进行 VTQ分析并记录甲状腺结节的剪切波速度.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ADS、SR值及VTQ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TI-RADS分级、SR值及VT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3、0. 87、 0.92.结论 VTQ技术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胡蕾;叶磊;隋秀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丁酸盐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丁酸盐(MFB)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梯度浓度(0、0.5、1、2,、4、8 mmol/L)的MFB对离体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处理,在作用24、48 h后,用 MTT法检测MFB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干预24、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549细胞的凋亡率.用划痕实验分析 MFB对A549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表明,MFB对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大于对照组(P< 0.05),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 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小于对照组,高浓度用药组细胞迁移率小于低浓度用药组(P<0. 05),且药物作用48 h后细胞迁移率<24 h(P<0.05).结论 MFB在体外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其强度可能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作者:陈晴晴;束军;谢庆书;沈继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呈正相关性

    目的 探讨海马CA1区条件性敲除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海马CA1区的WDR1条件性敲除小鼠[CA1-Cre; WDR1flox/flox(CKO)],结合做窝行为学手段、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观察分析CA1区WDR1在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中的作用.结果 ①脑片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WDR1在CKO小鼠中敲除成功;②做窝实验结果显示:WDR1 CKO小鼠做窝质量明显高于WDR1flox/flox小鼠(WT组);③培养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KO小鼠的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敲除 WDR1能够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树突棘,并提高小鼠做窝能力,提示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呈正相关.

    作者:王梅;王静;杨中州;高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AML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与TET2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白血病相关基因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4例AML初诊患者,对所有患者的54个白血病相关基因采用二代测序仪进行测序,选取突变率高的基因为研究指标,对比体外药敏试验中对于常见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差异,同时将体外耐药率与实际耐药率进行对比.结果 74例AML初诊患者中,突变率高的基因为TET2基因,其中11例检测到TET2基因突变,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于柔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其中 9例(81. 82%)对其耐药,在63例TET2突变阴性的患者中,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仅4例(6. 35%)对柔红霉素产生耐药;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的柔红霉素的耐药率与患者实际发生耐药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 TET2基因突变增加了 AML对于柔红霉素耐药的发生,其可能成为判断DA方案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柳;葛健;夏瑞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颈节段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目前脊髓损伤患者中以颈节段脊髓损伤为主.急救医学的发展使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率增加,但呼吸和运动功能恢复较差使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因此迫切需要的治疗方法旨在改善症状和恢复功能.目前治疗脊髓损伤方法包括增加机体再生能力、增强免疫调节因子、促进机体轴突再生及经椎管内移植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于体细胞重编程,具有多能性且可以克服其他细胞的缺点,如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本文将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颈部脊髓损伤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诊断、治疗价值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9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镜下诊断结果及疗效.92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青紫)和一般呼吸道表现(喘鸣、呛咳、鼻塞)多见,共67例(72. 82%),其次是撤机困难的患儿17例(18. 48%),其余8例(8. 7%)为非典型呼吸道症状(呕吐、声嘶).镜下诊断主要为呼吸系统解剖学异常,共72例(78. 26%),其中常见的为气管支气管软化、狭窄等,共36例(50%);其次为咽喉部先天性异常32例(44. 44%),鼻腔发育异常仅4例.1例气道异物,呼吸道外因素4例均系先天性心脏病致气道受压.76例可见单纯或合并炎症改变(82. 61%).有21例患儿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给予灌洗、异物钳夹等治疗,炎症吸收快,撤机时间缩短,撤机成功率提高.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作者:王玉;王亚亭;梁泽玉;梁磊;周登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