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徐州猫源弓形虫株基因型及其毒力研究

朱长东;程维晟;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弓形虫, 基因型, 毒力, GRA15, ROP16
摘要:目的 了解猫源弓形虫株基因型和毒力,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自江苏徐州诱捕采集40只流浪家猫,昆明小鼠腹腔接种分离弓形虫;采用PCR-RFLP法对10个基因分型位点(SAG1、SAG2、SAG3、BTUB、GRA6、c22-8、c29-2、L358、PK1及Apico)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相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水解后观察分析电泳图谱;将分离的虫株分别感染SPF级BALB/c小鼠和昆明鼠,观察其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分析毒力强弱.选取弓形虫的毒力相关效应分子ROP16和GRA15,PCR扩增出基因序列,比较其多态性.结果 共获得6株猫源弓形虫虫株,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两株为Chinese 1型(即ToxoDB#9型),4株为ToxoDB#205型;此6株弓形虫虫株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均有较强的毒性,两种小鼠分别在感染后5~7d和9~12d均100%死亡.毒力相关基因GRA15和ROP16的分析显示,Chinese 1型虫株为GRA15Ⅱ和ROP16 Ⅰ/Ⅲ型,ToxoDB#205型虫株为GRA15Ⅱ和ROP16Ⅱ型.结论 徐州地区猫源弓形虫虫株具有有限遗传多态性,且均为强毒的虫株.ToxoDB#205型虫株的主要毒力效应分子ROP16Ⅱ不同于Chinese 1型虫株,这一毒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其毒力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TPO、CD56和GPC-3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与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7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TPO、CD56和GPC-3蛋白的表达.结果 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TPO、CD56和GP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2%、8.8%、88.8%,7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3%、93.5%、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标记物中,以CD56诊断灵敏度高,达93.5%;以GPC-3诊断特异度高,达97.4%.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O、CD56和GPC-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TPO、CD56和GPC-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均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尤其是联合灵敏度高的CD56及特异度高的GPC-3,更能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席民;胡向阳;郑丽;汪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源免疫调节肽提高DDP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外实验中乳源免疫调节肽(PGPIPN)与抗癌药物顺铂(DDP)联合用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MTS检测DDP联合PGPIPN对原代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DDP联合PGPIPN对原代卵巢癌细胞凋亡率和周期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MTS实验表明PGPIPN联合DDP处理组对卵巢癌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用D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PGPIPN可以协同DDP促进人原代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并使得肿瘤细胞停滞于G0/G1期.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联合用药明显抑制细胞的运动能力,与单独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IPN可以提高DDP对原代卵巢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周娟;刘琛;顾芳;赵梦静;杨雪;王晶;秦宜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胸苷酸合成酶检测指导肺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胸苷酸合成酶(TS)检测指导肺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行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方案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ⅠB~Ⅲ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94例,经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为TS低表达患者;对照组72例,未行TS检测.两组均予以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中位无病生存期、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以及转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43.0个月,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4%、76.6%、61.7%,观察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为29.9个月,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5%、66.7%和52.5%,两组无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研究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优于观察组患者(67.7%vs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复发转移41例(43.6%),观察组中复发或转移43例(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T分期、N分期及病理分期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S表达状况与肺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化疗方案有效率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免疫组化法对肺腺癌患者术后大体标本行TS检测可筛选培美曲塞化疗的获益人群.

    作者:邓杰;解明然;郭明发;柳常青;孙翔翔;徐美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成年裸鼠与野生型小鼠皮肤形态结构及表皮干细胞标志物分布、表达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成年裸鼠与野生型小鼠皮肤形态结构及表皮干细胞标志物p63、角蛋白19和β1整合素的分布和表达量的差异,为后续的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客观的参照.方法 分别取8只成年裸鼠与野生型小鼠背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表皮、真皮和皮肤附属器的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63、角蛋白19和β1整合素在两种鼠皮肤的分布和表达量.结果 HE染色低倍镜下裸鼠表皮较野生型小鼠厚,高倍镜下裸鼠表皮由3~4层上皮细胞组成,而野生型小鼠表皮由1~2层上皮细胞组成.裸鼠表皮基底层细胞呈立方形或者矮柱形,细胞核深染,呈卵圆形,居中,野生型小鼠表皮基底层细胞呈立方形,细胞核圆形深染.裸鼠表皮有明显的颗粒层,而野生型小鼠表皮则无.裸鼠皮脂腺没有野生型小鼠皮脂腺发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63表达于裸鼠和野生型小鼠毛囊和表皮基底层细胞的胞核中,角蛋白19表达于裸鼠和野生型小鼠皮肤毛囊和基底层细胞中,β1整合素表达于裸鼠皮肤毛囊和表皮颗粒层细胞中及野生型小鼠毛囊中;裸鼠p63、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量少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年裸鼠与野生型小鼠皮肤形态结构及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分布和表达量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区别裸鼠与野生型小鼠皮肤的参考.

    作者:王鑫;陈晓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免疫学标记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各免疫学标记的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新诊断DLBCL病理组织标本78例,进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分为GCB亚型和non-GCB亚型.分析免疫学亚型和免疫学标记的预后意义.结果 78例DLBCL患者中GCB亚型组33例,non-GCB亚型组45例;生存分析显示GCB亚型组3年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优于non-GCB亚型组.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CL2表达、IPI评分是OS、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生存分析表明,non-GCB亚型中BCL2阳性组3年OS、PFS明显低于BCL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CB亚型中BCL2阳性组与阴性组3年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免疫学标记可以初步判断DL-BCL患者的预后,免疫学亚型结合BCL2表达对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克娟;杨明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on-rail图像引导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滑轨CT(CT-on-rail)和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两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并比较不同图像匹配方式对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对16例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每周行1次EPID和CT扫描并进行图像配准,得出X、Y、Z3个线性方向的误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种IGRT方法进行比较;滑轨CT组分别有灰度、轮廓和骨性标志模式,观察3种配准方式对摆位精度的影响.结果 CT和EPID配准的X、Y、Z三维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配准组中通过3种配准方法得出,X轴、Z轴图像匹配采用灰度模式比轮廓和骨性标志模式精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上灰度模式和轮廓模式精度高于骨性标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CT-on-rail系统进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比基于EPID系统进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精度高;在使用滑轨CT进行肺癌图像引导放疗时,建议首选灰度模式配准.

    作者:周梦熙;王凡;董东;陈香存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AIM2基因多态性遗传模式分析

    目的 探讨AIM2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模式与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团队前期通过外显子芯片研究表明AIM2(rs2276405)基因是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以此为基础,运用PLINK 1.07和SPSS 20.0软件对16 876例银屑病患者和22 92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表型数据和各表型的遗传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显示A为小等位基因,G为风险基因.遗传模式分析显示显性模式是AIM2基因多态性位点的佳遗传模式.与对照组比较,在显性遗传模式中PASI≤20(OR=0.83,P=1.10×10-7)的分布较PASI> 20(OR =0.91,P=3.62×10-)更显著,其次,家族史阴性(OR=0.82,P=6.85×10-8)较家族史阳性患者(OR=0.90,P=1.01×10-1)统计学差异更有显著性.各表型在病例与对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M2(rs2276405)与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在各亚型中显性遗传模式是寻常型银屑病的佳遗传模式,可能与家族史阴性的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关,并因此可能导致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的多样性.

    作者:李阁;陶露;徐钰;窦进法;王文俊;郑晓冬;王再兴;周文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ASQ技术评价慢乙肝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组织结构声学定量(ASQ)分析技术在慢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肝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62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应用ASQ软件分析图像,得出x2直方图;计算相关参数:红色曲线众数(Redmode)、红色曲线均值(Redave)、红色曲线标准差(Redsd)、蓝色曲线众数(Bluemode)、蓝色曲线均值(Blueave)、蓝色曲线标准差(Bluesd)及红蓝曲线下面积比(FDratio).对相关参数以肝纤维化分期S≥1、S≥2、S≥3为不同研究终点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并获得各期界值.结果 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红蓝曲线由锐利、平滑变得粗糙、增宽,蓝色曲线下面积逐渐增大.Redmode在除S1与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dave在除S2与S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dsd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emode在除正常对照组与S1组、S2与S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eave在除S1与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esd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Dratio在除正常对照组与S1组、S2与S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提示FDratio在肝纤维化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ASQ作为无创肝纤维化影像检测技术,与病理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慢乙肝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解欣欣;郑慧;万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部位及化学成分.方法 将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FT)、石油醚萃取物(FA)、乙酸乙酯萃取物(FB)、正丁醇萃取物(FC)以及水层萃余物(FD)作用于人肝癌HepG2、胃癌SGC-7901及肺癌A549细胞,检测各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并进一步对活性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活性数据分析表明FT、FA及FB均有抑制肿瘤活性,IC50值分别为56、28、47mg/L.从活性部位FA及FB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1)、3β-羟基8,24-羊毛甾二烯-21-醛(2)、桦褐孔菌醇(3)、白桦脂醇(4)、5α,8 α-表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醇(5)、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6)、豆甾-4-烯-3-酮(7)、Inonotsuoxides B(8)、Inonotsutriols A (9)、胡萝卜苷(10).结论 FA及FB是桦褐孔菌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其中6、7、10首次在桦褐孔菌中发现.

    作者:吴昆;程文明;李春如;吴泽华;张勋;陆维丽;李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翼状胬肉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比较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新生血管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探讨3者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标本38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标本47例和斜视患者球结膜标本3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翼状胬肉和32例正常人球结膜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达,比较MMP-9、TIMP-1及VEGF在3组中的表达差异,分析3者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性翼状胬肉和初发翼状胬肉标本均有MMP-9、TIMP-1和VEGF的表达,MMP-9、TIMP-1和VEGF在复发翼状胬肉和初发翼状胬肉中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经相关检验分析,在翼状胬肉中,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而TIMP-1与VEGF表达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MMP-9在翼状胬肉发生和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破坏细胞外基质的屏障和促进VEGF产生来调控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细胞外基质屏障的打破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病的基础.

    作者:李盈龙;马应;王李松;蒋正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与关节盘移位关系的研究

    对100例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测量关节的前、后和上间隙,并计算ln(P/A)值.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组的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都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前间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ln(P/A)值均小于对照组ln(P/A)值(P<0.05);不可复关节盘移位组的关节前、后和上间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ln(P/A)值与对照组ln(P/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的颞下颌关节CBCT扫描显示关节间隙改变,尚不能作为关节盘移位的确切诊断依据.

    作者:张俊超;刘一鹏;焦连龙;闫波;曹选平;耿玉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TLR4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研究高糖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Toll受体4(TLR4)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通过TLR4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 分离获取C57BL/6J及B10ScNNju(TLR4基因敲除小鼠)BMDM,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选取不同浓度的高糖及甘露醇,在不同时间点刺激BMDM;后将BMDM分为4组:正常糖浓度(LG)组、高糖刺激(HG)组、TLR4基因敲除(TLR4-/-)组、TLR4基因敲除BMDM高糖刺激(TLR4-/-+HG)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BMDM M1表型,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BMDM TLR4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共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NOS的mRNA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各组总蛋白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磷酸化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p-IRA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磷酸化(p)-IRF3、核因子κB(NF-κB) p65、NF-κB p-p65、iNOS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TNF-α、MCP-1、IL-1β的表达.结果 与LG组比较,高糖可使M1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加;TNF-α、MCP-1、IL-1β及iNOS的mRNA水平上调;TLR4、MyD88、Trif、p-IRAK-1、p-IRF3、IRF3、NF-κB p65、NF-κB p-p65、iNO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培养基中分泌的TNF-α、MCP-1、IL-1β水平升高.TLR4基因敲除可消除高糖导致的巨噬细胞激活效应.结论 高糖可诱导BMDM向M1型极化;TLR4基因敲除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向M1活化及炎症因子的产生.

    作者:张婷敏;邵云侠;徐兴欣;王坤;吴永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ANXA5单核苷酸多态性rs2306413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5(ANXA5)基因内含子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306413与中国汉族人群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URS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3例URSA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ANXA5基因内含子2区域的SNP位点rs2306413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分析.数据检验方法采用Pearson x2检验.结果 rs2306413的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rs2306413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携带GG纯合基因型的患者患URSA的风险增加(OR=3.039,95% CI:1.499 ~6.159).结论 ANXA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2306413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中URSA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刘云云;向卉芬;曹云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IRES-EGFP-GRK2-S670A突变质粒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GRK2-S670A突变体导入pIRES-EGFP真核表达载体,为寻找GRK2磷酸化GPCR的位点提供研究基础.利用PCR定点突变试剂盒,获得pGEM-T-GRK2-S670A,用Sal Ⅰ/Apa Ⅰ分别对pGEM-T-GRK2-S670A和EGFP-C3双酶切,构建EGFP-C3-GRK2-S670A,Sal Ⅰ/BamH Ⅰ双酶切EGFP-C3-GRK2-S670A和pIRES-EGFP,得到 pIRES-EGFP-GRK2-S670A.将构建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酶切鉴定显示pIRES-EGFP-GRK2-S670A质粒条带大小符合,测序结果正确,成功构建pIRES-EGFP-GRK2-S670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可见融合蛋白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马旸;韩陈陈;李亦凡;汪扬;魏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glipr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克隆表达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基因(glor1)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运用该抗体检测各肿瘤细胞系中GLIPR1的表达.方法 通过PCR技术以含glipr1基因的cDNA克隆质粒(pLX304-glipr1)为模板获得glipr1(M)片段,再将此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ET-15b上,并转人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进行表达;Ni柱纯化后的GLIPR1(M)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检测其特异性,并检测GLIPR1在A549、PC14、LNCaP、PC3及U87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15b-glipr1(M),并获得了纯化的GLIPR1(M)蛋白,成功制备了兔抗GLIPR1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可用于检测各细胞系中GLIPR1的表达,GLIPR1在U87中的表达高.结论 成功表达了GLIPR1(M)蛋白,并获得了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GLIPR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生秀梅;陈龙;王正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定坤丹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定坤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丙酸睾酮注射液联合绒促性腺素造模法建立PCOS模型,比较给药前后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水平、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子宫内膜同源框基因A10 (HOXA10)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定坤丹组卵巢内黄体数增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与雄激素(T)下降,卵泡刺激素(FSH)上升,卵巢VEGF表达下降,子宫HOXA10基因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坤丹对PCOS模型大鼠具有促排卵、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多囊卵巢模型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减少卵巢中VEGF表达、增加子宫HOXA10表达有关.

    作者:宋玉荣;王文艳;卫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中国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 使用ELISA法检测116例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体质指数(BMI)≥24 kg/m2]与149例非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BMI< 24 kg/m2)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及与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关系.结果 超重及肥胖组与对照组年龄、身高、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及肥胖组体重、右臂围、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及肥胖组的中心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肱动脉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心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r==0.914,P<0.001)、肱动脉舒张压(r=0.745,P<0.001)和肱动脉平均动脉压(r=0.823,P<0.001)呈正相关性;超重及肥胖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性(r=-0.375,P<0.001).结论 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超重青年大学生,并且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性,预示维生素D可能参与了肥胖及超重青年大学生血压升高的发生发展.

    作者:廖明媛;田建伟;王新宴;许波;余成;徐斌;张亚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徐州猫源弓形虫株基因型及其毒力研究

    目的 了解猫源弓形虫株基因型和毒力,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自江苏徐州诱捕采集40只流浪家猫,昆明小鼠腹腔接种分离弓形虫;采用PCR-RFLP法对10个基因分型位点(SAG1、SAG2、SAG3、BTUB、GRA6、c22-8、c29-2、L358、PK1及Apico)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相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水解后观察分析电泳图谱;将分离的虫株分别感染SPF级BALB/c小鼠和昆明鼠,观察其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分析毒力强弱.选取弓形虫的毒力相关效应分子ROP16和GRA15,PCR扩增出基因序列,比较其多态性.结果 共获得6株猫源弓形虫虫株,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两株为Chinese 1型(即ToxoDB#9型),4株为ToxoDB#205型;此6株弓形虫虫株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均有较强的毒性,两种小鼠分别在感染后5~7d和9~12d均100%死亡.毒力相关基因GRA15和ROP16的分析显示,Chinese 1型虫株为GRA15Ⅱ和ROP16 Ⅰ/Ⅲ型,ToxoDB#205型虫株为GRA15Ⅱ和ROP16Ⅱ型.结论 徐州地区猫源弓形虫虫株具有有限遗传多态性,且均为强毒的虫株.ToxoDB#205型虫株的主要毒力效应分子ROP16Ⅱ不同于Chinese 1型虫株,这一毒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其毒力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

    作者:朱长东;程维晟;罗庆礼;沈继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两种支架材料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高压氧修复海水浸泡兔桡骨骨缺损

    目的 探讨n-HA/明胶、3-TCP/明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高压氧修复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兔,在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mm的骨缺损区,双前肢人工海水浸泡3h,制作成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每组15只.伤口浸泡于人工海水3h,彻底清创后,对照组在骨缺损区单纯植入BMSCs,n-HA/明胶组植入n-HA/明胶/BMSCs,β-TCP/明胶组植入β-TCP/明胶/BMSCs.手术后立即进行高压氧疗,每天1次,连续14 d.于手术后第4、8、12周摄片后分批处死后取材,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 ①X线片检查:术后4周对照组、n-HA/明胶组、3-TCP/明胶组骨缺损区有薄云状骨痂阴影,阴影区域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对照组.术后8周,对照组少量骨痂形成;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新生骨痂大量形成.术后12周,对照组骨缺损未完成修复;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皮质连续性好,髓腔再通,基本完成修复;②骨痂灰度值测量:相同时间观察点,骨痂灰度值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对照组.术后第12周时,对照组、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骨痂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织学观察:术后第4周,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有新生骨小梁生成,骨小梁形成量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对照组,可见部分移植的支架材料残余;术后第8周,对照组未见板层骨形成,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有大量板层骨形成,术后第12周,对照组少量板层骨,n-HA/明胶组、β-TCP/明胶组大量板层骨形成,两组移植的支架材料均消失;④生物力学检测:术后12周各组大抗折力n-HA/明胶组>p-TCP/明胶组>对照组,n-HA/明胶组和β-TCP/明胶组抗折力接近于正常骨.结论 n-HA/明胶/BMSCs联合高压氧和p-TCP/明胶/BMSCs联合高压氧均能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n-HA/明胶/BMSCs效果优于p-TCP/明胶/BMSCs.

    作者:张淦;程迅生;陈聪聪;陈肖松;马武秀;王崎;符来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ERCC1蛋白表达在晚期胃癌含铂一线及替吉奥维持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在晚期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一线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化疗疗效和预后关系,观察低剂量替吉奥胶囊在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85例初治Ⅳ期胃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ERCC1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一线给予SOX方案化疗多6个周期,6个周期化疗后疾病无进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2)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n=28)在观察组基础上口服低剂量替吉奥胶囊80 mg/d,用药至患者无法耐受或者是疾病进展.结果 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1.76%.ERCC1蛋白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5.93%和63.79% (P <0.05).阳性组和阴性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分别为4.5、6.0个月(P<0.05);阳性组和阴性组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10.7、14.6个月(P<0.05).治疗组和观察组mTTP分别为8.3、6.0个月(P<0.05).治疗组和观察组mOS分别为15.8、14.4个月(P =0.063).治疗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大于观察组(P<0.05),大多为Ⅰ~Ⅱ度,Ⅲ~Ⅳ度少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晚期胃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水平能够预测一线SOX方案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低剂量替吉奥胶囊维持治疗能够延长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后肿瘤进展时间.

    作者:胡传朋;顾康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