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钱振珏;牛伶;鲍扬漪;刘柳;童斯浩;龚理;胡长路

关键词:MDA-MB-231, ABT-199, Bcl-2抑制剂, 放疗, 协同效应
摘要:目的 研究ABT-199 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MDA-MB-231细胞分成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及联合组(照射+ABT-199).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剂量单纯照射和ABT-199 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20%抑制浓度( IC20 );流式细胞术检测 ABT-199 对 MDA-MB-231 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 Caspase-3 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cl-xl的表达. 结果ABT-199对MDA-MB-23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随着ABT-199 浓度的升高, MDA-MB-231 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G0/G1 期阻滞. 联合组较照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6. 9% vs 84. 5%),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 05),Bcl-xl变化不明显,同时Bax水平和胞内Caspase-3活性增高(P<0. 05). 结论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增殖,诱导细胞发生G0/G1 期阻滞及凋亡. IC20浓度的ABT-199 可明显提高MDA-MB-231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HME、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 HME)、血管抑素( 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石蜡标本30 例中的HME、AS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 胃癌组织中HME和AS蛋白的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② HME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呈正相关性,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AS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血管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呈负相关性,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 ③ 胃癌组织中HME 与 AS 蛋白的阳性表达存在关联性. 结论HME、AS在胃癌组织中存在异常高表达且表达有关联性,两者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可能为胃癌的诊断、 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卢杰;石海;程芃;张楠楠;许建明;胡乃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肌营养不良蛋白及其衍生物的表达与定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肌营养不良蛋白( DG)及其衍生物α-DG、β-DG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 方法 构建pcDNA3. 1-DAG1-FLAG、pcDNA3. 1-DAG1α-FLAG 和 pcDNA3. 1-DAG1β-FLAG 3个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至HEK 293T细胞中;提取总蛋白, Western blot检测表达情况;分别转染至COS7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定位情况. 结果 成功构建了带有DAG1、DAG1α、DAG1β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且在HEK 293T细胞中都能有效表达,在COS7 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结论 DG 及其衍生物 α-DG、β-DG 在 HEK 293T、COS7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为进一步了解DAG1的功能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作者:钱成;王蓓华;徐雪琴;潘林鑫;李新颖;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能量CT虚拟平扫在泌尿系结石检出的应用价值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及复发率普遍较高. 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泌尿系结石的检测,明显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本文就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应用进展及其优势进行综述.

    作者:梁煜峰;李小虎;余永强;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参皂苷Rg3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g3 组,每组25 例. 放疗结束后,分离各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间接ELISA法检测IgG、IgM抗体水平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人参皂苷Rg3可促进鼻咽癌放疗患者淋巴细胞增殖,上调CD4 +、CD4 + /CD8 +、IgG、IgM、IL-2,下调CD8 +、IL-6,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结论 人参皂苷Rg3可显著增强鼻咽癌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提示人参皂苷Rg3可作为潜在免疫增强剂,拮抗鼻咽癌放疗所致的免疫抑制.

    作者:何斌;钱立庭;江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目的 研究ABT-199 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MDA-MB-231细胞分成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及联合组(照射+ABT-199).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剂量单纯照射和ABT-199 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20%抑制浓度( IC20 );流式细胞术检测 ABT-199 对 MDA-MB-231 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 Caspase-3 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cl-xl的表达. 结果ABT-199对MDA-MB-23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随着ABT-199 浓度的升高, MDA-MB-231 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G0/G1 期阻滞. 联合组较照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6. 9% vs 84. 5%),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 05),Bcl-xl变化不明显,同时Bax水平和胞内Caspase-3活性增高(P<0. 05). 结论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增殖,诱导细胞发生G0/G1 期阻滞及凋亡. IC20浓度的ABT-199 可明显提高MDA-MB-231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作者:钱振珏;牛伶;鲍扬漪;刘柳;童斯浩;龚理;胡长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 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pDC)的影响. 方法 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 8 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2、CD86、CXCR4和Bly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α( IFN-α)、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pSS患者唇腺pDC浸润. 结果 ① 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对照组下降,pDC表达CXCR4比例较对照组增加,血浆IL-6、TNF-α、IFN-α水平较对照组上升,25 例pSS患者唇腺中19例有pDC浸润;②TGP治疗后,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治疗前上升;pDC表达CXCR4、Blys比例较治疗前下降;TGP治疗后血沉下降;血浆 IL-6、TNF-α 水平治疗后下降. 结论 新发pSS患者较正常者外周血pDC比例降低,表达CXCR4增加,唇腺组织中有pDC浸润;TGP可能抑制pSS患者pDC活化.

    作者:李晓玲;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IL-12p4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2p40、IL-12p70在41 例CHL组织、92 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及20 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中的表达. 结果 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及92例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51. 22%、70. 73% 及 0. 00%、4. 35%,20 例 RLH 中未见 IL-12p40 及 IL-12p70 表达. IL-12p40、IL-12p70在CHL 中及各亚型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DLBCL及RLH(P<0. 05). IL-12p40及IL-12p7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B症状、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评分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IL-12p40与IL-12p70在CHL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 05). 结论 IL-12p40、IL-12p70在CHL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聪;刘芳;张聪;陈顺华;曹立宇;尹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71例胸腺癌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了解胸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对进行手术切除的71例胸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asaoka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Ⅱ期7例,Ⅲ期33例,Ⅳ期31例. 并总结本组病例的病理分型、Masaoka分期、治疗及预后. 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生存因素分析. 结果 71 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7. 2 个月,5年生存率为47. 9%,其中完整切除的25 例5 年生存率为68%,部分手术的46例5年生存率为36. 9%. 肿块直径大于或等于8的41例5年生存率为53. 6%,肿块大径小于8的30例5年生存率为40%. 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57. 1%、69. 7%、29. 0%. 不同病理学类型、鳞癌、腺癌、小细胞癌、腺鳞癌及类癌5 年生存率分别为55. 1%,14. 3%, 28. 6%,33. 3%,100%,手术方式、肿块大径、Masaoka分期及不同病理学类型对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治疗、术后放疗及分化程度对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方式、肿块大小、Masaoka分期及不同病理学类型是预后重要因素,手术方式和肿块大小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术后辅助放疗可能不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徐凌;艾星浩;顾康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连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连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黄连素 (0、10、20、40) g/ml处理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 MCF-7 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p-JAK2、p-STAT3、STAT3、 Bax、 Bcl-2、 Cleavage-PARP 和 Cleavage-Caspase3表达. 结果 黄连素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MCF-7细胞的增值抑制和凋亡,上调Bax、Cleavage-PARP和Cleav-age-Caspase3表达,下调 p-JAK2、p-STAT3 和 Bcl-2,对 JAK2和STAT3表达无明显影响. 但高表达p-STAT3的MCF-7细胞可以抑制黄连素的减少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结论 黄连素诱导MCF-7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

    作者:张亚军;钱立庭;陈昌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大孔径3T磁共振、低剂量对比剂行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可行性. 方法 MRA各血管段的病变程度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评估.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DSA)评估由1 名医师完成. 通过Kappa值判断两名医师评估MRA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用Spearman 相关系数( Rs)判断MRA和DSA显示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结果 两名医师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具有极佳的一致性. DSA与 MRA 图像评估结果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 05). 结论 在大孔径3 T磁共振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进行高分辨率的下肢动脉MRA成像.

    作者:李丹;邓克学;林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ELISPOT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以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蛋白原核表达、纯化体系为基础,建立稳定的ELISPOT方法;检测164份疑似结核患者标本的外周血ELISPOT,与临床诊断及T-SPOT·TB结果对比. 表达所得重组蛋白浓度和纯度如下:CFP10 为0. 5 mg/ml,84%;ESAT6为4 mg/ml,98%. ELISPOT方法佳实验条件为每孔细胞密度2 × 105/孔,CFP10、ESAT6蛋白抗原浓度分别为10 μg/孔,细胞孵育时间20 h. ELISPO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 50%、82. 35%,检测结果与 T-SPOT·TB 方法结果一致(χ2 =0. 57).

    作者:王晓玮;程筱雯;张焰;徐东芳;王东萍;韦薇;王庆;徐元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

    目的 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 AN)家系进行PAX 6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方法 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N家系,采集该家系患者、家族健康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扩增PAX 6 基因exon 4 ~exon 13共11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将纯化后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综合性序列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检测PAX 6基因的突变类型,并与80名随机抽取的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PAX 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结果 该家系患者PAX 6 基因exon 11存在一个杂合突变c. 949 C>T(P. R 317 X),导致第317位精氨酸的密码子CGA被终止密码子UGA替代,造成编码PAX 6蛋白的过早终止,而该家系其他健康成员及80名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组成员均未检测到该突变. 结论 PAX 6基因c. 949 C>T( P. R 317 X)突变导致PAX 6蛋白提前编码终止是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原因.

    作者:耿仁芳;郑洁;周青;汪渊;李寿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EB病毒( EBV) miRNA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EBV诱发鼻咽癌的分子机制,寻找鼻咽癌防治和诊断的生物分子标志物.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EBV miRNAs ebv-miR-BART4?和 ebv-miR-BART18-3p在3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组织和32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ebv-miR-BART4? 和 ebv-miR-BART18-3p的表达水平( Ct 值)在鼻咽癌组织中分别为(26. 97 ± 2. 67)和(27. 02 ± 2. 32),在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38. 49 ± 3. 05 )和( 39. 39 ± 2. 16 ) ,两种EBV miRNA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咽黏膜炎症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结论 EBV可能通过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高表达诱发鼻咽癌,它们是鼻咽癌诊断和防治的潜在生物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璐;王建红;黄辉;范才文;肖胜军;熊伟明;雷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比较 miRNA-140 和 MMP-3 在骨性关节炎( OA)组与非OA组关节滑液中的表达,探究miRNA-140 和MMP-3与OA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140、MMP-3在OA组(n=65)与非OA组(n=65)关节滑液中的表达水平,并运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分析miRNA-140与MMP-3的相关性. 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OA 组miRNA-140的表达显著低于非OA组(P<0. 05),MMP-3的表达明显高于非OA组( P<0. 05 ). OA组内各因子之间相关分析显示,miRNA-140 和 MMP-3 呈显著负相关性( r=-0. 693、-0. 720,P<0. 05). 结论 相对于非OA病变,OA组关节滑液中miRNA-140 低表达,MMP-3高表达,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性.

    作者:邹磊;周圆家;饶峰;王琰;丁浩;陈福宇;史晨辉;王维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状况研究

    目的 比较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情况的差别. 方法 对老年组(n=43)、非老年组(n=28)以及对照组(n=20)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获得客观睡眠数据. 将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实际睡眠时间( AST)、快眼动睡眠潜伏期( REML)、快眼动睡眠期( REM)、快眼动睡眠期比例( REM%)均出现降低;在非快眼动睡眠期( NREM)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非快眼动睡眠1期( N1 )时间及其所占比例( N1%)、非快眼动睡眠2 期( N2 )时间及其比例( N2%)、非快眼动期睡眠时间比例( NREM%)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 05). 老年组较对照组睡眠潜伏期(SL)延长,睡眠效率( SE)降低,N3、N3%、NREM降低,睡眠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指数( AHI )升高,睡眠平均和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降低. 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AST缩短, SL延长, REML缩短, NREM与N3 期下降,而NREM%升高;AHI偏高、睡眠平均和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健康对照均存在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的异常,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异常情况更为严重.

    作者:孔晓明;孙艳;张丽;谢成娟;张许来;洪青;张洪琴;胡英;朱德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

    将住院治疗的12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组(40 例)和有糖尿病组(80 例),观察糖尿病的凝血功能变化. 在80 例有糖尿病组中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替格瑞洛组(48 例)和氯吡格雷组(32 例),治疗5 d后检测血小板功能,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作用的情况.

    作者:潘彩虹;胡泽平;王邦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目的 探讨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79例癫痫儿童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 DSM-IV)标准编制的儿童ADHD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进行评估. 癫痫儿童与52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均完成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父母版问卷评定. 结果 ① 79 例癫痫儿童中30例共患ADHD,共患率为37. 97%. 癫痫共患ADHD组与非ADHD癫痫组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控制与否、家族史、脑外伤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癫痫的发作类型、是否药物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② 癫痫共患ADHD组在行为管理指数、元认知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ADHD癫痫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③ 癫痫共患ADHD组的发作类型、病程、癫痫发作控制与否、服药与否等临床特征与BRIEF显著相关( P<0. 05 ). 结论 癫痫共患ADHD组生态学执行功能全面受损,受损程度比非ADHD癫痫组更严重. 癫痫共患ADHD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受发作类型、癫痫发作控制与否、服药与否等的显著影响.

    作者:陈静;周农;刘天龙;顾安丽;陈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582 例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发生情况及其对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双胎妊娠并发 ICP 为 8. 53%,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 ICP 为16. 98%,发生重度ICP的比例分别为22. 73%、54. 55%.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ICP在围产期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转移酶、门冬氨酸转移酶、入院孕周、分娩孕周、剖宫产率、Apgar评分、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24 h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辅助生殖技术组双胎妊娠并发ICP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自然受孕组.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双胎妊娠并不增加ICP的发生率,围产期并发症无增加.

    作者:陶志云;陈先侠;张英;杨媛媛;魏兆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瘢痕早期妊娠107例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瘢痕早期妊娠( USEP)的疗效. 方法 收集107例USEP患者的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回顾分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子宫动脉栓塞( UAE)等方法对USEP的治疗作用. 结果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UAE等方法均安全有效,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未见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的生产次数( x=1. 20 ± 0. 47次)及治疗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 值( M=1 175 ng/ml)是采取 UAE治疗的有效决定因素;米非司酮、宫外孕Ⅱ号方及开腹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加子宫瘢痕修补手术等3种治疗方法与UAE术的疗效有效相关;UAE术可有效减少USEP治疗后出血量. 结论 USEP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 UAE术等方法,有生产史且 β-HCG值1 175 ng/ml 以上的 USEP 患者是行 UAE 术的指征;β-HCG值1 175 ng/ml以上的经产妇USEP患者采用UAE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宫外孕Ⅱ号方或开腹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加子宫瘢痕修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孝华;李莉;颜士杰;李绪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四肢瘢痕挛缩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四肢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后早期医疗干预及心理指导对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 方法 50例患者根据术后恢复期是否以随访的形式定期接受医疗干预情况分为目的组和对照组,使用SF-36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QOL变化,量化评分后分析其变化趋势. 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4个维度较术前有所提高;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躯体疼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后对比,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四肢瘢痕伴有功能障碍患者总体生理健康水平. 术后恢复期间相关因素对总体精神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增加术后随访次数,及时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及医学、心理辅导的方式改善,对患者术后QOL的进一步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李红红;曹东升;李小静;张志华;谢娟;鲍琼;陈增红;朱邦中;娄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