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含氯消毒剂作用于牛型分枝杆菌的扫描电镜观察

陈昭斌;王晓辉;张朝武;叶梅君;刘衡川

关键词:分枝杆菌, 形态学, 电镜, 三氯异氰尿酸, 有效氯
摘要:为了解含氯消毒剂对牛型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采用悬液杀菌试验与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结果,以含100mg/L有效氯消毒剂作用不同时间,牛型分枝杆菌表面形态的改变呈渐进过程,随时间的延长其表面形态的改变逐渐明显.作用40 min,部分菌体粘在一起,少数菌体出现皱褶,细胞壁出现断裂,杀灭率达到99.996%;作用120 min,菌体干瘪、破碎、细胞内容物漏出,杀灭率达到100%.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园儿童手细菌污染及其消毒效果监测

    为了解幼儿园儿童手及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情况及其消毒效果,对两所不同性质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幼儿园儿童手在每天入园前手上细菌总数平均超标率为43.20%,入园后细菌污染超标率平均为36.10%;经过流水肥皂洗手后细菌污染超标率平均为10.67%,消毒剂洗手后细菌污染超标率平均为5.48%.物体表面、水龙头细菌污染超标率平均为50.00%,桌面污染超标率平均为28.57%,书本污染超标率平均为33.33%.结果指出,幼儿园儿童手经普通水简单洗手对降低细菌污染作用不明显,流水肥皂洗手去污染效果比较好.

    作者:蔡旭玲;张冠群;黄锦谊;雷超慧;林裘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纳米二氧化钛与超声协同杀菌效果的研究

    为了观察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在超声反应器作用下的杀菌效果,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以纳米二氧化钛含量为1.0 mg/L、pH值为3.0、5.0、7.0溶液于功率50 W、25 kHz的超声波作用60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5.67%、94.27%与91.61%;作用75 min,对大肠杆菌杀灭率均达到100%.在相同功率条件下,单独超声波作用75 min,对3组pH值水中的大肠杆菌杀灭率分别为34.47%、29.87%与26.37%.结果指出,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与超声波有明显协同杀菌作用,pH值升高对超声波杀菌效果有轻微影响.

    作者:王君;张向东;韩建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臭氧对不同细菌杀灭效果比较

    为了观察臭氧对医院不同物品消毒效果,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了试验.结果,以含臭氧量0.92 mg/L气体,熏蒸作用10 min,对置于洁净台内的固体培养基表面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杀灭率分别为92.00%、95.00%、80.00%和94.00%;含臭氧量为8 mg/L熏蒸作用10 min,对上述各细菌杀灭率达到100%.含臭氧量为0.92 mg/L熏蒸作用20 min,对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3.45%、93.45%、90.00%和96.00%.含臭氧量为1.0 mg/L作用10min,对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杀灭率分别为80%、90%、70%和85%;含臭氧量达到8 mg/L,作用10 min,除白色念珠菌之外,对其他细菌杀灭率菌达到100%.结果指出,臭氧熏蒸对培养基表面上污染菌、水中细菌和空气中细菌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李洪敏;于莹;齐滨;谭宏;焦卫红;王丽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种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性能实验观察

    为了观察一种二元包装固体二氧化氯杀菌性能.在实验室进行了悬液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结果,含10.96.mg/L和27.40 mg/L二氧化氯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8%和99.99%;以21.92 mg/L和548 mg/L二氧化氯分别对悬液内和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 min,平均杀灭率达到99.99%和100%.该活化二氧化氯消毒剂以二元包装置56℃贮存14 d,二氧化氯含量未有明显下降.

    作者:章迎春;陆永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

    为了解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质量,确保灭菌效果,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对其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经监测6 480锅次,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合格率达到99.9%;温度监测合格率为99.8%;生物指示剂监测合格率100%.结论,该院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运行状况良好,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作者:闫翠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凡士林纱布灭菌方法研究进展

    凡士林纱布是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敷料之,由于凡士林的油脂特性,目前尚无理想的灭菌方法.采用何种灭菌方法为适宜方便,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卢礼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检测手指表面细菌总数比较

    对手上污染菌数的检测,<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的采样方法为按印法,<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是棉拭采样方法.为比较此两种采样方法对细菌的捕获率,进行了实验观察.

    作者:杨晨曦;刘灿征;李宗生;赵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蒸汽杀菌清洁机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试验观察

    GV-1.5型蒸汽杀菌清洁机是利用蒸汽热能杀菌的新型消毒器械.该机主要用于厨房和卫生间内各种用具的表面消毒.该机主要由电加热缸、蒸汽软管和手柄三部分组成,工作温度为143℃,工作压力可达400kPa,喷出的蒸汽温度为78℃.使用时启动机器,将喷头对准待消毒的部位,即有热蒸汽喷出.为了解其杀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

    作者:刘德丰;蒋云霞;朱军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慈溪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况调查

    为了解慈溪市托幼机构卫生状况,加强消毒管理,于2001年对慈溪市辖区100家私营、公立托幼机构肖毒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监测.

    作者:徐菊英;陈国华;陈立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为了解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采用平板暴露法及棉拭子法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品等,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种监测对象卫生合格率分别为空气合格率89.1%;物体表面97.2%;医务人员手98.2%;使用中消毒剂95.4%;医疗器械98.9%;人工肾透析液92.7%;压力蒸汽灭菌器99.2%;干热灭菌器98.1%;一次性医疗用品94.6%.结果显示,该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整体较好,但应加强重点区域及灭菌物品管理监测工作.

    作者:齐桂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碘消毒剂对空气熏蒸消毒效果的观察

    为了观察碘消毒剂熏蒸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在室温下,取含1 000 mg/L有效碘的水溶液(2000 ml/15 m3)加热熏蒸作用60 min以上,对悬挂于墙壁上滤纸片表面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达到99.999%以上;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90 min,杀灭率仅为39.56%.用同样剂量熏蒸处理,对手术室作用60 min,可使空气中自然菌下降率达70%以上,人在条件下使空气中菌数逐渐回升.该含碘溶液对小鼠经口毒性LDso>5 000 mg/kg(体重).结论,碘消毒剂溶液加热熏蒸消毒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口服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作者:黄大亮;王永明;杨永敏;刘美灵;高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输液反应原因调查

    为调查25例输液反应发生原因,控制输液反应发生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实验室方法对治疗室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输液器材的内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输液反应病例相对集中于老年病科和消化内科,占72%(18/25).治疗室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为33.3%(4/12),亦以老年病科和消化内科为严重.输液器材内毒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治疗室空气质量可能是导致此次输液反应增加的主要原因.

    作者:樊玲;汤辉;金艳玲;邓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次大批烧伤病人无菌物品的应急供应

    中心供应室在医院承担着医疗器械的回收、肖毒、清洗、包装、灭菌和发放等工作.质量保证和满足供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特别是在重危病人的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对某矿一次特大爆炸事故中受伤的23名病人进行救治,消毒供应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3例烧伤患者中大面积烧伤18例,大多为混合Ⅱ°烧伤,复合伤16例,行气管切开12例.抢救中急需供应大量的无菌敷料、器械、导管、各种清创、切开包和换药用具.中心供应室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采取应急措施,做到了保质保量,满足供应,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作者:王成玉;樊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为观察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杀菌效果,进行了模拟现场试验及现场试验.结果,该消毒机开机作用60 min,对气雾室空气中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可达99.91%;作用90 min,对60 m3大小的无人隔离室空气中的自然菌消肖亡率可达90.06%.结果提示,该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对室内空气中人工污染菌和自然菌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作者:黄新宇;许爽;姜晓春;李新宇;孙利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护人员洗手效果监测

    洗手是阻断经医护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简单、经济、也是有效的方法,但临床上洗手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为了解临床洗手实际情况,我们于2002年对医护人员手进行了采样监测.

    作者:潘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普通烧伤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

    烧伤病人机体失去皮肤、粘膜天然屏障,致使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创面及全身感染.消毒隔离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创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此,专门制定了一套普通烧伤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形成了消毒管理制度.

    作者:和法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院卫生消毒质量监测

    为了解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对医院常用消毒剂及物品和医护人员手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各监测对象的合格率分别为消毒剂为97.5%(306/314),物体表面为72.6%(122/168),医疗器械为87.2%(68/78),医务人员手为91.1%(82/90).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合格率分别为含氯消毒剂为92.16%,戊二醛、碘伏和过氧乙酸全部合格.结果指出,医院物品存在污染超标,以医疗器械明显.

    作者:崔裕敏;汪燕;武玉;楚蓓;段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不同剂型复方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观察

    为了解不同剂型含氯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在实验室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以含有效氯200 mg/L的片剂、1 000 mg/L的粉剂和2 500 mg/L的液体制剂,作用30 min,对悬液内和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均达到100%.以含有效氯1 500 mg/L的片剂和粉剂以及含2 000mg/L的液体剂型对悬液内和载体上HBsAg作用30 min,可使其抗原性全部转阴.含体积分数25%小牛血清对三种剂型的含氯复方消毒剂杀灭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效果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对片剂影更为明显.结论,三种剂型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以片剂好,但其受有机物影响明显.

    作者:尹湘毅;吴金京;丁艳;张国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几种消毒剂在鼠疫实验室的应用研究

    为筛选适合鼠疫实验室应用的化学消毒剂,采用载体和悬液定性试验对8种化学消毒剂,分别进行杀灭鼠疫杆菌效果测定,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所试验的各种消毒剂对载体上和悬液内鼠疫杆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用1 000 mg/L以下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可作为生物实验室防护服装消毒和污染器材的消毒.2 000 mg/L以上浓度可用于含菌平皿等污染物品消毒.所有消毒剂对动物脏器内鼠疫杆菌杀灭效果均不好.

    作者: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碘伏消毒液的毒性研究

    为了解碘伏消毒液安全性,对其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蓄积毒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皮肤粘膜刺激试验.结果,碘伏消毒液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so均>5 000 mg/kg(体重),小鼠蓄积毒性系数K>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对家兔皮肤、眼及大鼠阴道粘膜刺激指数均为0.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该消毒液为实际无毒物质,有弱蓄积性,无致突变作用,对皮肤、眼及阴道粘膜均无刺激性.

    作者:钱毅春;樊树理;尹幸念;乌尼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