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彧;范礼斌;刘晓颖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对照(C)组,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h),直至术毕前40 min,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 T4)、切皮时( T5)、探查时( T6)、拔管后即刻( T7)的脑双频指数( BIS)、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4 h内的镇静评分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T2时D组BIS值明显低于T1和C组(P<0.01);与C组比较,T2、T4~T7时D组MAP 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0.01); 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后1 h和4 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VAS评分明显低C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作者:王红仙;张野;李云;王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以数据分析软件拟合合肥地区孕中期母血清标志物中位数方程,并评价新方程的效果。方法取合肥地区33638例孕妇的产前筛查数据,以SPSS 17.0拟合新中位数方程,比较新中位数与2T-Risk软件内嵌中位数,计算风险结果,比较筛查效率。结果新中位数方程与内嵌中位数有差异,更换中位数后,筛查效率提高。结论用数据分析软件拟合本实验室中位数方程可以提高筛查效率,此中位数方程对合肥地区产前筛查有指导意义。
作者:许晓红;刘辉;黄大雁;李子贤;邓松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和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病史在5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西格列汀( A)组、二甲双胍( B)组、二甲双胍+西格列汀( C)组。服药前和服药后12周分别检测患者体重、身高、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其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淤各组用药前比较,FBG、HbA1c、BMI、TG、TCH、LDL-C、SBP、DBP 均下降(P<0.05)。 C组HOMA-IR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用药后,A 组与 C 组及 B 组与 C 组FBG、HbA1c、TG、TCH、LDL-C、SBP、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组HOMA-I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控制血压、减轻胰岛素抵抗均有作用。二者联合用药后其降糖、调脂、降压、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较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作者:吕珊珊;潘天荣;钟兴;杜益君;王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临床特征,并比较不同年龄段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2例PTE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24例和非老年组(<60岁)18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物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TE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依次是高血压病、长期卧床或制动、近期手术、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史,常见症状、体征分别为胸闷、呼吸急促。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胸痛、咯血及典型三联征比例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TE患者常累及血管为左下叶肺动脉、右下叶肺动脉,老年组与非老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PTE患者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易漏诊、误诊;非老年患者因缺乏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临床首诊易忽视,临床诊断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云峰;赵卉;刘红艳;杨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构建针对视神经病变诱导基因( OPTN)的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 HEK293FT 细胞,实现对OPTN基因表达的抑制,为进一步研究OPTN蛋白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Origene中OPTN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能转录 shRNA 的双链 DNA 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RFP-C-RS中,构建重组载体 pRFP-C-RS-shOPTN。经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F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hRNA转染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OPTN蛋白表达,检测其干扰效率;沙门菌感染实验检测沙门菌在细胞内的增殖,进一步检测OPTN蛋白干扰后对OPTN蛋白作为自噬受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 OPTN 基因的 shRNA 表达载体,转入HEK293FT 细胞72 h 之后,pRFP-C-RS-shOPTN 表达增强, OPTN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内的沙门菌感染实验证明OPTN蛋白可以显著抑制沙门菌的增殖。结论靶向OPTN基因的特异性shRNA转染HEK293FT细胞后可抑制OPTN蛋白表达效率达80%以上,可用于OPTN调控自噬的进一步研究,同时自噬调节蛋白OPTN可以显著抑制沙门菌在细胞内的增殖。
作者:顾彧;范礼斌;刘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模型大鼠调节性T细胞( Treg)、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烟熏加脂多糖( LPS)气管滴入方法建立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第28天,采用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β、IL-10、IL-17、IL-35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FoxP3、IL-17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泡腔及肺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结构破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参数0.3 s用力呼气容积( FEV0.3)、用力肺活量(FVC)、FEV0.3/FVC值降低(P<0.01,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17、肺组织IL-17表达升高,血清IL-10、IL-35、肺组织FoxP3、外周血CD4+CD25+ Treg表达降低(P <0.01,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肺功能参数FEV0.3、FEV0.3/FVC、大呼气流量( PEF)分别与IL-1β、IL-17呈负相关,与IL-35、FoxP3及CD4+CD25+Treg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COPD 存在高炎症反应, CD4+CD25+Treg、Th17表达失衡,调节功能降低,导致炎症反应升高。
作者:王成阳;刘向国;彭青和;王传博;李达;季乔雪;李泽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参数在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29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正常人设为对照组,60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均分为中重度组及轻度组,3组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检查,采集肝内血流循环动态数据,获得时间-强度曲线( TIC曲线),得到以下定量参数:肝静脉减震指数( DI )、门静脉流速( PVV )、造影剂肝动脉到达时间( 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 PVAT )及肝静脉到达时间( HVAT),进而计算造影剂肝动脉门静脉间隔时间( PV-HA,即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减去到达肝动脉时间)及肝静脉门静脉间隔时间( PV-HV,即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减去到达肝静脉时间)。结果 PV-HV、PV-HA、PVV、DI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72.63、14.97、6.71、13.74, P <0.01)。中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V-HV、PV-HA、PVV、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组比较,PV-HV、PV-HA、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P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V-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V-HV、DI及P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诊断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具有重要价值,有望成为其无创诊断的新方法。
作者:崔亚云;王玲;张超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碎裂QRS波( fQRS)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fQRS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fQRS组(P<0.01),随着hs-CRP水平升高,fQRS导联数明显增多(P<0.01),对fQRS与各参数行多元 Logistic 分析, hs-CRP 的 OR 值(95%可信区间)为1.507(1.172~1.936)(P<0.01)。 fQRS与hs-CRP水平有独立相关性,fQRS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水平炎症反应的终点效应,代表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作者:宋璐璐;马兰;时志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核黄素联合紫外光进行血小板病毒灭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观察灭活后血小板体外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将人巨细胞病毒标准株( HCMV AD169)注入核黄素溶液,混匀后加入到单采血小板中,以一定辐照剂量的紫外光照射,检测照射前后病毒滴度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体外血小板部分参数的变化。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新鲜单采血小板,同步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血小板体外各参数。以植物凝集素( PHA)同步刺激两组血小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实验组经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辐照剂量为1500 mJ/cm2的紫外光(250<λ<350 nm)照射10 min 可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对照组细胞因子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实验组第3天和第5天的细胞因子含量相对于保存前(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悬液经过PHA同步刺激后: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加( P <0.05);而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抑制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而单采血小板体外诸参数和阴性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钟涛;沈继龙;许伟;张循善;卞茂红;杨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 CSEA)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麻醉效果、麻醉操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肥胖产妇80例[体重指数( BMI )≥30], ASA 分级玉或域级,随机均分为两组, A组: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液为0.5%盐酸罗哌卡因2.4 ml。 B组:坐位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液同A组。记录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脊麻后头痛以及术后脊神经刺激)。结果 B组麻醉效果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A组( P<0.05)。结论两种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具有相同的麻醉效果,但坐位腰硬联合麻醉比侧卧位更易于穿刺操作,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张庆梅;夏晓琼;查显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及其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的预防作用。方法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MSCs,收集MSCs及其上清液。将健康雄性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造模。造模后行MSCs及其上清液干预。造模前1 d、造模后7、14、21、28 d测量大鼠体重和后足爪体积,同时观察大鼠生存状况。干预后第28天,行四肢关节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 MSCs干预组和上清液干预组大鼠,原发性炎症和继发病变均不明显,关节X线片和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体重和足爪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s及其上清液可有效干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AA的进展。
作者:许键炜;何志旭;申长清;赵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对Toll样受体2和4(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及其在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效应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以1000 IU/ml IFN-α和5 mg/L LPS单独及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作用前后细胞表面TLR2、TLR4和 IFN-α JAK-STAT 途径分子 STAT1、STAT2、IRF9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IFN-α诱导的 MyD88、MxA、2忆-5忆寡腺苷合成酶(2忆-5忆OAS)、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 PKR)抗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IFN-α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 TLR2、TLR4和STAT1、STAT2、IRF9信号分子及MyD88、抗黏病毒A蛋白( MxA)、2忆-5忆寡腺苷合成酶(2忆-5忆OAS)、PKR抗病毒蛋白的表达上升,而单独LPS处理细胞24 h后,除TLR2、TLR4 mRNA显著升高外( P<0.05),其他分子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联合处理组较IFN-α处理组除MyD88和MxA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其他分子的表达均显著升高( 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IFN-α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STAT1、STAT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MyD88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LPS可能通过上调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达而发挥增强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参与IFN-α抗病毒效应。
作者:王爱华;管世鹤;杨凯;潘颖;孙蓓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海马munc-18表达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恢复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5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甲减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多奈哌齐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 PTU)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共6周。第5周起,在继续甲减造模的前提下,甲状腺素治疗组每日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6μg/100 g体重( BW)腹腔注射,多奈哌齐治疗组每日在饮用水中加入0.005%( w/v)多奈哌齐,联合治疗组每日给予L-T46μg/100 g BW腹腔注射以及在饮用水中加入0.005%( w/v)多奈哌齐,对照组每日给与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unc-18在大鼠海马各层的表达与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中大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减低(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 P <0.01), munc-18在 CA3区起始层( SO )、放射层( SR)、DG区分子层( ML)、DG区多形层( PL)表达明显减少(P<0.01),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素治疗组及多奈哌齐治疗组中乙酰胆碱表达恢复,但munc-18表达仍然低下( P<0.05);联合治疗组中乙酰胆碱含量及munc-18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可以改善成年期甲减造成的海马内突触蛋白损伤。
作者:王囡;王芬;蔡瑶俊;朱德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型全反式维甲酸( ATRA)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 ATPR )的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的ATPR、ATRA的浓度,分别计算100、250、500、1000 mg/L ATPR在空肠及ATPR、ATRA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有效渗透系数( Pef )。结果随着ATPR浓度的增加,其Ka、Pef值分别为(6.77依1.84)×10-3、(14.85依3.46)×10-3、(12.48依3.15)×10-3、(3.03依0.73)×10-3/s 和(0.61依0.17)×10-3、(1.41依0.25)×10-3、(1.23依0.30)×10-3、(0.29依0.07)×10-3 cm/s,均先增加后减小,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灌流液在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 和Pef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与ATRA在4个肠段的Ka 和Pe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TPR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且在全肠段内无特定吸收窗。
作者:詹侠;陈飞虎;汤继辉;徐亚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钠通道亚型Nav1.3的表达与炎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诱导大鼠牙髓炎后,在伤后1、3、5d处死。取正常大鼠及牙髓炎大鼠牙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av1.3在牙髓炎牙髓组织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大鼠牙髓组织相比,诱导牙髓炎后的大鼠牙髓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中Nav1.3表达显著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实验1、3、5d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631依0.0609、0.3628依0.0610、0.5249依0.1815、0.6354依0.216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实验1、3、5 d组的Nav1.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20依0.041、0.551依0.038、0.983依0.027、1.142依0.01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牙髓炎所致的炎性疼痛可导致Nav1.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炎性疼痛发生时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作者:朱凌;胡媛平;许乐;阳宏林;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30例(30只眼)均系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患者,经结膜无缝合23G玻璃体切除术(23GTSV)灌注系统的支持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视力预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在行超声乳化时,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改行小切口手术。3例患者术后低眼压,其中1例发现是脉络膜脱离所致,另外2例考虑有切口的渗漏,经处理后恢复正常。4例硬核和3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和前房闪辉。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巩膜塌陷、晶体核沉入玻璃体腔、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28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改善。
作者:汪永;李寿玲;赵冰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溃疡方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黏膜三叶肽因子1(TFF1)、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溃疡方低剂量组、溃疡方高剂量组、雷尼替丁组,制备模型,采集标本,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TFF1、EGF及其受体 EGFR mRNA 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TFF1、EGFR 的含量。结果 RT-PCR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FF1、EGF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溃疡方高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TFF1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方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的EGF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模型组EG-FR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溃疡方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比较,溃疡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TFF1、EGF 及 EGFR 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溃疡方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TFF1及EGF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溃疡方高剂量组。结论溃疡方对乙酸所致大鼠胃溃疡有防御和修复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胃黏膜中TFF1、EGF和EGFR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娜;江伟;唐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脐血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氧嘧啶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5天给予脐血干细胞(0.1 ml/100 g体重)尾静脉注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小鼠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并以OGTT实验评价小鼠胰岛功能,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肾脏及胰腺形态学特点,用Western blot和PCR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以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基因(Maf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血糖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下降,胰腺组织PDX-1及MafA蛋白表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糖水平下降,血清胰岛素、C 肽水平升高(P <0.01),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HE染色提示小鼠肾脏及胰腺形态学变化得到改善,胰腺组织PDX-1及MafA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症状,降低血糖,改善小鼠胰岛功能及靶器官形态结构,并且具有上调PDX-1及MafA蛋白水平的作用,脐血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作者:张维娜;刘尚全;袁媛;李菲;龚一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 )是手术麻醉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麻醉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麻醉可以导致或增加老年患者 POCD的发生风险,而且老年患者术后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发生与麻醉的潜在关系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主要从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等方面对麻醉与老年患者包括POCD与AD在内的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麻醉方案实施及POCD防治提供参考,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陈琛(综述);徐光红(审校);李元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